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海指南》~ 卷一 (1)
卷一 (1)
1. 卷一
2. 守正辟邪論
聖人立法以治天下,皆取乎正。人生天地間,六氣感於外,七情傷於內,加以飢飽勞役,其病固難枚舉,余惟以目病言之。夫目為肝竅,輪分五臟,腎水涵之,膽汁統之。凡有所感,皆能為患。惟審其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或邪盛正虛,補中兼瀉,瀉中兼補,此正法也。不謂正法失傳,而邪法紛起,受其害者,可勝道哉。
不得不嚴為辯之。如有以針挑其上下胞者,先出其血,後以金器擦其內瞼,久之必生翳障,蓋血傷邪不散也。有以舌舔其目珠者,博古人孝感之名,而非出於誠心,往往傷破其珠。蓋舌乃心之苗,瞳神為腎之精,以心火克其腎水故也。有食辛辣,飲燒酒,烘火向日,謬云以熱攻熱,是齎敵以糧授賊以刃也。
有刮指甲金玉等屑點眼者,以脆嫩之質,而受堅剛之克豈有不傷之理乎。有以黃連湯、薄荷湯、泥漿、井水、雞子清、水晶、金銀等物,取其涼氣以熨洗,必致血凝變症,誠可慮也。更有一種醫人,不察形色部位,臟腑經絡,輒用菊花洗心散、龍膽四物湯、三黃湯、羊肝丸之類,隨症亂治,此真徐靈胎所謂劣醫矣。大抵目病以肝腎為本,捨本而從標,皆非正法。
邪正之辯,彰明較著,儒家有正宗,醫家亦有正宗,學者慎毋惑於旁門也。
白話文:
聖人制定法度來治理天下,都是以端正為原則。人生存在天地之間,會受到外界六種氣候的影響,內在又會被七種情緒所傷,再加上飢餓、飽食、勞累等因素,所產生的疾病實在難以一一列舉,我這裡只談論眼睛的疾病。眼睛是肝臟的孔竅,眼眶周圍的部位又分屬於五臟,腎臟的精華滋養著它,膽汁則統領著它。凡是受到任何影響,都可能導致疾病。應該仔細辨別是虛弱的就補養它,是實熱的就洩掉它,或者邪氣旺盛而正氣虛弱時,就採取補中帶瀉,瀉中帶補的方法,這才是正統的治療方法。
但是正統的治療方法竟然失傳了,而邪門歪道的方法卻紛紛出現,受到這些方法傷害的人,實在多到數不清啊!我不得不嚴厲地加以辯論。例如有人用針去挑眼睛上下眼皮,先放出一些血,然後用金屬器具去摩擦眼皮內側,這樣久了,必定會產生翳障(眼球表面混濁),因為這樣做是傷了血,邪氣沒有散去。還有人用舌頭去舔眼睛的眼珠,說是為了效法古人孝道感天,但其實並非出自真心,往往會弄傷眼珠。這是因為舌頭是心臟的苗竅,瞳孔是腎臟的精華,用心火去剋制腎水,當然會造成傷害。還有人吃辛辣食物、喝烈酒、烤火曬太陽,錯誤地認為用熱來攻熱,這就好像是把糧食送給敵人、把刀刃交給強盜一樣啊!
有人把指甲、金屬、玉石等磨成碎屑點在眼睛裡,用如此脆弱嬌嫩的眼睛,去承受堅硬物體的摩擦,哪有不損傷的道理呢?還有人用黃連湯、薄荷湯、泥漿、井水、雞蛋清、水晶、金銀等物,取其涼性來熱敷或清洗眼睛,這樣必定會導致血氣凝滯、產生病變,實在令人擔憂啊!更有一種庸醫,不觀察眼睛的形狀顏色、部位,以及臟腑經絡,就隨便用菊花洗心散、龍膽四物湯、三黃湯、羊肝丸之類的藥方,隨意亂治,這真是徐靈胎所說的劣質醫生啊。總的來說,眼睛的疾病以肝腎為根本,捨棄根本而去治療表面症狀,都不是正統的治療方法。
正與邪的區別,非常明顯,儒家有正統的學說,醫家也有正統的醫理,學習的人千萬不要被旁門左道所迷惑啊!
