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眼科龍木論》~ 卷之一 (5)
卷之一 (5)
1. 十·棗花翳內障
此眼初患之時。微有頭旋眼澀。漸漸昏暗。時時癢痛。腦熱有花。黃黑不定。此狀宜令針治諸穴脈。然後宜服還睛散、墜翳丸立效。
詩曰:
翳中何名是棗花,周迴鋸齒沒諸他,撥時從上輕輕撥,狀似流星與落霞
細意辨看瞳子內,莫留斷腳作攔遮,依然不斷還睛藥,百歲光陰睹物華
還睛散
人參,茯苓,車前子,黑參,防風,茺蔚子,知母(各二兩),黃芩(兩半去皮)
上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去渣溫服。
墜翳丸,方同偃月翳墜翳丸。
白話文:
當眼睛剛開始有問題時,會感到頭部有些眩暈,眼睛乾澀,視力逐漸變得模糊,偶爾會有癢痛感,感覺頭腦發熱,眼前出現花紋,顏色在黃黑之間變換不定。這種情況,應先接受針灸治療,刺激相關的穴位,之後再服用還睛散和墜翳丸,效果立竿見影。
詩句描述:
所謂的棗花翳,其特徵就像鋸齒一般環繞在四周,沒有其他類型可以混淆。在處理時,要輕輕地從上方撥開,它的形狀猶如流星劃過天際,又像晚霞般美麗。
仔細觀察瞳孔內部,千萬不要讓殘留的翳片阻擋視線。即使如此,持續服用還睛散,仍能讓你擁有百年的光明,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
還睛散的配方
人參、茯苓、車前子、黑參、防風、茺蔚子、知母(每種各二兩)、黃芩(一兩半,去皮)。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取一錢的藥粉,加入一杯水,煮至剩下一半的量,去渣後溫服。
墜翳丸的配方與偃月翳墜翳丸相同。
2. 十一·白翳黃心內障
此眼初患之時。肝臟勞熱。先從一眼先患。以後相牽俱損。初覺即須急療。先須憑服湯藥丸散。將息謹護。即宜針刺諸穴脈。後更用金針輕撥。然後服墜翳散即效。
詩曰:
可憐白翳更黃心,患者商量誤且針,來往用針三五撥,不隨針落藥能沉
還睛方術須通秘,百日如風捲霧陰,期約叮嚀須向說,試看奇效值千金
墜翳散
石決明,茺蔚子,防風(各二兩)車前子,甘菊花,人參(各三兩)
上為末,食後米飲湯調下一錢。
白話文:
這類眼疾剛開始發病時,主要是因為肝臟過度勞累導致熱氣上升。通常是一隻眼睛先發病,接著另一隻也會跟著受影響。一旦發現症狀,應立即進行治療。首先,要服用一些湯藥、藥丸或散劑,並好好休息,小心護理。接著,適合進行穴位針刺療法。之後,再使用金針輕輕撥動,然後再服用"墜翳散",就會看到效果。
詩中說:
可憐那些患有白色翳障,甚至黃色中心的病人,往往在治療時會誤針,但只要來回針刺三到五次,若針刺無效,就該考慮藥物的深度和濃度。
恢復視力的方術必須保密,經過一百天的治療,就像風吹霧散一樣,病情會好轉。這段叮嚀一定要告訴病人,因為其療效奇佳,價值千金。
以下是"墜翳散"的配方:
石決明,茺蔚子,防風(各二兩),車前子,甘菊花,人參(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飯後以米湯調服一錢即可。
3. 十二·黑水(一作黑花)凝翳內障
此眼初患之時。不痛不癢。微有頭旋眼澀,見花黃黑不定。瞳人微大。翳或青白。宜用金針撥之。然後宜服蘆薈丸、通明散立效。
詩曰:
黑翳冰結微青色,可憐內障無真容,陰陽開處雖開裹,始覺風疴在膽中
須用金針三五撥,藥憑蘆薈作神功,期程百日叮嚀說,玉兔中秋照眼空
蘆薈丸
蘆薈,甘草(炙各一分),人參,牛膽(各半兩),柏子仁,細辛(各一兩),羚羊角(一兩蜜炙)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通明散
柏子仁,車前子,桔梗(各二兩),茺蔚子,黑參,茯苓,人參(各一兩),防風(一兩半)
上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食後去渣溫服。
白話文:
這雙眼睛剛開始患病的時候,不會感到疼痛也不會癢,只是稍微有些頭暈眼乾,看東西時會覺得色彩混亂,像是黃色和黑色的花朵且影像不穩定。瞳孔會微微放大,而眼睛上的翳障可能是青白色。這時適合使用金針來進行治療,之後應服用蘆薈丸以及通明散,效果立竿見影。
詩曰:
黑色的翳障像冰一樣結在一起,微微呈現青色,真是令人惋惜,內障的模樣讓人無法辨認其真實面貌。在陰陽交界之處雖然有開合,但才發現風濕病藏匿於膽囊之中。
必須使用金針進行數次治療,藥物則仰賴蘆薈來發揮神奇功效。經過百日的叮囑與照料,到了中秋節,明亮的月光將照亮你的眼睛,讓視野恢復清明。
【蘆薈丸】
蘆薈,炙甘草(各一分),人參,牛膽(各半兩),柏子仁,細辛(各一兩),羚羊角(一兩,蜜炙)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再用煉製過的蜂蜜揉成桐子大小的丸子。在空腹時,用茶送服十顆。
【通明散】
柏子仁,車前子,桔梗(各二兩),茺蔚子,黑參,茯苓,人參(各一兩),防風(一兩半)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取一盞水,加入一錢的藥粉,煮至剩下一半水量。飯後去除殘渣,趁熱溫服。
