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5)

1. 靈光賦

黃帝岐伯針灸訣,依他經里分明說,三陰三陽十二經,更有兩經分八脈,靈光典注極幽深。偏正頭疼瀉列缺,睛明治眼胬肉扳,耳聾氣痞聽會間,兩鼻衄翁針禾窌。鼻窒不聞迎香間,治氣上壅足三里,天突宛中治喘痰,心痛手顫針少海,少澤應除心下寒。兩足拘攣覓陰市,五般腰痛委中安,脾俞不動瀉丘虛,復溜治腫如神醫。

犢鼻治療風邪痰,住喘腳痛崑崙愈,後跟痛在僕參求,承山筋轉並久痔,足掌下去尋湧泉。此法千金莫妄傳,此穴多治婦人疾,男蠱女孕而病痊。百會鳩尾治痢疾,大小腸俞大小便,氣海血海療五淋,中脘下脘治腹堅。傷寒過經期門應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

吐面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而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炙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針灸一穴數病除,學者尤宜加仔細,悟得明師流注法。

頭目有病針四肢,針有補瀉,明呼吸穴應五行,順四時,悟得人身中造化,此歌依舊是筌蹄。

白話文:

黃帝和岐伯傳授的針灸訣竅,都依據經典詳細說明。人體有手三陰、手三陽、足三陰、足三陽共十二條經脈,還有奇經八脈。靈光賦的註解非常深奧。

偏頭痛要針刺列缺穴,眼睛有病、長了胬肉要針刺睛明穴,耳聾、胸悶要針刺聽會穴,兩個鼻孔流鼻血要針刺禾窌穴。鼻子不通要針刺迎香穴,治療氣往上衝要針刺足三里穴,天突穴和宛中穴可以治療喘息和痰,心痛、手抖要針刺少海穴,少澤穴可以去除心下寒冷。

兩腳抽筋要尋找陰市穴,各種腰痛要針刺委中穴,脾俞穴不動時要瀉丘墟穴,復溜穴治療腫脹有如神醫。犢鼻穴可以治療風邪和痰,腳喘、腳痛可以針刺崑崙穴,腳後跟痛要針刺僕參穴,承山穴可以治療筋脈轉動和久痔,腳掌痛要尋找湧泉穴。

這些方法千金難買,不要輕易傳授,這些穴位多治療婦女疾病,男子有蠱疾、女子懷孕而生的病都可以治好。百會穴和鳩尾穴可以治療痢疾,大腸俞和小腸俞可以治療大小便的問題,氣海穴和血海穴可以治療五淋病,中脘穴和下脘穴可以治療腹部脹硬。

傷寒病過了傳經時期要針刺期門穴,刺兩乳之間要尋找太淵穴,大敦穴這兩個穴位可以治療疝氣,水溝穴和間使穴可以治療邪癲病。吐出口沫、喘息不止要補尺澤穴,地倉穴可以止住流口水,勞宮穴可以治療身體疲勞,水腫要用艾灸水分穴。

五指不能伸直要針刺中渚穴,頰車穴可以治療牙痛。陰蹺脈和陽蹺脈在兩側腳踝邊,治療腳氣要先找這四個穴位,陰陵泉穴和陽陵泉穴也可以治療。陰蹺脈、陽蹺脈和足三里穴等穴位,治療腳氣要在腰部找玄機,正確針刺膏肓穴,不僅僅可以治療百病。

艾灸得當,疾病一定可以痊癒。針灸一個穴位可以去除多種疾病,學習的人尤其要仔細,領悟名師傳授的穴位運行方法。頭部和眼睛有病要針刺四肢,針法有補瀉之分,要明白呼吸之間穴位的五行屬性,順應四季時令,領悟人體內的造化。這首歌訣依舊是尋求真理的工具。

2. 席弘賦

凡欲行針,須審穴要明,補瀉迎隨訣。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陰陽男女彆。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瀉列缺。列缺頭疼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耳聾氣痞聽會針,迎香穴瀉功如神。誰知天突治喉風,虛喘須尋三里中。手連肩脊痛難忍,合谷針時要太衝。曲池兩手不如意,合谷下針宜仔細。

