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鼎

《神灸經綸》~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灸瘡膏藥

方用 黃芩、黃連、白芷、金星草、乳香、當歸、薄荷、淡竹葉、川芎、蔥白、鉛粉、香麻油

以上藥味各等分,用香油煎藥去渣,再下鉛粉熬成膏,專貼灸瘡。

白話文:

這份處方使用了黃芩、黃連、白芷、金星草、乳香、當歸、薄荷、淡竹葉、川芎、蔥白、鉛粉、香麻油,這些藥材份量相等。首先用香麻油來煎煮這些藥材,然後去掉藥渣,接著加入鉛粉熬製成膏狀。這個膏藥主要用於貼敷在灸療後的傷口上。

2. 十二經循行經絡

3. 手太陰肺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的脈絡,起源於我們身體的中焦(即消化系統中間部分),往下聯繫到大腸,然後回繞經過胃口,再向上穿過膈肌,連接到肺部。從肺部開始,這條脈絡橫向延伸到腋下,往下沿著手臂內側走行,位置在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前面,通過肘窩,沿著前臂內側的尺骨邊緣,進入手腕的寸口(即脈搏可觸摸的位置),再往上到手掌的魚際部位,最後延伸至大拇指的末端。

此外,有一條分支從手腕後方直接延伸到食指內側,最終也到達手指尖端。

4. 手陽明大腸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頭,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的脈絡,起源於大拇指旁邊的食指末端,沿著手指上緣走,穿過合谷(虎口)處兩骨間,再向上進入兩條肌肉之間,沿手臂上緣,進入肘部外側,再沿著上臂外側前緣上行至肩膀,穿出肩峯前緣,然後向上經過頸部與頭部相連接的地方(即頸後發際),再向下進入鎖骨上方的缺盆穴處,這裡連絡到肺部,然後穿過橫膈膜,屬於大腸。

它的分支,從缺盆穴出發,向上行至頭部,貫穿臉頰,進入下排牙齒中,再回繞出口腔兩側,交叉在人中的位置,左邊的脈絡會往右邊去,右邊的則往左邊去,最後向上夾住鼻孔兩側。

5. 足陽明胃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

胃經,屬於足陽明之脈,起源於鼻子兩側的鼻根處,繞過太陽穴部位的脈絡,然後向下沿著鼻翼外側行進,向上進入牙齒中間,再繞出口角旁邊,環繞嘴脣下方,在下脣中央交叉會合,然後退回到頜骨後方的下緣,穿出到大迎穴位置,再沿著頰部肌肉上升到耳朵前方,經過耳垂旁邊的客主人穴,沿著髮際線到達額頭。

其中一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著喉嚨進入胸骨上窩,穿越膈肌,連接胃臟,與脾臟相聯繫。其主脈則從胸骨上窩直下,沿著胸部內側,再下夾著肚臍,進入氣街中。

另一分支,起自胃底下的部位,沿著腹部內部下行,直到氣街中與主脈會合。然後下行至大腿關節,抵達伏兔穴位置,再下行至膝蓋前方的膝眼,再沿著小腿外側下行,穿過腳背,進入腳中趾的內側。其中一分支,在距腳踝三寸的地方分離,再下行進入腳中趾的外側。另有一分支,從腳背上分離,進入大拇指間,從其尖端穿出。

6. 足太陰脾

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白話文:

【足太陰脾經】

脾臟相關的足太陰經脈,起源於大腳趾的末端,沿著腳趾內側的肉邊緣行走,經過突出的骨頭後方,再向上行至內踝前方,然後進入小腿內部,沿著脛骨的後方行走,穿過足厥陰肝經到其前方,再向上延伸至膝蓋和大腿的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後,與脾臟相連,並與胃臟相聯繫,接著向上穿過膈肌,夾住咽喉,連接到舌根,並在舌下散開。其中一條分支,從胃部分出,同樣穿過膈肌,然後流入心臟。

7. 手少陰心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的脈絡,起源於我們的心臟,然後往外連接心臟相關的組織結構,往下穿透膈肌,與小腸形成聯繫。其中有一條分支,從心臟相關組織上方向兩側夾著咽喉部,然後連接到眼睛的相關組織。而主脈則是從心臟相關組織向上到達肺部下方,再從腋下穿出,沿著上臂內側的後緣行進,位於手太陰肺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後方。然後向下延伸到肘部內側,再沿著前臂內側的後緣,直到手掌後面尖骨的末端,進入手掌內側的後緣,沿著小指的內側,最終止於小指的指尖。

8. 手太陽小腸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

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白話文:

