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修

《推拿抉微》~ 第一集·認症法 (8)

回本書目錄

第一集·認症法 (8)

1. 諸病所屬

唐容川曰:屬者統屬也。知其所屬,則綱領既得,而其條目可例求矣。

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唐容川曰:肝為風臟,凡風病皆屬於肝。諸風謂中風傷風驚風癘風之類,所賅之症多矣。掉謂轉動,凡猝倒驚癇抽掣搖戰之類皆是。肝主筋,此皆筋之為病也。眩是昏暈,凡昏花妄見,頭目旋轉皆是肝開竅於目。故有此病也,西醫謂目眩惑昏花,痙癇抽掣,皆腦氣筋為病。謂目系通腦,故昏眩;腦氣用力太過,則肉縮伸抽掣。

白話文:

唐容川說:肝臟是風臟,凡是風病都屬於肝臟。諸風是指中風、傷風、驚風、癘風之類,所包含的症狀很多。掉是指轉動,凡是突然倒地、驚厥、抽搐、搖晃、戰鬥之類的都是。肝臟主筋,這些都是筋的疾病。眩暈是昏厥,凡是昏花、妄見、頭目旋轉都是肝臟開竅於眼睛。所以有這種病,西醫認為目眩、惑昏、花,痙攣、抽搐都是腦氣筋的疾病。認為眼睛與大腦相通,所以昏眩;腦氣用力過度,則肌肉收縮伸展抽搐。

究問腦氣何故病此,則西醫茫然。豈知肝脈通於腦,開竅於目而主筋。凡西醫所謂腦氣,皆肝脈所司。而脈筋所以致病,則又肝風所致也。故凡眩掉,皆屬於風。而諸風為病,總屬之肝。

白話文:

探究大腦為何得病,西醫一頭霧水。殊不知肝經脈絡通於大腦,通達於眼睛,同時主宰筋脈。西醫所說的腦病,都是由肝經脈絡主導。而脈絡筋脈會致病,根源又因肝風所引起。所以凡是暈眩、掉落等症狀,皆屬於風,各種風病,總體歸因於肝。

徑云: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唐容川曰:腎司寒氣,故凡寒證,皆屬之腎。腎又主骨,腎陽四達,則骨體舒展。舉動輕便。若肢骨拘急而收曲,或軃緩而引長,皆骨不為用也。須知拘收引軃,與抽掣縮短者不同,一是寒證,一是風證。

白話文:

唐容川說:腎臟掌管寒氣,所以所有寒證,都歸屬於腎臟。腎臟又主導骨骼,腎陽通達四肢,骨骼才能舒展,舉止輕便。如果四肢骨骼拘束急迫而彎曲,或者緩慢僵硬而伸長,都是骨骼失去功能的表現。要知道,拘束收縮、僵硬伸展,和抽動痙攣、縮短變短,是不同的。前者是寒證,後者是風證。

塗蔚生曰:腎有二枝,生於第十四脊椎下,左右各一枝,中以油膜相連,名曰腎系。腎系穿過之中間脊椎,名曰命門。蒸發陽氣,敷布周身。然此火不自蒸發,必得腎陰之助,而後始能蒸發。蓋一陽生於二陰之下,成為坎中滿之象也。亦猶火車之設置汽櫃,必先設置火池水鍋,而後火煎其水,汽入於櫃,能以任重致遠也。

白話文:

塗蔚生說:腎有兩條支脈,起始於第十四節脊椎骨以下,左右各有一條,中間以油膜相連,稱為腎系。腎系穿過其中的脊椎骨,稱為命門。蒸發陽氣,散佈全身。然而,這種火氣並非自身蒸發,必須得到腎陰的幫助,才能開始蒸發。陽生於陰下,形成坎中滿的現象。就像火車設置汽缸,必須先設置火池水鍋,火才能把水燒開,蒸汽進入汽缸,才能使火車載重遠行。

若吾人之火旺水盛,則有此健壯水火,即有此強盛之元氣,充溢周身,自無寒縮之症。蓋其由腎系而生出脅下之板油,少腹之網油,中焦之膜油,上焦之膈膜,周身之腠理,無不以此水火充足,光輝四映也。常見胖人怕熱,以其水足火旺,元氣寬裕,網膜之油汁充足也。又常見瘦人怕冷,以其水虧火耗,真陽化生過少,而網膜之油汁缺欠也。

