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修

《推拿抉微》~ 第二集·推拿法 (9)

回本書目錄

第二集·推拿法 (9)

1. 腹痛門推法

陳紫山曰:小兒腹痛,有寒有熱,有食積癥瘕,偏墜寒疝,及疣蟲動痛。諸痛不同,其名亦異,故不可一概而論。又曰:熱腹痛者,乃時痛時止也,暑月最多。

白話文:

陳紫山說:小兒腹痛,有寒性的,有熱性的,有食積癥瘕引起的,偏墜寒疝引起的,還有疣蟲引起的腹痛。各種腹痛不同,其名稱也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他又說:熱腹痛是指時而疼痛時而停止的腹痛,在炎熱的月份最為多見。

治法:推三關,六腑,推脾土,分陰陽(陰重陽輕),黃蜂出洞,四橫紋。

塗蔚生曰:黃蜂出洞,乃治療寒症之大熱法。以之治熱症腹痛,恐繫有誤,用者慎之。採用清天河水等法可也。

陳紫山曰:寒腹痛者,常痛而無增減也。

治法:推三關,運五經紋,二扇門,一窩風,按弦搓摩,運八卦,揉臍及龜尾。

陳紫山曰:氣滯食積而痛者,卒痛便秘,心胸高起,手不可按者是也。

治法:推三關,分陰陽,推脾土,揉臍及龜尾,掐威靈。若腹內膨脹,推大腸。

陳紫山曰:冷氣心痛者,手足厥逆,遍身冷汗,甚則手之甲青黑,脈沉細微是也。

治法:推三關,運八卦,分陰陽(陰重陽輕),補腎,二扇門,黃蜂出洞。鳩尾前後重揉,蔥薑推之發汗。

塗蔚生曰:鳩尾在胸前兩歧骨下一寸。曰鳩尾者,言其骨垂下如鳩尾形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推三關、六腑,推脾土,分陰陽(陰重陽輕),黃蜂出洞,四橫紋。

塗蔚生說:黃蜂出洞,是治療寒症的極熱方法。用它來治熱症腹痛,恐怕有誤,使用時要小心。可以採用清天河水等方法。

陳紫山說:寒腹痛患者,通常疼痛持續不斷,沒有增減。

治療方法:推三關,運五經紋,二扇門,一窩風,按弦搓摩,運八卦,揉臍及龜尾。

陳紫山說:氣滯食積而痛者,突然疼痛,便秘,心胸高聳,用手按壓不了。

治療方法:推三關,分陰陽,推脾土,揉臍及龜尾,掐威靈。如果腹部膨脹,就推大腸。

陳紫山說:冷氣心痛患者,手足冰冷,全身冷汗,嚴重時手指甲會變青黑色,脈象沉細微弱。

治療方法:推三關,運八卦,分陰陽(陰重陽輕),補腎,二扇門,黃蜂出洞。鳩尾前後重揉,用蔥薑推之發汗。

塗蔚生說:鳩尾位於胸前兩條鎖骨下方一寸處。之所以稱為鳩尾,是因為這塊骨頭向下垂,形狀像鳩的尾巴。

2. 痢疾門推法

陳紫山曰:痢分赤白二種。世人莫不曰赤為陽,為熱,白為陰,為寒;或曰無積不成痢;或以冷熱之法互治,必難取效。不究其原,何可療治。且四時八風之中人,五運六氣之相勝。夏秋人多痢疾,《內經》曰: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豈可拘於無積不成痢之說。豈一歲之中,獨於夏秋,人皆有積乎?蓋風邪入胃,木能勝土,不為暴泄,則或痢疾。

白話文:

陳紫山說:痢疾分為赤痢和白痢兩種。世人都說赤痢為陽,為熱,白痢為陰,為寒;還有人說沒有積熱積冷就無法形成痢疾;有人用寒熱的方法交替治療,肯定難以收到好的效果。不探究痢疾的根源,怎麼可以治療它。而且,一年四季,八種風邪可以侵襲人體;五行六氣之間相互影響。夏秋季節,人們多發痢疾,古書《內經》說:「春天損傷於風,夏天會發生腹瀉。」難道可以拘泥於「沒有積熱積冷,就不會形成痢疾」的說法嗎?難道一年之中,只有夏秋季節,人們才會得積熱積冷嗎?實際上,風邪侵入胃中,木能勝土,如果不發生劇烈腹瀉,就可能發生痢疾。

赤白交雜,此為陰陽不分,法當分清陰陽為主。又曰:夾熱而痢者,則痢下紅色,此風熱能動血也。

治法:推三關,六腑,清心經,和陰陽,推大腸,脾土,運八卦,腎水,揉臍及龜尾。

白話文:

紅色和白色混雜在一起,這是陰陽不分明的情況,治療時應該以區分陰陽為主。又說:如果痢疾伴有熱症,則排泄物會呈現紅色,這是因為風熱能夠使血液流動。

治療方法:推拿三關、六腑,清理心經,調和陰陽,推拿大腸、脾土,運行八卦按摩法,腎水部位進行治療,揉按肚臍以及尾骨末端。

陳紫山曰:夾冷而痢者,則下純白也。或油上有粉紅色,或似豬肝凝血,皆為陰症。蓋血寒則凝故也。

治法:推三關,運八卦,脾土,大腸,和陰陽,天門入虎口,揉臍及龜尾。

白話文:

陳紫山說:夾著冷氣而拉肚子的人,大便會是純白色的。或油上有粉紅色,或像豬肝凝血,這些都是陰症。這是因為血液寒冷就會凝固的緣故。

3. 瘧疾門推法

陳紫山曰:夏傷於暑,秋必病瘧。謂腠理開而汗出遇風也。或得於澡浴水氣,舍於皮膚,因衛氣不守,邪氣並居,其疾始作。伸欠寒慄,腰背俱痛,骨節煩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疼而渴。乃陰陽二氣交爭,虛實更作而然。陰氣獨勝則陽虛,故先寒戰慄。陽氣獨勝則陰虛,故先熱。

白話文:

陳紫山說:夏天受了暑熱的傷害,秋天一定會得瘧疾。這是因為腠理開張,汗液排出後遇到風寒引起的。有時候是因為洗冷水澡,水氣停留在皮膚上,由於衛氣不守,邪氣乘虛而入,疾病開始發作。病人會伸懶腰、打寒顫,腰背一起疼痛,骨節痠痛,寒氣退去後,內外都發熱,頭痛口渴。這是因為陰陽二氣交爭,虛實交替而引起的。陰氣獨勝,則陽虛,所以先寒戰慄。陽氣獨勝,則陰虛,所以先發熱。

陰勝陽虛,則內外皆寒。陽盛陰虛,則內外俱熱。陰陽各衰,衛氣與病氣相離則病愈。陰陽相搏,衛氣與病氣相集則病復。各隨其衛氣之所在,與所中邪氣相合而然也。

白話文:

如果陰氣勝過陽氣,陽氣虛弱,那麼身體內外都會感到寒冷。如果陽氣旺盛,陰氣虛弱,那麼身體內外都會感到燥熱。陰陽氣都衰弱了,衛氣和病氣分離了,那麼疾病就會痊癒。陰陽氣互相搏擊,衛氣和病氣聚集在一起,那麼疾病就會復發。這都是因為衛氣所在的位置不同,與侵犯人體的邪氣結合而引起的。

塗蔚生曰:陳紫山此節之瘧疾談,似有獨得之處。然其瘧之所以發生寒熱之理,尚欠細密,參觀第一集秋善病風瘧解釋自知。

白話文:

塗蔚生說:陳紫山這段關於瘧疾的討論,似乎有獨到之處。然而,他對瘧疾發作寒熱的原因的解釋還不夠詳細,可以參考第一集秋善病風瘧的解釋來瞭解。

治法一:(瘧疾兼嘔吐者)推三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揉臍。

治法二:(瘧疾一旦發者)推三關,肺經,分陰陽,運八卦,按弦搓摩。

治法三:(久瘧不愈,而脾虛弱者)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

治法四:(邪瘧至晚發者)推三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六腑,天門入虎口。

白話文:

瘧疾兼有嘔吐的,推拿三關穴,調理脾土陰陽,運八卦手法,揉按臍部。瘧疾發作時,推拿三關穴,疏通肺經,調理陰陽,運八卦手法,按揉弦脈。久瘧不愈,脾臟虛弱的,補益脾土,調理陰陽,運八卦手法。瘧疾在傍晚發作的,推拿三關穴,調理脾土陰陽,運八卦手法,按摩六腑穴位,從天門穴推至虎口穴。

治法五:(癉瘧但熱無寒者)推三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肺經,六腑,內關,天門入虎口,揉鬥肘,間使。

白話文:

治療方法五:(瘧疾只有發熱沒有惡寒症狀的人)推三關穴、脾土穴,分開陰經和陽經,運轉八卦,肺經、六腑、內關穴、天門穴進入虎口,揉鬥肘穴、間使穴。

4. 疳疾門推法

陳紫山曰:大抵疳之為病,皆因過餐飲食。於脾家一臟,有積不治,傳之餘臟,而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則餘臟皆安。苟失其治,日久必有傳變,而成不救之症。可不慎哉!

治法:推三關,六腑,脾土,運八卦,大腸,五經紋,心經,清天河水,運水入土,板門。

白話文:

陳紫山說:總括來說,疳病的成因都是因為過度飲食。在脾臟這個臟腑,積食不消化沒有及時治療,就會傳染到其他臟腑,形成五種疳病。如果脾胃的病症消除的話,其他臟腑也都安好了。如果治療不當,時間一長必定會傳變,發展成難以醫治的疾病。豈能不謹慎呢!

