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抉微》~ 第四集·治療法 (10)
第四集·治療法 (10)
1. 腫滿
經云: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腹大身盡腫,皮厚,按之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又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又曰:水病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
陳飛霞曰:腫滿之證,悉由脾胃之虛也。脾土喜燥而惡濕,若中氣素弱,脾虛無火,故水濕得以乘之。脾虛不運,則乳食凝而不化,停積於中,而腫滿作焉。治腫者,當以脾胃為本,而以浮腫為標。若以消伐為能事,未有不致危殆者也。又當分別上下。經曰:面腫者風,足腫者濕。
凡腫自上而起者,多因於風,其治在肺,宜發散之,參蘇飲合五皮飲。自下而起者,因於腎虛水泛,或因脾氣受濕,宜滲利之。仲景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五苓散加防己檳榔。身盡腫者,或因稟賦不足,卒冒風寒,或因瘧痢脾虛,皆能作腫。輕者胃苓丸;重者加味胃苓丸。
凡風寒之腫,若身無熱,宜五苓散加肉桂,膀胱氣化,小便利而腫消矣。
陽水腫,身熱大便秘,小便赤澀,煩躁口渴,以五皮飲送沆瀣丹微下之。
陰水腫者,身不熱,口不渴,身冷發寒,二便自調,平胃散加茯苓、草果、木香、藿香。凡腫先起於腹,而散於四肢者可治;先起四肢,而後歸於腹者不可治。若小兒元氣本虛,復遇大病之後,而渾身浮腫,四肢冷,不渴,小便清長,大便滑泄,不思飲食,此陰寒之極,脾胃將絕。治腫之方,俱不可用,唯以六君子湯加肉桂、炮薑、砂仁、白蔻,以救其脾胃,斯可矣。
昧者但見其腫,不知元氣之竭絕,而猶消導利水,復以舟車、禹功,暨大戟、芫花、甘遂劫奪之者,此殺人之事,慎之戒之。
加味胃苓散(見前泄瀉方內)
即胃苓丸原方。如頭面腫初起,略加麻黃;作喘加桑白皮、杏仁;小便黃赤加木通;身腫加五加皮;腹脹加砂仁白蔻丁香枳殼,腳冷不溫加附子、肉桂、防己。
五苓散(見前咳嗽方內)
五皮飲、沆瀣丹(俱見前傷濕方內)
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肉桂(五分),炮姜(五分),砂仁(六分),白蔻(六分),公丁香(七分),炙甘草(一錢),大棗(一枚)
平胃散
蒼朮(一錢),陳皮(一錢),厚朴(六分),甘草(一錢)
《脈經》曰:水腫之脈,浮大易愈,沉細難痊。周夢覺曰:余謂醫不細揣脈與症,斯已難矣。果脈清症確,浮大固可十全,沉細未必難痊。余少時,曾患水腫,而回生者。欲知水腫幽明路,說法何妨我現身。人生飲入於胃,氣化之妙,全憑脾肺腎三經。脾專運用之職,肺擅通調之官,腎司熏蒸之用,而後云興雨施,滲入膀胱。
三經失權,其氣不化,蓄諸中洲,橫流四肢,氾濫皮膚。一身之中,無非水為之灌注矣。以其脈之沉細者言之,脈而沉細,病愈深而侵入臟矣。即脈之沉細,分症之陰陽。其為陰水腫也,形寒傷肺,濕寒侵脾,虛寒損腎,大便溏瀉,小便清利,脈則沉細而遲。補土以溫金,實脾湯,實開斯世之福。
白話文:
腫滿
經書記載:皮膚腫脹,是寒氣入侵皮膚之間造成的。腹部和全身腫脹,皮膚厚實,按壓下去凹陷但回彈緩慢,腹部顏色沒有變化,這就是它的症狀。另有記載:所有濕腫脹滿都屬於脾的病變。還記載:水病向上發展會導致呼吸困難,無法平躺,是標本兼顧的疾病。
