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修

《推拿抉微》~ 第三集·治療法 (3)

回本書目錄

第三集·治療法 (3)

1. 小兒初生臍風簡便方

陳飛霞曰:小兒臍風撮口,用完全生蔥二根,搗爛取汁,又以直殭蠶三個炒去絲,研極細末,以蔥汁調勻,塗兒母乳頭上,令兒吮之,或灌兒口內。

白話文:

陳飛霞說:小兒臍風導致嘴脣乾裂,可用兩根完整的生蔥頭搗碎取汁,再取三個直殭蠶炒去絲,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蔥汁調勻,塗抹在母親的乳頭上,讓嬰兒吮吸,或者直接灌入嬰兒的口中。

小兒臍風撮口,以艾葉燒灰填臍上,以帛縛之。若臍帶已落,用蒜切薄片貼臍上,以艾火灸之,候口中有艾氣立愈。小兒噤風,初生口噤不乳,蟬蛻十四枚,全蠍去尾毒,洗去鹽泥十四枚,炒乾為細末,入輕粉三分,每用一匙,乳汁調灌即愈。小兒撮口,但看舌上有瘡,如粟米者是也。

白話文:

小兒臍風撮口,可以用艾葉燒成灰,填在肚臍上,再用布條包紮。如果臍帶已經脫落,可以用大蒜切成薄片貼在肚臍上,用艾灸的方法灸,等到嘴裡有艾葉的氣味,就會立刻痊癒。小兒噤風,初生的嬰兒嘴巴緊閉不喝奶,可以用蟬蛻14枚,全蠍除去尾部的毒鉤,清洗掉鹽泥14枚,炒乾後研成細末,加入輕粉3分,每次用一匙,用母乳調和後灌服,就能夠痊癒。小兒撮口,只要看舌頭上有沒有瘡,像小米一樣的就是了。

蜈蚣炙焦,研末敷瘡上。撮口噤風,面黃色,氣喘聲不出,由胎氣挾熱,流毒心脾,故令舌強唇青,口發噤。用直殭蠶二枚,去嘴略炒為末,蜜調納兒口中。小兒十日內,口噤不乳,取大蜘蛛一枚,去足炙焦,研細末入豬乳一小杯,和勻分作三次,徐徐灌之,神效無比。小兒臍瘡及膿出血,用海螵蛸、胭脂,共為末,以油潤瘡,乃搽藥。

白話文:

把蜈蚣烤焦,研成粉末敷在瘡口。張口不能說話、面色發黃、氣喘吁吁、不出聲,是由於胎熱帶毒,流毒心脾,導致舌頭僵硬、嘴脣青紫、口不能說話。使用直僵蠶兩枚,去掉嘴巴,略微炒一下研成粉末,用蜂蜜調勻滴入患兒口中。嬰兒十天內,口不能張開不能吃奶,取大蜘蛛一隻,去掉腿烤焦,研成細末放入一小杯豬奶中,攪拌均勻分三次,慢慢灌服,效果非常好。小兒臍瘡及膿血,用海螵蛸、胭脂,研成粉末,用油潤濕瘡口,然後塗上藥粉。

小兒連翹邊生白點,名馬牙,啼哭不吮乳,即看口內堅硬之處,或牙根邊白點,將針挑破出血。濃煎薄荷湯,磨京墨調勻,以指攪過,再以產母亂髮蘸墨,滿口搽之。仍用新青皮,蘸溫水展口,即愈。

白話文:

小兒在上脣靠近人中的地方長了白色小點,叫做「馬牙」,伴隨哭鬧不吮乳,這時就要檢查口腔內堅硬的地方,或者牙根旁邊有白色小點,用針挑破出血以後,濃煎薄荷湯,研磨出京墨,調勻後用手指攪拌均勻,再用產婦雜亂的頭髮蘸取墨汁,塗抹滿口腔。接著用新鮮的青皮蘸取溫水展開嘴巴,就可以治癒了。

塗蔚生曰:以上簡便諸方,頗多奇異之處,效否固難斷定,姑存之以備參考。因臍風為小兒最危險,最迅速之症也。小兒內有積熱,固可發生白點,成為馬牙。然積熱過甚,亦多有發生鵝口疳者。此症頗為險惡,不得治法,傷兒亦速。其症多在小兒初生百日內外,間有二三歲亦患此者。

白話文:

