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抉微》~ 第四集·治療法 (20)
第四集·治療法 (20)
1. 消渴
經曰:二陽結,謂之消。周夢覺曰:同一消也,而氣分血分判焉。氣分結者,病發於陽。血分結者,病發於陰。二症相反,如同冰炭。其發於陽也,陽明被火煎熬,時引冷水自救,脈浮洪而數。其發於陰也,陽明無水涵濡,時引熱水自救,脈沉弱而遲。發於陽者,石膏黃連,可以折狂妄之火,人所共知。
發於陰者,其理最為微妙,非三折其肱,殊難領會。人之灌溉一身,全賴兩腎中之水火,猶之甑乘於釜。釜中水足,而甑自水氣交流;倘水涸火熄,而甑反乾枯縫裂。血分之渴,作如是觀。當此舌黑腸枯之時,非重用熟地不足以滋其水;非重用桂附,不足以益其火。火熾水勝,而渴自止。
余嘗治是症,發於陽者十居二三,發於陰者十居七八,用桂附多至數斤而愈。彼本草所注,無非治氣分之品,而治血分之藥性,不注於本草。方實治始於仲景,至喻嘉言而昌明其說。上消如是,中下消可類推矣。昔漢武帝患是症,仲景進桂附八味湯服之而愈,因賜相如,服之無效。
或曰相如之渴,發於氣分;或曰相如為房勞所傷,非草木之精華所能療。武帝不賜方而賜以金莖露一杯,庶幾愈焉,未可知也。
夢覺甘石湯,治氣分有熱消渴。
石膏(二錢),知母(一錢),炙草(一錢),黃連(一錢),粳米(一錢)
桂附地黃湯,(即腎氣丸,見前腫滿方內)
塗蔚生曰:夢覺所論之氣分消渴,亦即水虛消渴。如火過盛,而水之化氣過少,不能上輸肺部,水津四布者,亦須加入人參,使氣滋火降、津升渴止。若其所謂發於陰者,用桂附地黃湯,則必須腎中水火俱虧,兼有下消症者方可用。否則水虧火旺,滋陰降火,尚恐不濟,何可以熱濟熱,速其危殆者哉。
故知柏地黃湯,實為治消渴症之要藥。因此症較他症為多也。如其陰虧已極,則補有形之陰,必須有形之質,而龜膠尤可加入。至於瘀血消渴,則為血阻氣升,清其瘀,而渴血自止。雜病消渴則為水停不化,化其水,理其脾,益其火,而渴亦自止。此皆非消之正症者也,亦不可不知。
知柏地黃湯(見前咳嗽方內)
白話文:
標題:[糖尿病]
內容:古人云:“陽氣與陰氣結滯,稱之爲消。”周夢覺說:“同樣是消,但可區分在氣分和血分。氣分結滯,病症從陽而發;血分結滯,則從陰而發。這兩種症狀完全相反,就像冰與炭一樣。病症從陽而發時,陽明經被火熱煎熬,患者常需喝冷水以自救,脈象浮洪且數。病症從陰而發時,陽明經缺乏水分滋潤,患者常需喝熱水以自救,脈象沉弱且遲緩。病症從陽而發時,使用石膏與黃連,可以抑制過旺的火氣,這是大衆皆知的。
病症從陰而發時,其原理最爲微妙,非得經歷三次骨折的人,很難理解其中的道理。人體的滋潤全依賴兩腎中的水火,就像甑(蒸飯器)放在鍋上。鍋中有足夠的水,甑自然會有水氣;倘若水乾火滅,甑反而會幹燥開裂。血分的口渴,應這樣看待。在舌頭變黑、腸子乾燥的時候,非大量使用熟地,不足以滋補水份;非大量使用桂附,不足以增加火力。火氣旺盛,水份充足,口渴自然停止。
我曾治療這種病症,病症從陽而發的佔了二三成,病症從陰而發的佔了七八成,使用桂附多至數斤才痊癒。那些草藥的註解,無非都是治療氣分的藥物,而治療血分的藥性,並沒有在草藥典籍中註明。實際上,治療方法始於張仲景,直到喻嘉言才闡明這個理論。上消如此,中下消也可以類推。過去漢武帝患有此症,張仲景進獻桂附八味湯,服用後痊癒,於是賜給司馬相如,但他服用後無效。
有人說是司馬相如的口渴,病症從氣分而發;也有人說司馬相如是因爲過度性生活損傷,不是草木精華能治癒的。漢武帝沒有賜方劑而是賜了一杯金莖露,也許能治癒,但也未可知。
【夢覺甘石湯】,治療氣分有熱的糖尿病。
成分:石膏(二錢),知母(一錢),炙草(一錢),黃連(一錢),粳米(一錢)
【桂附地黃湯】,
塗蔚生說:周夢覺討論的氣分糖尿病,也就是水虛糖尿病。如果火氣過盛,而水的化氣過少,不能上輸到肺部,無法將水液分佈全身,必須加入人參,使氣滋火降,津液上升,口渴停止。而他所說的病症從陰而發,使用桂附地黃湯,必須腎中水火都虧損,同時有下消症才能使用。否則水虧火旺,滋陰降火都怕不夠,怎麼能用熱藥加劇病情,加速危險呢?
