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上 (4)
卷之上 (4)
1. 流注指微賦
疾居榮衛扶救者,針觀虛實於瘦肥,辨四時之淺深,是見取穴之法。但分陰陽而溪谷,迎風逆順,須曉氣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論中,顧義成賦,知本時之氣,開說經絡之流注,每挾文而參其法,篇篇之誓,審存覆經而察其言,字字之功,明諭疑隱,皆知虛實,捻附移痛,住疼如有神針下獲安,暴疾沉疴至危篤,刺之勿誤。
詳夫陰日血引值陽氣流,口溫針暖牢濡深,求諸經十二作數,絡脈十五為周,陰俞六十臟主陽穴,七十腑收陽,刺經者可臥針而取,奪血絡者先俾指而柔,呼為迎而吸作補,逆為鬼而從何憂,淹疾延患著灸之,由燥煩藥餌而求難拯,必取八會壅腫,奇經而蓄邪,纖猶砭瘳。
況夫甲膽乙肝丁心壬水,生我者號母,我生者名子,春井夏滎乃邪在秋經冬合乃刺矣,犯禁忌而病復用,日衰而難已,絲絡在於肉分,血行出於支里,悶昏針暈,經虛補絡須然,痛實癢虛瀉,子隨母要指。想夫先賢迅效無出於針,今人愈疾豈離於醫,徐文伯瀉孕於苑內,斯由甚速,範九思療咽於江夏,聞見言稀。大抵古今遺蹟,後世皆師王篡針魅而立康,獺從被出秋夫療鬼而馘效,魂免傷悲。
既而感指幽微,用針真竅齊於筋骨皮肉,刺要痛察於久新,臟腑寒熱接氣通經,短長依法裡外之絕,羸盈必別,勿刺大勞,使人氣亂而神墮,慎妄呼吸,防他針昏而閉血。文以常尋古義,由有藏機,遇高賢真趣則超然得悟,逢達人示教則表我扶危。男女氣脈行分時合度,養子時刻注穴穴,須依今詳定疾病之儀,神針法式廣搜難素之秘密,文辭深考諸家之肘函妙臆,故稱瀘江流注之指微,以為後學之規則。
白話文:
疾病發生在身體的營氣和衛氣,治療時要根據病人的體型胖瘦來觀察針刺的虛實,辨別四季病邪的深淺,這就是選擇穴位的方法。要區分陰陽,了解經脈的溪谷,順著風和逆著風的不同方向,要明白氣血的運行和升降。
原本在《指微論》中,我顧及到它的意義,才寫成了這篇賦。了解當時的氣候,闡述經絡的流注,每句話都參照了實際操作的方法,每一篇的誓言,都要仔細考察經典的內容,每一字的功力,都要明確地說明疑難隱晦的地方,讓大家都能了解虛實。用手指按壓移動疼痛的部位,只要針刺進去就能馬上止痛,就好像神針發揮了作用一樣,讓病人感到安穩。突然發作的急病或病情沉重危急的疾病,針刺時絕對不能出錯。
仔細來說,陰日血液運行,與陽氣的流動相一致,針刺時讓針體溫熱,牢固地刺入深處。要探求十二經脈的數量,絡脈有十五條。陰經的俞穴有六十個,主要歸屬於臟,陽經的穴位有七十個,主要歸屬於腑。針刺經脈可以讓病人躺著取穴,瀉血絡的時候要先用手指按摩。呼氣時採用迎的針刺方法,吸氣時採用補的針刺方法,逆著氣血的運行方向刺是治療鬼邪的方法,沒有什麼好擔憂的。對於久病不癒的患者,要採用艾灸的方法,因為燥熱煩躁的病症用藥物治療難以奏效,必須取用八會穴,處理那些因為奇經積蓄邪氣,導致的腫脹,用砭石針灸就能痊癒。
比如甲是膽,乙是肝,丁是心,壬是水,生我的屬性被稱為母,我生的屬性被稱為子。春季要取用井穴,夏季要取用滎穴,這是治療秋季發病的原則。在冬季要取用合穴來治療,這也是針刺的原則。如果違犯禁忌,病情就會復發,會日益衰退而難以痊癒。經絡像細絲一樣分佈在肌肉之間,血液在分支的血管裡流動。如果發生頭暈目眩的針暈,是因為經脈虛弱,必須補益絡脈。疼痛的病症屬於實證,搔癢的病症屬於虛證,要用瀉法。子穴隨著母穴而取用,這就是針灸的要點。想想古代的賢人,針刺的效果沒有比他們更快的,現在的人治病怎麼可以離開醫術呢?徐文伯在苑內進行了孕婦的瀉法,效果非常迅速;範九思在江夏治療咽喉疾病,聽說的人都感到稀奇。總的來說,古代遺留下來的醫學成就,後代都應當師法。王篡針刺治療癲癇病使病人康復,就像水獺從被子裡出來一樣。秋夫治療鬼邪病而效果明顯,使病人的靈魂免除了傷悲。
針刺的感覺非常細微,用針要準確地刺入筋骨、皮肉之間的穴位。針刺時要注意觀察病情的新舊,也要注意臟腑的寒熱,使氣機暢通經絡。根據病情的需要,決定針刺的長短和深淺,要區分身體的強弱,不要在過度勞累的時候針刺,以免導致氣機紊亂和精神萎靡。要注意呼吸的調整,防止因為針刺而發生暈厥和血氣閉塞。這些道理是從古代醫書中總結出來的,其中蘊含著深奧的醫理。如果遇到高明的賢者指點,就會超越常人的理解而豁然開朗;如果得到通達事理的人教導,就能幫助我解除病痛的危險。男女的氣脈運行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養子時刻要注意穴位的選擇,必須按照現在詳定的疾病診斷來執行。神針的法則廣泛收集了難以理解的醫理,文辭深刻地考量了各家醫書中醫學的精髓,因此我將其稱為「瀘江流注之指微」,作為後學的行醫規則。
2. 通玄指要賦
必欲治病,莫如用針,巧運神機之妙功,開聖理之深。外取砭針,能蠲邪而輔正,中含水火,善回陽而倒陰。
原夫絡別支殊,經交錯綜,或溝渠溪谷以岐異,或山海丘陵而隙共,斯流派以難睽,在條綱而有統理,繁而眛縱,補瀉有何功,法捷而明,曰迎隨而得用。