塗蔚生說:以上簡便的方法很多,都是很神奇的,效果是否好難以確定,姑且記載下來以備參考。因為臍風是小兒最危險,最迅速發作的症狀。小兒體內有積熱,可能會長出白點,形成馬牙。但是積熱過多,也有可能得鵝口瘡。這種病非常危險,如果不治療,孩子很容易受傷。這種症狀大多在小兒出生後一百天內,偶爾也有兩三歲的孩子患這種病。

初起時,口中發生白點,逐漸增多,拭之即去,少刻即有,滿口纏遍。內竄入候,日夜啼哭,不乳食,俗名雪口,又名敷口白,實則鵝口疳之義也。方用黃連甘草等分煎湯,以綢裹指拭去,取桑皮中白汁塗之即愈。或用陳墨敷之亦效,再以益元散燈心湯送下,則不復發。兒稍大者,則以生地、元參、杭芍、薄荷桔梗梔子、寸冬、連翹、甘草等味與之煎服,以期速愈。

白話文:

孩童口腔潰瘍剛開始患上時,口中有小白點,漸漸增多,擦掉它又會出現,沒一會兒就滿嘴都是,並且向內蔓延。小孩會哭鬧,不吃奶,俗稱「雪口」,也叫「敷口白」,其實是「鵝口瘡」的意思。可以用黃連和甘草的湯汁,用布裹著手指擦拭患處,再用桑皮裏的白色汁液塗抹,就能治好。或者也可以用陳墨塗抹,效果也很好。再用益元散和燈心一起煎成湯服用,就不會再復發了。孩子稍微大一點,可以用生地、元參、杭芍、薄荷、桔梗、梔子、寸冬、連翹、甘草等一起煎服,就能治好。

2. 嬌兒易死說

塗蔚生曰:所謂嬌兒者,富貴之子也,嗣艱之子也,數門一息之子也。惟其兒嬌,則父母愛之之心切,惜之之心深。平時任其飲食,隨其嗜好,姑無論矣。一旦諸病作焉,則冀其抱病之子,立刻是一無恙健兒。慮其飲食不進也,則為之已進一糕,午進一餅。慮其寒熱不退也,則為之申進一湯,酉進一藥。

白話文:

塗蔚生說:所謂的「嬌兒」,是指出身富貴之家的孩子、繼承人丁單薄的家庭的孩子,還有家中有幾個孩子,只有一個孩子活下來的孩子。由於孩子被寵溺,所以父母對他的愛也特別深,也特別疼惜他。平常放任孩子飲食,隨意滿足他的嗜好,姑且不談。一旦孩子生病了,便希望他立刻恢復健康,不留下一絲病痛。擔心他吃不下飯,就給他做早點心、午點心。擔心他的寒熱症狀沒有消退,就一會兒給他吃湯藥,一會兒給他吃藥丸。

於是甲醫方去,乙醫復來,此藥剛下,彼藥又至。卒使藥與藥戰,傷其臟腑,斃其性命而後已。嗟夫!嬌小嬰兒,何堪許多之藥。柔脆脾胃,那堪沖逆之來。至此而尚不知悟,猶謂吾之嬌愛之兒,藥之不急,治之未周,乃系耽擱誤事。豈不是一天下至愚且惑之人哉!吾今願為天下之為父母者,進一忠告。

白話文:

如果小孩沒有生病,就罷了;如果有生病的話,除了審慎地延請醫生用藥之外,一定不要急忙地請醫生,急著調治。這是希望讓醫生能夠發揮他的特長,藥物能夠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我現在也願意給天下所有的醫生進一步的忠告。先前的治療不恰當的話,就罷了;如果恰當的話,就必須努力地為病人解釋,讓病人不要輕易地放棄方劑。一定不要貪圖診費,隨便開藥方,導致誤了小孩的性命。

凡兒無病則已,如有病焉,則除審慎延醫用藥外,切勿亂為請醫,急為調治。蓋欲使醫者得盡其所長,而藥得展其所能事也,吾今亦願為天下之為醫者,進一忠告。前治不當則已,如其當焉,則須猛力為之解說,使其勿輕易方。切不可貪圖細微診費,與之胡亂開方,致誤兒命。

蓋欲使前醫之有以施其長,而吾之長亦即顯也。

3. 我之風症談

塗蔚生曰:自黃帝有風論篇,仲景有傷風說,風病之名,遂成千古不磨。然而後之習醫諸家,亦即因此互相立論,互相眩迷矣。有謂風為陽邪者,有謂風為陰邪者。彼云此誤,此議彼非,卒使最易瞭解之風字,成一群醫爭訟莫結之案,豈不大可怪哉。迨至近代西學輸入,而醫學高明之唐容川,始將西說參合。

