徐學修

《推拿抉微》~ 第三集·治療法 (9)

回本書目錄

第三集·治療法 (9)

1. 喘哮

塗蔚生曰:喘以氣息言,氣促而連屬不能以息者,謂之喘。哮以聲響言,喉中如拽鋸及水雞聲者、謂之哮。喘者多虛而少實,哮者多實而少虛。喘者,多不兼哮,而哮者,每多兼喘。雖同為肺主,而喘者究有虛實寒熱之分焉。如大病久病之後,或久吐久瀉之餘,敗症畢見,忽然張口大喘,此下元虧損,真氣浮散。

白話文:

塗蔚生說:喘,指的是呼吸急促,連續不斷,無法休息。哮,指的是喉嚨中有像鋸子拉動或水雞叫的聲音。喘的人通常是虛弱多於實證,哮的人通常是實證多於虛證。喘的人,很少會兼有哮,而哮的人,往往會兼有喘。雖然喘和哮都屬於肺部疾病,但喘有虛實寒熱之分。例如,大病久病之後,或是久吐久瀉之後,症狀盡顯,忽然張口大喘,這是因為下元虧損,真氣浮散。

呼吸既不歸根,脫絕即在目前。速施滋補,或可挽救,否則,其命已盡,而參茸亦無所用其力矣。其由於肺氣虛者,宜獨參湯以治之。有寒加乾薑,有熱加寸冬。其由於腎氣虛者,宜參茸並用。若由腎陰先虧,腎陽無歸而後喘者,則宜六味地黃湯,加參茸以治之。有寒加桂附,有熱則加知柏,此虛喘之概略也。

白話文:

呼吸不再回到根本,病情即可揭露在目前。趕緊施用滋補的方法,或許可以挽救,否則,病人的生命已經結束,即使服用人參和鹿茸也起不了任何作用了。如果由於肺氣虛弱引起的,應該只服用人參湯來治療。如果合併有寒冷的症狀,則增加乾薑;如果合併有發熱的症狀,則增加寸冬。如果由於腎氣虛弱引起的,應該同時服用人參和鹿茸。如果是由腎陰先虧,腎陽沒有歸宿而後發生氣喘的,則應該服用六味地黃湯,再增加人參和鹿茸來治療。如果合併有寒冷的症狀,則增加肉桂和附子;如果合併有發熱的症狀,則增加知母和柏子仁。這些就是虛喘的概略治療方法。

實寒之喘,非由於風寒之閉塞肺竅,即由於水飲之上衝肺臟。其由於風寒者,必發熱惡寒,唇紅面赤,鼻息不利,清便自調,宜麻黃荊防葛根湯,以解散之。由於水飲者,飲水則劇,安眠不得以息,宜葶藶大棗瀉肺湯小半夏湯以治之。熱症之喘,其關於虛者,余於上條已言之矣。

白話文:

實寒喘,不是因為風寒閉塞肺竅,就是因為水飲上衝肺臟。由風寒引起的,一定會發熱、惡寒、嘴脣紅、臉紅、鼻息不通、大便正常。此時,應該用麻黃、荊防和葛根組成的湯藥,來疏散風寒。由水飲引起的,喝水就會加重喘息,躺著也無法入睡。此時,應該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和半夏湯來治療。熱症喘,屬於虛症的,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

其關於實者,非由於食之積,即由於熱之甚,積熱攻發,氣急上逆,形體健壯,不見羸態,宜大棗,加枳殼厚朴山楂神麯麥芽等治積,人參白虎湯,加知柏芩連等以治熱。至哮症則見周夢覺解。

白話文:

當身體處於實症的狀態時,不是因為食物積聚,就是因為熱症太盛,熱症累積發作,氣急上逆,身體健壯,不見消瘦的狀態,宜用大棗,加上枳殼、厚朴、山楂、神麯、麥芽等藥物治療積症。人參白虎湯,加上知柏、芩連等藥物治療熱症。至於哮喘症,可以參考周夢覺的解釋。

