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針灸問對》~ 卷之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2)

1. 三才法

補者呼氣。初針刺至皮內。號曰天才。少停進針。刺至肉內。號曰人才。又停進針。刺至筋骨之間。號曰地才。得氣補之。再停良久。退針人部。待氣沉緊。倒針朝病。進退往來。飛經走氣。盡在其中。寫者吸氣。針至天部。少停直至地部。得氣寫之。再停良久。退針人部。待氣沉緊。倒針朝病。施法同前。少停者。三息也。再停者。五息也。

白話文:

補法,是呼氣。針刺入皮內時,稱之為「天才」。稍停後,將針繼續刺入,到達肌肉內,稱之為「人才」。再停後,將針刺入筋骨之間,稱之為「地才」。得到氣後,再用力補氣。再停頓很久後,將針退出人體。等氣又沉穩又緊時,再將針倒轉面向病竈。進退往來,讓經氣流動,都在這裡頭。寫法,是吸氣。將針刺入天部,稍停後,直接刺入地部。得到氣後,再用力寫氣。再停頓很久後,將針退出人體。等氣又沉穩又緊時,再將針倒轉面向病竈。施法與補法相同。稍停是指三個呼吸的時間,再停是指五個呼吸的時間。

經曰。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者。謂徐出針而疾按之。則真氣不泄而實也。疾出針而徐按之。則邪氣得出而虛也。賦言內針作三次進。出針作三次退。與經文徐而疾。疾而徐之意。大不相合。且針出內而分三才。肉厚穴分。用之無礙。肉薄去處。法將何施。故針者惟當察其肉之厚薄。

白話文:

經典記載:徐徐出針並且快速按壓,那麼真正的元氣就不會洩漏,因此是實證。快速出針並且徐徐按壓,那麼邪氣就能夠排出,因此是虛證。典籍中說到內針時,操作是三次進針,出針時是三次退針,這與經文中所說的徐出針而疾按之,疾出針而徐按之的意思很不相符。再者,針刺進出而分成三次的進退操作,對於肌肉厚、穴位之間距離較大的部位,使用起來比較順暢。但是如果肌肉薄、穴位之間距離較短的部位,操作時該如何進行呢?所以,針灸醫生必須先觀察肌肉的厚薄。

而酌其宜。庶幾無害。經曰。刺有淺深。各正其理。此之謂也。他篇又云。補法三次進。一次退。(假如此穴五分。先針入二分。候得氣。再入二分。候得氣。更入一分。撞五分止。然後急出其針。便以左手大指按其針孔。勿令出血。)寫法一次進。三次退。(假如此穴合針五分。

白話文:

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把握。這樣纔不會傷害身體。經典中說:刺針有深有淺,要根據每個穴位的具體情況來決定。這就是所說的。其他篇章中又說:補法三次推進,一次退針。(假設這個穴位需要針入五分,先針入二分,並觀察是否有氣感。再針入二分,再觀察是否有氣感,再針入一分,直到針入五分。然後快速拔出針,並用左手大拇指按住針孔,防止出血。)瀉法一次推進,三次退針。(比如,如果這個穴位需要針入五分。

便針入五分。候得氣。便退針二分。少停。又退二分。少停。候得氣。則起針。慢出不閉針孔。令其氣出。)與此補作三次進。二次退。寫作二次進。三次退。前後所言。亦自相矛盾矣。經曰。義無斜下者。欲端以正也。謂指直刺。針無左右也。惟針陽分。或臥針取之。賦言倒針朝病。

與經相反。其曰飛經走氣。考經無載。不敢妄議。

白話文:

針刺入五分。等待出現得氣現象。然後收針二分。稍停一下。再收針二分。等候得氣。再起針。慢慢出針,不捂住針孔。讓針孔中的氣溢出。(這樣)與這(二度進針)一共做了三次進針。兩次退針。寫成兩次進針。三次退針。前後所說。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經書上說。針刺沒有歪七扭八的情況。意思是希望針刺端正。強調指正刺。針刺沒有左右之分。只有針刺陽分時。或者臥針取穴時。賦中説倒針朝病指寒症。