心疼手顫氣海間,若要除根覓陰市。但患傷寒兩耳聾,金門聽會疾如風。五般肘痛尋尺澤,太淵針後卻收功。手足上下針三里,食癖氣塊憑此取。鳩尾能治五般癇,若下湧泉人不死。胃中有積刺璇璣,三里功多人不知。陰陵泉治心胸滿,針到承山飲食思。大杼若連長強尋,氣滯腰疼不能立。

橫骨大都宜急救,氣海專能治五淋。更針三里隨呼吸,期門穴主傷寒患。六日過經尤未汗,但向乳根二肋間。又治婦人生產難,耳內蟬鳴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補瀉五會間。且莫逢人容易說。睛明治眼未效時,合谷光明安可缺。人中治癇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須饒。水腫水分兼氣海,皮內隨針氣自消。

冷嗽先宜補合谷,卻須針瀉三陰交。牙齒腫痛並咽痹,二間陽谿疾怎逃。更有三間腎俞妙,善除肩背消風勞。若針肩井須三里,不刺之時氣未調。最是陽陵泉一穴,膝間疼痛用針燒。委中腰痛腳攣急,取得其經血自調。腳痛膝腫針三里,懸鐘二陵三陰交,更向太衝須引氣。指頭麻木自輕飄,轉筋目眩針獸腹。

承山崑崙立便消,肚疼須是公孫妙。內關相應必然瘳,冷風冷痹疾難愈。環跳腰間針與燒。風府風池尋得到,傷寒百病百時消。陽明二日尋風府,嘔吐還須上脘療。婦人心痛心隆穴,男子痃疼三里高。小便不禁關元好,大便閉澀大敦燒。腕骨腿疼三里瀉,復溜氣滯便離腰。從來風府最難針,卻用工夫度淺深。

倘若膀胱氣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尋。若是七疝小腸痛,照海陰交曲泉針。又是應時求氣海,關元同瀉效如神。小腸氣撮痛連臍,速瀉陰交莫待遲。良久湧泉針取氣,此中玄妙少人知。小兒脫肛患多時,先灸百會次鳩尾。久患傷寒肩背痛,但針中渚得其宜。肩上痛連臍不休,手中三里便須求。

下針麻重即須瀉,得氣之時不用留。腰連膝痛必大便,三里攻其隘。下針一瀉三補之氣,上攻噎只管針氣海。定瀉一時立便瘥。補自卯南轉針高,瀉從卯比莫辭勞。逼針瀉氣便須吸,若補隨呼氣自調。左右捻針尋子午,抽針瀉氣自迢迢。用針補瀉分明說,更用搜窮本與標。咽喉最急先百會,太衝照海及陰交。

學者潛心宜熟讀,席弘治病最名高。

白話文:

凡是要下針,必須仔細審查穴位,要清楚明白,並掌握補瀉、迎隨的技巧。胸部和背部左右兩邊的穴位不同,呼吸時陰陽之氣也不同,男女的穴位也有差異。若因氣喘而針刺兩乳之間,應取太淵穴,若效果不明顯,則可改瀉列缺穴。列缺穴可以治療頭痛,包括偏頭痛和正頭痛,若重瀉太淵穴,效果會很好。耳鳴、耳聾或胸腹悶脹,可針刺聽會穴,若再瀉迎香穴,效果就像神一樣。要知道天突穴可以治療喉嚨腫痛,虛弱喘氣則要找足三里穴。手部連帶肩背疼痛難忍,針刺合谷穴時,應搭配太衝穴。曲池穴對於兩手不靈活,效果不佳,此時針刺合谷穴,應更仔細操作。

心痛手發抖,可取氣海穴附近,若要根治,則應找尋陰市穴。若患上傷寒導致兩耳聾,針刺金門穴和聽會穴,效果會像風一樣迅速。手肘疼痛,有五種狀況,可尋求尺澤穴,太淵穴下針後即可停止。無論是手部或足部的上下部位,都可針刺足三里穴,食慾不振或腹部有氣塊,都可藉此治療。鳩尾穴可治療各種癲癇,若下針湧泉穴,人就不會死。胃中有積食,可針刺璇璣穴,足三里的功效很多人不知道。陰陵泉穴可以治療心胸滿悶,針刺承山穴,會讓人想吃東西。大杼穴若與長強穴一起找尋,可治療氣滯腰痛,痛到無法站立。