白話文:

塗蔚生說:自從黃帝寫下《風論篇》,仲景發表了《傷風說》,「風病」這個名詞,就流傳千古,不可磨滅了。然而後世的學醫之人,也是因此互相建立理論,互相迷惑。有人說風是陽邪,有人說風是陰邪。他們說這個是錯的,那個是錯的,結果使最容易理解的「風」字,成為一羣醫生爭論不休,無法解決的案件,豈不是十分可怪嗎?等到近代西學輸入,而醫學高明的唐容川,才將西方的說法融合進來。

言空中之氣,有冷熱二種,空氣熱則漲而上升,他處冷空氣,即來補之。試於門中熱火,門之上下各有孔,則上孔之熱氣必外出,下孔之冷氣必內入。成風之理,與此相同,因此成兩種風。一為自冷處吹向熱帶之風,一為自熱帶吹向冷處之風。是成風之理,已可得其梗概。

白話文:

空氣中,有冷熱兩種氣體,熱空氣膨脹上升,其他地方的冷空氣便來補足。試驗門中的火焰,門的上下如果有孔,那麼上孔的熱氣一定會向外流出,下孔的冷氣一定會向內流入。形成風的原理,與此相同,因此形成了兩種風。一種是從寒冷的地方吹向熱帶的風,一種是從熱帶吹向寒冷地方的風。所以形成風的原理,已經可以獲得其大概。

然其解《內經》之東方生風,為應春氣,陽回陰退之象,是其猶未能將先聖成風之奧旨,闡發無遺,而明乎天地之底蘊者也。予以個人之研求,體先聖意義之所在,謹敢直抒管見,而為風症之談。雖是否有當,不能無後賢之指摘。而見之所至,實亦曰不敢自己云爾。夫風者,乃空氣之被牽引,而流動以變其常體者也。

白話文:

然而他解釋《內經》中東方生風,是順應春天的氣候,陽氣回升,陰氣消退的徵兆,這說明他還未能將先聖關於風的奧妙之處,闡述得淋漓盡致,並理解天地間蘊藏的道理。我通過自己的研究,領會到了先聖的寓意所在,謹敢直抒己見,來談談風的病症。雖然我的意見是否正確,可能會受到後人的批評。但是,我所看到的,確實是不敢自負的。風,是指空氣被牽引,流動而改變其常態的現象。

有寒有熱,有緩有速。不可以寒拘之,亦不可以熱拘之。不可以陽拘之,亦不可以陰拘之。先聖名之曰風,蓋已以包乎寒熱二者在內,與包乎寒熱平均之和緩亦在內也。大地之上,惟空氣為最多,故亦惟風為最甚。然風不自成,必有使之所以成者,而後得行其撼山搖海之威,翻天覆地之狀。

白話文:

有寒冷又有炎熱,有緩慢又有快速。不能以寒冷拘束它,也不能以炎熱拘束它。不能以陽氣拘束它,也不能以陰氣拘束它。古代聖人稱之為「風」,其實已經把寒熱這兩種因素都包括在內了,也包括了寒熱平均、和緩的性質。大地之上,只有空氣最多,所以風也最盛。然而風並非自行形成,必定有促使它形成的原因,然後才能行使其撼動山河、翻天覆地的威力。

推厥其物,則惟日球。蓋日球為陽熱凝聚之一大火體,其積較地球為大,有蒸曬調劑空氣之力,有旋轉左右空氣之力。其將空氣蒸曬至熱也,則空氣失其常度,隨陽熱之蒸發,由至靜而變為至動,成為一種熱風。如西人之所謂熱則澎漲,容川之所謂自熱處吹向冷處之風是也。

白話文:

如果追究熱風的原因,那麼只有太陽。太陽是陽熱凝聚而成的巨大火球,它的體積比地球大,具有蒸曬和調節空氣的作用,也具有旋轉和左右空氣的作用。當太陽將空氣蒸曬得很熱的時候,空氣就會失去常態,隨著陽熱的蒸發,由極靜變為極動,形成一種熱風。就像西方人所說的熱則膨脹,容川所說的從熱處吹向冷處的風一樣。