且如行步難移,太衝最奇,人中除脊膂之強痛,神門去心性之呆癡,傷風項急,始求於風府,頭暈目眩,要覓於風池,耳閉須聽會而治也。眼痛則合谷以推之,胸結身黃,瀉湧泉而即可,腦昏目赤,瀉攢竹以便宜,若兩肘之拘攣,仗曲池而平掃,牙齒痛,呂細堪治,頭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膨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
大抵腳腕痛,崑崙解圍,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伏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以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
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癆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溪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臗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以見越人,治屍厥於維會,隨手而蘇文伯能瀉死胎於陰交,應針而殞。
聖人於是察麻典痛分實典虛,實則自外而入也,虛則自內而出之,是故濟母而禪其不足,奪乎而平其有餘,觀二十七之經絡,一一明辨,據四百四之病證,件件皆除,故得天柱都華濟斯民於壽域,機微已判,彰往古之玄書,抑又聞心胸病求掌後之大陵,肩背疼責肘前之三里,冷痹賢余取定陽陰之上連臍,腹痛瀉少陰之水,脊間心後者,針中渚而立痊,脅下筋邊者,刺陽陵而即止,頭強痛擬後谿以安然,腰背疼在委中而已矣。夫人用之士於此理苟明者,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捻指。
白話文:
如果要治療疾病,沒有比使用針灸更好的方法了,它能巧妙地運用神機的功能,開啟精深的醫理。從外部取用砭石針具,可以祛除邪氣並扶持正氣;針灸內含水火陰陽之理,能將衰敗的陽氣恢復,將過盛的陰氣消退。
要知道人體經絡分支繁多,相互交錯縱橫,有的像溝渠溪谷般分歧,有的像山海丘陵般相連。這些經絡流派難以區分,但整體來說是有條理的。如果理解不清而胡亂施針,補瀉就沒有效果。要使用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就要掌握迎隨的法則。
比如說,行走困難,太衝穴最為神奇有效;人中穴能消除脊背的僵硬疼痛,神門穴能去除心神呆滯;傷風導致脖子僵硬,要從風府穴尋求治療;頭暈眼花,要尋找風池穴;耳鳴耳聾,要用聽會穴來治療;眼睛疼痛,要按壓合谷穴;胸悶身黃,瀉湧泉穴很快就能見效;腦脹眼紅,瀉攢竹穴效果很好;如果兩肘彎曲攣縮,要用曲池穴來疏通;牙痛時,厲兌穴能治療;頭頸僵硬,承漿穴可以保養;太白穴能疏導氣血,陰陵泉穴能疏通水道;腹脹如鼓,瀉內庭穴不宜遲緩;筋脈抽搐疼痛,瀉承山穴要盡早。
大體來說,腳踝疼痛,崑崙穴能解圍;大腿和膝蓋疼痛,陰市穴能治療;癲癇發作,可以依靠後溪穴來治療;治療瘧疾產生的寒熱症狀,要依靠間使穴來扶持;期門穴能解除胸悶腹脹,勞宮穴可以退熱;胃部翻騰、心痛難忍,有什麼好疑惑的呢?
考察大敦穴能治療七種疝氣的偏墜,王公認為三里穴能治療五種勞損導致的消瘦,華佗說腕骨穴能祛除黃疸。谷溪、腎行間能治療膝蓋腫脹、眼睛疾病,尺澤穴能治療手肘疼痛、筋脈拘緊,眼睛昏花看不清,應取用二間穴,鼻塞不通,迎香穴能疏通,肩井穴能解除兩臂無力的症狀,攢竹穴能治療難以忍受的頭痛,咳嗽有寒痰,列缺穴能治療,眼睛分泌物多、流冷淚,臨泣穴最有效;髖骨和腿部疼痛,要用祛殘穴,腎俞穴能治療腰痛和腹瀉。像越人一樣,用維會穴治療屍厥,能馬上甦醒;文伯能用陰交穴瀉掉死胎,針灸就應驗了。
聖人由此觀察麻木和疼痛,並區分實證和虛證,實證是從外部進入體內的,虛證是從內部產生的。所以要幫助母親來補充不足,要奪取並平衡有餘。觀察二十七條經絡,要一一清楚辨別,針對四百四種病證,要逐一解除。所以才能讓天柱穴、都華穴來救助百姓,獲得長壽,醫理已辨明,彰顯古代醫書的玄奧。
進一步說,心胸疾病要尋找手掌後方的大陵穴,肩背疼痛要用肘前三里穴,寒冷麻痹要取定陽陰上方連到肚臍的部位,腹痛要瀉少陰的水液,脊椎中間、心臟後方的疼痛,針刺中渚穴能馬上痊癒,脅肋下邊緣的筋脈疼痛,針刺陽陵泉穴就能立即停止,頭痛劇烈,使用後溪穴就能安然無恙,腰背疼痛,用委中穴就足夠了。如果用針的醫者對這些道理理解透徹,就能夠收穫祛除邪氣的功效,而這一切就在捻指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