3. 面部定位圖解
《靈樞經》曰: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腎之官。經絡氣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口而為味。
上下胞瞼屬脾土,為肉輪。大眥屬心君火,小眥屬心包絡相火,為血輪。白睛屬肺金,為氣輪。青睛屬肝木,為風輪。瞳神屬腎水,為水輪。
白話文:
《靈樞經》說:鼻子是肺所主管的器官,眼睛是肝所主管的器官,嘴唇是脾所主管的器官,舌頭是心所主管的器官,耳朵是腎所主管的器官。人體的經絡氣血,都會向上匯聚到臉部,並通過五官孔竅展現出來。其中精華陽氣向上運行到眼睛,形成眼珠;其分支氣向上運行到耳朵,形成聽覺;宗氣向上從鼻子出來,形成嗅覺;濁氣從胃出來,運行到嘴唇和口腔,形成味覺。
上下眼皮屬於脾土,被稱為肉輪。大眼角屬於心臟的君火,小眼角屬於心包絡的相火,都被稱為血輪。眼白的部位屬於肺金,被稱為氣輪。黑眼珠的部位屬於肝木,被稱為風輪。瞳孔屬於腎水,被稱為水輪。
4. 五輪八廓大略
五輪者,五臟精華之發現也。八廓者,臟腑部位之所在也。病發定在五輪,而病之淺深進退,必於八廓驗之。
左目為陽,陽道順行,故廓之經位法象,亦以順行。
右目為陰,陰道逆行,故廓之經位法象,亦以逆行。
《靈樞》大惑論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肉血氣之精,而與目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目之五輪八廓,《內經》未著其名,故其言曰:骨之精為瞳子。腎主骨,在色為黑,是即所謂黑睛之水輪也。筋之精為黑眼,肝主筋,在色為蒼,是即青睛之風輪也。血之精為絡,心主血,在色為赤,是即大小眥之血輪也。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肺主氣,在色為白,是即白睛之氣輪也。
肌肉之精為約束,脾主肌肉,在色為黃,是即上下胞之肉輪也。然則五輪本於五經,《內經》已言之,後人特命之名耳。又曰: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是即八廓之先路也。五輪在外,有形可見,八廓在內,無跡可尋。故或言八廓,有名無位也。茲余俱錄其文而分注之,知輪廓之說為有根柢云。
(養吾氏識)
白話文:
五輪指的是五臟精華在眼睛上的顯現。八廓則是臟腑在眼睛上的對應部位。疾病的發生會表現在五輪上,而疾病的輕重、進展和退化,則必須在八廓上觀察驗證。
左眼屬於陽,陽氣運行是順時針方向,因此左眼八廓的經絡位置和走向,也是順時針的。
右眼屬於陰,陰氣運行是逆時針方向,因此右眼八廓的經絡位置和走向,也是逆時針的。
《靈樞》大惑論中提到: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會向上注入眼睛,形成眼睛的精華。精華聚集的地方是眼睛,骨的精華形成瞳孔,筋的精華形成黑眼球,血的精華形成眼睛的脈絡,氣的精華形成白眼球。肌肉的精華形成約束,包裹著筋、骨、血、氣的精華,和眼睛一起構成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向上連接著腦,向後則通向頸部。
眼睛的五輪八廓,《內經》沒有明確指出這個名稱,所以《內經》只說:骨的精華是瞳孔。腎主管骨骼,在顏色上是黑色,這就是所謂的黑睛水輪。筋的精華是黑眼球,肝主管筋,在顏色上是青色,這就是青睛風輪。血的精華是眼睛的脈絡,心主管血,在顏色上是紅色,這就是內外眼角的大小眥血輪。氣的精華是白眼球,肺主管氣,在顏色上是白色,這就是白睛氣輪。
肌肉的精華形成約束,脾主管肌肉,在顏色上是黃色,這就是上下眼瞼的肉輪。可見五輪的理論基礎是來自五經,只是《內經》沒有明確命名,後人才給它起了這個名字。又說:包裹著筋、骨、血、氣的精華,和脈絡連在一起,構成一個系統,這就是八廓的先導。五輪在外面,有形可見;八廓在裡面,沒有明顯的痕跡。因此,有人說八廓有名無實。我現在把相關文獻記錄下來,並加以註解,讓大家知道輪廓的學說是有根有據的。
(養吾氏 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