獨參湯

人參

上以人參一味,量兒之大小強弱,以為藥之輕重,濃煎取汁服之。如家貧難購,或市遠難獲,可以潞參代之。因潞參雖較人參力弱,而多則亦可力大也。

白話文:

取人參一味藥,依照病患的年齡、體質強弱,來決定用藥的輕重,煮成濃汁後服用。如果家裡很窮買不到,或是藥鋪遠買不到,可以用潞參代替。潞參雖然藥力較弱,但如果用量大,也可以達到較強的效果。

仲景六味地黃湯

生地(一錢),萸肉(一錢),山藥(一錢),丹皮(一錢),茯苓(一錢),澤瀉(一錢)

白話文:

生地黃(1錢),山茱萸肉(1錢),山藥(1錢),丹參皮(1錢),茯苓(1錢),澤瀉(1錢)

仲景麻黃(見前傷寒方內)

荊防葛根湯

葛根(一錢),荊芥(一錢),防風(一錢),桔梗(一錢),枳殼(六分),杏仁(一錢),白芍(一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葛根(6克),荊芥(6克),防風(6克),桔梗(6克),枳殼(3克),杏仁(6克),白芍(6克),甘草(6克)

仲景葶藶大棗瀉肺湯

葶藶子(一錢),大棗(一枚)

先將葶藶子炒令黃色,搗研為末,再煮大棗數沸,納葶藶子同煎,取汁服。

二陳湯(見上咳方內)

人參白虎湯(見上溫病方內)

周夢覺曰:《內經》有喘無哮,至漢方哮喘並論,喘之源不一,哮之源止有冷痰入肺竅而已。夫肺為嬌臟,清虛之質,不容些毫芥蒂,懸於胸間。其竅仰上,一有所入,則不能出。而食果飲水,積成冷痰,浸淫於內,是為痰母。物交物則引之而已,一為潮上,肺竅為之閉塞,呼吸亂矣。

白話文:

周夢覺說:在《內經》中,只有喘,沒有哮;到了漢代,哮喘才被一起討論。喘的來源有多種,但哮的來源則只有「冷痰進入肺竅」。肺是嬌嫩的臟器,屬清虛質體,不容許些微的芥蒂懸掛在胸中。肺竅朝上,一旦有東西進入,就不能排出。而日常飲食,水飲過多,積聚成冷痰,滯留在肺內,這就是痰母。其他外來物進入,便容易引發冷痰,潮水般湧上來,導致肺竅閉塞,呼吸也就紊亂了。

呼吸亂而二十七脈之迭見而雜出者,無所不至。其遇寒而發者,寒與寒感,痰因感而潮上也。其遇熱而發者,寒為熱蒸,痰因蒸而潮上也。必待鬱悶之極,咳出一點如魚腦之形,而症斯愈,脈亦隨之而平。本草所訓,性味猛烈,惟麻黃砒石,可以開其關,而劫其痰,麻黃能發汗,一列哮症,雖盛暑之月不發汗。砒石能傷人,一到哮症,雖羸弱之軀不傷人。

白話文:

呼吸出現紊亂,二十七個脈搏混雜紊亂,布滿全身。遇到寒冷而發病的,是因為寒氣與寒氣互相感應,痰液因感應而上潮。遇到炎熱而發病的,是因為寒氣被熱氣蒸發,痰液因蒸發而上潮。必須等到情緒抑鬱極點,咳出一點像魚腦形狀的痰,病情才會好轉,脈搏也隨之平穩。藥草本經的訓誡,性味猛烈的只有麻黃和砒石,可以打開它的關口,劫持它的痰。麻黃可以發汗,即使是在盛夏的月份也能治療喘息病而發汗。砒石能傷人,一旦哮喘發作,即使是虛弱的身體也不容易受傷。