小腸經,屬於手太陽小腸的脈絡,起源於小指的末端,沿著手的外側向上,經過手腕,穿過手背中央,直線向上,沿著手臂骨的下方,從肘部內側的兩個肌腱間穿出,再沿著上臂外後側往上,穿出肩膀的連接處,繞過肩胛骨,交叉過肩部上方,進入鎖骨凹陷處(缺盆),連繫到心臟,再沿著咽喉下行,穿越膈膜,抵達胃部,最終歸屬於小腸。

其中有一分支,從鎖骨凹陷處開始,沿著脖子向上,到達臉頰,直至眼睛的外角,然後轉向進入耳朵裡。

另一分支則是從臉頰分出,向上延伸至鼻翼,抵達眼睛的內角,再斜向連接至顴骨部位。

9. 足太陽膀胱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腨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的脈絡,起始於眼睛的內角,向上到達額頭,然後交會至頭頂。其中有一分支,從頭頂延伸到耳朵的上方角落。主脈則是從頭頂進入,連接至腦部,再從腦部繞回,分開下降至頸部後方,沿著肩膀與背部內側,緊鄰脊椎直至腰部中央,然後深入身體內部,連接到腎臟,最終歸屬於膀胱。另有一分支,從腰部中央開始,沿脊椎兩側向下,穿過臀部,進入膝窩中。再有一分支,從背部內側左右兩側分開下行,穿過肩胛骨,沿著脊椎內側,經過大腿的關節,沿大腿外側,從後方下降,在膝窩中匯合。接著向下貫穿小腿肌肉,從腳踝的後方出來,沿著京骨(即足跟骨),直至小趾的外側。

10. 足少陰腎

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邪趨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肚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白話文:

【腳部少陰腎經】

腳部少陰腎經的脈絡,起源於小腳趾下方,斜行趨向腳心位置,再由然谷穴下方穿出,沿著內踝後方行進,分岔進入腳跟中間,然後向上行至小腿內側,穿出膝蓋內側邊緣,再沿著大腿內側後方往上走,貫穿脊椎連接到腎臟,並聯繫到膀胱。

其中一條主脈,從腎臟開始,直穿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腹部中間,再沿著喉嚨兩側,夾持舌根。

其分支,則是從肺部發出,聯繫到心臟,最終匯集到胸部中間的位置。

11. 手厥陰心包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從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從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起始於胸腔內,然後連結到心包,向下穿越橫膈膜,經過並聯繫三焦。其中一分支,從胸腔伸出,沿著側邊肋骨下方,到達腋下三寸處,再向上延伸至腋下,從手臂內部,位於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之間,進入肘部。往下經過前臂,在兩條主要肌肉之間前行,進入手掌,沿著中指行走,最終到達指尖。另外一分支,從手掌分離出來,沿著無名指行走,最終也到達指尖。

12. 手少陽三焦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的脈絡,起源於小指隔壁的手指(也就是無名指)末端,向上穿出兩指之間的部位,沿著手腕的表面行走,再從手臂外側的兩塊骨頭之間向上延伸,穿過肘部,沿著上臂的外側上行到肩部,在這裡穿過足少陽膽經的後方,進入胸部的缺盆穴位置,分佈到心臟前面的膻中穴,然後散開連接到心包,向下穿過膈肌,沿著三焦的路徑行進。

它的分支,從膻中穴開始,向上穿出缺盆穴,向上到頸部,連結到耳後,再直上至耳朵上方的角落,然後彎曲下行至臉頰,最終到達嘴角。

另一個分支,從耳後開始,進入耳道,再從耳前出來,經過一個叫作"客主人"的部位前方,然後跨過臉頰,最終到達眼睛的外側眼角。

13. 足少陽膽

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入髀厭中。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循大指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的脈絡,起源於眼睛的外側角落,向上延伸到頭部的兩側,再向下經過耳朵後方,沿著頸部,行走於手少陽三焦經的前方,直到肩膀上方,然後轉而交叉到手少陽三焦經的後方,進入鎖骨凹陷處(缺盆)。

其中一條分支,從耳朵後方進入耳道,再從耳前出來,到達眼睛外側角落的後方。另一條分支,則是從眼睛外側角落下方分出,經過大迎穴,與手少陽三焦經匯合,抵達頰車穴下,經過頸部,會合於缺盆。

再往下降,進入胸腔,穿透膈肌,聯繫到肝臟,屬於膽腑,沿著脅肋的內側行走,穿出氣街,繞過陰毛區域,進入大腿的根部。

其中一條直行的脈絡,從缺盆直下腋窩,沿著胸部,經過季肋下方,會合於大腿根部。再往下行走於大腿的外側,穿出膝蓋外側邊緣,向下至小腿外側前側,直至外踝前方,沿著腳背上升,進入小趾和第二趾之間。

其中一條分支,從腳背分出,進入大拇指之間,沿著大拇趾的骨頭內側行走,穿出其末端,再回繞貫穿趾甲,最終出現在趾甲旁的三毛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