5. 積症門推法

陳紫山曰:兒患積症,皆因哺乳不節,過餐生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積滯中脘,外為風寒所襲,或因夜臥失蓋。致頭疼面黃,身熱眼胞微腫,肚腹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吐或噦,口吐酸氣,大便腥臭。此為陳積所傷,先宜發表,後宜攻積。

白話文:

陳紫山說:小兒患了積症,都是因為哺乳不節制,過量食用生冷堅硬的食物,脾胃不能消化,積滯在中脘,外感風寒所致,或者因為夜裡睡覺著涼。導致頭疼、臉色發黃、身體發熱、眼瞼微腫、肚子脹大、腳冷肚子熱、喜歡睡覺、精神萎靡、不想吃飯,或者嘔吐或打嗝,嘴裡吐出酸氣,大便腥臭。這是由於陳積受傷所致,首先應該發散風寒,然後應該攻逐積滯。

治法:推三關,六腑,多補脾土,掐四橫紋,補腎水,分陰陽,掐大腸,揉板門,運八卦,(退艮重。)二扇門,天門入虎口。

發熱腹痛,宜推水底撈明月。大便秘結,多推六腑,四橫紋,揉掐腎水。腹痛泄瀉,掐一窩風,揉臍及龜尾。

白話文:

治療方法:推拿三關、六腑,多補養脾胃,掐四橫紋、補腎水,分清陰陽,掐大腸,揉板門,運八卦,(退後艮卦再重),二扇門、天門進入虎口。

6. 痞症門推法

陳紫山曰:夫痞與否同不通一也。小兒乳哺不節,久停於脾,不能克化,結成痞。痞癖突於脅下,或左或右,俗云龜勞。其疾皆因積滯蘊作,致有寒熱,肚腹疼痛,晝涼夜熱。氣實者先攻其痞,後投補益。氣虛者,先與調固脾胃,神色稍正,飲食多進,後宜攻之。若面黃唇白,發焦肌瘦,乃為虛極,不可輕下,乃徐徐調理為上。

白話文:

陳紫山說:痞和否不是同一種疾病。小兒乳哺不節制,長時間停留在脾胃中,不能消化,結成痞。痞塊突起在脅下,左或右都有可能,俗稱「龜勞」。這類疾病都是由於積滯蘊結而引起,會出現寒熱、腹痛的症狀,白天涼爽,晚上發熱。如果氣體實滯,先攻其痞,再投以補益藥物;如果氣虛,先用調固脾胃藥物,使精神和麪色稍微好轉,飲食增多,然後再攻之。如果面色發黃嘴脣蒼白,頭髮焦黃肌肉瘦削,則為虛極,不可輕易攻下,應慢慢調理為上。

治法:推三關,脾土,大腸,肺經,四橫紋,板門,精靈,清腎水,運五經紋,運八卦,小天心,黃蜂出洞,赤鳳搖頭,久揉脾土。

白話文:

治療方法: 按壓三關、脾土、大腸、肺經、四橫紋、板門、精靈穴,淨化腎水,運轉五經紋,運轉八卦,小天心穴,使黃蜂出洞、赤鳳搖頭,並且長時間按摩脾土穴。

塗蔚生曰:痞與塊異。痞是中焦循行油膜之氣滯也。中焦循行油膜之氣滯,則運行上下之氣皆滯,而循行油膜之血,亦因之而滯矣。故外感風寒久不解,其風寒邪氣,每易循外油膜,以入內油膜,發生痞積等症。塊是先有行之血滯,而後累及於氣滯者也。古人有癥瘕之名,謂癥為常聚不散,血多氣少,氣不勝血,故不散,或純是血質,或血中裹水。瘕為或聚或散,氣為血滯,則聚而成形,血隨氣散,則沒而不見。

白話文:

塗蔚生說:痞和塊是不同的。痞是中焦循行油膜之氣滯留。中焦循行油膜之氣滯留,則運行上下之氣皆滯留,而循行油膜之血,也因此而滯留了。所以外感風寒久不解,其風寒邪氣,每易循外油膜,以入內油膜,發生痞積等症。塊是先有行之血滯,而後累及於氣滯者也。古人有癥瘕之名,謂癥為常聚不散,血多氣少,氣不勝血,故不散,或純是血質,或血中裹水。瘕為或聚或散,氣為血滯,則聚而成形,血隨氣散,則沒而不見。

實則亦即痞塊之換相也,不可因其名稱岐異。而人每覺痞塊與癥瘕相懸殊耳。若夫食積,則是純粹由於飲食積滯,而累及於原有之氣血周流者也。故治痞之法,宜疏氣以行血,治塊之法,宜攻血以行氣。治積之法,則宜消食以行滯,至其現時行狀若何,則又宜隨體質之強弱,而納補益寒熱之味,於公導消散之中者也。

白話文:

實則亦即痞塊之別稱,不可因名稱不同而誤認它們是兩回事。人們往往感覺痞塊與癥瘕相差很大。如果是飲食積滯,則純粹是飲食積滯,累及原有的氣血運行。因此,治療痞塊的方法,應當疏通氣血,治療塊的方法,應當攻破血以運行氣。治療積滯的方法,則應當消化食物以消除積滯,至於它們當前出現的狀況如何,則應根據體質的強弱,而在導消散積的過程中加入補益或寒熱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