白話文:

如果我們體內的火旺水盛,擁有強健的水火,就有強盛的元氣,充斥全身,自然不會有寒冷畏縮的症狀。蓋指從腎臟系統產生出脅部下的脂肪、小腹的網膜脂肪、中焦的膜狀脂肪、上焦的膈膜,全身的肌膚組織,沒有不因此而水火充足,光輝四映的。常常看到胖的人怕熱,因為他們的體內水充足火旺盛,元氣充沛,網膜的油脂充足。又常常看到瘦的人怕冷,因為他們的體內水虧火耗,真陽化生太少,而網膜的油脂不足。

然過於虧損,又見其孤陽無依,發生潮熱骨蒸等症也。至於腎水充足,腎火衰敗,純屬腎陽之虛,而惡寒者,此則不過十分之一二耳。然任其所好,過食生冷,或曾患熱證,過服寒涼,亦足減其真陽之勢也。世之所謂小兒為純陽之體者,純屬謬誤之談。

白話文:

然而,如果過於虧損,又可以看到孤陽無依,就會出現潮熱骨蒸等症狀。至於腎水充足,腎火衰敗,純粹是腎陽虛,惡寒的,這也不過十分之一二而已。然而,讓他們隨意所好,過度食用生冷食物,或者曾經患有熱證,過量服用寒涼藥物,也足夠減弱其真陽之勢。世間所謂的小兒是純陽之體的說法,純粹是謬誤之談。

經云:諸氣膹郁,皆屬於肺。

唐容川曰:五臟六腑之氣,無不總統於肺,以肺為氣之總管也。故凡治氣,皆當治肺。肺主皮毛,膹是氣之乖於皮毛者膹,膗也。《說文》謂形惡,如紫癜班瘤黑痣疱鼻之類。西醫謂毛孔下有油核,其管直通皮膚。若面生黑刺,即管塞之故,此即《內經》膹膗之說也。郁是氣遏於內,不得舒發也。

白話文:

唐容川說:五臟六腑之氣,沒有一樣不歸肺統帥,把肺作為調管氣的總舵。因此,凡是治氣的,都應治肺。肺主皮毛,膹瘡(音:ちょうさん)是指皮膚下有閉塞的、不好的物質,膹,就是膗瘡。《說文解字》認為它是形狀醜陋的瘡,如紫癜、班瘤、黑痣、皰鼻一類的。西醫認為,毛孔下有油核,油核的管子直通皮膚。如果面上生出黑刺,就是管子閉塞的緣故,這也就是《內經》中膹瘡之說的解釋。鬱是氣閉塞在內,不能宣發舒暢。

見病如氣逆痰滯血結便閉之類,是氣之乖於腹內者。郁與暢反,肺氣不暢,故郁,宜散降之。

經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唐容川曰:腫在皮膚四肢,滿在腹內脹塞,皆濕氣壅滯,水下不行,停走於膈膜中也。然濕症尚不止此,故曰諸濕。或頭目昏沉,或瘧暑泄痢,或周身痹痛,或痰飲痃癖,皆屬脾土不制水所致。蓋脾生油膜之上,膜是三焦主水道,油是脾之物,油不沾水;此脾所以利水也。若脾之油失其令,則濕乃得藏匿,故治濕責之於脾。

白話文:

唐容川說:腫脹出現在皮膚四肢,積水充滿腹中導致脹滿閉塞,這些都是濕氣鬱結,水液下注不暢,停滯在膈膜中造成的。然而,濕證不止於此,所以稱為諸濕。或者頭目昏沉,或者瘧疾暑邪泄瀉痢疾,或者周身痹痛,或者痰飲痃癖,這些都屬於脾土不制水導致的。因為脾臟生成油膜在上,油膜是三焦主水道,油是脾臟的東西,油不沾水;所以脾臟可以利水。如果脾臟的油失去其功能,那麼濕氣就會得以藏匿,因此治療濕證就要責之於脾臟。