其將空氣不能蒸曬為熱也,則空氣亦失其常度,隨陰寒之凝聚,亦由至靜而變為至動,成為一種寒風。如西人之所謂冷則收束,容川之所謂自冷處吹向熱帶之風是也。吾人試於平旦無風之時觀之,見天地清闊,本一儼然空氣靜寂之天地也。而霎時旭日東昇,空氣融和,漸由溫暖變而為亢烈,即覺有微風生焉,此即東方生風,空氣隨太陽為轉移之一驗也。如日被云掩,或淪胥西沒,則空氣由和暖而變為寒冽,亦覺有微風生焉。

白話文:

如果空氣不能蒸曬為熱,那麼空氣就喪失了正常的狀態,隨著陰寒的凝聚,也由極靜而轉變為極動,成為一種寒風。就像西方人所說的「冷則收束」,容川所說的「自冷處吹向熱帶的風」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試著在清晨無風的時候觀察,可以看到天地清朗遼闊,原本是一片莊嚴寂靜的空氣天地。但是,霎時間旭日東昇,空氣融洽,逐漸地由溫暖轉變為炎熱,就會覺察到有微風生起,這便是東方生風,空氣隨著太陽轉移的一個驗證。如果太陽被雲朵遮掩,或沉入西方,那麼空氣就會由溫暖轉變為寒冷,也會感覺有微風生起。

其他暴風旋風等類,亦無不繫空氣隨太陽熱度之增減,以為轉移進退者矣。俗語有開門風,關門息,關門風,開門息之說,實則《內經》東方生風之義,而兼含有風之成息之理。不過識見尚淺,未能將其所以成息之理說出耳。而昧者不察,以為東方即為生風之處,毫與太陽無涉,不亦惑乎?予言未竟,客有笑於予者曰:古人云:東方為震,震為木,木生風。子言東方不能生風,得勿木能生風乎?曰非也。

白話文:

其他暴風旋風等類別,也都是因為空氣隨著太陽熱度的增加與減少而移動,俗語有「開門風,關門息,關門風,開門息」的說法,其實是《內經》中「東方生風」的道理,同時也包含了風成息的道理,只是人的見識淺薄,不能把為什麼會成息的道理說出來罷了,而昧於道理的人不加探討,只以為東方就是生風的地方,和太陽毫無關係,不是很迷惑嗎?我話還沒說完,就有客人笑著對我說:古人說東方為震,震為木,木生風。你說東方不能生風,這難道不是木能生風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木者,風之標也;空氣者,風之本也。然空氣亦非真本,太陽則其本中之本耳。試思地球之上,本木最多。然參差於木之間者,何物無有,不過木體為最高,可以代風之揚威耳。若曰除木而外,湖海不為之激盪而揚波,房屋不為之吹噓而震動,此則必無之事,伐木以止風,竭澤以理痰,是何異揚湯止沸。

白話文:

樹木是風的標誌,空氣是風的根源。但空氣也不是真正的根源,太陽纔是根源中的根源。試想地球上,樹木最多。然而,參差不齊地生長在樹木之間的,還有什麼沒有呢? 只不過樹木的體型最高,可以代替風的威風罷了。如果說除了樹木之外,湖泊和海洋不會被激蕩和掀起波濤,房屋不會因為風的吹拂而震動,那麼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砍伐樹木來阻止風,抽乾池塘來治療痰病,這與把熱水倒入沸騰的湯中以止沸有什麼不同呢?

故仲景治風大劑之桂枝,除桂枝祛風,白芍扶肝而外,余則姜甘大棗,俱系溫理脾胃之藥,然亦即合助火熱以化陰寒之藥也。入稟天地之氣以生,雖名為小天地,實則與天地有異。天地寒熱之風,既能傷及萬物,而人之元氣有虧,亦能受風之襲擊而成病。故有元氣本寒,又感寒風而病寒者,如桂枝湯是也。

白話文:

因此,張仲景治療風寒的中藥配方中,除了桂枝祛風、白芍扶肝之外,其餘的生薑、甘草和大棗,都是溫理脾胃的藥物。然而,它們也可以幫助火熱來化解陰寒。人體吸納天地之氣而生,雖然稱之為小天地,但實際上與天地不同。天地之間的寒熱之風,既能傷害萬物,而人的元氣不足,也會受到風的侵襲而生病。因此,有的人元氣本虛寒,再加上感受寒風而患上風寒病,就像桂枝湯證一樣。