有是症有是藥,而卒不能除其根者。麻黃能開寒痰之路,而不能拔痰踞之窠。砒石能剿痰招之黨,而不能殲痰伏之魁。藥到即愈,愈而復發者此也。余嘗見少年患癆傷,咳嗽吐血,體瘦脈數,敗症備矣,詢其素有哮症,癆無可治者,以二藥治其哮,得愈者數人。又嘗見老人患上氣咳嗽,喘悶脈急,不寐,困頓極矣,問其素有哮症,氣無可治者,以二藥治其哮,得愈者亦數人。瑤池古冰雪,肺為凝冷痰。

白話文:

有這種症狀時,有相對應的藥可以治療,但卻不能從根源上徹底治癒。麻黃可以疏散寒痰,卻不能拔除痰液凝聚的巢穴。砒石可以清除痰液招來的同黨,卻不能殲滅痰液隱藏的首腦。因此,服藥後雖然症狀一時緩解,但不久後又會復發。

我曾經見過一個少年患有肺癆,咳嗽吐血,身體消瘦,脈搏急促,症狀非常嚴重。詢問過後得知他一直有哮喘病,肺癆已經無法治癒了,於是我用麻黃和砒石兩味藥治療了他的哮喘,結果有數個人因此痊癒了。

我也見過一位老人患有上氣咳嗽,喘悶脈搏急促,無法安眠,身體虛弱到了極點。詢問後得知他一直有哮喘病,氣喘已經無法治癒了,於是我也用麻黃和砒石兩味藥治療了他的哮喘,結果也有數個人因此痊癒了。

就像瑤池中千年不化的冰雪,肺部凝結成了寒冷的痰液。

斯言近之矣。

制砒石法,以淡豆豉曬乾,研末一兩,砒石一錢,飯和為丸。

2. 疳症

周夢覺曰:道人於聖學本無所窺,而少者懷之,雅有同志,竊於疳症三致意焉。十六歲以後謂之癆,十六歲以前謂之疳。其症頭皮枯澀,毛髮焦稀,腮縮鼻乾,脊聳體削,鬥牙咬甲,煩渴自汗,口鼻溺赤,肚脹潮熱,酷嗜瓜果、泥炭等物,外則肢體生瘡,是其候也。疳之綱領有五,脾肺心肝腎,至於條目,不可窮紀,姑舉其要。

白話文:

周夢覺說:我對聖人的學問原本沒有什麼研究,但是年輕人對此很感興趣,彼此情投意合,所以我就偷偷地把心思放在疳症上。十六歲以後的疳症稱為癆病,十六歲以前的疳症稱為疳。疳症的症狀是頭皮枯澀,毛髮焦黃稀少,腮部凹陷,鼻孔乾燥,脊椎聳起,身體消瘦,牙齒參差不齊,喜歡咬指甲,煩躁口渴,身體經常出汗,口鼻潮紅,小便赤紅,肚子脹痛,身體發熱,特別喜歡吃瓜果、泥炭等東西,身體外側的肢體會生瘡,這就是疳症的症狀。疳症的綱領有五個,分別是脾、肺、心、肝、腎,至於具體的症狀,無法一一列舉,我只簡要地說一些重要的症狀。

曰脊疳,曰蛔疳,曰腦疳,曰丁奚疳,曰無辜疳,曰哺露疳。名有百端,理為一致。雖見症不同,不外熱積蟲三者而已。考古名方,有塌氣丸龍膽湯蘆薈丸木香丸胡黃連丸,及各種肥兒丸。其理正,其義深,其效神;信非仙家莫傳。因方書論症支吾,雖傳其方,無人敢用。

白話文:

中醫將疳病分為「脊疳」、「蛔疳」、「腦疳」、「丁奚疳」、「無辜疳」、「哺露疳」等百餘種,但其病理都是相同的。雖然症狀不同,但都是由於「熱」、「積」、「蟲」三者造成的。

