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抉微》~ 第四集·治療法 (21)
第四集·治療法 (21)
1. 大便不通
經曰:太陰司天,陰痹,大便難,陰氣不用,病在於腎。又曰:太陽之勝,隱曲不利,互引陰股。陳飛霞曰:夫飲食之物,有入必有出也。苟大便不通,出入之機,幾乎息矣。急宜通之,使舊谷去,而新谷得入。然有實閉,有虛閉,最宜詳審。如形實、氣實、脈實,又能食者,的有可下之證,則下之。
如八正散、承氣湯、木香檳榔丸之類,擇而用之。中病即止,不可過也。如形虛、氣虛、脈虛,而兼食少者,雖有可下之證,宜緩不宜急,但用保和丸,加枳實微利之。如平素便難者,血不足也,宜潤腸丸,蜜導煎法。
八正散,(見二便方內)
大承氣湯,(見前痙病方內)
枳殼(一錢),厚朴(一錢),大黃(一錢),芒硝(一錢)
《集成》木香檳榔丸
黑牽牛(炒取頭末,五個),尖檳榔,錦紋黃,木香,神麯
上共為細末,薑汁打米糊為丸,量兒大小加減用之。
《集成》保和丸
神麯(一錢),陳皮(一錢),法半夏(一錢),茯苓(一錢),山楂肉(一錢),連翹(一錢)
《集成》潤腸丸
火麻仁(去殼),光杏仁(去皮),桃仁(去皮),陳枳殼,當歸尾(以上各七錢半),阿膠珠,蘿蔔子,蘇葉(各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一二錢,量人加減,白湯調下。
塗蔚生曰:潤腸丸即仲景脾約丸之意。脾約丸為治脾火太旺,將腸胃津液煎枯,而大便乾結者。潤腸丸雖本此意以為加減,而蘇葉之雜於其間,則不如脾約丸之純。推此意以求,則陰虛至急,腎火至盛,將腸胃煎熬極枯,燥結極甚者,則生地萸肉知柏芩連俱可加入。予在正陽,曾治一素患陰虛之人。
忽患大便燥結,他醫盡為推蕩,愈治而愈甚。予為之用脾約丸原方,重用生地、龜膠、芩連等味而愈者。足見大便之結,不僅實熱然也。而陳飛霞以虛者用保和丸,加枳實微利之,是其既未免患虛之嫌。又未知虛者,又有何種類,如何治法也。若夫脾濕陰滯,津液不降,須得苓朮而大便通者,則猶非飛霞所能知者也。
但此中最少,不過百分之一二耳,不可不知。
仲景脾約丸(一名麻仁丸)
麻仁(二錢),白芍(一錢),大黃(一錢),枳殼(七分),厚朴(五分),杏仁(一錢)
白話文:
根據古籍記載,當太陰星宿主掌天空時,會出現陰部痹痛,大便困難,這是因為陰氣不能正常運行,病症出現在腎臟。另外,當太陽星宿佔優勢時,可能會導致生殖器不舒服,並影響到大腿內側。陳飛霞說,飲食進入身體,有進必有出,如果大便不順暢,身體的新陳代謝幾乎就停滯了。這種情況應立即處理,讓舊的食物排出,新的食物才能進入。但是,要區分是實性便祕還是虛性便祕,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是實性便祕,身體壯實,氣力充沛,脈象強健,而且食慾良好,確實存在可以使用瀉下的證狀,那麼可以使用瀉下療法。
例如八正散、承氣湯、木香檳榔丸等,可以選擇適用的藥方使用。一旦病情改善,就應停止治療,不可過度。
然而,如果是虛性便祕,身體虛弱,氣力不足,脈象虛弱,且食慾不佳,即使有可使用瀉下的證狀,也應緩慢進行,不宜急躁。可以使用保和丸,加上一些輕微的瀉下藥,如枳實。
如果是平時就容易便祕的人,可能是血液不足,應該使用潤腸丸或蜜導煎法。
對於便祕,除了上述的藥方外,還有其他不同的藥方,如八正散、大承氣湯、木香檳榔丸、保和丸、潤腸丸等,這些藥方的成分和用量都不同,需要根據個人情況來調整。
塗蔚生表示,潤腸丸的設計理念與仲景的脾約丸相似,都是為了治療脾臟火氣過旺,導致腸胃的津液乾枯,大便乾結的情況。但是,潤腸丸中加入了蘇葉,這使得其效果不如脾約丸純粹。如果腎臟火氣過盛,腸胃乾燥極端,則可以加入生地、萸肉、知柏、芩連等藥材。在正陽地區,他曾治療一個長期陰虛的患者,該患者突然出現嚴重便祕,其他醫生都使用推蕩法,結果越治越糟。他使用了脾約丸的原方,加大了生地、龜膠、芩連等藥材的用量,最終病情得到改善。這說明,大便乾結的原因不僅僅是實熱,還可能有其他原因。而陳飛霞認為虛性便祕可以使用保和丸,加上輕微的瀉下藥,如枳實,這種方法可能仍存在疑慮。此外,如果脾臟濕氣過重,陰氣滯留,導致津液無法下降,需要使用苓朮才能使大便通暢,這一點是陳飛霞未能瞭解的。
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可能只佔所有便祕病例的百分之幾,所以我們必須瞭解。最後,仲景的脾約丸,又名麻仁丸,是一種常見的治療便祕的藥方,其成分包括麻仁、白芍、大黃、枳殼、厚朴、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