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修

《推拿抉微》~ 第四集·治療法 (22)

回本書目錄

第四集·治療法 (22)

1. 小便不利

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又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又曰:肝有熱則小便先赤。陳飛霞曰:凡小便赤澀為熱,小便自遺為寒。熱者火有餘,水不足,治宜瀉心火,滋腎水,加味導赤散。寒者火不足,水有餘,治宜溫腎水,益心火,益智散。

小便不通,乃由腎臟氣虛,受熱壅滯,宣化不行,非塞非痛,但閉而不痛,腹脹緊滿,宜五苓散加車前、燈心。大病之後,氣虛津液不足,而小便閉者,不可利之。利則中氣日虛,津液愈涸,宜人參散。小兒患淋,小便淋瀝作痛,不必分五種,然皆屬於火熱,宜清利之,海金砂散。

小兒久病氣虛而淋病者,不可利小便,宜六味地黃丸,滋其化源。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謂之遺尿;睡中自出者,謂之尿床。此皆腎與膀胱虛寒也,益智散加附桂龍骨。

小便初起黃赤,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謂之尿白。傷脾所致,久而成疳,胃苓散鹽湯下。

小兒小便出時,色白渾濁,隨尿而來,謂之白濁。此心經虛熱,宜清心蓮子飲。

加味導赤散,治心熱肝熱,小便赤澀用。

木通,生地,炙甘草,枯黃芩,黑梔仁,澤瀉,柴胡(各一錢),淡竹葉(七片),燈心(十根)

水煎,空心熱服。

益智散,治水有餘,火不足,而遺溺用。

益智(五錢,鹽水炒),補骨脂(三錢,鹽水炒),茯苓(五錢,酒炒)

上共細末,每服一錢,鹽水調下。

五苓散,(見前咳嗽方內。)

《集成》人參散,治氣虛津液不足,小便不通用。

人參(一錢),麥冬(一錢),黃柏(一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一錢)

《集成》海金砂散,治小兒諸淋,皆屬於熱。

香附米(酒炒),川芎(酒炒),赤茯苓(酒炒,各五錢),海金砂(一兩),滑石(一兩,小飛),陳枳殼,澤瀉(炒),石葦(焙),檳榔(炒。各二錢)

上共為細末,每服一錢,淡鹽湯調下。

六味地黃丸(見前喘哮方內)

《集成》清心蓮子飲,專治白濁。

茯苓(一錢五分),建蓮子(二錢),益智仁(一錢),寸冬,人參,遠志肉,石菖蒲,車前子(各五分),白朮(六分),澤瀉(四分),甘草(五分),燈心(十莖)

水煎,空心服。

胃苓湯,(見前泄瀉方內)

塗蔚生曰:濁固關於小便病症之一種,而飛霞所舉之清心蓮子飲,則未可治濁之要藥。今將唐容川之白濁症論簡略治法,妥善者摘入,以為治濁之補助。容川曰:濁者小便不清,或白、或黃、或青、或赤。此如暑天洪水泥潦之類,乃濕熱為之也。濕甚用胃苓湯,加黃芩、黃連、黃柏、白芍治之,熱甚用茵陳蒿、梔子、黃柏、秦皮、木通、車前子、防己、甘草梢治之。

白話文:

[小便不順]

經典提到:膀胱是身體中管理水分代謝的器官,身體的水分在此儲存,當氣血運行正常,就能順利排出。再者,膀胱功能不佳會導致排尿困難,若膀胱控制失常則可能出現尿失禁。肝臟過熱也可能使小便顏色偏紅。陳飛霞指出,小便呈現紅色且排尿困難通常是由於體內熱度高,而無意識地漏尿通常是因為體內寒冷。對熱性病,其特徵是體內火氣旺盛,水分不足,治療上應降心火,滋養腎臟,可用加味導赤散。對於寒性病,其特徵是體內火氣不足,水分過剩,治療上應溫暖腎臟,增強心臟活力,可用益智散。

