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光道人

《秘傳眼科龍木論》~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八·小兒歌

小兒不與大人同,翳療之源別有宗,神氣未全難保惜,鈹鐮炙烙哭傷瞳

等閒痛藥勿令點,啼叫勞他病轉濃,更若手揉難禁詞,因茲睛破永夭終

欲求穩便全雙目,苦藥煎淋洗避風,服藥養肝須見效,免教昏暗一生中

白話文:

【八·小兒歌】

小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大人不同,治療眼疾的方法也應有所差異,他們的神氣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很難妥善保護。如果使用尖銳的工具或熱烙的方式治療,會讓他們疼痛哭泣,甚至傷害到眼睛。

隨便的止痛藥不要輕易讓孩子使用,因為他們的啼哭會加重病情。而且,如果孩子手揉眼睛而我們無法阻止,可能會導致眼睛受損,進而造成永久性的失明。

為了確保孩子的雙眼健康無虞,應該使用一些苦口的藥材煎煮後沖洗眼睛,並且避免風吹。同時,通過內服藥物來調理肝臟,只要看到療效,就能避免孩子在一生中遭受視力模糊的困擾。

這樣可以確保孩子的眼睛得到妥善照顧,遠離一輩子的黑暗。

2. 九·合藥矜式

凡眼病多因五臟壅熱上衝使然,故湯飲之劑。不可見火。蓋藥性得火則熱。投之臟腑。恰如揚湯止沸。非謂無益。又且害之。須是淨洗向日。如遇陰雨。亦當風乾。若食前補實等藥。或炮或炙。一依方法。今具於左。

烏頭、附子,生用去皮尖。熟則用灰火炮裂去皮尖。牡蠣生用則去泥。熟用鹽泥固濟。炭火燒通赤取淨。須左顧者。諸角先鎊治為細末。然後入藥和合。寶石亦然。

大黃。古方亦用濕紙裹煨。或甑上蒸。近世生用。當量虛實生熟用之。

天麥二門冬、牡丹、巴戟天、遠志、地骨皮、皆去心。茯苓去皮。芍藥去心。補藥用白者。瀉藥用赤者。當歸去蘆淨洗。入補藥則用水洗。烈日曬乾。入湯飲酒浸十宿。羌活、黃連、藜蘆。去根蘆淨洗。

礬石。須於新瓦上或銅器中熬令沸。汁盡即止。石南。剔去葉嫩莖去大枝。

菟絲子。酒浸曝乾火焙。亦得用紙條子同碾即為末。又用鹽拌碾則易碎。但只用酒浸爛而碾為膏。卻焙再碾。念老鷹聲不輒則易碎。

杏仁、蕤仁濕去皮尖。柴胡、藁本、前胡去苗洗淨。桂心、陳皮去皮。枳殼去瓤麩炒。諸花去萼及梗洗淨。香附子麩炒舂去毛。白殭蠶直者去絲嘴炒。防風去叉股者。蠍蟲去足翅毒微炒。荊芥、白芷、白芨、白蘞不見火。蟬蛻洗去土曬乾。微炒。細辛去葉洗淨。

乳香。尋常用。指甲爪、燈心草、糯米之類同研及水浸。乳缽研之皆費力,惟紙裹放壁隙中。良久碎。即粉碎。麝香須著少水研之。自然碎極細。不必羅也。

煉蜜法。稱蜜十兩。水十兩。同煎去沫。准令水盡。取出稀。稱得淨蜜十兩。則是水耗而蜜在。庶不焦損。又每蜜一斤。只煉得十二兩半或一分是實數。若火少火多。並用不得。

凡膏中用蠟。皆烊攪調以和藥。

凡膏中用脂。皆先煉去草方可用。

凡膏中有用雄黃、硃砂輩。皆別搗細研。飛過如面。絞膏畢。乃投膏中。以物疾攪。勿使凝強不調。

凡膏中用水銀。須於凝膏中研令消散。胡粉亦然。若水銀誤傾在地不可收。宜以雉尾收之。川椒亦嘉。

凡藥中用蜜。先稱藥末兩數若干。次稱煉了蜜與藥等分。方可搜。搜畢。更於石臼中搗百數杵。視其色理合同為嘉。丸藥末須用密絹作羅底。銼散藥用竹篩篩過。方得藥汁清利。

白話文:

[九·合藥矜式]的主要內容如下:

大多數的眼疾是由於內臟熱氣上沖所導致,因此在服用湯藥時,應避免加熱。因為藥材經過加熱後會變熱,進入人體後就如同用熱水去止沸水一樣,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造成傷害。所以藥材應該清洗乾淨,在陽光下晾曬。如果遇到陰雨天,也要讓它自然風乾。若是飯前需補充的藥物,如需烘烤或炙燒,都必須依照正確的方法。現將詳細步驟列於下方。

