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傑(竇漢卿)

《針經指南》~ 流注通玄指要賦

回本書目錄

流注通玄指要賦

1. 流注通玄指要賦

必欲治病,莫如用針,巧運神機之妙,工開聖理之深。外取砭針,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陽而倒陰。原夫絡別支殊,經交錯綜,或溝池溪谷以歧異,或山海丘陵而隙共。斯流派以難揆,在條綱而有統。理繁而昧,縱補瀉以何功;法捷而明,日迎隨而得用。且如行步難移,太衝最奇。

人中除脊膂之強痛,神門去心性之呆癡。風傷項急,始求於風府;頭暈目眩,要覓於風池。耳閉須聽會而治也,眼痛則合谷以推之。胸結身黃,取湧泉而即可;腦昏目赤,瀉攢竹以偏宜。但見苦兩肘之拘攣,仗曲池而平掃;四肢之懈惰,憑照海以消除。牙齒痛呂細堪治,頭項強承漿可保。

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䁾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祛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以見越人治屍厥於維會,隨手而蘇;文伯瀉死胎於陰交,應針而殞。

聖人於是察麻與痛,分實與虛,實則自外而入也,虛則自內而出歟。以故濟母而裨其不足,奪子而平其有餘。觀二十七之經絡,一一明辨;據四百四之疾證,件件皆除。故得夭枉都無,躋斯民於壽域;幾微已判,彰往古之玄書。抑又聞心胸病,求掌後之大陵;肩背患,責肘前之三里。

冷痹腎收,取足陽明之土;連臍腹痛,瀉足少陰之水。脊間心後者,針中渚而立痊;脅下肋邊者,刺陽陵而即止。頭項痛,擬後谿以安然;腰腳疼,在委中而已矣。夫用針之士,於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

白話文:

如果想治療疾病,針灸是個好方法,它巧妙地運用了精神和機智,深入地理解了聖賢的智慧。在外面使用砭針,能夠去除邪氣,扶助正氣;裡麪包含水火的原理,善於恢復陽氣,調節陰氣。原本絡脈各有分支,經脈交織複雜,有的像溝渠山谷一樣各異,有的像山海丘陵一樣共享空間。這些流派難以衡量,但在原則上有統一的理解。如果理論繁多而使人迷惑,即使進行補瀉也沒有功效;如果方法快捷而清晰,每天都能有效地應用。

比如行走困難,太衝穴的效果最好。人中穴可以緩解脊椎強硬疼痛,神門穴可以治療心性呆滯。風邪導致頸部僵硬,應該找風府穴;頭暈目眩,應該找風池穴。耳塞需要治療聽會穴,眼睛疼痛可以按摩合谷穴。胸部堵塞、身體發黃,湧泉穴可以治療;頭腦昏沉、眼睛紅,攢竹穴可以治療。若兩肘拘束,曲池穴可以緩解;四肢疲倦,照海穴可以消除。牙齒疼痛可以治療呂細穴,頭頸僵硬可以治療承漿穴。

太白穴可以引導氣衝,陰陵泉穴可以疏通水道。腹部疼痛脹氣,內庭穴可以緩解;筋肉扭傷疼痛,承山穴可以治療。大體上,腳腕疼痛,崑崙穴可以緩解;大腿和膝蓋疼痛,陰市穴可以治療。癲狂發作,後谿穴可以治療;寒熱交替的瘧疾,間使穴可以幫助。對於胸滿血脹,勞宮穴可以治療;胃部反酸心痛,同樣可以治療。

據說大敦穴可以治療七疝;三里穴可以治療五勞之羸瘦。知道腕骨穴可以治療黃疸,然骨穴可以瀉腎。行間穴可以治療膝蓋腫脹和眼疾;尺澤穴可以治療肘部疼痛和肌肉緊張。眼睛模糊,二間穴可以治療;鼻子不通,迎香穴可以幫助。肩井穴可以治療雙臂難以負荷,絲竹穴可以治療頭痛。咳嗽和寒痰,列缺穴可以治療;眵䁾和冷淚,臨泣穴尤其有效。髖骨穴可以治療腿痛,腎俞穴可以治療腰痛。我們可以看到,越人用維會穴治療屍厥,隨手就能讓病人甦醒;文伯用陰交穴治療死胎,針一下胎兒就會死亡。

聖賢於是區分了麻木和疼痛,實證和虛證,實證是由外而內,虛證是由內而外。因此,通過滋養母親來補充不足,抑制兒子來平衡過剩。觀察二十七條經絡,一一明確;根據四百四十種疾病症狀,每一個都可以治療。因此,所有短命的疾病都可以消除,讓人們健康長壽;微小的病徵也能判斷,彰顯了古老的神祕書籍。還聽到心臟和胸部疾病,可以在手掌後面的大陵穴找到;肩膀和背部的問題,可以在肘部前面的三里穴找到。

對於寒冷的風濕和腎收縮,可以取足陽明的土穴;連帶肚臍和腹部疼痛,可以瀉足少陰的水穴。脊柱和心臟後方的疼痛,針灸中渚穴可以立即痊癒;肋骨下方的疼痛,針灸陽陵穴可以立刻停止。頭頸部疼痛,針灸後谿穴可以安穩;腰部和腳部疼痛,委中穴可以治療。對於使用針灸的人,如果能明白這些道理,就可以輕鬆地收穫祛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