陳飛霞說:腫脹的症狀,都是由於脾胃虛弱造成的。脾土喜歡乾燥而厭惡濕潤,如果先天中氣不足,脾虛無火,那麼水濕就會乘虛而入。脾虛不能運化,就會導致乳食凝滯不化,停積在體內,從而引起腫脹。治療腫脹,應該以脾胃為根本,以浮腫為標的。如果只注重消腫利水,而不顧根本,一定會危及生命。還應該區分腫脹的部位。經書說:臉腫是風邪,腳腫是濕邪。
所有腫脹從上往下發展的,大多是風邪引起的,治療應該針對肺,宜用發散的方法,例如參蘇飲合五皮飲。從下往上發展的,是因腎虛水泛,或是脾氣受濕引起的,宜用滲利的方法。張仲景說:治療濕腫而不利小便,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使用五苓散加防己檳榔。全身腫脹,可能是先天不足,突然遭遇風寒,或者瘧疾痢疾導致脾虛,都能引起腫脹。輕者用胃苓丸;重者用加味胃苓丸。
凡是風寒引起的腫脹,如果沒有發熱,應該使用五苓散加肉桂,促進膀胱氣化,小便通暢,腫脹自然消退。
陽水腫,伴有發熱、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煩躁口渴,應該用五皮飲送服沆瀣丹,微微瀉下。
陰水腫,沒有發熱,不口渴,身體寒冷發涼,大小便正常,應該用平胃散加茯苓、草果、木香、藿香。所有腫脹,如果先從腹部開始,然後擴散到四肢,是可以治療的;如果先從四肢開始,然後集中到腹部,則不可治療。如果小兒元氣先天不足,又遭遇大病之後,全身浮腫,四肢冰冷,不渴,小便清長,大便稀溏,不想吃東西,這是陰寒極度衰竭,脾胃將要衰竭的表現。治療腫脹的方劑都不能使用,只能用六君子湯加肉桂、炮薑、砂仁、白蔻,來救治其脾胃,這樣才能治癒。
愚昧的人只看到腫脹,不知道元氣已經衰竭,還用消導利水的方法,甚至使用舟車、禹功(瀉下藥),以及大戟、芫花、甘遂等峻猛藥物來攻伐,這是殺人行為,要謹慎,要告誡。
加味胃苓散(見前泄瀉方內)
即胃苓丸原方。如果頭面腫脹初期,略加麻黃;喘息加桑白皮、杏仁;小便黃赤加木通;全身腫脹加五加皮;腹脹加砂仁白蔻丁香枳殼;腳冷加附子、肉桂、防己。
五苓散(見前咳嗽方內)
五皮飲、沆瀣丹(俱見前傷濕方內)
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肉桂(五分),炮姜(五分),砂仁(六分),白蔻(六分),公丁香(七分),炙甘草(一錢),大棗(一枚)
平胃散
蒼朮(一錢),陳皮(一錢),厚朴(六分),甘草(一錢)
《脈經》說:水腫的脈象,浮大容易治癒,沉細則難以痊癒。周夢覺說:我认为醫生如果不仔细揣摩脉象和症状,就已经很难治好病了。如果脉象清晰,症状确切,浮大的脉象确实容易治愈,但沉细的脉象也不一定难治。我年轻时,曾经患过水肿,但最终康复了。想要了解水肿的深浅奥妙,不妨听我亲身经历。人饮入于胃,气化的神奇之处,完全依靠脾肺肾三经。脾专司运化的功能,肺主管宣通调达,肾负责温煦蒸腾,然后才能像云兴雨施一样,渗入膀胱。
三经失调,气机不化,积滞于体内,横流四肢,泛滥皮肤。全身都像是被水灌注一样。就沉细的脉象来说,脉象沉细,疾病已经深入脏腑了。即使是沉细的脉象,也要区分阴阳。如果是阴水肿,表现为形寒伤肺,湿寒侵脾,虚寒损肾,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脉象沉细而迟。补土以温金,服用实脾汤,才能真正获得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