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

1. 十二經脈歌

手太陰肺中焦生下絡大腸,出賁門,上膈,屬肺,從肺繫系橫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內側,爪甲根,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屬陽明經。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病喘與咳,肺脹膨膨,缺盆痛,兩手交瞀,為臂厥。所生病者為氣咳喘,渴煩,心胸滿結,臑臂之外前廉痛,小便頻數,掌中熱,氣虛,肩背痛,而寒氣盛,亦疼,風汗出,欠伸,少氣不足,息遺失,無度,溺變別。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的氣從橫隔下面,出於賁門,上行通過橫膈,屬於肺,從肺系脈絡橫向經腋窩、臂部、肘、前臂,在寸口、魚際,沿着大拇指的內側,到指甲根,支脈從腕後出走,聯繫食指、中指,屬於陽明經脈。這條經脈多氣而血少,容易動則氣喘咳嗽,肺膨脹充氣,缺盆疼痛,兩隻手交叉不能伸開,手臂厥冷。經脈上的病症是氣喘咳嗽,口渴煩躁,心胸滿了脹結,上臂及前臂外側線路疼痛,小便頻數,手心熱,身體虛弱,肩背疼痛,受寒加重疼痛,風寒出汗,欠伸,少氣不足,呼吸氣促,小便量少,小便異常。

陽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內側起商陽,循指上,連出合谷,兩筋岐骨,循臂肪,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傍,從肩下入缺盆內,絡肺下膈,屬大腸。支從缺盆上入頸,斜賁頰前,下齒當環,出人中,交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此經血盛氣亦盛,是動頸腫並齒痛。所生病者為鼻衄,目黃,口乾,喉痹,生大指次指,難為用,肩臑外側痛,相仍。

白話文:

陽明經絡,手大腸經從商陽穴開始,沿著食指內側向上,連接合谷穴,分成兩支,沿著手臂外側,進入肘部外側,再沿著上臂外側,到肩部前方,經過柱骨旁,從肩下進入缺盆內,聯絡肺部和膈肌,屬於大腸。

另外一支支脈從缺盆向上進入頸部,斜向上到臉頰前部,在上下牙齒交接處再出來,經由人中穴,左右交匯,向上到鼻孔旁,再連接到迎香穴。

這條經絡,血氣充盛時,容易引起頸部腫脹和牙痛。生病時,常出現鼻出血、眼睛發黃、口乾、喉嚨腫痛、大拇指和食指難以活動,肩部和上臂外側疼痛等症狀。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齒,還出俠口,繞承漿,顧大迎,頰車裡,耳前,髮際,至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乳內,一支幽門,循腹中,下行,直合氣沖,逢,遂由髀關,抵膝臏,䯒⿰骨,付中指內關。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關。

白話文:

胃經從足陽明穴交鼻穴開始,往上,沿鼻子往上,在鼻子外側往下,進入牙齒,再從嘴的旁邊出來,繞過承漿穴,經過大迎穴、頰車穴內側、耳前,到髮際,再到額頭和顱骨。有一條分枝從下顎到人迎穴,缺盆穴底下,經橫膈膜進入胃,連到脾宮。直行的經脈,從缺盆穴下面,乳房內側,有一條分枝到幽門,沿著腹中部往下走,一直合到氣沖穴,再遇上足陽明穴,然後從髀關穴、抵達膝蓋臏骨、小腿骨外側,接到中指的內關穴。同一條經脈在膝蓋下面,連到三里穴,往前到中指的外關穴。

通一支,別走足跗,指大指之端。經盡矣。此經多氣復多血,是動欠伸,面顏黑,悽悽之,惡寒,畏見人,忽聞木聲,心振,習登高而歌,棄衣走,甚則腹脹,乃賁響。凡此諸疾,皆骭厥。

白話文:

從大拇指尖端開始,沿著腳背外側向上延伸,到小腿外側,這就是足陽明胃經的走向。這條經絡氣血都很充足,所以容易出現打呵欠、臉色發黑、神情憂鬱、怕冷、怕見人、聽到木頭聲音就心慌、喜歡爬高唱歌、脫掉衣服亂跑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腹脹、打嗝等情況。這些症狀都屬於足陽明胃經經絡不通暢所致。

