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條辨》~ 辨禁忌第十三 (1)
辨禁忌第十三 (1)
1. 辨禁忌第十三
白喉禁忌。諸家言之甚詳。茲條列於下。其尤須發明斟酌者。略參如左。
白話文:
關於白喉的禁忌,各家醫書都說得很詳細了。這裡將它們條列在下面。其中特別需要闡明並加以斟酌的地方,簡單說明如下。
2. 忌升提並吐
白喉為手太陰燥氣化火。治宜滋陰清熱。即挾有少陽少陰木火標症。亦宜仿吳氏溫熱法。清中夾疏。慎不可用升柴粉葛等溫升之味。以助其焰。此理吳氏辨之甚詳。可熟玩也。張善吾除瘟化毒神功辟邪諸散。皆首用葛根。恰犯所忌。吐法為六淫要訣。唯此症大忌。恐一經湧吐。其勢即上竄也。
白話文:
白喉這種病是屬於手太陰肺經受到燥邪之氣影響而化成火熱的病症。治療上應該以滋養陰液、清除熱邪為主。即使同時有少陽膽經、少陰腎經的木火標症,也應該參考吳氏治療溫熱病的方法,在清熱藥中加入疏散的藥物。千萬不可以使用升麻、柴胡、葛根等溫熱升散的藥材,來助長火勢。這個道理吳氏已經分析得很詳細,可以好好研究。張善吾的除瘟化毒神功、辟邪等藥散,都以葛根作為主要成分,恰好犯了這個禁忌。嘔吐的方法是治療六淫邪氣的要訣,但對於白喉這個病來說是大忌,因為一旦催吐,病邪的火氣就會向上竄。
3. 忌溫散發汗
麻桂羌防為寒濕家發汗之祖藥。治溫熱者已嚴加禁忌。況白喉純系燥火。豈可復投發汗。致傷津液。
白話文:
麻黃、桂枝、羌活、防風這些藥是治療寒濕體質發汗的始祖級藥物。對於治療溫熱病症早就嚴格禁止使用了。更何況白喉完全屬於燥熱的火邪,怎麼可以再使用發汗的藥物呢?這樣只會更加傷害體內的津液。
4. 忌大下亡津
喉症如火毒蘊結於腸胃之間。腹痛便閉者。均可用下法。唯白喉切宜謹慎用之。蓋燥火爍金。肺汁內涸。治當以養陰清燥為主。井非一二劑所能了事。若大下之後。胃氣告匱。陰藥安能任受。不獨重傷津液也。其必不得已者。可仿吳氏宣白承氣法。不可直用仲景之三承氣也。
白話文:
喉嚨的疾病如果像火毒一樣積聚在腸胃之間,出現腹痛、便秘的狀況,通常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療。但若是白喉這種病,就必須非常謹慎使用瀉下的方法。因為燥熱的火會燒灼肺部,使肺液枯竭,治療應該以滋養陰液、清熱潤燥為主,不是一兩劑藥就能解決的。如果使用過於猛烈的瀉下藥,會導致胃氣虛弱,那時再用滋陰的藥也無法吸收,不僅會嚴重損傷津液,病情也一定會加重。如果真的不得已必須使用瀉下藥,可以參考吳氏的宣白承氣湯方法,千萬不要直接使用張仲景的三承氣湯。
5. 忌刀針
喉科用刀針者。多由風火鬱結於血分。紅腫痛閉。危在頃刻。必須刺取惡血。以泄其氣。使火氣自衰。今白喉來勢既緩。自可按法施治。何必漫用刀針。致傷陰血。
唯太陰本症較輕。少陽少陰風火標症較重。紅腫異常。甚則紫。項背俱腫者。可間用刺法。其發白處。仍不可犯。此理於上三經同病條略加闡發。可參玩也。
白話文:
喉嚨科使用刀針治療,多半是因為風邪和火氣鬱積在血液中,導致喉嚨紅腫疼痛,甚至阻塞,情況非常危急。這時必須用針刺放出惡血,宣洩體內鬱積的氣,使火氣自然消退。現在白喉的發病趨勢已經趨緩,可以按照常規方法治療,何必隨意使用刀針,導致損傷陰血呢?
只有屬於太陰經的病症比較輕微,而少陽經和少陰經的風火症狀較嚴重,紅腫異常,甚至變成紫色,連脖子和背部都腫起來時,可以適當使用針刺療法。但對於喉嚨發白的部位,仍然不可以輕易針刺。這個道理和前面提到三經同病時的論述大致相同,可以參考理解。
6. 忌病重藥輕
此症輕者。須日服二劑。重者三四劑不等。慎不可一二劑後。見病不退。漫施雜藥。癸巳春善及二女一子於數日間次第傳染。每人服藥三四劑。家庭遍列藥碗。司煎者日以二人替換。二旬後始獲痊可。唯夭一小子。及今思之。亦由初起醫治不得法。然是時非得同院諸友反覆調護。恐更不可問矣。
白話文:
這種病症如果病情輕微,每天需要服用兩次藥,病情嚴重的話則要服用三到四次,而且次數不一定。千萬不可以服用一兩次藥後,看病情沒有好轉,就隨便亂用其他藥物。癸巳年春天,善某一家,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在幾天內陸續被傳染。每個人都服用了三到四劑藥,家裡到處都是藥碗。負責煎藥的人每天都要換兩個人輪流。過了二十天左右才開始痊癒,但還是夭折了一個小兒子。現在回想起來,也是因為剛開始治療不得當的緣故。但當時如果沒有同院的各位朋友反覆幫忙照料,恐怕後果更不堪設想了。
7. 忌苦重助燥
白喉病手太陰本症未罷。始終不得用苦燥藥。若挾風火標病。必須參用苦泄。此理上論辨之頗詳。茲不復贅。耐修子謂黃芩一味涼入細竅。此謬論也。黃芩若此。則連柏膽草犀角石膏等味。更何如耶。不知芩連膽柏性寒而味苦。苦稟火化。適足以助燥。濕熱症用之者。以苦能燥濕。
寒能清熱也。若白喉燥火本病。應以柔潤滋養之藥為主。佐以泄火清熱。苦味中除黃柏外。(黃柏雖苦卻有津液試嚼之滋黏滿口)均在禁忌。唯標症實火太盛。苦泄法自亦不禁。識者察之。
白話文:
白喉這個病,如果是手太陰經本身的病症還沒結束,從頭到尾都不應該使用苦味又乾燥的藥物。如果同時有風熱或火熱等其他症狀,就必須搭配使用一些苦味可以疏泄的藥物。這些道理在之前的討論中已經說得很詳細,這裡就不再重複說明。有人說黃芩這種藥單獨使用可以清涼入小孔竅,這是錯誤的說法。如果黃芩有這種作用,那麼黃連、黃柏、龍膽草、犀角、石膏等藥物的效果又該如何?要知道黃芩、黃連、龍膽草、黃柏這些藥性寒冷且味苦,苦味是屬於火的性質,反而會助長乾燥。這些藥會用在濕熱症狀上,是因為苦味可以乾燥濕氣,寒性可以清除熱氣。但是如果白喉這個病是因為本身乾燥火熱所引起的,就應該以柔和滋潤、滋養的藥物為主,搭配一些可以疏泄火氣、清除熱氣的藥物。苦味的藥物除了黃柏之外(黃柏雖然味苦,但是它含有津液,試著咀嚼會發現口腔充滿黏稠感),其他的都應該避免使用。只有在病症實在是火熱太過旺盛的時候,才能使用苦味疏泄的方法。明白的人應該仔細觀察並加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