亦有元氣本熱。又感熱風而病熱者,如風引湯是也。如謂風為陽邪,則不宜有桂枝湯之用桂枝生薑;如謂風為陰邪,則不宜有風引湯之用大黃石膏。是風之有寒有熱,於此益彰。天地體人之微,生長防風桂枝等類,以治寒風,又生長天麻白頭翁等類,以治熱風,是誠天地造化之妙,無美不具,人體造化之妙,因症制宜。而利用之道,亦可謂無奇不偶矣。

白話文:

也有些人的元氣本來就是熱的,另外又感受了熱風而生病發熱,比如風引湯就是這種情況。如果說風是陽邪,就不應在桂枝湯中使用桂枝、生薑;如果說風是陰邪,就不應在風引湯中使用大黃、石膏。由此可見,風有寒熱之分。天地體察到人體的微小變化,生長防風、桂枝等草藥來治療寒風,又生長天麻、白頭翁等草藥來治療熱風,這真是天地造化的奇妙之處,沒有什麼不美備的,人體的造化之妙,能夠根據症狀來進行治療。而利用這些藥物的道理,也可以說是什麼樣的病症,就應該用什麼樣的藥物來治療。

然感寒而病寒風,感熱而病熱風,此尚為風之正面,非風之對面者也。今試再為風之對面者言之。人之心臟,猶夫日球,本以化生血液,溫養肢體。設也寒為之積,火熱不能行其職權,則臟腑為之陰凝,肢體為之收引,而寒風暴然作矣。治之之法,則惟有疏寒以解之,助熱以化之。

白話文:

如果感染了寒冷,就會生病,這種病叫寒風;如果感染了炎熱,就會生病,這種病叫熱風,這還只是風的正面的作用,而不是風的負面的作用。現在試著再講一講風的負面的作用。人的心臟,就像太陽,本來是用來化生血液,溫暖身體的。假如寒冷積聚起來,火熱就不能行使其職能,那臟腑就會因為寒冷而凝聚,身體就會收縮,而寒冷的風就會突然出現。治療方法,只有疏通寒冷來解除,幫助熱能來化解。

寒退熱盛,而風自息。設也熱為之熾,水陰不能行其既濟,則臟腑為之陽亢,肢體為之炙灼,而熱風暴然作矣。治之之法,則惟有清熱以降之,助水以潛之。熱退陰盛,而風亦息。此皆風之由於內因,而為風之對面者也。

白話文:

當寒氣退去,熱氣旺盛時,風就會自動停止。假如體內的熱氣過於熾盛,水陰無法執行其既濟的功用,那麼臟腑就會出現陽亢的現象,肢體就會感到灼熱,然後就會出現驟然發作的熱風。治療這種病的方法,只有清熱以降的方式,藉由幫助水陰的力量潛移默化病症。當熱氣退去,陰氣旺盛時,風也會停止。這些都是風的內在原因,也是風的對立面。

其他若吾人素患陰虛,陰液漸形消涸,肢體漸形羸瘦,俄而舌黃面赤,大渴引飲,煩躁抽掣,坐臥不安,甚或昏迷不醒,此亦熱風暴發之候,急宜滋陰以啟生化之源,並宜重用苦寒,以降其上亢之火,陰滋火潛,標風自減。若夫病始而為寒風,病終而為熱風,則非由於外感之傳變。

白話文:

其他若是我們本身就有陰虛的毛病,體內的陰液漸漸消耗掉,身體漸漸消瘦,突然之間舌頭發黃、臉發紅,非常口渴想喝水,煩躁不安、抽搐,坐著或躺著都覺得不舒服,甚至昏迷不醒,這也是熱風爆發的時候,應當趕緊滋陰來促進生化之源,同時應當多用苦寒的藥物,來減輕上面的亢火,陰液滋養,火熱潛伏,標風就會自然減少。至於病一開始是寒風,病的最後變成了熱風,那就不是因為外感之氣的傳變。

汗出過多,津液為之涸竭,即由於過服辛熱,以傷水泉之源也。若謂吾兒未出門戶,未食生冷過熱等物,何至有寒風熱風之感傷,是則拘迂之談,未知常變者也。予曾親治數兒,未出戶門,未食生冷而病寒風者,以桂枝、防風、羌活葛根、白芍、生薑、大棗等味而獲愈者。

白話文:

身體出汗過多,津液就會因此而枯竭;這主要由於服用了過多的辛熱之物,損傷了水液生成的源頭。如果有人說:我的孩子並沒有出門,也沒有吃過生冷或過熱的食物,怎麼可能會感染風寒暑熱之邪呢?這種說法太過拘泥狹窄,不懂得疾病常有變化。我曾親自治療過好幾個孩子,他們都沒有出門,也沒有吃過生冷的食物,但卻得了風寒之病;我用桂枝、防風、羌活、葛根、白芍、生薑、大棗等藥物治療,他們都痊癒了。

余又曾親治數兒,未出戶門,未食辛熱,而病熱風者,以生地、白芍、川芎黃芩黃柏、天麻、白頭翁、甘草等味而獲愈者。是豈人事之使然哉,夫亦曰履霜堅冰,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白話文:

我曾經親自治療過幾個小孩,他們都沒有走出家門,也沒有吃過辛辣、燥熱的食物,卻得了熱風病。我用生地、白芍、川芎、黃芩、黃柏、天麻、白頭翁、甘草等幾味藥治療,他們都痊癒了。這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嗎?恐怕不是。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句話用在這裡也非常合適。

仲景桂枝湯

桂枝(一錢),白芍(一錢),甘草(一錢),生薑(一錢),大棗(一枚)

塗蔚生曰:上五味為仲景治傷寒風之主劑,量小兒之大小,以為藥之重輕。服藥已,須歠稀熱粥以助藥力,不可令汗太過,重傷津液。夫風之所以有汗者,以手太陽小腸與足太陽膀胱同司太陽經絡,膀胱化氣,護外為衛,小腸化血,布內為營。猶主之有正副,物之有表裡也。

白話文:

塗蔚生說:上五味(甘草、桂枝、芍藥、生薑、大棗)是張仲景治療表證傷風的主要劑量,要根據兒童的大小來確定用藥的輕重。服用藥物後,應該喝稀熱粥來幫助藥效,不要出汗太多,以免損傷津液。風之所以會出汗,是因為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同司太陽經絡,膀胱化氣,保護外在的衛氣;小腸化血,布佈內在的營血。這就像主帥有正副將,事物有表裡一樣。

先賢僅以六臟各配一腑,相為表裡。余以謂猶未盡曲微,不如以其各經氣之所主,尚分一個正副表裡也。傷寒是太陽膀胱之正表受病,太陽膀胱既化生真陽之氣,以為衛外。衛陽虛,招外寒,則寒邪寄居皮毛,而毛孔閉塞,故無汗。傷風是太陽小腸之副里受病,小腸化生真陰之血,以為營內。

白話文:

以前的中醫學家只將六臟分別配給一個腑,認為它們是表裡關係。但我認為這還不夠全面深入,不如根據各經脈氣血所主導的部位,再區分一個正表裡和副表裡。傷寒是太陽膀胱的正表受到病邪,太陽膀胱化生真陽之氣,用來守護身體外表。衛陽虛弱,招致外來的寒氣,於是寒邪寄居在皮毛,使毛孔閉塞,所以沒有汗。傷風是太陽小腸的副裏受到病邪,小腸化生真陰之血,用來運行於身體內部。

營血虛,招外風,則風直達營內,而衛氣無所依歸,故有汗。汗者乃衛氣之變體,如空中上升之氣,遇冷變而為雨,口鼻之氣,著漆石復化而為水珠也。古人云: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於風之治法,固已得要略。而以肝木生風之說,白芍平肝之用,便泥於營血是肝血所主,治風專責之肝,將底面之太陽小腸拋去,未免可惜。蓋肝雖是藏血之臟,而小腸則為生血之陽腑。

白話文:

營血虛弱,容易招致風邪侵襲,侵及營衛之間,導致衛氣失去依附,而發汗。汗水是衛氣的變體,就好像空氣中的上升水汽,遇到冷空氣就會凝結成雨;又或口鼻吐出的氣體,在接觸到堅硬冰冷的物體時,也會凝結成水珠。古人說:「沒有出汗就用麻黃,有汗就用桂枝。」這在治療風病的方針上,確實已經抓住了要領。但是,如果拘泥於「肝木生風」的說法,用白芍來平肝,那就泥足深陷於營血由肝血所主的觀點,認為治風病就專責於肝,把太陽小腸的面朝大地那一面拋到一邊去了,這實在可惜。肝臟雖然是儲藏血液的臟腑,但小腸纔是生血的陽腑。