橫骨穴和大都穴適合急救,氣海穴專門治療五種淋病。更可針刺足三里穴,搭配呼吸,期門穴主要治療傷寒病。若傷寒六日後仍未出汗,可從乳根穴下至兩肋之間尋找穴位治療。此外,還可以治療婦女生產困難、耳內蟬鳴、腰部痠痛欲折,膝蓋下方有足三里穴,若能掌握補瀉之法,並在五會穴之間操作,就不要隨便告訴別人這些祕訣。眼睛治療效果不佳時,針刺合谷穴和光明穴是不可或缺的。人中穴治療癲癇效果最好,十三鬼穴也不可輕易放過。水腫可針刺水分穴和氣海穴,針刺皮膚內,氣就會自行消散。

寒咳初期,應先補合谷穴,之後再瀉三陰交穴。牙齒腫痛和咽喉腫痛,二間穴和陽谿穴如何能放過。更有三間穴和腎俞穴也很奧妙,可以去除肩背的風邪勞損。若針刺肩井穴,須搭配足三里穴,不針刺時,氣會不調。其中陽陵泉穴最為重要,膝蓋疼痛可在此穴施針或溫灸。委中穴可以治療腰痛和腿腳抽筋,針刺此穴,可以使氣血調和。腳痛膝蓋腫脹可針刺足三里穴,懸鐘穴、陰陵泉穴和三陰交穴,還須引氣至太衝穴,手指麻木的狀況會自然減輕。腿部抽筋或頭暈眼花,針刺獸腹穴。

承山穴和崑崙穴可以立即消除這些症狀,肚子疼痛可針刺公孫穴,內關穴搭配使用效果必然良好。若是寒風或寒濕導致的痹症難以痊癒,可針刺或溫灸環跳穴。風府穴和風池穴尋找到後,傷寒或其他疾病都能迅速消除。傷寒病,發病兩日可尋求風府穴,若有嘔吐,還可針刺上脘穴。婦人心痛可取心隆穴,男子腹部脹痛可針刺足三里穴。小便失禁可針刺關元穴,大便不通可溫灸大敦穴。腕骨疼痛或腿痛可瀉足三里穴,復溜穴可以治療氣滯導致的腰痛。自古以來,風府穴最難下針,必須花功夫掌握深淺。

如果膀胱的氣沒有消散,可於足三里穴尋找。若有七疝或小腸痛,可針刺照海穴、陰交穴和曲泉穴。此外,還可配合氣海穴,與關元穴一起瀉,效果就像神一樣。小腸氣痛到牽連臍帶,應快速瀉陰交穴,不要耽擱。過一段時間,再針刺湧泉穴引導氣,此中奧妙很少人知道。孩童脫肛已久,可先灸百會穴,再灸鳩尾穴。久病傷寒導致肩背疼痛,可針刺中渚穴即可。肩上疼痛延伸至肚臍,可針刺手上的足三里穴。

下針後有麻木的感覺,就要快速瀉,得氣後就不要再留針。腰部連帶膝蓋疼痛,通常與排便有關,可針刺足三里穴。下針後要以瀉為主,搭配三補,若胸膈噎塞,則可針刺氣海穴。用瀉法治療,很快就能見效。用補法,從卯時向南轉針,再抬高針刺;用瀉法,則從卯時開始針刺,不要怕麻煩。逼針瀉氣時要吸氣,若要補氣則隨呼氣調整。左右轉針,則按照子午時辰的方向,抽針瀉氣,則讓針順著方向出去。用針補瀉的方法已經清楚說明,更要仔細探究根本與病症的現象。咽喉最緊急的情況,可先針刺百會穴,再針刺太衝穴、照海穴和陰交穴。

學習的人應該潛心熟讀這些內容,席弘的醫術是最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