古代的名方中,有塌氣丸、龍膽湯、蘆薈丸、木香丸、胡黃連丸,以及各種肥兒丸。這些方劑的原理正確、意義深刻、效果神奇,如果不是神仙傳授的,簡直無法解釋。

由於方書中對症狀的論述含糊不清,即使傳有這些方劑,也沒人敢使用。

如景岳論中,其或氣血兩虛,有非大補不可,固屬門外揣摩。即錢仲陽,為小兒科中一代名醫。而以為皆因脾胃虛損,亦是老生常談,於疳症何涉。錢氏如此,其它可知。道人不惜苦口饒舌,細為分晰,病源既明,則作方者之苦心,庶得以闡明於世。楊氏曰:疳者,干也。道人則曰疳者,甘也。

白話文:

就像景嶽在《論中》中所說的,如果有人氣血兩虛,必須要大補,這本來就是外行人的猜測。即使是錢仲陽,在小兒科中是一位一代名醫。但是他認為所有的疳症都是因為脾胃虛損,這也是老生常談,跟疳症有什麼關係。錢氏如此,其他人也就可想而知了。我毫不吝嗇的費盡口舌,仔細的分析,病因明確了,才能讓開藥方的人的苦心,充分的展現於世人面前。楊氏說:疳就是幹。而我說:疳就是甘。

因奉養太過,肥甘之味,鬱而為熱,蒸而生蟲,久而成積,而疳以是名焉。惟其煎熬津液,肌肉為之消削。惟其成積,肚腹脹大,飲食為之減少。惟其生蟲,吮臟腑,則偏嗜異物,蝕肢體,則瘡癢不痛。種種症候,大半得之膏粱之家,食藜藿者十居一二。道人云遊以來,每見朱門子弟,反不如居茅屋之神完氣足,總由飲食不節之故,何關乎元氣之盛衰,脾胃之強弱,此其大彰明較著者也。各方中不離黃連為君者,解其煎熬之熱毒也。

白話文:

因為過度滋補,肥甘厚味,鬱積化熱,蒸發而生蟲,時間一長而積聚成硬塊,所以就叫疳積。疳積煎熬津液,肌肉因此消瘦。疳積成硬塊,肚腹脹大,食慾減少。疳積生蟲,蟲子吮吸臟腑,就會偏好異物;蟲子侵蝕肢體,就會有瘡癢但不痛的感覺。種種症狀,大多出現在富貴人家,吃粗糧的人十個裡面纔有一兩個。我雲遊以來,經常看到豪門子弟,不如住在茅屋裡的人身心康健、元氣充足,總的來說是飲食不節製造成的,和元氣的盛衰、脾胃的強弱沒什麼關係,這一點非常明顯。各種治疳積的方劑裡,都離不開以黃連為主藥,這是為了清解煎熬之熱毒。

蘆薈生地山梔青黛膽草黃柏者,清其火也,用蕪荑君子川楝雷丸鶴蝨烏梅者,殺其蟲也。用莪朮神麯山楂麥芽青皮木香者,消其積也。用干蝦蟆蟾酥者,以毒攻其毒也。用夜明砂靈脂者,去瘀而生新也。有是症則有是藥,藥味之寒與毒,夫復何疑。嘗見患是症者,請一目不識丁之醫,或揣之曰,莫不是疳,將師所傳治疳之方,遂撮一帖,猶或幸中,彼原不知黃連之寒,蕪荑之毒。請一讀書明理之醫,明知是疳,開口便曰:脾胃大損,非峻補不可。

白話文:

  1. 使用蘆薈、生地、山梔、青黛、膽草、黃柏等中草藥的,是為了清熱降火。

  2. 使用蕪荑、君子川楝、雷丸、鶴蝨、烏梅等中草藥的,是為了殺蟲驅蟲。

  3. 使用莪朮、神麯、山楂、麥芽、青皮、木香等中草藥的,是為了消積導滯。

  4. 使用幹蝦蟆、蟾酥等毒性藥物的,是利用以毒攻毒的原理來治療。

  5. 使用夜明砂、靈脂等中草藥的,是為了化瘀生肌。

有某種症狀就應該服用相應的藥物,藥物的寒性和毒性是不容懷疑的。曾經見過患有這種症狀的人,請一位不識字的醫生看病,醫生通過猜測,認為可能是疳病,便把師父傳授的治療疳病的藥方拿來照抄了一帖,結果竟然湊巧有效。他原本不知道黃連的寒性,也不知道蕪荑的毒性。而請一位讀書明理的醫生看病,醫生清楚地診斷出是疳病,開口便說:脾胃大傷,非得用峻補之藥不可。

枯瘦之軀,何堪此黃連之寒,蕪荑之毒。主人曰穩當。不知熱得補而益熾,積得補而堅甚,蟲得補而更多。至於不救,則曰有命。此非讀書之過,不善讀書者之過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斯之謂歟。然則惟攻熱積蟲,遂可以治疳乎,非也。五疳有所見之疳,諸疳又各有所見之症,變化生心,豈可膠柱鼓瑟。

白話文:

體瘦如柴的人,怎麼禁得住這些苦寒藥物的摧殘呢?主人覺得可以。不知道熱證遇到滋補藥物就會加重,停積遇到滋補藥物就會更加嚴重,瘕蟲遇到滋補藥物便會繁殖。最後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反而說他是命該如此。這不是讀錯書的緣故,而是讀書不善的人的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那麼,只要治療熱證、停積和瘕蟲,就可以治癒疳證了嗎?不是的。五疳有不同的表症,各種疳證還有各自不同的証狀,病情變化多多,豈可死守教條,墨守成規。

不過胸有成竹,而後能畫竹。然則治疳一於攻而全無補法乎?亦非也。經曰大毒治病,十去五六。相其熱退積減蟲安,窮寇勿追。或調理脾胃,滋腎平肝,一任醫之運用。

白話文:

雖然只有胸中有成竹,才能畫出竹子。但是,治療疳病只能攻而不補嗎?也不是這樣。醫書上說:大毒之藥可以治病,十個病人中有五六個可以治癒。觀察到熱退、積食減少、蟲安靜後,窮寇勿追,停止攻打。或調理脾胃,滋養腎臟、平肝,完全看醫生的運用。

塗蔚生曰:夢覺分析此節,論症精詳,治法簡明,猶設雷燈於暗道,施航海家以南針,濟世濟人,厥力豈淺鮮哉。然其鬱而為熱,蒸而生蟲,久而成積一節,余以為其次序當積繫於先,熱次之,蟲更次之。蓋必有積而後有熱,有熱而後有蟲,有蟲而後有酷嗜瓜果泥炭等物之事也。

白話文:

塗蔚生說:夢覺分析這一節,對症狀的討論非常詳細,治療方法也很簡潔明瞭,就像在黑暗的小路上設置了雷燈,給航海家提供了指南針,對世人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覺得他把鬱積、發熱、生蟲的順序弄錯了,應該先積,然後發熱,最後生蟲。因為必須先有積聚,然後才會發熱,發熱後才會生蟲,有蟲後才會出現酷愛吃瓜果泥炭等東西的情況。

試觀夏月,吾人之置食菜與肉於地,最易生蛆可知。至其蟲之吮臟腑,所以能發生偏嗜異物,則夢覺尤未能說明。以余度之,當系某臟腑被蟲蝕之後,其陰液即系虧損,自不得不求救於性類所屬之物質,以為補助者也。如脾疳而嗜泥土,腎疳而嗜生鹽等是也。

白話文:

在夏天時,我們把食物和肉類放在地上,很容易生出蛆。至於那些寄生蟲在吸取臟腑的營養後,為什麼會產生偏食異物的喜好,就更難用夢來解釋了。以我的估計,應該是某些臟腑被寄生蟲侵蝕後,其陰液就會因此虧損,這時候身體不得不向與該臟腑性質相關的物質尋求幫助,以作為補充。例如,脾胃虛弱而嗜泥土,腎虛而嗜生鹽等都是這種情況。