塗蔚生曰:查容川之少陰少陽補論,曾言腎合三焦,三焦根於腎系,謂上中下之三焦油膜,全由先天腎臟所司。至此而容川言膜是三焦主水道,油是脾之物,得勿有相背謬者乎?曰:人之未生,是以先天生後天,人之既生,是以後天生先天。脾土生於油膜之上,是火生土,先天生後天之義也。

白話文:

塗蔚生說:稽查容川之少陰少陽補論,曾經說過腎臟和三焦相合,三焦的根源在於腎臟系統,意思是指上中下三焦的油膜,全部都是由先天的腎臟所主導。到這裡,容川卻說油膜是三焦的主水道,油是脾臟的東西,難道沒有互相衝突錯誤的地方嗎?有人說:人未出生之前,是以先天生出後天,人出生之後,才以出生的後天來產生先天的本質。脾臟的土性生長在油膜之上,這是火生土,先天生後天的道理。

水遇油而滑利者,是土剋水之義也。五行互相為生,亦互相為克,脾土雖生於油膜之上,油膜是腎系所發,而膜之所以能致有油,油汁充足,光輝明亮者,則由於脾胃健壯,飲食增進。是脾腎二者,得勿二而一,一而二乎。

白話文:

水遇到油而變得光滑通暢,這是土克水的道理。五行之間互相生剋,脾土雖然生於油膜之上,但油膜是由腎系所形成,而油膜之所以能夠形成油脂,油脂充足且光亮,則是因為脾胃健壯,飲食增加。所以脾和腎這兩個臟腑,是不是可以被視為二而一,一而二呢?

經云:諸瘡痛癢皆屬於心。

唐容川曰:此言諸瘡,或血分凝結,阻滯其氣,氣與血爭則痛。血虛生熱,兼動風氣,風火相煽則癢。皆屬心經血分為病,治宜和血。又凡病不幹血分,皆不發痛,故痞膨腫等,均不痛。凡是腹痛,蓋無不關於血分,故皆屬心。

白話文:

唐容川說:這就是說,各種瘡,或者因為血液凝結,阻礙了氣的運行,氣和血相互爭奪就會疼痛。血虛生熱,同時又激動了風氣,風火互相煽動就會癢。這些都屬於心經血分病變,治療應該以和血化瘀為主。另外,凡是疾病不與血分有關,都沒有疼痛,所以痞、膨、腫等病,都不會疼痛。凡是腹痛,大多都與血分有關,所以都屬於心經病變。

經云:諸熱瞀瘈,皆屬於心。

唐容川曰:諸熱謂發熱惡熱瘟暑等症,瞀謂眼目昏花,黑眼見鬼等症,瘈謂筋不得伸,抽掣等症,皆屬於火者。蓋諸熱是火傷氣分,火克肺金也。瞀是心神擾惑,視物昏亂。火屬心,心藏火,擾其神故瞀。瘈是肝筋為火所灼,無血養筋,故縮扯。瘈與軃緩不收有異,當辨之。

白話文:

唐容川說:諸熱指的是發熱、惡熱、瘟暑等症狀,瞀指的是眼目昏花、黑眼見鬼等症狀,瘈指的是筋骨不得伸展、抽搐等症狀,這些都屬於火邪引起的。

諸熱是因為火邪傷害了氣分,火剋制了肺金。瞀是因為心神受到擾亂,視物昏亂。火屬於心,心藏火,擾亂了心神,所以就會出現瞀。瘈是因為肝臟的筋脈被火邪灼傷,沒有血氣滋養筋脈,所以就會出現攣縮抽搐。瘈與軃緩不收(筋骨麻痺不收縮)有區別,應該加以辨別。

經云:諸厥固瀉,皆屬於下。

唐容川曰:厥謂四肢逆冷,固謂腹中瘕積,如寒症之類,瀉謂下痢不止。皆屬於下者,謂屬於下焦腎經也。腎陽不能四達則厥,腎陽不能上升則瀉,腎陽不能化氣則固結。故皆屬於下,宜溫之也。

白話文:

唐容川說:厥是指四肢冰冷,固是指腹中有積塊,像寒症之類的疾病,瀉是指腹瀉不止。這些都屬於下體,是指屬於下焦腎經。腎陽不能四處運行就出現厥、腎陽不能上升就出現腹瀉、腎陽不能化氣就出現積塊。所以這些都屬於下體,宜溫補之。