2. 候氣法

病未退者。針下如根。推之不動。轉之不移。此為邪氣。吸拔其針。未可出針。出則病復。再須補寫。停以待之。直候病勢已退。針下微松。如魚吞釣之狀。乃真氣至也。方可出針豆許。搓而停之。補者吸之去疾。急捫其穴。寫者呼之去徐。不閉其穴。

白話文:

還沒痊癒的病,針下感覺像紮在樹根一樣,推動它不動,轉動它也不動。這是邪氣,要拔除針具,不可以用針。如果取出,則疾病就會復發,再需要補充寫穴輔助,將針留在穴位裡,觀察病情,等到病勢消退,針下感覺略微鬆動,就像魚咬魚鉤一樣,這是真氣到達了,纔可以取出針具並閒置片刻,補充寫穴是要加速去除疾病,要用手指迅速按壓穴位,寫穴是要呼叫真氣慢慢去除疾病,不要堵塞穴位。

經曰。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四時者。所以分春夏秋冬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然八正謂八節之正氣也。八風者。(東方嬰兒風。南方大弱風。西方剛風。北方大剛風。東北方凶風。東南方弱風。西南方謀風。西北方折風。)虛邪也。謂乘人之虛而為病者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八正,是指用來觀察八種風邪的虛邪,也就是季節到來時產生的風邪。四時,是指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氣候特點,用來調整人體的生理功能。

「八正」指的是八個節氣的正氣。「八風」指的是:(東方嬰兒風、南方大弱風、西方剛風、北方大剛風、東北方兇風、東南方弱風、西南方謀風、西北方折風)。「虛邪」指的是乘人之虛而為病的病邪。

以時至者謂天應。太乙移居以八節之前後。風朝中宮而至者也。(義具天元玉冊。○如立春節前後數日。宜東北風。若於此時而得西南風。乃從後衝來。謂之虛邪。如春分節前後數日。宜東風。若遇西風。亦謂之虛邪。應時者為正。沖時者為邪。)八正虛邪。宜避之而勿犯。

白話文:

以合乎時令而來的稱為天應。太乙星在八節之前後移動。而風朝向中宮而來。

如果立春節的前後數日,應該刮東北風。但這個時候颳了西南風,那就是從後方吹過來的,稱為虛邪。

如果春分節的前後數日,應該刮東風。如果遇到西風,也稱為虛邪。

合時而來的是正氣,不合時而來的就算邪氣。虛邪就要避免它,不要去碰觸。

若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四時之氣所在。謂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也。機按。此以八節之正氣。候八風之虛邪。應時而來者。謂之正。非時而至者。謂之邪。人能候而避之。無用於針刺也。

或有所犯。當隨四時之氣所在而調之。此亦候氣之法也。故集見於此。

白話文:

如果自身體質虛弱,又遇到虛弱的天氣,虛虛相感,邪氣就會深入骨頭,進入體內就會傷害五臟。因此說,天忌是不可不知的。四時之氣所在,意思是春天的氣在經脈,夏天的氣在孫絡,秋天的氣在皮膚,冬天的氣在骨髓。機按:這是以八節之正氣,來對應八風之虛邪。按時而來的,稱之為正。不按時而至的,稱之為邪。人能預測並避開虛邪,就不用針灸了。

經曰。凡刺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如二分二至前後五日。氣未定也。然。候日月者。謂候日之寒溫。月之空滿也。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凝。月生無寫。

白話文:

經典上說,想要針灸,要根據天體運行的規律和四季的變化來選擇適當的時間。只有氣候適宜,才能進行針灸。比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後五天,氣候不穩定,不宜針灸。

此外,還要觀察太陽和月亮的變化。如果太陽溫和不寒冷,月亮圓滿的時候,血氣充足,筋肉堅固,適合針灸。如果月亮虧損的時候,筋肉減少,經絡空虛,不適合針灸。因此,在天氣寒冷的時候不適合針灸,在天氣炎熱的時候不適合進行艾灸,在月亮剛剛升起的時候不適合進行針灸。

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標幽賦謂。午前卯後。太陰生而疾溫。離左酉南。月死朔而速冷。此以月之生死為期。午前卯後者。辰巳二時也。當此之時。太陰月生。是故月郭空無寫。宜疾溫之。離左酉南者。未申二時也。當此之時。太陰月死。是故月郭盈無補。

