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下 (2)
卷之下 (2)
1. 逐日人神閉
初一、十一、廿一日:足拇、鼻柱、手小指、
初二、二十、廿二日:外踝、髮際、外踝位、
初三、十三、廿三日:股內、牙齒、足及肝、
初四、十四、廿四日:右腰間、胃脘、陽明手、
初五、十五、廿五日:並口內、遍身、足陽明、
初六、十六、廿六日:同手掌前、又在胸、
初七、十七、廿七日:內踝、氣衝、及在膝、
初八、十八、廿八日:辰腕內、股內、又在陰、
初九、十九、廿九日:在尻、在膝、脛後、
初十、二十、三十日:腰背、內踝、足跣覓
白話文:
初一、十一、廿一日,經絡循行於足拇、鼻柱、手小指;初二、二十、廿二日,則循行於外踝、髮際;初三、十三、廿三日,則循行於股內、牙齒、足及肝;初四、十四、廿四日,則循行於右腰間、胃脘;初五、十五、廿五日,則循行於並口內、遍身;初六、十六、廿六日,則循行於手掌前、胸部;初七、十七、廿七日,則循行於內踝、氣衝、膝蓋;初八、十八、廿八日,則循行於辰腕內、股內、陰部;初九、十九、廿九日,則循行於尻部、膝蓋、脛後;初十、二十、三十日,則循行於腰背、內踝、足部。
2. 九宮尻神歌
尻神所在足根由坤內外踝聖人留震宮牙腨分明記巽位還㞐乳口頭中宮肩骨連尻骨面目背從乾上游手膊兌宮難砭灸艮宮腰項也須齒宮膝肋針難下坎肘還肚脈求為聲精休尻神法萬病無于禁忌憂
白話文:
尻神位於腳跟內外踝之間,聖人留下震動的宮穴。肩胛骨連接着尻骨,臉部和背部從乾位上升,手和手臂屬於兌宮,難以針灸。腰和頸項屬於艮宮,也需要針灸。膝蓋和肋骨難以針灸,坎肘還肚脈絡需要好好尋找。尻神法治萬病,沒有禁忌和憂慮。
此乃神農所制,一歲起坤,二歲震,逐年順飛九宮,周而復始,行年到處則所生敗體,切忌針灸,若誤犯之,重則喪命,輕則發癰疽之疾也。
白話文:
這是神農所制定的,一年開始於坤位,第二年移至震位,每年依次順著九宮圖移動,週而復始。當年份走到某個位置時,該位置所代表的事物會受到影響而衰敗,此時嚴禁進行針灸治療,如果不慎違反了這個禁忌,嚴重者可能會喪命,輕者也可能會患上癰疽等疾病。
3. 大乙人神歌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巳醜左足求春分左脅倉門震乙卯日見定為仇,立夏戊辰巳巳異陰絡宮中左手愁,夏至上天丙辰日正直應喉離首頭,立秋玄委宮右手戊申巳未坤上游,秋分倉果西方兌辛酉還從右脅謀,立冬左足加新洛戊戌巳亥乾位收,冬至坎方臨葉蟄壬子腰尻下竅流,五臟六腑並臍腹招遙諸戊巳中州潰,治癰疽當須避犯其天忌疾難瘳。
白話文:
立春時節,艮方(東北)開始,天上的木星停留於戊寅、己醜宮,這時若想找春分的時間,則應在左脅倉門穴,顫動的乙卯日,是仇敵戰鬥的日子。
立夏時節,戊辰、己巳宮是巽方(東南),這時若想找夏至的時間,則應在左手的宮中穴,愁思萬千的日子是丙辰日,正好是喉嚨和頭部正直之時。
立秋時節,玄委宮在右手,戊申、己未是坤方(西南),這時若想找秋分的時間,則應在西方兌辛酉宮的倉果穴,還從右脅謀劃。
立冬時節,左足加上新洛,戊戌、己亥宮是乾方(西北),這時若想找冬至的時間,則應在坎方(正北),葉蟄壬子日,腰尻、下竅都會流出。
五臟六腑連著臍腹,招遙諸戊巳,中州潰散,治癰疽一定要避開犯天忌日,否則疾病難以痊癒。
4. 孫思邈針十三鬼穴歌
百邪癲狂所為病,針有十三穴須認。凡針之體,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一一從頭逐一求,男從左起,女從右。一針人中鬼宮停,左邊下針,右出針。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針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壘,入二分。四針掌後大陵穴,入寸五分,為鬼心。五針申脈,名鬼路,火針三下,七鋥鋥。
白話文:
百邪引發的癲狂病症,針灸有十三個穴位必須熟練。凡進行針灸時,先針灸「鬼宮」,再針灸「鬼信」,沒有不產生效果的。從頭開始逐一尋找,男性從左側開始,女性從右側開始。第一針在人中穴的「鬼宮」穴位,左側進針,右側出針。第二針在大拇指指甲下方,名為「鬼信」,刺入三分深的穴位。第三針在大腳趾指甲下方,名為「鬼壘」,刺入二分深的穴位。第四針在手掌背部的大陵穴,刺入一寸五分深,是「鬼心」穴位。第五針在手少陰心經的申脈穴,名為「鬼路」,使用火針刺入三次,深七分。
第六卻尋大杼上,入發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要溫。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九針間使鬼市上。十針上星,名鬼堂。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門頭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針仍要七鋥鋥。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須名是鬼封。手足兩邊相對刺,若逢孤穴,只單通。
此是先師真口訣,狂猖惡鬼走無蹤。
白話文:
第六針在肩兩旁,從大杼穴向上進入一寸,是鬼枕穴。
第七針在耳垂下五分處,是鬼牀穴,應用溫針刺。
第八針在承漿穴,是鬼市穴,從左邊入針,從右邊出針,要記住。
第九針在承漿穴和鬼市穴之間,是鬼市上穴。
第十針在上星穴,是鬼堂穴。
第十一針在肚臍下三寸,是女玉門穴,是鬼藏穴,用艾灸三壯。
第十二針在曲池穴,是鬼臣穴,要刺七針,用火針更有效。
第十三針在舌頭中央,是鬼封穴。
手和腳相對的穴位都要針灸,如果遇到孤穴,穴位不對稱,只能單獨針灸。
5.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
天星秘訣少人知,此法專分前後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後尋三里起璇璣。脾病血氣先合谷,後刺三陰交莫遲。如中鬼邪先間使,手臂攣痹取肩髃。卻若轉筋並眼花,先針承山次內踝。腳氣痠疼肩井先,次尋三里陽陵泉。如是小腸連臍痛,先刺陰陵後湧泉。耳鳴腰痛先五會,次針耳門三里內。
白話文:
天星祕訣知道的人很少,此法專門分為先治療、後治療。如果是胃裡有積食,先找三里穴開始治療。脾臟疾病,先治療血氣,然後針刺三陰交穴,不要遲疑。如果是邪氣引起的疾病,先治療間使穴,手臂攣痹就治療肩髃穴。如果是抽筋和眼花,先針刺承山穴,然後針刺內踝穴。腳氣痠痛,先治療肩井穴,然後找到三里穴和陽陵泉穴治療。如果是小腸連著肚臍疼痛,先刺陰陵穴,然後治療湧泉穴。耳鳴腰痛先治療五會穴,然後針刺耳門穴和三里穴。
小腸氣痛先長強,後刺大敦不要忙。足緩難行先絕骨,次尋條口及衝陽。牙疼頭痛兼喉痹,先刺二間後三里。胸膈痞滿先陰交,針到承山飲食喜。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三里先後看。寒瘧面腫及腸鳴,先取合谷後內庭。冷風溫痹針行何處,先取環跳次陽陵。
指痛攣急少商好,依法施之無不靈。此是桑君真口訣,時常莫作等閒輕。
白話文:
-
小腸氣痛:首先取長強穴,之後再針大敦穴,不用急。
-
腳步緩慢行走困難:首先取絕骨穴,然後再找條口穴和衝陽穴。
-
牙齒疼痛、頭痛兼有咽喉疾病:首先刺二間穴,之後再刺三里穴。
-
胸膈痞滿:首先刺陰交穴,針到承山穴,食慾就會好。
-
肚腹浮腫、脹痛:首先針水分穴,再瀉建裏穴。
-
傷寒已經過了發作期但還不出汗:首先取期門穴,之後再看三里穴。
-
寒性瘧疾、面部浮腫和腸鳴:首先取合谷穴,之後再取內庭穴。
-
受了冷風引起的溫痹症:首先取環跳穴,之後再取陽陵穴。
6.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徹、委中、配、承山、太衝、崑崙、穴、環跳、與、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澆、雪、北斗、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受、匪人、莫、浪、說