風既有傷營血,而小腸亦不能辭其責也。

柴胡桂枝湯

柴胡(一錢),桂枝(一錢),白芍(一錢),黃芩(一錢),黨參(一錢),半夏(七分),甘草(一錢),生薑(一錢),大棗(一枚)

白話文:

柴胡(五公克),桂枝(五公克),白芍(五公克),黃芩(五公克),黨參(五公克),半夏(三點五公克),甘草(五公克),生薑(五公克),大棗(一顆)

塗蔚生曰:此湯雖系仲景治發熱惡寒支肢煩痛之太陽症,與治嘔而心下支結,外症未去之少陽症,而以之治小兒大人傷風之症,頗多奇效。不過須依時氣之冷暖,因症之增減,以為權變耳。如時令燥熱,可將桂枝易以防風、荊芥等味。如舌苔焦黃,大渴引飲,可將半夏易以知母、花粉,甚則石膏亦可加入,生薑亦可減去。

白話文:

塗蔚生說:這個湯方雖然是仲景治療發熱惡寒、四肢煩痛的太陽病,以及治療嘔吐、心下痞結,外證未消除的少陽病,但用來治療小兒、成人的傷風感冒,也有很多奇效。不過,必須根據當時氣候的冷暖,以及症狀的增減,來做權宜變通。如果當時天氣乾燥炎熱,可以將桂枝換成防風、荊芥等藥味。如果舌苔焦黃,非常口渴想喝水,可以將半夏換成知母、花粉,嚴重的話也可以加入石膏,生薑也可以減量。

如腹中痛者,可去黃芩,將白芍加重。如咳者可加杏仁、五味。如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可去黃芩加茯苓。用之得當,即為治風之神方。人每疑柴胡為治少陽傷寒之主藥,不可以之治風,是其泥於少陽傷寒,切忌汗下之說,而不知尚有少陽傷風者也。夫風既入少陽,故亦時形惡寒,時形發熱,出汗。

白話文:

如果腹中疼痛,可以去掉黃芩,加重白芍。如果咳嗽,可以加杏仁、五味。如果心下悸動、小便不利,可以去掉黃芩,加茯苓。使用得當,就是治療風疾的靈丹妙藥。人們經常懷疑柴胡是治療少陽傷寒的專用藥,不能用來治療風疾,這是拘泥於少陽傷寒,忌諱發汗和瀉下的說法,而不知道還有少陽傷風的症狀。風疾既然侵入少陽,所以也有時會出現惡寒,有時會出現發熱和出汗。

柴胡秉少陽春木之氣,直進少陽經絡,而佐以祛風之味。使風之由腠理而入內者,仍由腠理而出外。是柴胡得桂枝防風等味之援助,而益肆其散寒之威,而桂防等得柴胡之嚮導,而愈著其去風之力也。先賢有云運用之妙,存乎其人,其此之謂歟。

白話文:

柴胡秉持少陽春木之氣,直接進入少陽經絡,並以祛風之味輔助。使因皮毛腠理而進入體內的風氣,仍舊從皮毛腠理排出體外。這是柴胡得到桂枝、防風等藥味的幫助,而更加強了散發寒邪的作用,而桂枝、防風等藥物得到柴胡的引導,也更加顯著的發揮了祛風的力量。古人有云:「運用之妙,存乎其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金匱風引湯

大黃(一錢),乾薑(一錢),龍骨(一錢),桂枝(一錢),甘草(一錢),牡蠣(一錢),寒水石(一錢),滑石(一錢),赤石脂(七分),白石脂(七分),紫石英(六分),石膏(一錢),

白話文:

  • 大黃(6 克):瀉下清熱,攻逐積滯。

  • 乾薑(6 克):散寒止瀉,溫中止嘔,回陽通脈。

  • 龍骨(6 克):鎮驚安神,清熱瀉火。

  • 桂枝(6 克):解肌發汗,溫中止瀉。

  • 甘草(6 克):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牡蠣(6 克):滋陰清熱,止汗斂精。

  • 寒水石(6 克):清熱止渴,化痰軟堅。

  • 滑石(6 克):清熱利尿,生津止渴。

  • 赤石脂(4.2 克):斂汗止血,斂陰潛陽。

  • 白石脂(4.2 克):斂汗止血,斂陰潛陽,治崩漏、帶下,崩漏、石淋(尿結石、尿路感染)等症。

  • 紫石英(3.6 克):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 石膏(6 克):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清熱去風湯