白話文:

月亮滿了就不能再補充。月輪空了就沒有辦法補救。這好比是按照天時來調整血氣。(標幽賦說。上午卯時以後。太陰月生,此時要趕快溫暖。下午酉時以後。月亮死亡且寒冷。這以月之生死作為時間。上午卯時以後是辰巳二個時辰。這個時候。太陰月生。因此月輪空了無補。應該趕快溫暖它。下午酉時以後是未申二個時辰。這個時候。太陰月死。因此月輪滿了就不能再補充。)

宜速冷之。將一月比一日也。又云。望不補。晦不寫。弦不奪。而朔不濟者。望。每月十五日也。晦。每月三十日也。弦。有上下弦。上弦。或初七或初八。下弦。或二十二或二十三。朔。每月初一日也。)四時八正之氣者。謂四時正氣。八節之風。來朝於太乙者也。(義具天元玉冊中)謹候其氣之所在而刺之。

白話文:

立即用寒涼的療法。一個月比一個月(病情)加重。又說在望日不應服補藥,在晦日不應放血,在弦日不應拔膿,在朔日不能救助(病人)。望,每月十五日。晦,每月三十日。弦,有上弦和下弦。上弦,或初七或初八。下弦,或二十二或二十三。朔,每月初一日。四時八正之氣,就是四時正氣,八節之風,朝拜太乙的(意義具體在《天元玉冊》中)謹慎地觀察氣的所在部位,然後針刺。

氣定乃刺者。謂八節之風。氣靜定乃可以刺經絡之虛實。故歷忌云。八節前後各五日。不可刺灸。以氣未定故也。機按。此亦因天時而用針刺。皆候氣之法也。故附次焉。

白話文:

氣候穩定然後才能針炙。所謂「八節之風」,是指一年中的八個節氣(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前後各五日,這段時間氣候變化較大,不宜針灸,因為氣候不穩定,容易造成身體的不適。因此,《歷忌》中提到:「八節前後各五日,不可針灸。」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以下附上各節氣以及前後五天,不宜針灸的時間,供您參考:

  1. 立春:2月4日~2月18日

  2. 春分:3月20日~4月4日

  3. 立夏:5月5日~5月19日

  4. 夏至:6月21日~7月5日

  5. 立秋:8月7日~8月21日

  6. 秋分:9月22日~10月6日

  7. 立冬:11月7日~11月21日

  8. 冬至:12月21日~12月25日

經曰。水下一刻。人氣在陽分。水下二刻。人氣在陰分。故病在三陽。必候氣在陽分而刺之。病在三陰。必候氣在陰分而刺之。謹候氣之所在。是謂逢時。是知氣之所在。謂之實。謂之來。氣之不在。謂之虛。謂之去。故云刺實者。刺其來也。刺虛者。刺其去也。此言氣之存亡之時。

白話文:

治療的時機要根據虛實來決定。所以說,謹慎地等待時機,可以預測疾病的發展。錯過時機,治療效果不好,這就是所說的。又說,邪氣總是隨著四時之氣血而侵入人體。至於邪氣的變化,是不可預測的。但是,一定要順應經氣,排除邪氣,那麼,疾病就不會產生。錯過時機,治療效果不好,比如,春天之氣在經脈,卻刺絡脈,會讓人少氣。夏天之氣在孫絡,卻刺經脈,會讓人解㑊。

以候虛實而刺之是也。故曰。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治。此之謂也。又曰。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為度。然必從其經氣。闢除其邪。則亂氣不生。失時反候者。如春氣在經脈。反刺絡脈。令人少氣。夏氣在孫絡。反刺經脈。令人解㑊。

秋氣在皮膚。反刺筋骨。令人寒慄。冬氣在骨髓。反刺肌肉。令人善忘。故刺不知四時之經。病之所在。反之則生亂氣。

白話文:

秋季之氣在人體的皮膚之中。會刺激筋骨,使人感到寒顫慄抖。

冬季之氣在人體的骨髓之中。會刺激肌肉,使人容易健忘。

因此,針刺必須根據四時的規律和病症所在,採用不同的手法,否則會引起身體的混亂。

經曰。寫實者。氣盛乃內針。針與氣俱內。以開其門。如利其戶。針與氣俱出。精氣不傷。邪氣乃下。外門不閉。以出其疾。搖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謂大寫。必切而出。大氣乃屈。(切。急也。疾出其針也。大氣。大邪之氣。)補虛者。持針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內針。氣出針入。

白話文:

經書上說:寫實的針灸法,是氣血旺盛時使用內針。針和氣一起進到體內,打開人體的門戶,就像打開門戶一樣。針和氣一起出來,精氣不會受到損傷,邪氣就會消散。門戶若不關閉,邪氣就可以從那裡出來,讓道路變得寬敞,就像開闊道路一樣。這就是「寫實」針灸法。針灸時一定要快速果斷,才能讓邪氣屈服。(「急」是指快,快速行針。「大氣」是指邪氣。)補虛的針灸法,是手持針卻不扎進去,以安定病人的心意。等到病人呼氣時,針刺入體內,跟著氣出來時針抽出。

針孔四塞。精無從去。方實而疾出針。氣入針出。熱不得還。閉塞其門。邪氣布散。精神乃存。動氣候時。近氣不失。遠氣乃來。是謂追之。(言但閉密其穴俞。勿令其氣散寫。近氣。已至之氣。遠氣。未至之氣。欲動經氣而為補。必候水刻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得時而調之追補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邪氣侵入人體,如果它與人體的陰氣相應,那麼邪氣便會進入陰經;如果它與人體的陽氣相應,那麼邪氣就會進入陽脈。邪氣在人體內的位置沒有固定的地方,它可以在陽經或陰經之中,而且它沒有固定的數量。因此,我們在診脈時,需要仔細觀察患者的三部九候,才能及時發現邪氣,並採取措施阻止邪氣的侵入。所謂「三部九候」,是指人體的寸口、關脈和尺脈三個部位,以及各個部位的九種脈象。當我們在診脈時,如果發現患者的三部九候中出現了異常的脈象,那麼就可以判斷患者體內有邪氣。此時,我們需要及時採取措施,阻止邪氣的侵入。所謂「卒然逢遇,早遏其路」,是指當我們發現患者體內有邪氣時,要立即採取措施,阻止邪氣的侵入。這樣,邪氣就無法在人體內為害了。這就是所謂的「迎而奪之」。

時來時去。不常在於所候之處。故曰。方其來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又曰。無逢其沖而寫之。(沖。謂應水刻數之平氣也。工以為邪而寫之。則誤矣。)故曰。其來不可逢也。候邪不審。若邪已過而寫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也。

白話文:

正氣有時到來,有時離去。它不會經常存在於我們所等待的地方。所以說,當正氣到來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它,並把它藏好。抓住它後,又說不要遇到它要發作的時候再去瀉它。(沖,是指水刻流動的正常氣候。錯誤地把它當成邪氣去瀉,那就錯了。)所以說,正氣的到來是不可預測的。如果在等待正氣時不仔細判斷,等到邪氣已經過去了再去瀉它,那麼真氣就會脫離。真氣脫離了以後,就無法恢復了。邪氣又會重新到來,而疾病也因此積蓄下來。所以說,正氣的離去也是無法追回的。

(邪已隨經脈流去。不可復追使還也。)待邪至時。髮針寫矣。若先若後。血氣已虛。其病不可取。故曰。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機者。動之微。應之速。椎者。動之甚。覺之遲。智者。動之微而即知。故先時而早治。愚者。動之甚尚不覺。故後時而失治。機微椎大。

白話文:

(邪氣已經隨著經脈流散了。不可以再追趕使它回來。)等到邪氣抵達時。已經來不及治療了。如果太早或太晚。體內的氣血已經虛弱了。這種病就無法治療了。因此說。懂得適當的治療時機,就像扳動機關一樣。不知道適當的治療時機,就像敲打木樁一樣。(機關:輕微地動一下,反應很快。木樁:用力敲打,感覺很慢。聰明的人。輕微地動一下就知道了。所以能夠在適當時機就開始治療。愚蠢的人。用力敲打很久還感覺不到。所以錯過適當時機失去治療的機會。機關很輕微,木樁很大。