考古各方:

塌氣丸,米糊為丸。治腹脹大。

白豆蔻,麥芽,五靈脂砂仁,莪朮,陳皮,青皮,使君子(各二錢),癩蝦蟆(三錢)

白話文:

白豆蔻、麥芽、五靈脂、砂仁、莪朮、陳皮、青皮、使君子(各二錢)、癩蝦蟆(三錢)

下蟲丸,米糊為丸。

苦楝子(一錢,米泔浸,焙),貫眾(一錢),檳榔(一錢),桃仁(一錢),蕪荑(一錢),木香(一錢),鶴蝨(一錢)

白話文:

苦楝子(一錢,用米洗水浸泡,然後焙烤),貫眾(一錢),檳榔(一錢),桃仁(一錢),蕪荑(一錢),木香(一錢),鶴蝨(一錢)

木香丸生薑水為丸。治疳痢。

黃連(一錢),木香(一錢),厚朴(七分),夜明砂(一錢)

大蕪荑湯,治小兒發熱作渴,少食,大便不利,發黃脫落。

蕪荑(一錢),梔子(一錢),當歸(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柴胡(一錢),麻黃(一錢),羌活(六分),防風(一錢),黃連(一錢),黃柏(一錢),炙甘草(一錢)

白話文:

蕪荑(一錢):烏桕的果實。

梔子(一錢):梔子的果實。

當歸(一錢):當歸的根。

白朮(一錢):白朮的根莖。

茯苓(一錢):茯苓的菌核。

柴胡(一錢):柴胡的根。

麻黃(一錢):麻黃的莖。

羌活(六分):羌活的根。

防風(一錢):防風的根。

黃連(一錢):黃連的根莖。

黃柏(一錢):黃柏的樹皮。

炙甘草(一錢):經過炙制的甘草根。

四味肥兒丸,治小兒食積五疳,目生雲翳牙根腐爛。

蕪荑(一錢),神麯(一錢),麥芽(一錢),黃連(一錢)

上等分為末,豬膽汁為丸,綠豆大。

蘆薈肥兒丸豬膽為丸黍米大。治熱疳。

白話文:

蘆薈肥兒丸。豬膽汁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劑。治療熱疳。

蘆薈,龍膽草人參,木香,麥芽(各二錢),土鱉(去頭足酥炙),檳榔,使君子,蕪荑(各三錢),胡黃連(一錢),黃連(一錢)

白話文:

蘆薈、龍膽草、人參、木香、麥芽(各8克),土鱉蟲(去除頭足後稍微烘烤一下),檳榔、使君子、蕪荑(各12克),胡黃連(4克),黃連(4克)

龍膽丸,煉蜜為丸。治疳熱腦瘡。

龍膽草(一錢),升麻(六分),苦楝根皮(一錢),赤茯苓(一錢),防風(一錢),蘆薈(一錢),油發灰(一錢),青黛(一錢),黃連(一錢)

白話文:

  • 龍膽草:1 錢

  • 升麻:0.6 錢

  • 苦楝根皮:1 錢

  • 赤茯苓:1 錢

  • 防風:1 錢

  • 蘆薈:1 錢

  • 油發灰:1 錢

  • 青黛:1 錢

  • 黃連:1 錢

蟾酥丸,治小兒頭頂結核,面色黃瘦,飲食不甘,腹大發熱。

蟾蜍二三個,將糞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即將蟾蜍打死與蛆食一晝夜,用布袋盛起,置急流水中一宿,取出,瓦上焙乾為末,入麝香少許,米為丸。

白話文:

蘆薈(一錢)、五靈脂(一錢)、夜明砂(一錢)、陳皮(六分)、莪朮(一錢)、使君子(一錢)、廣木香(一錢)、當歸(一錢)、川芎(一錢)、人參(一錢)、川連(一錢)、乾蟾酥(一錢,酥油炒至金黃)、西砂仁(用酒炒過,二分)。