例如烏頭、附子,生用時要去除外皮和尖部,熟用時則需用灰火炮製裂開再去皮尖。牡蠣生用要洗淨泥沙,熟用則需塗上鹽泥,用炭火燒至通紅,取出後再洗淨。有些藥材如牛角、羊角等,需先磨成細末,再加入藥材中混合。寶石類藥材亦同。

大黃,古方中常使用濕紙包裹後蒸煮,近代則多生用,應根據病情決定生熟使用。

天門冬、麥門冬、牡丹、巴戟天、遠志、地骨皮等藥材,使用時均需去心。茯苓要去除外皮,白芍則需去除心部。補藥通常使用白色的芍藥,瀉藥則使用紅色的。當歸使用前需去除蘆根,洗淨後曬乾,若用於補藥,則需用水洗淨,曬乾後,再用烈酒浸泡十晚。羌活、黃連、藜蘆等藥材,使用前需去除根蘆,洗淨。

礬石需在新瓦上或銅器中熬煮,直到汁液完全蒸發。石南需剔除葉片和嫩莖,保留大枝。

菟絲子需先用酒浸泡,曬乾後再烘烤,或與紙條一同碾碎成末。若用鹽拌和再碾壓,會更容易破碎。

杏仁、蕤仁需濕潤後去除皮尖。柴胡、藁本、前胡需去除苗部,洗淨後使用。桂心、陳皮需去除外皮。枳殼需去除瓤部,並用麩炒。各類花朵需去除萼片和梗,洗淨後使用。

香附子需用麩炒,舂碎後去除毛。白僵蠶需去除絲嘴,炒製後使用。防風需去除分叉的部分。蠍蟲需去除腳、翅膀和毒刺,微炒後使用。荊芥、白芷、白芨、白蘞等藥材,不能見火。蟬蛻需洗淨泥土,曬乾後微炒。細辛需去除葉片,洗淨後使用。

乳香通常與指甲、燈心草、糯米等一起研磨,或用水浸泡,使用乳缽研磨都會很費力。可以將乳香用紙包裹,放在牆縫中,一段時間後,乳香就會自動破碎。麝香研磨時需加少量水,自然會研磨得非常細,無需過篩。

煉蜜的方法:將10兩蜂蜜與10兩水一起煎煮,去除浮沫,直到水分完全蒸發。取出後,蜂蜜會變得稀薄,再稱重,若蜂蜜仍保持10兩,表示水分已經蒸發,蜂蜜得以保存,這樣就不會焦糊損失。一般來說,每斤蜂蜜只能煉製出12兩半或13兩的純蜂蜜,火候過小或過大,都不適合。

凡是在藥膏中使用蠟,都需要先融化,攪拌均勻後再加入藥材。

凡是在藥膏中使用油脂,都需要先提煉,去除雜質後才能使用。

若藥膏中使用了雄黃、硃砂等,都需要單獨研磨成細末,再加入藥膏中,快速攪拌,避免凝結。

若藥膏中使用了水銀,需要在藥膏中研磨,使其充分分散。若不慎將水銀倒在地上無法收回,可使用雉尾來收集。川椒也是不錯的選擇。

若藥物中需要加入蜂蜜,先稱量藥末的重量,再稱量與藥末等重的煉製蜂蜜,攪拌均勻後,再在石臼中反覆搗碎數百次,直到顏色和質地均勻一致。

製作藥丸時,需用密織的紗布作為篩底,確保藥末過篩後,藥汁清澈無渣。散藥則需使用竹篩過篩,以確保藥材細緻無雜質。

3. 十·煎藥訣

大凡煎藥退熱。藥須要清利。不可用火太猛。火勢蒸炎。水數易干。須是火勢得中。扇之恐灰土泥飛入藥中。服之反為害也。要當家人監視。不可專付婢僕也。

白話文:

大致上煮藥來退燒時,藥材必須選擇性質清涼利濕的。不能用太大火,因為火太大會使藥材的水分快速蒸發,必須保持火候適中。而且要注意,用風扇吹風助燃可能會讓灰塵或泥土飛進藥裡,這樣吃了反而對身體有害。所以煮藥時應該由家中的成年人負責看管,不能完全交給傭人或是不懂事的小孩。

4. 十一·服藥須知

凡眼藥率多涼劑。必於食後服之。或者徒泥其說。往往食未下咽。藥即入口。是致食氣與藥氣衝搏。釀積於脾胃之上。不謂藥無其效。且使脾家受冷。旋至虛弱。須當食歇片時。候胸隔稍寬。然後隨意服之。尤貴冷熱得所。大熱則非肝肺所宜。大冷則脾腎停積不化。宜自斟酌耳。

白話文:

大抵上,眼藥多半屬於性質偏涼的藥物。應該在飯後服用。有時候,人們只是死板地遵循這樣的說法,常常食物還未完全吞下,藥就馬上跟著進口。這樣會導致食物的氣與藥物的氣在身體裡互相衝擊,積聚在脾胃部位。這不僅會讓藥效打折,更可能讓脾臟受到寒涼影響,隨即變得虛弱。因此,應該在吃完飯稍作休息,等到胸口感到稍微舒暢些,再來服用藥物。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藥物的溫度,太熱的藥物對肝和肺並不好,太冷的藥物則容易讓脾和腎無法正常運作,無法消化吸收。這其中的平衡,需要自己去衡量調整。

5. 十二·點眼藥訣

凡點眼之藥。多用腦、麝之類。通入關竅毛孔。易至引惹風邪。點眼之時。宜向密室端坐。然後用銅箸點少許藥放入眼內。點畢。以兩手對按魚尾二穴。次閤眼良久。候血脈稍定。漸漸放開。若是夜臥用藥。則又不拘此法也。或向當風去處。或是點罷即開。則風邪乘入。血脈澀滯難散。疾勢愈切。切須留意。

白話文:

凡是使用在眼睛上的藥物,大多會含有麝香、冰片這類成分。這些藥物容易通過皮膚毛孔進入身體,也可能會引發風邪入侵。在點眼藥的時候,應選擇在密閉的房間,安靜地坐下,然後使用銅製的夾子沾取少量藥物點入眼睛。點完藥後,用手按住眼睛旁邊的太陽穴,接著閉上眼睛一段時間,等待血液循環稍微平穩後,再慢慢睜開眼睛。如果是在晚上睡覺前使用藥物,則不必遵循這種方法。

但如果在有風的地方點眼藥,或者點完藥立刻睜開眼睛,風邪就可能趁機侵入,造成血液循環阻滯,不易散去,病情可能會更嚴重,這一點必須特別注意。

6. 七十二證方論

7. 一·圓翳內障

凡眼初患之時。眼前多見蠅飛花發。垂蟢。薄煙輕霧。漸漸加重。不痛不癢。漸漸失明。眼與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睹三光。患者不覺。先從一眼先患。向後相牽俱損。此是腦脂流下。肝風上衝。玉翳青白。瞳人端正。陽看則小。陰看則大。其眼須針。然後服藥。治用防風散、羚羊角飲子。

詩曰:

翳中再好是團圓,一點油如水上盤,陽里看時應自小,陰中見則又還寬

金針一撥雲飛去,朗日舒光五月天,不是醫人誇巧妙,萬兩黃金永不傳

防風散

茺蔚子,防風,桔梗,五味子,知母(各二兩),黑參,川大黃,細辛,芒硝,車前子,黃芩(各一兩)

上搗羅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去渣溫服。食後。

羚羊角飲子

羚羊角(三兩),知母,細辛,車前子,人參,黃芩(各二兩),防風(二兩半)

上搗羅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夜餐後。去渣溫食之。

白話文:

[一·圓翳內障]

凡是眼睛剛開始患病的時候,眼前會常見到有如蒼蠅飛舞,花朵綻放般的視覺幹擾,或是像蜘蛛絲般垂掛,輕薄的煙霧籠罩。這種症狀會逐漸加重,但眼睛卻不會感到疼痛或搔癢,最終會漸漸失去視力。患病的眼睛看起來和正常的眼睛並無二致,但是患者卻無法清楚辨認人物,只能看到模糊的光影。患者自己可能不會立即察覺,通常是一隻眼睛先出現問題,然後另一隻也會相繼受影響。這是由於腦部脂肪流入眼睛,加上肝臟風氣上沖所導致。眼睛中的翳障顏色為青白色,瞳孔位置端正,但在明亮的環境下看起來較小,在昏暗的環境下則顯得較大。這種情況需要先用針刺治療,然後再服用藥物。治療使用的藥方有防風散和羚羊角飲子。

詩句如下:

在翳障中,最理想的形態就是圓滿,就像一滴油浮在水面,形成一個圓盤。在明亮的環境下看,它會顯得較小;在昏暗的環境下看,則會顯得較寬。只要用金針一撥,就好像是雲霧散去,天空恢復朗朗夏日的明亮。這並不是醫生自誇技巧高超,而是這樣的治療方法,就算給萬兩黃金,也不願輕易傳授。

防風散

藥材包括茺蔚子、防風、桔梗、五味子、知母(各二兩),黑參、川大黃、細辛、芒硝、車前子、黃芩(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過篩,成為粉末。每次取一錢的藥粉,加水一盞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溫熱服用,飯後服用。

羚羊角飲子

藥材包括羚羊角(三兩)、知母、細辛、車前子、人參、黃芩(各二兩)、防風(二兩半)。將這些藥材研磨過篩,成為粉末。每次取一錢的藥粉,加水一盞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夜餐後溫熱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