因以喻之。)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扣之亦不發。(發。微物也。不可掛以發。比發更微矣。言氣微動。知機者而即知也。故曰。上工之取氣。乃救其萌芽是也。椎者。大杵也。言氣已大動。彼冥頑者。猶且不覺。正如以杵撞擊。亦不知也。故曰。下工守其已成。

因敗其時是也。)

白話文:

因此用它來比喻。)所以說,懂得機理之道的人,不能夠只憑感覺就發現。不懂得機理的人,即使你叩問他,他也不發聲。(發,是微小的東西,僅僅用感覺不能發現它,比感覺更微小的東西。這是說氣微微地流動,懂得機理的人就能立刻知道它。所以說,高明的醫生在氣輕微流動的時候就要著手治理,即「救於萌芽」是合適的。椎,是大的杵。這是說氣已經大幅度流動,那些愚昧頑固的人,還不知道,就像用杵去撞擊東西,也不懂得為什麼。所以說,一般的醫生在生病已很嚴重的階段才下手治理。

經曰。真邪以合。波隴不起。候之奈何。曰。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之。察其左右上下氣候不相類及相減者。審其病藏以期之。(期。謂病在陽。則候氣在陽分而刺之。病在陰。則候氣在陰分而刺之。如水下一刻。人氣在陽分是也。)故曰。不知三部九候病脈之處。不可以為工。

白話文:

經典上說,真氣和邪氣相安無事,體內不會發生波動起伏。怎麼才能觀察到這些呢?答:仔細地捫診考察三部九候的盛虛情況,並根據病情來調整。觀察病人左右上下氣候,是否不相一致,或者互相減損。謹慎地判斷病症隱藏在哪裡,以便做出治療方案。(治療方案:所謂病在陽,則觀察氣候在陽分,並針對陽分進行針灸。病在陰,則觀察氣候在陰分,並針對陰分進行針灸。就像是陽光下,人的氣候在陽分一樣。)所以說,不瞭解三部九候病脈的位置,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

經曰。三部九候者。頭為上部。手為中部。足為下部。部各有三候。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上部天。兩額動脈候頭角之氣。上部地。兩頰動脈候口齒之氣。上部人。耳前動脈候耳目之氣。中部天。手太陰經渠動脈以候肺。中部地。手陽明合谷動脈以候胸中。中部人。手少陰神門動脈以候心。

白話文:

經典裡說,三部共有九候。頭部為上部,手為中部,足為下部。每個部位各有三種觀察的方法,三者乘三,合起來共有九種方法。上部與天相應,額頭兩側動脈跳動,觀察頭角的氣息;上部與地相應,臉頰兩側動脈跳動,觀察口齒的氣息;上部與人相應,耳朵前方的動脈跳動,觀察耳朵和眼睛的氣息。中部與天相應,用手太陰肺經的肺動脈,觀察肺的氣息;中部與地相應,用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動脈,觀察胸中的氣息;中部與人相應,用手少陰心經的神門動脈,觀察心的氣息。

下部天。足厥陰五里動脈以候肝。下部地。足少陰太谿動脈以候腎。下部人。足太陰箕門動脈以候脾胃。經曰。人身三陰三陽。其氣以何月各旺幾日。難經云。冬至之後。得甲子。少陽王。復得甲子。陽明王。復得甲子。太陽王。復得甲子。太陰王。復得甲子。少陰王。復得甲子。

白話文:

下部天。腿上的足厥陰五里動脈可以感受肝臟。下部地。腿上的足少陰太谿動脈可以感受腎臟。下部人。腿上的足太陰箕門動脈可以感受脾胃。經書上說。人體的三陰三陽。每個月分別旺盛幾天。難經說。冬至之後。正月初一。少陽旺盛。又過正月初一。陽明旺盛。又過正月初一。太陽旺盛。又過正月初一。太陰旺盛。又過正月初一。少陰旺盛。又過正月初一。

厥陰王。王各六十日。此三陰三陽之王時日也。少陽之至。陽氣尚微。故其脈乍大乍小。乍短乍長。陽明之至。猶有陰也。故其脈大而短。太陽之至。陽盛極也。故其脈洪大而長。陽極盛。則變而之陰。故夏至後為三陰用事之始。太陰之至。陰氣尚微。故其脈緊大而長。少陰之至。