所生病者為狂瘧,濕溫,汗出,鼻流血,口喎,唇裂,又喉痹,膝臏疼痛,腹脹,結氣,膺伏兔,䯒外廉,足跗,中指俱痛,徹有餘,消穀,渴溺,色黃,不足,身前寒,振慄,胃房脹滿,食不消,氣盛,身前皆有熱。

白話文:

患有狂瘧、濕溫、盜汗、鼻出血、口歪、嘴脣破裂、喉嚨腫痛、膝蓋疼痛、腹脹、腸胃脹氣、胸中堵塞、肋骨外側疼痛、足背疼痛、中指疼痛,身體出現衰弱、消瘦、口渴、尿少、面色發黃、疲倦、身體前部寒冷、戰慄、胃部脹滿、食物消化不良、氣血旺盛、身體前部感到燥熱。

太陰脾,起足大指上,循內側,白肉際,核骨之後,內踝前,上臑,循䯒脛,膝里,股內前廉,入腸中,屬脾,絡胃,與膈通,俠喉,連舌,散舌下。支絡從胃注心宮。此經氣盛而血衰,是動具病氣所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快然衰。

白話文:

太陰脾經,從足大拇指上開始,沿著內側,白肉際,骨核之後,內踝前,上行到大腿,沿著小腿脛骨後緣,膝蓋內側,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腸中,屬於脾,連接胃,與膈相通,經過喉嚨,連到舌頭,分佈在舌頭下面。分支從胃輸布到心臟。這條經絡的氣旺而血弱,被稱為移動的疼痛,食物入口即吐出,胃脘痛,同時身體疼痛難以轉移,腹脹,愛打嗝,舌根僵硬,得到後會立即衰退。

所生病者,舌亦痛,體重,不食,亦如之,煩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隨不臥,強立,股膝腫,疽發,身黃,大指痿。

白話文:

患有這種病的人,舌頭也會痛,體重減輕,不思飲食,並且心下煩躁,仍然急痛,腹瀉水樣便,有腹塊,患有寒性瘧疾,即使不躺著,也要強撐著站立,股膝腫脹,長疽瘡,皮膚發黃,大拇指麻痺。

手少陰脈,起心中,下膈,直與小腸通。支者,還從肺系,走直上,咽喉,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後,肘內,少海,從臂內後廉,抵掌中,兌骨之端,注少衝。多氣少血,屬此經。是動心脾痛,難任,渴欲飲水,咽乾燥。所生脅痛,目如金,脅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p

白話文:

手少陰經脈,從心臟開始,向下經過膈肌,直接與小腸相通。支脈從肺系返回,沿直線上行,經過咽喉,與瞳孔相連。正脈向上通向肺,從腋下、肘後、肘內側的少海穴,沿著手臂內後側,到達手掌中央的兌骨端,注入少衝穴。

手少陰經脈以氣為主,血較少,是屬此經。手少陰經脈的病變會引起心痛、脾痛、呼吸困難,口渴想喝水,咽喉乾燥。可引發脅痛、眼睛發黃、脅部和手臂內側後緣疼痛,手掌發熱,沿經絡循行尋找病因。

2. 十二經本一脈歌

中焦肺起,脈之宗,出手大指之端,沖大腸。即起手次指,上行環口,交鼻里,胃經源。又下鼻交,出足大指之端毛。脾脈絕,起指端,上注於心中。少陰向心經中之,入掌循手內端,出小指行小腸。從手小指起,上斜絡肝,目內眥。膀胱經從目內生,至足小指外側行,腎脈動於小指下,起注胸中,過腹胯,心包出處。

白話文:

肺經從胸中開始,是脈絡的宗主,從手的大拇指尖端而出,經過大腸。再從手食指開始,往上行繞過嘴巴,與鼻腔相通,與胃經相連。再從鼻子出來,到腳的大腳趾尖端的毛。脾脈從腳趾尖端開始,往上通到心中。少陰經向心臟內繞行,進入手掌沿著手內側,從小指經過小腸。膀胱經從目內側開始,到腳小指外側。腎脈從腳小指下開始,向上通到胸中,經過腹胯,心包經由此處而出。

