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修

《推拿抉微》~ 第四集·治療法 (26)

回本書目錄

第四集·治療法 (26)

1. 頭項囟證治

經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陳飛霞曰:小兒頭囟之證,多有由脾胃而得。又頭為六陽所會,七竅居焉,故小兒之頭,四時宜涼。但見頭熱即有病生,宜預防之。

解顱者,謂頭縫開解,而顱不合也。是由稟氣不足,先天腎元大虧。腎主腦髓,腎虧則腦髓不足,故顱為之開解。然人無腦髓,猶樹無根,不過千日,則成廢人。其候多愁少喜,目白睛多,面㿠白色。若成於病後者尤凶。宜久服地黃丸,外用封囟法,囟腫者,囟門腫起也。

脾主肌肉,若哺乳不常,飽飢無度,或寒、或熱,乘於脾家,致使臟腑不調,其氣上衝,為之䐜脹。囟突而高,如物堆垛,毛髮短黃,骨蒸自汗。然亦有寒氣上衝而腫者,則牢蘄堅硬;熱氣衝上而腫者,則柔軟紅色。然寒腫十之一,熱腫者十之九。更有包裹嚴密,蓋復過厚,陽氣不得外出,亦令赤腫。

皆用封囟法。熱腫者,瀉青丸;寒腫者,參蘇飲。

囟陷者,有因泄瀉久而氣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故下陷如坑。此乃胃虛脾弱之極,宜急扶元氣。若與枕骨同陷者,百無一救。此中有稟受父精不足,母血虛羸而陷者,有因久病而陷者,然枕陷尤甚於囟陷。二者皆因腎氣敗絕之證也。俱參苓白朮散,或八味地黃丸。天柱骨倒,小兒外視體肥容壯,不為瘦悴。

孰知形體過肥,中氣愈弱,是盛於外而歉於內也。忽然項軟傾倒者,此肝經風熱也。小柴胡加葛根、當歸、白芍。有因於久病之後,或泄瀉日久,忽然頸項傾側,名天柱骨倒,最為危候。速救真元,十全大補湯加鹿茸。

有小兒生下頸便軟者,胎氣不足也,由稟父之腎元虛敗,峻補先天,其幾庶矣。補腎地黃丸與六君子湯間服。天柱骨例之證,雖則三條總系真陽大敗之候,為小兒之惡症。宜保救真元,是其大要,外以生筋等藥貼之可也。

六味地黃湯(見前哮喘方內)

封囟法

天南星不拘多少,以薑汁炒枯,研細末,醋調塗於絹帛上,烘熱貼囟上,以合為度。

瀉青丸

羌活,川芎,梔子仁,龍膽草,當歸,防風,大黃

上共為細末,煉蜜為丸,青黛為衣,黃豆大,清茶化下,酌量服用。

參蘇飲,見前咳嗽方內

參苓白朮散(見前疳症方內)

八味地黃湯(見前腫滿方內)

小柴胡湯(見前咳嗽方內)

十全大補湯

熟地(三錢),當歸(一錢),白芍(一錢),川芎(七分),黨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一錢),肉桂(五分),黃耆(一錢)

補腎地黃湯

熟地(二錢),山藥(二錢),萸肉(一錢),鹿茸(三分),丹皮(一錢),牛膝(一錢),茯苓(一錢),澤瀉(一錢),補骨脂(一錢),五味子(一錢)

白話文:

【頭部疾病診治】

古籍記載:頭痛耳鳴,九竅運作不順暢,常是腸胃功能失調所引發。陳飛霞認為:孩童的頭部疾病,很多是由脾胃問題引起。此外,頭部為全身陽氣聚集之處,七竅在此,因此兒童頭部在四季都應保持涼爽。一旦發現頭部過熱,可能就是疾病的徵兆,應提前防範。

所謂「解顱」,是指頭縫張開,顱骨未能正常閉合的情況。這是因為先天氣血不足,腎臟功能嚴重損耗。腎臟主管腦髓,腎功能衰竭會導致腦髓不足,進而造成顱骨開裂。人體如果沒有腦髓,就像樹木失去根系,一般來說,超過一千天,就會成為廢人。患者多憂鬱少歡樂,眼白比例較大,面色蒼白。如果是疾病後遺症更為危險。宜長期服用地黃丸,並使用封囟法治療,如果囟門腫起,則適用囟腫處理方式。