塗蔚生曰:容川解此節厥固瀉三症,謂皆屬於下焦腎陽虛寒,是未免得半失半。蓋有腎陽不能四達之虛寒厥症,亦有腎火遏伏內閉之實熱厥證也。有腎陽不能化氣之虛寒固症,亦有腎火亢烈血結之實熱固症也。有腎陽不能上升之虛寒瀉症,亦有腎火盛旺陰虛之實熱瀉症也。若遇厥固瀉等症,概謂虛寒,一味溫補,未免誤事不少。

白話文:

塗蔚生說:容川先生解釋這一段厥、固、瀉三種疾病,認為它們都屬於下焦腎陽虛寒,這種理論難免有得有失。因為有腎陽虛弱、周身血氣不能通暢的虛寒厥證,也有腎火鬱閉在身體內部的實熱厥證。還有腎陽虛弱,不能化生氣血的虛寒固證,也有腎火旺盛,血液凝聚成塊的實熱固證。更甚至有腎陽虛弱,不能上升的虛寒瀉證,也有腎火旺盛,陰液虧虛的實熱瀉證。如果遇到厥、固、瀉等症狀,就籠統地認為是虛寒,一味地溫補,難免會誤事不少。

經云: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唐容川曰:痿有兩症,一是肺痿,肺葉焦舉,不能通調津液,則為虛勞咳嗽。一是足痿,脛枯不能行走,則足痿,然未有足痿而不發於肺者。益肺主津液,由陽明而下潤宗筋,足乃能行。肺之津液不行,則宗筋失養。故足痿雖見於下,而亦屬之上焦也。喘屬肺之呼不利,嘔屬胃之飲食,氣逆肺胃,均屬上焦。上焦屬陽,多病火逆,宜清之也。

白話文:

唐容川說:痿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肺痿,肺葉焦枯,不能調節津液,就會導致虛勞咳嗽。另一種是足痿,脛骨枯瘦不能行走,就是足痿,但沒有足痿而不發於肺的。因為肺主津液,由陽明經而向下滋潤宗筋,足才能活動。肺的津液不能運行,宗筋就會失去濡養。所以足痿雖然表現在下肢,但也屬於上焦的病症。喘屬肺之呼不利,嘔屬胃之飲食,氣逆肺胃,均屬上焦。上焦屬陽,多發火逆之病,應當清之。

塗蔚生曰:容川之痿發論,分脈痿津痿治之。而此處解痿,只有肺痿足痿二者,似相歧異。然查其痿之所成,不外於津液乾枯。藥之所治,不離乎滋陰潛陽。是二而一也。至其所謂喘屬肺之呼不利,則未免失於精當。蓋喘有虛實二者。虛者由於下元虧損,化生之氣短少,而肺無所充裕也。

白話文:

塗蔚生說:容川論述痿病的發病原因和脈絡,並將痿病分為津痿和脈痿兩種,而此處解說的痿病,只有肺痿和足痿兩種,似乎有些矛盾。但如果追究它們的病因,都是由於體內的津液枯竭所引起的。而藥物的治療方法,都是以滋陰潛陽為主。因此,肺痿和足痿其實是一樣的。至於他所說的喘病屬於肺氣呼出不利,則未免失於精確。因為喘病分為虛喘和實喘兩種。虛喘是由於下元虧損,所化生的氣息不足,而肺部沒有足夠的氣息充盈而引起的。

治之之法,宜補其氣以定喘。經曰:損其肺者益其氣,即此義也。實者化氣太甚,而肺部壅塞也。治之之法,宜降其氣以定喘。經曰:高者抑之,即此義也。若夫虛實之夾寒夾熱,則又在乎醫者隨症以為加減也。至其所謂嘔屬胃之飲食,亦是一間未妥。蓋嘔亦有虛實二種,其虛而夾熱者,則由於膈氣空虛,熱欲侵入胃陽也,治宜清補。

白話文:

治療的方法,應該補益其氣以平定喘息。《黃帝內經》說:「損害肺部的人,要增益其氣」,就是這個道理。實證是化氣太旺盛,而肺部壅塞。治療的方法,應該降低其氣以平定喘息。《黃帝內經》說:「高亢的要抑制它」,就是這個道理。至於虛實兼夾寒熱的,就要看醫生根據病情酌情增減藥物了。至於所謂嘔吐屬於胃部的飲食,這句話也有一點不妥。其實嘔吐也有虛實兩種,虛而夾熱的,是由於膈氣虛空,熱邪想要侵犯胃陽引起的,治療應該清補。

其實而夾寒者,則由膈氣滯塞,寒欲侵入胃中也,治宜溫暖。如欲盡治喘嘔之能事,宜參觀後之喘嘔條。

經云: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唐容川曰:禁謂口齒禁切,噤口痢、痙病口噤之類。鼓慄謂鼓戰慄,如瘧疾手足搖戰之類。如喪神守,謂譫語、百合病、恍惚不安之類。蓋熱極反寒之象,火擾心神之徵,皆宜治其火也。

白話文:

唐容川說:所謂「禁」是口不能說話,「鼓慄」是身體顫抖,「如喪神守」是指神智不清、胡言亂語。這些都是熱極生寒的現象,是心火擾亂神智的徵兆,都應該治療火氣。

經云: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唐容川曰:寒濕則筋脈凝,熱濕則筋脈脹,故皆能發痙與項強之症。

經云: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唐容川曰:諸逆謂吐咳嗆嘔等症。凡是衝脈氣逆,頭目咽喉胸中受病,均繫心肝之火,挾衝脈上逆也,宜抑之。

塗蔚生曰:此證務宜查其形色,熱確與否。因咳吐嗆嘔等症,尚有虛寒之一種症治也。富家之兒,以其溺愛過甚,衣被過厚,每易發生此症。而即得此症之後,復自信參耆可以治吐咳,姜夏可以治嗆嘔。冒然與之,卒至愈治愈劇,死於非命,是何愚之甚也。

白話文:

唐容川說:諸脹是指腹內脹滿,腹大是指單腹脹。這個證是肝不疏瀉,就小便不利,水停積成脹。脾不運化,就單腹脹。都屬於熱的,屬於肝木乘脾。但是這個與上節的火字不同。火屬於血分,熱屬於氣分,熱的話氣分之水多壅塞,所以導致脹大。

經云:諸脹腹大,皆屬於火。

唐容川曰:諸脹謂腹內脹滿,腹大謂單腹脹。此證是肝不疏瀉,則小便不利,水停為脹。脾不運化,則單腹脹。皆屬於熱者,屬於肝木乘脾也。然此與上節火字有別。火屬血分,熱屬氣分,熱則氣分之水多壅,故主脹大。

經云: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唐容川曰:躁謂煩躁,狂謂顛狂,越謂升高逾垣。凡此皆三焦與胃火太盛,而血氣勃發也。

經云: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唐容川曰:強直僵仆倒地,暴者猝然發作。風性迅速,故能暴發。凡風均屬之肝。肝屬筋脈,風中筋脈,不能引動,則強直矣。風者陽動而陰應之矣,故風具陰陽兩性。中風之陰,則為寒風;中風之陽,則為熱風。無論寒熱,均有強直之證,宜細辨之。

白話文:

唐容川說:手足僵硬、仆倒在地,突然發作。風的性質迅速,所以會突然發作。所有的風都與肝有關。肝屬筋脈,風中筋脈,不能引動,就會強直。風是陽動而陰應的,所以風具備陰陽兩種性質。中風的陰,是寒風;中風的陽,是熱風。無論寒熱,都有強直的證據,應該仔細辨別。

經云:諸病有聲,按之如鼓,皆屬於熱。

唐容川曰:此與腸鳴不同。腸鳴則轉氣功痛下泄,屬水漬入腸,發為洞瀉,是寒非熱也。此有聲乃在人皮黑膜內,連網油膜之中。凡人身連網油膜,均是三焦,乃相火之府,行水之道路也。水火相激,往往發聲,但其聲綿綿,與雷鳴切痛者有異。按之亦能作聲,又拒手,如按鼓皮。

白話文:

唐容川說:這與腸鳴不同。腸鳴會讓氣轉而引起疼痛下瀉,是水滲入腸道所致,導致腹瀉,這是寒邪而不是熱邪。這種有聲音的,是在人的皮下黑膜裏,連接著網油膜之中。人的身體連接著網油膜,都是三焦,是相火之府,是水運行的地方。水火相激,往往會發出聲音,但聲音連綿,與雷鳴般的劇痛不同。按壓它也能發出聲音,而且會有彈性,就像按鼓皮一樣。

以其在皮膜間,故按之如鼓。是三焦之火,與水為仇,故曰皆屬於熱。蓋三焦為行氣之府,氣多則能鼓吹其膜中之管,使之有聲。如西洋象皮人,搦之則出聲是矣。

白話文:

因為氣是存在於皮膜之間的,所以按壓它時就會像敲鼓一樣。正是三焦之火,與水為敵,所以說它們都屬於熱。因為三焦是運行氣的場所,氣多了就能鼓動吹動它皮膜中的管子,使它發出聲音。就像西洋的象皮人,捏它就會出聲一樣。

經云:諸病跗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唐容川曰:跗,足背。凡足腫皆發於厥陰陽明兩經。陽明之脈,行足背;厥陰之脈、起足大指叢毛內踝。肝木生熱,壅阻胃經之濕,則循經下注,而發足腫,極痠痛也。酸字頗有實義。西醫云,凡腳氣必胃中先釀酸水,繼而尿中有蛋白形,尿亦發酸,乃髮腳氣腫病。但西醫未言所以致酸,與因酸致腫之故。

白話文:

唐容川說:跗,是指足背。凡是足部腫脹,皆是由於厥陰和陽明兩條經絡。陽明經的脈絡,運行於足背;厥陰經的脈絡,起源於足部大拇趾叢毛內踝。肝木生熱,壅阻胃經濕氣,則循經而下,發為足部腫脹,極度痠痛。酸字是有實際意義的。西醫說,凡是腳氣病,胃中必定先釀出酸水,繼而尿中有蛋白質沉澱,尿液也發酸,這就導致腳氣病腫脹。但是,西醫沒有說明為什麼會產生酸,以及酸是如何導致腫脹的。

惟《內經》理可互證。經云:肝木在味為酸。蓋木能生火,木能剋土,土不化水,火又蒸之,則變酸味,是酸者濕與熱合化之味也。羹湯夏月過夜則酸,濕遇熱也,冬月則否,有濕則無熱也。知酸所以致疼腫,而腳氣可治也。又凡乍驚乍駭,皆是肝經木鬱火發,魂不藏之故,是以屬於火。

白話文:

只有《內經》的道理可以相互證明。《內經》說:肝木的五味是酸。這是因為木能生火,木能剋土,土不化水,火又蒸發它,於是就變成酸味,所以酸味是濕熱結合而產生的味道。夏天羹湯過夜會變酸,這是因為濕熱結合的緣故,冬天則不會,有濕但沒有熱。知道酸會導致疼痛腫脹,腳氣就可以治癒了。此外,凡是突然受驚嚇或驚駭,都是肝經木氣鬱結、肝火發作,魂不守舍的緣故,所以屬於火。

經云: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唐容川曰:轉者左右扭掉也。反者角弓反張也。戾如犬出戶下,其身曲戾,即陽明痙病,頭曲至膝也。水液渾濁,小便不清也。轉在側、屬少陽經。反在後,屬太陽經。戾在前,屬陽明經。水道在膜膈中,屬三焦經。皆屬於熱。是水液渾濁,固屬三焦之熱,而諸轉反戾,亦多同屬三焦矣。

白話文:

轉者左右扭動也。反者就像角弓反張。戾如犬出戶下,身體彎曲,這是陽明痙病,頭彎曲至膝蓋。水液渾濁,小便不清。轉在側面,屬於少陽經。反在後面,屬於太陽經。戾在前面,屬於陽明經。水道在膜膈中,屬於三焦經。都屬於熱。這是水液渾濁,所以屬於三焦的熱,而諸轉反戾,也多半同屬於三焦了。

三焦網膜,西人謂之連網,由內連外,包裹赤肉,兩頭生筋,以貫赤肉,筋連於骨節,故利曲伸。觀此則知轉反戾,是筋所牽引,實則網膜伸縮使然,故《內經》與水液同論,以見皆屬三焦網膜中之熱也。西醫乃謂抽掣痙等,發於腦筋,不免求深反淺,故西人無治之之術也。