因此,知柏地黃湯,實際上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藥物。因爲這種病比其他病更多見。如果陰虛到了極點,補充有形的陰,必須使用有形的物質,龜膠尤其可以加入。至於瘀血糖尿病,是血阻氣升,清除瘀血,口渴自然停止。雜病糖尿病是水停滯不化,將水轉化,調理脾胃,增強火力,口渴也會停止。這些都不是糖尿病的正症,也不可不知。
【知柏地黃湯】
2. 二便
經曰: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陳飛霞曰:夫二陰者,前陰竅出小便,後陰竅出大便。又云:前陰主氣,後陰主血。蓋膀胱之津液,血所化也,由氣而後能出。太陰之傳送,氣之運也,由血而後能潤。此便溺之流通,見氣血依附。而人之所以為生者,以其有此出入關竅耳。
清陽出上竅,謂呼吸也;濁陰出下竅,謂二便也。倘一息不運,則機息窮而死矣。故二便不通,加以腹痛氣喘嘔惡煩躁者,不可治也。凡二便秘,宜八正散,外用醃臍法,蜜導煎法,則前後俱通矣。
八正散,治熱聚下焦,二便不通。
木通(一錢),滑石(一錢),梔子仁(一錢),車前子(一錢),瞿麥穗(一錢),錦紋黃(一錢),芒硝(一錢,等分,量兒大小加減用之。)
除大黃芒硝外,將各味水煎極熟,加入大黃再煎。斟出後,再加芒硝沖服。
醃臍法,治中下二焦大小便不通。
蓮鬚(一錢),生薑(一錢),淡豆豉(一錢),食鹽(一錢)
同搗爛作一餅子,烘熱掩肚臍,以帛扎之,良久氣通,二便自利。
蜜導煎法,治二便不通。以此通其大便,則下焦氣行,而小便自導矣。
白蜜,煉至滴水成珠不散,入皂角研細末二錢,和勻,稍冷,捻如小指大一條,外以蔥涎塗上,輕輕放入穀道中,氣通則便通矣。
塗蔚生曰:用皂角水,以管注入穀道中,其大便下利,亦極迅利,較蜜導煎尤佳。又寒熱結於膀胱,亦可發生閉塞,不可不辨。
白話文:
經典上說,北方代表黑色,與腎臟相連,其主要的生理功能表現在二陰,也就是生殖器和肛門。陳飛霞提到,所謂的二陰,前面的陰部是用來排尿,後面的陰部是用來排便。另外,前面的陰部與氣息相關,後面的陰部與血液有關。膀胱中的液體是由血液轉化而來,必須透過氣息才能排出。大腸的運送功能是由氣息驅動,但需要血液來保持濕潤。從尿液和糞便的排泄可以看出氣息和血液的相互依存關係。人類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為有這些進出的管道。
清新的氣息由上方的孔道排出,指的是呼吸;混濁的物質由下方的孔道排出,指的是尿液和糞便。如果一息不運,生命就會結束。因此,如果尿液和糞便不能正常排出,加上腹部疼痛、氣喘、噁心、煩躁,就無法治療了。凡是尿液和糞便排不出,可以使用八正散,外部使用醃臍法或蜜導煎法,這樣前後都能通暢。
「八正散」,用於治療熱毒聚集在下焦,導致尿液和糞便無法正常排出。
所需藥材包括木通、滑石、梔子仁、車前子、瞿麥穗、錦紋黃、芒硝,每種藥材用量一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調整。
除了大黃和芒硝之外,其他的藥材用水煎煮到非常熟,再加入大黃繼續煎煮。倒出藥汁後,再加入芒硝攪拌服用。
「醃臍法」,用於治療中下焦的大小便不通。
所需藥材包括蓮鬚、生薑、淡豆豉、食鹽,每種藥材用量一錢。
將所有藥材混合搗碎成泥,做成一個餅狀,加熱後覆蓋在肚臍上,用布條綁緊。過一段時間,氣息會順暢,大小便自然會排出。
「蜜導煎法」,用於治療尿液和糞便不通。通過這種方法通暢大便,下焦的氣息就能流動,小便自然也會排出。
所需材料為白蜜,熬製到滴水成珠的程度,加入研磨細的皁角兩錢,攪拌均勻,稍微冷卻後,捏成小拇指大小的條狀,外面塗上蔥涎,輕輕放入肛門中,氣息順暢後,大便就會排出。
塗蔚生表示,也可以使用皁角水,用管子注入肛門中,也能迅速排出大便,效果比蜜導煎更好。另外,如果膀胱中寒熱交結,也可能導致閉塞,這一點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