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眼科龍木論》~ 卷之一 (4)
卷之一 (4)
1. 十一·服藥須知
凡眼藥率多涼劑。必於食後服之。或者徒泥其說。往往食未下咽。藥即入口。是致食氣與藥氣衝搏。釀積於脾胃之上。不謂藥無其效。且使脾家受冷。旋至虛弱。須當食歇片時。候胸隔稍寬。然後隨意服之。尤貴冷熱得所。大熱則非肝肺所宜。大冷則脾腎停積不化。宜自斟酌耳。
白話文:
大抵上,眼藥多半屬於性質偏涼的藥物。應該在飯後服用。有時候,人們只是死板地遵循這樣的說法,常常食物還未完全吞下,藥就馬上跟著進口。這樣會導致食物的氣與藥物的氣在身體裡互相衝擊,積聚在脾胃部位。這不僅會讓藥效打折,更可能讓脾臟受到寒涼影響,隨即變得虛弱。因此,應該在吃完飯稍作休息,等到胸口感到稍微舒暢些,再來服用藥物。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藥物的溫度,太熱的藥物對肝和肺並不好,太冷的藥物則容易讓脾和腎無法正常運作,無法消化吸收。這其中的平衡,需要自己去衡量調整。
2. 十二·點眼藥訣
凡點眼之藥。多用腦、麝之類。通入關竅毛孔。易至引惹風邪。點眼之時。宜向密室端坐。然後用銅箸點少許藥放入眼內。點畢。以兩手對按魚尾二穴。次閤眼良久。候血脈稍定。漸漸放開。若是夜臥用藥。則又不拘此法也。或向當風去處。或是點罷即開。則風邪乘入。血脈澀滯難散。疾勢愈切。切須留意。
白話文:
凡是使用在眼睛上的藥物,大多會含有麝香、冰片這類成分。這些藥物容易通過皮膚毛孔進入身體,也可能會引發風邪入侵。在點眼藥的時候,應選擇在密閉的房間,安靜地坐下,然後使用銅製的夾子沾取少量藥物點入眼睛。點完藥後,用手按住眼睛旁邊的太陽穴,接著閉上眼睛一段時間,等待血液循環稍微平穩後,再慢慢睜開眼睛。如果是在晚上睡覺前使用藥物,則不必遵循這種方法。
但如果在有風的地方點眼藥,或者點完藥立刻睜開眼睛,風邪就可能趁機侵入,造成血液循環阻滯,不易散去,病情可能會更嚴重,這一點必須特別注意。
3. 七十二證方論
4. 一·圓翳內障
凡眼初患之時。眼前多見蠅飛花發。垂蟢。薄煙輕霧。漸漸加重。不痛不癢。漸漸失明。眼與不患眼相似。且不辨人物。惟睹三光。患者不覺。先從一眼先患。向後相牽俱損。此是腦脂流下。肝風上衝。玉翳青白。瞳人端正。陽看則小。陰看則大。其眼須針。然後服藥。治用防風散、羚羊角飲子。
詩曰:
翳中再好是團圓,一點油如水上盤,陽里看時應自小,陰中見則又還寬
金針一撥雲飛去,朗日舒光五月天,不是醫人誇巧妙,萬兩黃金永不傳
防風散
茺蔚子,防風,桔梗,五味子,知母(各二兩),黑參,川大黃,細辛,芒硝,車前子,黃芩(各一兩)
上搗羅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去渣溫服。食後。
羚羊角飲子
羚羊角(三兩),知母,細辛,車前子,人參,黃芩(各二兩),防風(二兩半)
上搗羅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夜餐後。去渣溫食之。
白話文:
[一·圓翳內障]
凡是眼睛剛開始患病的時候,眼前會常見到有如蒼蠅飛舞,花朵綻放般的視覺幹擾,或是像蜘蛛絲般垂掛,輕薄的煙霧籠罩。這種症狀會逐漸加重,但眼睛卻不會感到疼痛或搔癢,最終會漸漸失去視力。患病的眼睛看起來和正常的眼睛並無二致,但是患者卻無法清楚辨認人物,只能看到模糊的光影。患者自己可能不會立即察覺,通常是一隻眼睛先出現問題,然後另一隻也會相繼受影響。這是由於腦部脂肪流入眼睛,加上肝臟風氣上沖所導致。眼睛中的翳障顏色為青白色,瞳孔位置端正,但在明亮的環境下看起來較小,在昏暗的環境下則顯得較大。這種情況需要先用針刺治療,然後再服用藥物。治療使用的藥方有防風散和羚羊角飲子。
詩句如下:
在翳障中,最理想的形態就是圓滿,就像一滴油浮在水面,形成一個圓盤。在明亮的環境下看,它會顯得較小;在昏暗的環境下看,則會顯得較寬。只要用金針一撥,就好像是雲霧散去,天空恢復朗朗夏日的明亮。這並不是醫生自誇技巧高超,而是這樣的治療方法,就算給萬兩黃金,也不願輕易傳授。
防風散
藥材包括茺蔚子、防風、桔梗、五味子、知母(各二兩),黑參、川大黃、細辛、芒硝、車前子、黃芩(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研磨過篩,成為粉末。每次取一錢的藥粉,加水一盞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溫熱服用,飯後服用。
羚羊角飲子
藥材包括羚羊角(三兩)、知母、細辛、車前子、人參、黃芩(各二兩)、防風(二兩半)。將這些藥材研磨過篩,成為粉末。每次取一錢的藥粉,加水一盞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夜餐後溫熱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