白話文:

三焦網膜,現代的人稱之為連網,由身體內部連接到外部,包裹住肌肉,兩頭生出肌腱,以貫通肌肉,肌腱連接在骨骼的接縫處,所以纔可以彎曲和伸展。觀察這些就可以知道,轉動、反轉、彎曲,都是由肌腱牽引,實際上是網膜伸縮造成的,所以《內經》把它與水液一起討論,以表明它們都屬於三焦網膜中的熱。西方醫學卻認為抽搐、痙攣等,是發作於腦筋,難免會鑽研深處的而忽略淺顯的,所以西方人沒有治療的方法。

塗蔚生曰:三焦網膜之熱,固能使筋所牽引,以致諸轉反戾。然養筋者血也,使血不致為熱所灼而乾枯,則熱又何至爍筋而牽引。是治此病之初,只宜清熱。而見有外症者,亦須解外。迨至三五日後,宜兼養血,以顧其本。小兒此症頗多,最宜審慎。切不可以其反戾諸狀,疑為俗謂天吊諸驚,亂投驚風之藥,以致夭札。

白話文:

塗蔚生說:三焦網膜的熱症,確實能導致筋的牽引,從而導致各種反常的症狀。但是,滋養筋的是血,讓血不被熱而灼傷和乾涸,則熱又怎麼會燒灼筋而牽引。所以治療這種疾病的初期,只宜清熱。而如果有外症的,也需要解除外症。等到三天到五天後,應該兼顧養血,以顧及其根本。小兒這種症狀很多,最宜慎重。千萬別因為其反常的諸多症狀,懷疑是民間俗稱的天吊諸驚,亂投驚風的藥物,導致夭折或死亡。

經云: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唐容川曰:下為小便,上為涎唾,其道路總在三焦膈膜之中。無論何證,但據水液有澄澈清冷之狀,即是三焦火虛之候,故曰皆屬於寒。

白話文:

唐容川說:小便從下方排出,涎唾從上方吐出,它們的通路都集中在三焦和膈膜之內。不論是哪一種證狀,只要水液澄澈清冷,就是三焦火虛的時候,所以說它們都屬於寒症。

經云: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唐容川曰:嘔謂乾嘔,是火逆也。吐有寒症,吐酸則無寒症。暴注下迫,裡急後重,逼塞不得暢,俗名痢症,皆屬於熱者,屬於肝經之熱也。肝火上逆,則嘔吐酸;肝火下注,則痢下迫。因肝欲疏泄,肺欲收斂,金木不和,故欲泄不得。且痢多發於秋,金剋木也。

白話文:

唐容川說:單純的噁心、乾嘔,這是由於肝火熾盛所致。若有嘔吐症狀,則是寒症,如果嘔吐酸水,則不是寒症。暴食引起腸胃不適,腹瀉急迫,裡急後重,出口不便,俗稱痢疾,最終都是由於熱症引起的,屬於肝經的熱症。肝火向上鬱結,就會嘔吐酸水;肝火向下侵襲,就會腹瀉緊急。肝的特性是疏泄,肺的特性是收斂,金木不調和,所以想疏泄卻疏泄不得。而且痢疾經常在秋天多發,金剋木。

塗蔚生曰:暴注下迫,似宜分作兩條。暴注者便系溏稀之物,勃然下瀉,熱甚洶猛,毫無艱難阻止之狀也。下迫者便系膿血之物,情急欲出,至下而滯,壅遏塞止之狀也。一則由肝火之發,一則由於金性之收。然非內有積熱,皆不至此。不過暴注之色,多系深黃黑色,或是一種赤血水耳。

白話文:

塗蔚生說:暴注下迫,好像應該分成兩條。暴注的是溏稀之物,迅速地向下瀉,熱得很厲害,沒有絲毫困難阻擋的樣子。下迫的是膿血之物,情勢緊急想要排出,到下面又堵住,壅塞阻止的樣子。一個由肝火引起,一個由金性引起。但是沒有內在的積熱,都不能到這種程度。不過暴注的顏色,大多是深黃黑色,或者是一種赤色的水罷了。

唐容川曰:病機百出,未能盡錄。但舉其凡,以例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