4. 十三·胎患內障
此眼初患之時。皆因乳母多有吃食乖違。將息失度。愛食濕面五辛諸毒丹藥。積熱在腹。後此令胎中患眼。生後五六歲以來,不言不笑。睹無盼視。父母始覺。急須服藥調理。不宜點諸毒藥。燒炙頭面。枉害形容直至年長十五以來方始辨眼內翳狀如青白色。蓋定瞳人。猶辨三光。
可令金針撥之。小兒內障。多有不堪療者。宜仔細看之。方可醫療。宜服護睛丸。即不損眼也。
詩曰:
內障因何及小兒,胎中受熱腦脂垂,初生不覺三年內,流盼還應眼轉遲
四五歲時言近看,瞳人結白始如迷,若能信受醫家語,更讀前賢后首詩
又詩曰:
小兒內障未容醫,將息難為定不疑,父母解留年十八,金針一撥若云飛
癡心炙烙燒頭面,舌舐揩摩黑水虧,年幾得醫先損了,不堪針撥只堪悲
護睛丸
木香,大黃,黃芩,黑參(各一兩),射干,細辛(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白話文:
[十三·胎患內障]
這段描述的是孩子從胎兒時期就可能因母親飲食不當而導致的眼睛問題。起初,問題發生時,通常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飲食過於刺激,或是吃了過多濕麵、辛辣食物、有毒的丹藥等,這些因素在她體內累積熱氣,導致胎兒眼睛受到影響。孩子出生後,直到五六歲之間,他們可能不會說話也不會笑,對外界視線沒有反應,這時父母才會察覺到異常。此時,必須立即服用藥物來調整,但不應該使用有毒藥物滴眼或燒燙頭面部,這樣會損害孩子的外貌。直到孩子十五歲左右,才會發現眼睛內部有類似青白色的翳狀物遮蓋著瞳孔,但仍能分辨出太陽、月亮和星星這三種光源。
這種情況可以考慮用金針來治療。但要注意,很多小孩的內障問題不一定都能治癒,必須詳細檢查後才能進行治療。建議服用護睛丸,這樣就不會損壞眼睛。
詩句描述:
小孩的內障問題,往往源自於胎兒時期因母親體內熱氣過盛導致腦脂下垂所致。剛出生時可能不易察覺,但在三年內,孩子的目光流動會變得遲鈍。
到了四五歲時,父母會發現孩子只能看近處,瞳孔開始呈現白色,彷彿陷入迷霧。如果能聽從醫生的建議,並參考前人的經驗,情況會有所改善。
另一首詩提到:
小孩的內障問題,不能輕易讓醫生處理,因為日常照護的困難,使得情況不容樂觀。但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十八歲之前尋求適當的治療,金針一撥,情況就像雲開見月明。
有些父母錯誤地嘗試燒燙孩子的頭面部,或用舌頭舔拭眼睛,反而造成黑水(眼球中的房水)的損失。等到年紀稍大再尋求治療,眼睛早已受到損傷,無法用金針撥開,只能令人惋惜。
【護睛丸配方】
木香、大黃、黃芩、黑參(各一兩)、射干、細辛(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煉製的蜂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狀。空腹時,以茶水吞服十粒。
5. 十四·五風變內障
此眼初患之時。頭旋偏痛。亦是臟腑虛勞肝風為本。或一眼先患。或因嘔吐雙暗,毒風入眼。兼腦熱相侵。致令眼目失明。初覺即須急療。宜服除風湯、通明補腎丸立效。
詩曰:
烏綠青風及黑黃,堪嗟宿世有災殃,瞳人顏色如明月,問睹三光不見光
後有腦脂如結白,真如內障色如霜,醫人不識將針撥,翳落非明目卻傷
除風湯
羚羊角,車前子(各二兩),芍藥,人參,茯苓,大黃,黃芩,芒硝(各一兩)
上為末。以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食後去渣溫服。
通明補腎丸
車前子,石決明,桔梗,芍藥(各一兩),細辛(二兩),大黃(一分),茺蔚子,乾地黃(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眼睛疾病初期的症狀,包括頭部旋轉性疼痛,可能是因為臟腑虛弱,尤其是肝風所致。可能一開始只有一隻眼睛受影響,或者由於嘔吐導致雙眼視力減退,這是因為毒素和風邪進入眼睛,加上腦部的熱氣侵擾,導致眼睛失明。一旦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進行治療,可服用除風湯和通明補腎丸,能迅速見效。
詩中描述了患者眼中出現的各種顏色變化,包括烏綠、青風、黑黃等,暗示此人前世可能有災難。瞳孔的顏色如明月,但看不清日月星三種光源。接著,腦部的脂肪堆積如凝固的白色,就像內障一樣,顏色像霜。如果醫生不懂得正確治療,只是用針刺破,雖然病翳會掉,但眼睛反而受傷。
除風湯的配方包括:羚羊角、車前子(各60克)、芍藥、人參、茯苓、大黃、黃芩、芒硝(各30克)。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取一勺,加入一杯水中煎煮至剩下一半,飯後去除渣滓,趁溫暖時服用。
通明補腎丸的配方為:車前子、石決明、桔梗、芍藥(各30克)、細辛(60克)、大黃(3克)、茺蔚子、乾地黃(各60克)。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茶水送服10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