《集成》集聖丸,治冷熱新久一切疳症,以之為主,可隨症加減。

蘆薈(一錢),五靈脂(一錢),夜明砂(一錢),陳皮(六分),莪朮(一錢),使君子(一錢),廣木香(一錢),當歸(一錢),川芎(一錢),人參(一錢),川連(一錢),乾蟾酥(一錢,酥炙),西砂仁(酒炒,二分)

塗蔚生曰:此方出自《幼幼集成》,與前之蘆薈肥兒丸相似,而人參與靈脂同用,尤恐人參畏其侵奪之力也。

《集成》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嘔吐泄痢,及大病之後。補救脾胃,此方為神。

白話文:

《集成》參苓白朮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嘔吐、泄瀉,以及大病之後,補救脾胃,此方藥效非常顯著。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懷山藥(一錢),桔梗(一錢),苡仁(一錢),建蓮肉(一錢),炙甘草(一錢)

白話文:

人參(一錢):增強體力、精力,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

白朮(一錢):健脾益氣,燥濕健脾,化痰止瀉。

茯苓(一錢):利水滲濕,益氣健脾,寧心安神。

懷山藥(一錢):補腎益精,健脾益氣,益肺止咳。

桔梗(一錢):宣肺祛痰,利咽排膿,抗菌消炎。

苡仁(一錢):健脾益氣,清熱祛暑,利尿消腫。

建蓮肉(一錢):健脾益胃,補腎固精,益氣養神。

炙甘草(一錢):益氣健脾,清熱解毒,止咳祛痰。

上共為細末,每服一二錢,薑棗湯調服。

《集成》清胃散,治走馬牙疳。

黃連(一錢),當歸(一錢),升麻(六分),生地(一錢),丹皮(一錢),白芷(一錢),細辛(五分)

白話文:

黃連(六克),當歸(六克),升麻(三點六克),生地(六克),丹皮(六克),白芷(六克),細辛(三克)

《集成》大肥兒丸,治小兒脾胃虛弱,泄瀉骨蒸。

人參,山楂肉(炒),白朮(土炒),莪朮(炒),川樸(薑汁炒),神麯(炒),陳皮(炒),胡黃連(炒),川連(薑製),青皮(醋炒),茯苓(乳蒸),杭芍(酒炒),地骨皮(酒炒),澤瀉(炒),肉豆蔻(煅),檳榔,川芎(炒),柴胡(酒炒),使君子肉(炒),乾蟾蜍(醋炙),炙甘草(各一錢),五穀蟲(二錢)

白話文:

人參、炒山楂肉、土炒白朮、炒莪朮、薑汁炒川樸、炒神麯、炒陳皮、炒胡黃連、薑製川連、醋炒青皮、乳蒸茯苓、酒炒杭芍、酒炒地骨皮、炒澤瀉、煅肉豆蔻、檳榔、炒川芎、酒炒柴胡、炒使君子肉、醋炙乾蟾蜍、炙甘草(各一錢)、五穀蟲(二錢)

上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彈子大,米飲化下。

《集成》走馬牙疳方,並治口疳破爛及齒齦腐爛黑臭者。用藥後,須防其涎流口內。

人中白(一兩,煅),兒茶(五錢),黃柏,薄荷,青黛(各一錢),冰片(三分)

白話文:

人中白(6克,炒至微黃)、兒茶(3克)、黃柏、薄荷、青黛(各0.6克)、冰片(0.18克)

上共為細末用。

《集成》急疳方,治蝕爛口鼻欲死。

海中紫貝子(炭灰煅過,俗名南蛇牙齒,大名牙螺,嶺南稱狗支螵。)為末,獵豬油調塗。

白話文:

將海中的紫貝子(用炭火煅燒過,俗名為南蛇牙齒,正式名稱為牙螺、廣東一帶稱它為狗支螵)磨成粉末,再以獵豬油調和塗抹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