脾胃主肌肉,如果餵奶不規律,飲食忽饑忽飽,或是受到寒熱影響,都會影響脾胃健康,導致臟腑運行失調,氣血逆流,形成脹氣。囟門突出且高起,像物體疊積,頭髮短而黃,骨蒸自汗。然而也有因為寒氣上沖導致的腫脹,質地堅硬;熱氣上沖導致的腫脹,質地柔軟且泛紅。但寒性腫脹僅佔十分之一,熱性腫脹則佔十分之九。另外,包裹過緊,覆蓋過厚,使得陽氣無法外散,也會導致紅腫。

以上情況皆適用封囟法。熱性腫脹用瀉青丸;寒性腫脹用參蘇飲。

囟門凹陷,可能由於長期腹瀉導致氣血虛弱,無法上行滋養腦髓,因而出現凹陷如坑的現象。這代表脾胃虛弱至極,應迅速扶正元氣。如果枕骨同時凹陷,幾乎沒有救治的可能。有些孩子是因為父親精氣不足,母親血氣虛弱,或是長病纏身,導致囟門凹陷,而枕骨凹陷比囟門凹陷更為嚴重。兩種情況都是腎氣衰竭的症狀。可參考使用參苓白朮散,或是八味地黃丸。天柱骨倒,孩子外表肥胖壯碩,看不出瘦弱。

殊不知身體過胖,中氣卻越發虛弱,這是在外表看似健壯,實則內部虛弱。如果突然出現頸部軟弱傾斜,可能是肝經風熱。可用小柴胡湯加葛根、當歸、白芍。有些孩子在久病之後,或是長期腹瀉,突然頸部傾側,稱為天柱骨倒,這是極為危險的症狀。應迅速補充真元,可用十全大補湯加鹿茸。

有些孩子出生時就頸部軟弱,是因為胎氣不足,父親腎氣虛弱所致。應強烈補充先天之氣,這樣纔有希望。可用補腎地黃丸和六君子湯交替服用。天柱骨倒的情況,雖然有三種不同的情況,但都屬於陽氣大敗的徵兆,是兒童的惡疾。應保護並補充真元,這是最主要的治療原則,也可使用生筋等藥膏外敷。

六味地黃湯 (詳見前哮喘方內)

封囟法

天南星不限量,用薑汁炒至乾枯,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塗抹在織物上,烘熱後貼在囟門上,直到癒合為止。

瀉青丸

羌活、川芎、梔子仁、龍膽草、當歸、防風、大黃

以上成分均研成細粉,蜂蜜製成丸,青黛作為包衣,黃豆大小,清茶送服,按需服用。

參蘇飲 (詳見前咳嗽方內)

參苓白朮散(詳見前疳症方內)

八味地黃湯(詳見前腫滿方內)

小柴胡湯(詳見前咳嗽方內)

十全大補湯

熟地(三錢)、當歸(一錢)、白芍(一錢)、川芎(七分)、黨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一錢)、肉桂(五分)、黃耆(一錢)

補腎地黃湯

熟地(二錢)、山藥(二錢)、萸肉(一錢)、鹿茸(三分)、丹皮(一錢)、牛膝(一錢)、茯苓(一錢)、澤瀉(一錢)、補骨脂(一錢)、五味子(一錢)

以上成分磨成粉末,蜂蜜製成丸,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三錢,鹽水送服。

六君子湯 (詳見前咳嗽方內)

生筋散,用於治療筋肉軟弱無力,天柱骨倒。

木鱉子(六個)、蓖麻子(六十個,去殼淨。)

將藥物研成糊狀,先抬起頭部,用手按摩頸部使其發熱,用唾液調和藥物,塗抹在頸部。

另一方,用於治療頸部軟弱。

生附子(二錢,去皮)、生南星(三錢,去皮)

共研成粉末,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