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修
《推拿抉微》~ 第四集·治療法 (9)
第四集·治療法 (9)
1. 瘧疾
白虎湯加桂枝
知母(一錢),石膏(一錢),甘草(一錢),粳米(一錢),桂枝(七分)
唐容川曰:身無寒但熱,為白虎湯之正證。加桂枝者,以有骨節煩疼症,則有伏寒在於筋節,故用桂枝以逐之也。
張仲景曰:瘧多寒者,名曰牡瘧,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
蜀漆(一錢,燒去腥),雲母(一錢,燒二日夜),龍骨(各等分。上三味,杵為散。未發前,以漿水服半錢匕)
附《外臺秘要》三方:
牡蠣湯,治牡瘧。
牡蠣(一錢),麻黃(一錢),甘草(一錢),蜀漆(一錢)
注意:蜀漆即常山苗也。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蔞根湯,治瘧病發渴者,亦治勞瘧。
柴胡(一錢),人參(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一錢),栝蔞根(一錢),生薑(一錢),大棗(一枚)
柴胡桂薑湯,治瘧多寒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服一劑如神。
柴胡(一錢),桂枝(七分),乾薑(一錢),栝蔞根(一錢),黃苓(一錢),牡蠣(一錢)
白話文:
[瘧疾]
白虎湯加桂枝方: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各一錢,桂枝七分。唐容川認為,如果患者發熱但不寒慄,這是白虎湯的典型症狀。加桂枝是因為患者有骨節痠痛,表示寒邪滯留在筋骨關節中,所以用桂枝來驅除寒邪。張仲景認為,瘧疾以寒邪為主者,稱為牡瘧,可用蜀漆散治療。
蜀漆散方:蜀漆(燒去腥味)一錢,雲母(燒二日夜)一錢,龍骨等分,研成細粉。瘧疾發作前,用米湯送服半錢匕。
《外臺秘要》記載的三個方劑:
牡蠣湯:治牡瘧。牡蠣、麻黃、甘草、蜀漆各一錢。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治療瘧疾發作時口渴的患者,也治療久瘧。柴胡、人參、黃芩、甘草、栝蔞根、生薑各一錢,大棗一枚。
柴胡桂薑湯:治療瘧疾以寒邪為主,略帶發熱,或僅寒不熱的患者,服用一劑即可見效。柴胡一錢,桂枝七分,乾薑一錢,栝蔞根一錢,黃苓一錢,牡蠣一錢。 (註:蜀漆即常山。)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