白話文:
三里、內庭、穴道、曲池、合谷、徹、委中、配、承山、太衝、崑崙、穴道、環跳、與、陽陵、通裏、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個穴道、不出十二訣、治病、如同、神靈、渾然、如同、熱湯、澆、雪、北斗、降、真機、金鎖、教導、開通、徹悟、至人、纔可以、傳授、不是這種人、不要、胡說
三里、足、膝、下、三寸、兩筋、間、能、除、心腹、痛、善、治、胃中、寒、腸鳴、並、積聚、腫滿、腳胵、酸、傷寒、羸瘦、損氣、蠱疾、諸般、人、過、三旬、後、針灸、眼、重、觀、取穴、舉足、取、去病、不、難
白話文:
在足三里穴,膝蓋下方三寸,兩條肌肉之間,能夠消除心腹疼痛,擅長治療胃中的寒氣,腸鳴並伴有積聚、腫滿,腳胵痠痛,傷寒,身體虛弱、瘦弱,損傷元氣,蠱疾,各種各樣的人,超過三十天後,可以用針灸治療。如果眼睛很重,觀察穴位,抬起腳,取穴治療,祛除疾病並不難。
內庭、足、指、內、胃脘、屬、陽明、善、療、四肢、厥、喜靜、惡、聞、圭、耳內、喉鳴、痛、數穴、及、牙疼、瘧疾、不思食、針後、便、醒、醒
白話文:
內庭穴:位於足部的第二和第三趾之間,內側的交界處。
足、指、內:指腳趾的內側。
胃脘:指胃的部位,位於腹部上部中間。
屬:指歸屬,屬於。
陽明:指陽明經,是人體中的一條經絡,起於面部,經過手足,止於足大拇指。
善:指擅長,善於。
療:指治療,治癒。
四肢:指手腳。
厥:指手腳冰涼,四肢發冷。
喜靜:指喜歡安靜的環境。
惡:指厭惡,不喜歡。
聞:指聽覺,聽聞。
圭:指玉圭,古代君王所持的玉器,形狀細長而直。
耳內:指耳朵裡面。
喉鳴:指喉嚨裏發出響聲。
痛:指疼痛。
數穴:指多個穴位。
及:指以及,還有。
牙疼:指牙齒疼痛。
瘧疾:指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主要症狀是發熱、發冷、出汗,反覆發作。
不思食:指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
針後:指針灸之後。
便:指排便,大便。
醒:指清醒,醒來。
醒:指醒來。
曲池、曲肘、里、曲骨、陷中、求、能、治、肘中、痛、偏風、半、不收、彎弓、開、不得、臂瘓、怎、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迄、䭇、針後、即時、痊
白話文:
曲池、曲肘、裏、曲骨、陷中、求、能、治、肘中痛、偏風半身不收、彎弓開不得、臂瘓、怎、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迄䭇,針後,即時痊癒
合谷、在、虎口、兩指、岐骨、間、頭疼、並、面腫、瘧疾、熱、又、寒、體熱、身、汗、出、目暗、視、朦朧、牙疼、並、鼻衄、口噤、更、難言、針入、看、深淺、令人、病、自、安
白話文:
合谷穴位於虎口處,在食指與拇指分叉之處。它可以治療頭痛,以及面部腫脹、瘧疾和發熱。如果患者感到寒冷,身體發熱,汗水冒出,雙眼昏花,視力模糊,牙齒疼痛,或者鼻孔出血,嘴巴緊閉,難以說話,那麼可以使用針刺來治療。針入的深度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來決定,以使患者自己感到舒適為原則。
委中、曲膕、里、動脈、正、中央、腰重、不能、舉、沉沉、俠、脊梁、風癇、及、筋、轉、熱病、不能、當、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
白話文:
委中:位於小腿後方,膝蓋彎曲時,肌肉隆起處。
曲膕:膝蓋窩
裏:
動脈:
正:
中央:
腰重:腰部沉重痠痛
不能:無法
舉:提起
沉沉:沉重
俠:旁邊
脊樑:脊椎骨
風癇:一種抽搐性疾病
及:
筋:
轉:轉動
熱病:熱性傳染病
不能:無法
當:需要
膝頭:膝蓋
難:困難
伸屈:彎曲和伸直
針入:針灸
即:立刻
安康:平安健康
