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對》~ 序
序
1. 序
客有過余者。坐間語及針灸。盛稱姑蘇之凌漢章。六合之李千戶者。皆能馳名兩京。延譽數郡。舍此他無聞焉。余曰。休歙有商於彼者。亦嘗從之遊而授其業矣。因得聞其詳焉。語凌則曰。熟於穴法。凡所點穴。不必揣按。雖隔衣針亦每中其穴也。語李則曰。用意精專。凡所用穴。
白話文:
有位客人來拜訪我,閒聊間談到針灸,他極力稱讚蘇州的凌漢章和六合的李千戶,這兩位名氣在京城廣為流傳而且在許多郡裡面都享有盛譽,除了他們之外,就沒有聽說過其他人了。我對他說,休歙有個叫商於彼的人,我也是曾經拜師學習過他的針灸之術的,因此也聽過他們的事情,先說這位凌漢章,熟悉各種穴位的方法,凡是他所點的穴位,不用揣測按壓,即使隔著衣服針灸,也能精準無誤地刺入穴位。而李千戶,他用針時非常專注,凡是他所選擇的穴位,都能巧妙地貫穿經絡,
必須折量。以墨點記。方敢始下針也。余嘗論之。凌則尚乎簡略。李則尚乎謹密。取穴之法。簡略者終不及謹密者之的確也。但素、難所論針灸。必須察脈以審其病之在經在絡。又須候氣以察其邪之已至未來。不知二家之術。亦皆本於素、難否乎。客曰。皆非吾之所知也。余因有感。
白話文:
必須仔細衡量,並以墨點標記,才能開始針灸。我曾評論過,淩氏注重簡約,李氏注重謹慎。對於取穴的方法,簡約者最終不及謹慎者精確。但素問、難經論述的針灸,必須診察脈象以判斷疾病在經絡中的位置。還需要觀察氣息以判斷邪氣是否已經到達或尚未到達。不知道這兩家的針灸術,是否都本於素問、難經。客人說:這都不是我知道的。我因此有感而發。
乃取靈樞、素、難及諸家針灸之書。窮搜博覽。遇有論及針灸者。日逐筆錄。積之盈篋。不忍廢棄。因復序次其說。設為問難以著明之。遂用裝潢成帖。名曰針灸問對。以便老景之檢閱焉。庶或亦有補於針灸之萬一也。後之精於此者。尚惟改而正之。幸甚。
嘉靖庚寅冬長至日祁門樸墅汪機省之序
白話文:
於是選擇《靈樞經》《素問》《難經》及其他各派針灸的書,作廣泛的搜索和閱讀。遇有論及針灸的,就逐日逐字記錄下來。積滿一個箱子,不忍心丟棄。於是再次對其所說進行整理,設定問題和解答以使之明晰。於是加以裝裱成冊,名曰《針灸問對》,以方便我年老時查看。希望或能對針灸有所補益。後世研習此學的人,希望能將其中的錯誤予以更改和改正。如此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