又連胸,循手小指次指中。三焦起手次指側,環走耳前,目銳息,膽家接生。目銳傍走足大指三毛上,足肝就起,三毛際注入肺中,循不已。

白話文:

三焦經從胸部連接到手的小指、無名指。從手無名指外側開始,環繞耳前,眼睛明亮則呼吸平穩,與膽經相接。眼睛旁邊沿著腳大拇指三毛穴一直往上,腳部的肝經就此開始,三毛穴深入肺部,循行不息。

3. 經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腸商陽,迎香二足,胃屬兌頭維三,脾部隱白,大包四,膀胱睛明,至陰間,腎經湧泉,俞府位,心包中衝,天池隨,三焦關衝,耳門繼,膽家竅陰,童子窌厥,肝大敦期門已,手心少衝,極泉來,小腸少澤,聽宮去,十二經始終歌,學者銘於肺腑

白話文:

肺經的少商穴,從中府穴起,大腸經的商陽穴,迎香穴二穴,胃經屬兌頭維穴三個,脾經的隱白穴,大包穴四個,膀胱經的睛明穴,至陰穴間。腎經的湧泉穴,俞府穴位。心包經的中衝穴,天池穴隨。三焦經的關衝穴,耳門穴繼。膽經的家竅陰穴,童子窌厥穴,肝經的大敦穴、期門穴已。手心少衝穴,極泉穴來。小腸經的少澤穴,聽宮穴去。十二經脈的始終歌,學者刻銘於肺腑。

4. 十五脈絡歌

人身絡脈一十五,我今逐一從頭數:手太陰絡為列缺,手少陰絡即通里,手厥陰絡名內關,手太陽絡支正是,手陽明絡偏歷當,手少陽絡外關位。足太陽絡號飛揚,足陽明絡豐隆系,足少陽絡是光明,足太陰絡公孫寄,足少陰絡為大鐘,足厥陰絡蠡溝配,陽督之絡號長強,陰任之脈絡屏翳,脾之大絡大包,是十五絡穴君須記。

白話文:

人體的經絡共有十五條,現在我逐一從頭到尾為您解說:手太陰經絡的絡穴是列缺穴,手少陰經絡的絡穴是通裏穴,手厥陰經絡的絡穴是內關穴,手太陽經絡的絡穴是支正穴,手陽明經絡的絡穴是偏歷穴,手少陽經絡的絡穴是外關穴。足太陽經絡的絡穴是飛揚穴,足陽明經絡的絡穴是豐隆穴,足少陽經絡的絡穴是光明穴,足太陰經絡的絡穴是公孫穴,足少陰經絡的絡穴是大鐘穴,足厥陰經絡的絡穴是蠡溝穴,督脈的絡穴是長強穴,任脈的絡穴是屏翳穴,脾經的大絡穴是大包穴,這十五條經絡的絡穴,請務必牢記。

5. 經脈氣穴多少歌

多氣多血經須記火腸手經足經胃少血多氣有六經三焦、膽、腎、心、脾、肺多血少氣心包絡、膀胱、小腸、肝所異

白話文:

多氣多血必須要記住的是:大腸、手經、足經。胃少血多氣有任脈、三焦、膽、腎、心、脾、肺。多血少氣有心包絡、膀胱、小腸、肝。

6. 禁針穴歌

禁針穴道要先明,腦戶、囟會及神應絡,卻玉枕、角孫穴、顱囟、承泣、隨承靈、神道、靈臺、膻中,忌水分、神闕並會陰、橫骨、氣衝、手五里、箕門、承筋及青靈,更加臂上三陽絡,二十二穴不可針。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倫、石門。針炙應須知,女子終身無妊娠,外有云門並鳩尾、缺盆,客主人莫稱肩井,深得人悶倒,三里急補人還平。

白話文:

嚴禁針灸的穴位必須先清楚,大腦的部位、囟會穴和神應絡區、後腦枕骨、角孫穴、囟會、承泣穴、隨承靈穴、神道穴、靈臺穴、膻中穴,禁止針灸容易聚集水氣的穴位、神闕穴和會陰穴、橫骨穴、氣衝穴、手五里穴、箕門穴、承筋穴和青靈穴,以及臂部三陽絡,總共二十二個穴位不可針刺。孕婦不宜針刺合谷穴、三陰交穴,還要注意通倫穴、石門穴。針灸應該知道,女性一生中都不能妊娠,外有云門穴和鳩尾穴、缺盆穴,客人和主人不要稱呼肩井穴,否則會導致患者昏倒,三里穴可以緊急補救,使患者恢復正常。

針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啞門及風府、天柱、素髎、臨泣、上睛明、攢竹、迎香、數禾窌、顴窌、絲竹空、頭維、下關與脊中、肩貞、心俞、白環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榮淵、腋並鳩尾、腹哀、少商、魚際、位經渠、天府及中衝、陽關、陽池、陽五會、隱白、漏谷、陰陵泉、條口、犢鼻、還陰市、伏兔、脾關、委中穴、殷門、申脈、承扶忌。

白話文:

  1. 承光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肌腱的外側。

  2. 啞門穴:位於足少陽膽經,在耳後,當乳突後緣,與翳風穴相平。

  3. 風府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後腦勺正中,當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

  4. 天柱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後腦勺兩側,當風池穴直下,枕骨下緣兩側凹陷中。

  5. 素髎穴:位於任脈,在鼻下,人中溝的上端。

  6. 臨泣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眼眶外側,當瞳孔直下,顴骨下緣。

  7. 上睛明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眉頭,當目內眥角上0.1寸。

  8. 攢竹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眉頭,當瞳孔直上。

  9. 迎香穴:位於手陽明大腸經,在鼻翼旁,當鼻翼外緣中點直上0.5寸。

  10. 數禾窌穴:位於手陽明大腸經,在食指掌面,當近端指關節中點橈側。

  11. 顴窌穴:位於手陽明大腸經,在顴骨下緣,當瞳孔直下。

  12. 絲竹空穴:位於足少陽膽經,在耳後,當乳突後緣,與聽宮穴相平。

  13. 頭維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頸後,當翳風穴直下,枕骨下緣兩側凹陷中。

  14. 下關穴:位於手少陽三焦經,在耳後,當顴弓後端,與聽宮穴相平。

  15. 脊中穴:位於督脈,在背部正中,當第七胸椎棘突下,與身柱穴相平。

  16. 肩貞穴:位於手太陽小腸經,在肩部,當肩峯端,與肩井穴相平。

  17. 心俞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與身柱穴相平。

  18. 白環俞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與身柱穴相平。

  19. 天牖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當第一腰椎棘突下,與身柱穴相平。

  20. 人迎穴:位於足陽明胃經,在頸部,當胸鎖乳突肌外側緣,與天突穴相平。

  21. 共乳中穴:位於任脈,在腹部,當臍下3寸。

  22. 周榮淵穴:位於足陽明胃經,在腹部,當胃脘部,與臍中穴相平。

  23. 腋並鳩尾穴:位於手厥陰心包經,在胸部,當腋中線,鳩尾穴直下。

  24. 腹哀穴:位於足陽明胃經,在腹部,當肚臍直下4寸。

  25. 少商穴:位於手太陰肺經,在拇指橈側,當指甲根角外側0.1寸。

  26. 魚際穴:位於手太陰肺經,在大拇指根部,當第1掌骨

7. 血忌歌

行針須要明血忌正丑、三寅、二之末、四申、五卯、六酉宮、七辰、八戌、九居巳、十亥、十一午,正當臘子,更加逢日閉。

白話文:

行針灸必須牢記哪些日子不宜施針:正逢醜、三寅、二之末、四申、五卯、六酉宮、七辰、八戌、九居巳、十亥、十一午,正逢臘子,更加逢日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