承山、在、魚腰、臑腸、分肉、間、善、理、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足下、腫、兩足、盡、寒酸、霍亂、轉筋、急、穴中、刺、便、安
白話文: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方,當足太陽膀胱經上,與腓腸肌內側頭相平。
魚腰穴:位於腰部,當督脈上,與第二腰椎棘突相平。
臑腸穴:位於大腿後方,當足太陽膀胱經上,與腓骨頭外下方凹陷處相平。
分肉穴:位於臀部,當膀胱經上,與第二骶骨棘突相平。
間穴:位於足少陰腎經上,當太溪穴旁開0.5寸。
善穴:位於足少陰腎經上,當太溪穴旁開1寸。
理穴:位於足少陰腎經上,當太溪穴旁開1.5寸。
腰疼、痛:腰部疼痛,多由腎虛、寒凝、氣滯血瘀等引起。
痔疾:痔瘡,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三種。
大便難:排便困難,多由腸燥、便祕、氣滯血瘀等引起。
腳氣:足癬,是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
足下腫:腳底腫脹,多由腎虛、心臟病、肝臟病等引起。
兩足盡寒:雙腳冷,多由腎陽虛、氣滯血瘀等引起。
霍亂: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胃炎。
轉筋:肌肉痙攣,多由缺鈣、受寒、過度疲勞等引起。
急:疼痛劇烈,多由炎症、感染等引起。
穴中刺:在穴位上針刺,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
便安:排便順暢,沒有排便困難、便祕等問題。
太衝、足、大指節、後、三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除、驚癇、風、咽喉、腫、心脹、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白話文:
太衝穴、足大拇指的節後三寸,位於動脈之中,通過這個穴位可以瞭解到生死,能夠治療驚癇、風痰、咽喉腫痛、心腹脹滿、兩腳不能動彈、疝氣、陰囊腫脹、眼睛像雲翳一樣矇矓不清,還能治療腰痛,針刺這個穴位有神奇的功效。
崑崙、足、外踝、後、跟、微脈、尋、膊重、腰尻、痛、陽踝、更、連陰、頭疼、脊背、急、暴喘、滿、中心、踏地、行、不得、動、足、即、呻吟、若、欲、求、安好、須、尋、此、穴、針
白話文:
崑崙穴位於足外踝後方,跟骨微脈上。足跟疼痛、足外踝重痛、腰尻疼痛、陽踝疼痛加劇、頭痛、脊背急痛、暴喘、胸悶、心悸、踏地而行不得、足部活動時疼痛加劇、呻吟不止,如果想求得安好,必須尋找此穴位進行針灸。
環跳、在、足髀、則、臥、下、足、舒、上足、屈、乃、得、針、能、廢、毒、軀、冷、風、並、冷痹、身體、似、纏拘、腿重、腨痛、甚、屈伸、轉側、噓、有病、須、針灸、此、穴、最、蘇危
白話文:
環跳穴在足部股部,當患者臥下時,腿部伸直,曲腿時就能找到該穴。針灸此穴能夠消除毒素、解除因外感風寒引起的寒冷、痺症,《金匱要略》中稱此穴為「纏拘腿重,腨痛甚,屈伸轉側,噓有病,須針灸此穴最蘇危」。
陽陵泉、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腫、並、麻木、起坐、腰背、重、面腫、胸中、蒲、冷痹、與、偏風、努力、坐、不得、起臥、似、衰翁、針入、五分、後、神功、實、不同
通里、腕側、後、掌後、一寸、中、欲言言、不出、懊憹、在、心中、實、則、四肢、重
白話文:
陽陵泉穴位於膝蓋下方,外側約一寸處,主治膝腫、麻木,以及起坐困難、腰背沉重、面部浮腫、胸中滿悶等症狀。蒲蒒是一種具有溫熱、散寒止痛作用的中藥,常與其他藥物一起使用,治療風寒痺阻、肌肉麻木、腰膝疼痛、風濕痹痛等疾病。與風偏:指風寒偏勝引起的疾病,如面癱、口眼歪斜等。努力坐不得:指因疼痛或麻木而難以久坐。起臥似衰翁:指起牀或坐下時,動作緩慢、費力,如同衰老的人一樣。針入五分後,神功實不同:指針灸治療後,疼痛或麻木的症狀會明顯減輕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