如果小便無法順利排出,可能是因腎臟氣虛,熱度淤積,導致水分代謝不暢,並非堵塞或疼痛,只是無法排尿且無疼痛感,腹部可能感到脹滿,可用五苓散加上車前子和燈心草。在經歷重大疾病後,若因氣虛和水分不足導致小便不暢,不宜立即使用利尿劑。因為這樣會使體內氣力逐漸虛弱,水分更為缺乏,應使用人參散。孩童若有頻繁排尿且伴有疼痛感的問題,不必區分各種原因,但多與體內火熱有關,可用海金砂散清熱利尿。

對於長期生病,氣虛導致頻尿的孩童,不宜頻繁排尿,可用六味地黃丸滋養其根本。小便自行流出無法控制的情況,稱為尿失禁;在睡眠中自行流出的,稱為尿牀。這些情況通常都是因為腎臟和膀胱虛寒,可用益智散加上附子、桂枝和龍骨。

若小便開始時顏色偏黃偏紅,落地一段時間後,會凝結成像白色膏狀物,這種情況稱為尿白。這是因脾臟受損所致,長時間可能發展成疳疾,可用胃苓散鹽湯處理。

孩童小便時,顏色呈現白色混濁,這稱為白濁。這是因為心經虛熱所致,可用清心蓮子飲。

加味導赤散,用於治療心臟和肝臟過熱導致的小便紅色且排尿困難。

藥方包括:木通、生地、炙甘草、枯黃芩、黑梔仁、澤瀉、柴胡(各一錢)、淡竹葉(七片)、燈心(十根)。用水煎煮,在空腹時熱服。

益智散,用於治療水分過剩,火氣不足導致的尿失禁。

藥方包括:益智(五錢,鹽水炒)、補骨脂(三錢,鹽水炒)、茯苓(五錢,酒炒)。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鹽水調和服用。

五苓散,(參考前文咳嗽的藥方)。

集成人參散,用於治療氣虛和水分不足導致的小便不暢。

藥方包括:人參(一錢)、麥冬(一錢)、黃柏(一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一錢)。

集成海金砂散,用於治療孩童的頻尿,都與體內火熱有關。

藥方包括:香附米(酒炒)、川芎(酒炒)、赤茯苓(酒炒,各五錢)、海金砂(一兩)、滑石(一兩,小飛)、陳枳殼、澤瀉(炒)、石葦(焙)、檳榔(炒,各二錢)。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淡鹽湯調和服用。

六味地黃丸,(參考前文喘哮的藥方)。

集成清心蓮子飲,專門治療白濁。

藥方包括:茯苓(一錢五分)、建蓮子(二錢)、益智仁(一錢)、寸冬、人參、遠志肉、石菖蒲、車前子(各五分)、白朮(六分)、澤瀉(四分)、甘草(五分)、燈心(十莖)。用水煎煮,在空腹時服用。

胃苓湯,(參考前文泄瀉的藥方)。

塗蔚生指出:濁是小便病症的一種,然而陳飛霞提出的清心蓮子飲並非治濁的關鍵藥物。以下摘錄唐容川對於白濁症的簡略治法,作為治濁的補充。唐容川表示:濁指的是小便不清澈,可能呈現白色、黃色、青色或紅色。就像夏天暴雨後泥濘的水,這是由濕熱所致。對於濕氣過重的情況,可用胃苓湯加上黃芩、黃連、黃柏、白芍來治療。對於熱度過高的情況,可用茵陳蒿、梔子、黃柏、秦皮、木通、車前子、防己、甘草梢來治療。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精氣衰竭導致的濁,可能由於未能達成性慾,或是性行為後精氣停滯,治療上可用萆薢分清飲加上鹿角屑、桑螵蛸、白芍、肉蓯蓉。根據上述原則進行加減,是一個很好的治濁方法。然而,後一種情況的濁確實比較罕見。

胃芩湯,(參考前文泄瀉的藥方)。

萆薢分清飲

藥方包括:萆薢(三錢)、菖蒲(一錢)、甘草梢(一錢)、烏藥(一錢)、益智(五分)、青鹽(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