白話文:

厥陰屬火,王氣為六十天。這是三陰三陽之王氣統治的時日。少陽的極致,陽氣還微弱。所以其脈搏忽大忽小,忽短忽長。陽明的極致,還有陰氣。所以其脈搏大而短。太陽的極致,陽氣最盛。所以其脈搏洪大而長。陽氣極盛,就要轉變為陰氣。所以夏至以後是三陰當權的開始。太陰的極致,陰氣還微弱。所以其脈搏緊大而長。少陰的極致,

陰漸盛也。故其脈緊細而微。厥陰之至。陰極盛也。故其脈沉短以敦。陰盛極。則變而之陽。仍復三陽用事之始也。此則三陰三陽之王脈。

白話文:

陰氣逐漸興旺。所以脈象緊細而微弱。厥陰的來臨,陰氣極其旺盛。所以脈象沉著短小而敦厚。陰盛到極點,就會轉變為陽。仍然是三陽開始起作用的開始。這就是三陰三陽的王脈。

春溫夏暑秋涼冬寒。故人六經之脈。亦隨四時陰陽消長送運而至也。故曰。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不可以為工。(逆從。謂病有可治不可治也。)

白話文:

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因此人體的六經脈絡,也會隨著四時陰陽的消長而變化。所以說,治療疾病如果不根據四時,不知道日月,不判斷病情的順勢逆勢,就不能成為一名好的醫生。(順勢逆勢,是指疾病有可以治療的,也有不可以治療的。)

經云。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亦隨天地之氣卷舒也。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類。則五運六氣四時。亦皆應之而見於脈耳。難經所論。以陰陽始生之淺深而言之也。

白話文:

經典說:厥陰脈搏動極盛,脈搏有力而細長,是為弦脈。少陰脈搏極盛,脈搏強勁而鉤樣彎曲,是為鉤脈。太陰脈搏極盛,脈搏深沉而緩慢,是為沉脈。少陽脈搏極盛,脈搏寬大而浮揚,是為洪脈。陽明脈搏極盛,脈搏短而澀滯,是為澀脈。太陽脈搏極盛,脈搏寬大而綿長,是為長脈。這些脈象都隨著天地之氣的舒張變化而變化,就像春天弦脈,夏天洪脈,秋天毛脈,冬天石脈等等。所以五運六氣四時,也都應之而見於脈搏上。難經所論,以陰陽始生的淺深來詮釋脈象的變化。

經曰。客氣謂六氣更臨之氣。主氣謂應四時正王。春夏秋冬也。○五臟各以時受病。非其時。傳以與之。(時。謂王月。如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邪之類。非王月受邪。故各傳以與之。)○邪氣客於身。取之以時。故曰。春取絡脈。夏取分腠。秋取氣口。冬取經輸。

白話文:

經書上說,客氣是指六種氣候交替到來的氣息,主氣是指與四季正王相應的氣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五臟各自分別在特定時節容易生病,非該時節發生的疾病,會相互傳遞以致發病。(時,是指正王的月份,例如進入秋天,肺臟就容易先受到病邪的侵襲,進入春天,肝臟就容易先受到病邪的侵襲,以此類推。若非正王的月分受到病邪的侵襲,那麼各個臟腑都會傳互相傳遞病邪以致發病。)病邪侵襲身體,需要根據季節來進行治療,因此說春天要治療絡脈,夏天要治療分腠,秋天要治療氣口,冬天要治療經輸。

凡此四時。各以其時為齊。絡脈治皮膚。分腠治肌肉。氣口治筋脈。經輸治骨髓。(邪者。不正之名。風寒暑濕飢飽勞逸。皆是邪。候可取之時而取之。如春氣在經脈之類。)○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五行者。更貴更賤。(當時貴。失時賤。)以知死生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

白話文:

在這四個季節裡,每個季節都有其特徵和規律。絡脈主管皮膚的健康,分腠主管肌肉的健康,氣口主管筋脈的健康,經輸主管骨髓的健康。(邪氣:不正之氣的名稱。風、寒、暑、濕、飢、飽、勞、逸,都屬於邪氣。應在適當的季節取之,比如春季的氣在經脈中。)將人體與四時五行相結合來治療疾病。五行相生相剋,各有其盛衰。(在當時被重視的五行,在其他季節則被輕視。)通過瞭解生死的規律來確定五臟之氣的盛衰。在季節變化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機按。賦言針下沉緊。為邪氣盛。針下微松。為正氣至。此但可以候氣於針下也。必須參究素難諸說。始知四時八節。何者為邪。何者為正。犯之而有其時。中之而有其處。或以波隴之起。而察其外。或以三部九候。而診其內。知脈之異於常者為邪。審脈之應於時者為正。如此。

白話文:

這是說,針下感覺沉重緊繃,是邪氣盛。針下感覺微微放鬆,是正氣來到。這裡僅是根據針下的感覺來判斷。必須參照《難經》等書的各種說法,才能知道四季八節中,哪種是邪氣,哪種是正氣。在某個時間、某個部位犯了邪氣,可以察看外在的波動。或者,可以用三部九候來診斷內在。知道脈象與常態不同的,就是邪氣。確認脈象與時間相應的,就是正氣。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氣的變化規律。

則取之以時。治之有準。庶幾萬舉而萬全也。苟不知此。徒以賦言針下沉緊為邪。微松為正。或逢其沖而誤作邪者有也。或追其往而謬為正者有也。寧免偏之為害哉。故比次素難諸說於此。實所以發賦之所未發歟。

白話文:

《素問》上說:「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就是說,針刺時應根據病情的變化和經絡的循行部位來選擇穴位。這樣治療纔有準則,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憑著針灸的沉緊來判斷邪氣的多少,鬆緊來判斷正氣的多少,就很容易誤把邪氣當成正氣,把正氣當成邪氣。這樣怎麼能避免偏頗對人體的損害呢?因為經絡通過的地方,可以治療這些地方的疾病,因此,在治療的時候,應該選擇經絡經過的穴位,這樣治療纔能有效。

或曰。靈樞經言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二刻。人氣在少陽。三刻。人氣在陽明。四刻。人氣在陰分。是一時辰。氣周於身僅二度。一日一夜。氣周於身只得二十五度。與日行陽二十五度。夜行陰二十五度。晝夜周身五十度之說不合。今醫才言候氣。多從此說。是歟非歟。

白話文:

有人說,《靈樞經》中提到,人體氣息運行一圈,需要一個時辰。在太陽時間的 第一刻,人氣在太陽經;第二刻,人氣在少陽經;第三刻,人氣在陽明經;第四刻,人氣在陰經。這意味著,人體氣息運行全身,僅需兩圈。因此,一天一夜,氣息運行全身只有二十五圈,與《靈樞經》中提到的「日行陽二十五度,夜行陰二十五度,晝夜周身五十度」的說法並不相符。如今,很多醫生在候氣時,都參考了這種說法。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呢?

靈樞衛氣行篇云。榮氣周身五十度。無分晝夜。衛氣晝但行陽二十五度。不能入於陰。夜但行陰二十五度。不能出於陽。榮衛雖不同行。而周於身五十度皆同也。故水下一刻。人氣在三陽。水下二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三刻。人氣在三陽。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是一時八刻。

白話文:

《靈樞·衛氣行篇》說:榮氣周流全身五十度,不分晝夜。衛氣白天只在陽氣中運行二十五度,不能進入陰氣。晚上只在陰氣中運行二十五度,不能進入陽氣。榮氣和衛氣雖然運行不同,但周流一身五十度的總時間是一樣的。所以,水下第一刻,人的氣在三陽。水下第二刻,人的氣在陰分。水下第三刻,人的氣在三陽。水下第四刻,人的氣在陰分。這樣,一刻八刻,循環往復。

周身四度有奇。方合晝夜周身五十度之說。此指榮氣言也。他篇又謂。一時八刻。周身二度。雖亦靈樞經文。以理言之。當從衍也。

白話文:

全身四肢的經絡總長度約四百多度。所以稱為晝夜周身五十度。這裡是指榮氣來說的。另一部書又說:一個時辰八刻,全身 گردش兩度。這雖然也是《靈樞經》的經文。但以理來說,應該採信衍文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