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傑(竇漢卿)

《針經指南》~ 針經直說

回本書目錄

針經直說

1. 針經直說

手太陽小腸經:

踝中(脘骨是也。),肩解(背後縫是也。)

手陽明大腸經:

上柱骨(缺盆外橫骨是也。)䪼(顴外是也,顴謂項骨也。)

足厥陰肝經:

足跗(足面是也。)脅(腋下是也。)膕(屈心是也。)巔(頭心是也。)

人迎(氣顙上兩旁動脈是也。)股(大腿是也。)督脈(從人中入巔下項是也)

足少陽膽經:

頰車(寧車卷兩二穴是也。)髀厭(膝下腿上節處是也。)輔骨(膝外是也。)絕骨(外踝上是也。)三毛(大指上三毛是也。)馬刀挾癭(胳肘底胳⿰⺼答是也。)

足少陰腎經:

踹內(腿肚是也。)痿厥(節弱是也。)

手少陰心經:

銳骨(掌下節骨是也。)

手厥陰心包絡經:

心包(包裹心之肉是也。)大動(心動是也。)

手太陰肺經:

胃口(賁門是也。)腋下臑內(臂節是也。)

足太陽膀胱經:

膊(肩後是也。)膂(脊內旁肉是也。)髀樞(髀骨節是也。)

足陽明胃之經:

頤後下廉(頤下周環是也。)乳內廉(乳內中間是也。)賁響腹脹(氣上撞是也。)上曰膺下曰胸,骭骨(䯒骨是也。)身以前(只是身前身後也,又曰面前皆後是也。)

手少陽三焦經:

膻中(胸乳之間是也。)

足太陰脾經:

核骨(孤拐骨是也。)䯒骨(脛足骨是也。)得後(大便是也。)與氣(下氣是也。)

若擬得與下氣註解為說文理,反害經意,不可宗則。王冰之解《素問》,後之明者,多有議論取捨,豈止此一云焉。

白話文:

[針經直說]

手太陽小腸經:

  • 踝中:指的是位於腳踝中心的脘骨。
  • 肩解:指的是肩後方的縫隙位置。

手陽明大腸經:

  • 上柱骨:指的是鎖骨外側的橫骨。
  • 䪼:指的是顴骨外側,顴骨指的是頸部的骨頭。

足厥陰肝經:

  • 足跗:指的是腳面。
  • 臍:指的是腋下。
  • 膕:指的是膝蓋彎曲處。
  • 巔:指的是頭頂中心。

人迎:指的是位於頸部兩側的動脈。

  • 股:指的是大腿。
  • 督脈:從鼻子下方延伸至頭頂,再往下到頸部。

足少陽膽經:

  • 頰車:指的是臉頰兩側的肌肉。
  • 髀厭:指的是膝蓋下方和大腿上方的關節。
  • 輔骨:指的是膝蓋外側的骨頭。
  • 絕骨:指的是外踝上方的骨頭。
  • 三毛:指的是大拇指上的毛髮。
  • 馬刀挾癭:指的是腋窩下的肌肉。

足少陰腎經:

  • 踹內:指的是小腿肚。
  • 痿厥:指的是關節薄弱的地方。

手少陰心經:

  • 銳骨:指的是手掌下方的節骨。

手厥陰心包絡經:

  • 心包:指的是包裹心臟的肌肉。
  • 大動:指的是心臟跳動。

手太陰肺經:

  • 胃口:指的是賁門,即食道與胃的連接處。
  • 腋下臑內:指的是手臂的節骨。

足太陽膀胱經:

  • 脖:指的是肩後方。
  • 膂:指的是脊椎旁邊的肌肉。
  • 髀樞:指的是大腿骨的關節。

足陽明胃之經:

  • 頤後下廉:指的是下巴周圍的皮膚。
  • 乳內廉:指的是乳房內側。
  • 賁響腹脹:指的是腹部脹氣。
  • 上曰膺下曰胸:膺指的是胸部,胸指的是上腹部。
  • 鬑骨:指的是小腿骨。
  • 身以前:指的是身體前側。

手少陽三焦經:

  • 膻中:指的是胸乳之間。

足太陰脾經:

  • 核骨:指的是腳踝骨。
  • 鬑骨:指的是小腿骨。
  • 得後:指的是排便。
  • 與氣:指的是排氣。

以上對於"得後"和"與氣"的解釋,如果用來說明文字的原理,反而會損害經典的本意,不能作為遵循的標準。王冰對《素問》的解讀,後來的學者多有評論和選擇,豈止於此一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