天麻(一錢),白頭翁(一錢),川芎(七分),黃芩(一錢),黃連(一錢),梔子(一錢),連翹(一錢),當歸(一錢),白芍(一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天麻(六公克),白頭翁(六公克),川芎(四點五公克),黃芩(六公克),黃連(六公克),梔子(六公克),連翹(六公克),當歸(六公克),白芍(六公克),甘草(六公克)

塗蔚生曰:此方為予平日之經驗所立,為治熱風之主劑。昔人只知有寒風,不知尚有熱風。然其所用之藥,亦多有芩連等味,不過其拘於寒鬱生熱之說。未知熱極所生之風,亦多系熱風耳。查其所稱驚風丸,即系治熱風之藥。惟其稱此種丸藥,可治急慢驚風。遂使此種魔術傳至鄉里,印入俗人腦海,奉為金科玉律,百折不磨,遺害無窮,此誠最可痛恨者也。不知寒風之與熱風,猶水炭不可同爐。

白話文:

塗蔚生說:這個方子是我平日經驗所建立的,是治療熱風的主要藥劑。以前的人只知道有寒風,不知道還有熱風。然而他們所使用的藥物,也大多有芩連等藥味,不過是拘泥於寒鬱生熱的說法。不知道由熱引起的風,也就很多都是熱風了。查他所稱的驚風丸,就是治療熱風的藥物。可是他把這種丸藥說成可以治療急慢驚風,導致這種法術傳播到鄉裏,印入俗人的腦海,被奉為金科玉律,百折不磨,遺害無窮,這實在是最可恨的。不知道寒風和熱風,就像水和火一樣無法同時存在。

寒甚風固急起,熱甚而風亦可急起。用寒藥以治熱風,用熱藥以治寒風,是則調劑其偏寒偏熱不平之氣,使之歸於平耳。但未有聞治寒之藥可以治熱,治熱之藥,亦可治寒者也。為此說者,既不考其自相矛盾;而聞其說者,亦隨聲附合,不辨真偽,是何愚之甚耶。願天下之為醫者,直斥其非,使鄉間盡知其訛。

白話文:

生地(1錢),玄參(1錢),白芍(1錢),萸肉(1錢),丹皮(1錢),山藥(1錢),茯苓(1錢),知母(1錢),黃柏(1錢),黃連(1錢),天麻(1錢),川芎(6分),白頭翁(1錢),貝母(1錢),甘草(1錢),柴胡(1錢)。

是則天下嬰兒之幸,亦天下為父母者之幸也。

地黃去風湯

生地(一錢),玄參(一錢),白芍(一錢),萸肉(一錢),丹皮(一錢),山藥(一錢),茯苓(一錢),知母(一錢),黃柏(一錢),黃連(一錢),天麻(一錢),川芎(六分),白頭翁(一錢),貝母(一錢),甘草(一錢),柴胡(一錢),

塗蔚生曰:此為陰虛火旺,而生熱風之方,亦系本余平日經驗所立。大人此症最多,小兒頗少。夫陰虛之所以生火者,因水火雖是一家,實則相濟為用。如水陰虧損,不能上濟火化,心火猖獗,煎熬陰液,漸形竭蹶,迨三陰俱傷,內部純是一團枯槁無依之火氣,則飛揚上越,發而為風。悲號狂呼,間類六畜之鳴;抽掣搐搦,儼如諸寒之引。

白話文:

塗蔚生說:癲癇是陰虛火旺、引發熱風的疾病,也是我平日經驗所得的診斷結果。這種疾病在成年人中出現的較多,而在兒童中卻較少見。陰虛會導致火旺,是因為水火雖然屬於同一類,但其實是相互輔助的。如果水陰不足,不能滋潤火化,心火就會旺盛,灼燒陰液,逐漸衰竭。等到三陰俱傷,體內就只剩下一團枯槁無依的火氣,就會上竄到頭部,發作為癲癇。患者會悲傷號哭,聲音像各種牲畜的叫聲;抽搐痙攣,就像受寒引起的疾病。

此時平肝以止風,則非根本之治,理脾以祛痰,則系速亡之療。惟滋陰以治其本,清熱以治其標,庶克有濟。至佐以去痰除風之藥,則系標中之本耳。

白話文:

此時平息肝氣來止住風邪,不是從根本上治療,用來處理脾的治療方法去除痰,則是加速死亡的治療。只有滋補陰液來治療根本,清除熱量來治療症狀,纔能有幫助。輔以祛痰除風的藥物,則是標中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