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6)

1. 標由賦

夫今人愈疾豈離於醫治劫病之功莫妙於針刺。故經云拘於鬼神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正此之謂也。

察歲時於天道。

夫人身十二經,三百六十節以應一歲,十二月三百六十日。歲時者春暖夏熱秋涼冬寒,此四時之正氣。苟或春應暖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暖,是故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必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上逆而咳。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入正之氣,氣定乃刺焉。

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滯而衛氣沉,月始生則氣血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氣血實肌肉生,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天寒無刺,天溫無凝,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無治,是謂得天時而調之。

若日月生而瀉,是謂臟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名曰虛實;月廓空而治,是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又曰天有五運,金水木火土也。地有六氣,風寒暑濕燥是也。學者必察斯焉。

定形氣於予心。

經云凡用針者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平調理期,細察形氣得於心矣。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不調者病,相失者死。是故色脈不順而莫針,戒之,戒之。

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

經云病有沉浮,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傷五臟後生大病,故曰春病在毫毛腠理,夏病在皮膚,故春夏之人陽氣輕浮,肌肉瘦薄,四氣未盛,宜刺之淺;秋病在肌肉脈,冬病在筋骨,秋冬則陽氣收藏,肌肉肥厚,血氣充滿,刺之宜深。

又云春刺十二井,夏刺十二榮,季夏刺十二俞,秋刺十二經,冬刺十二絡,合以配木火土金水,理見子午流注。

不窮經絡陰陽,須逢刺禁。

經有十二手,太陰肺,少陰心,厥陰心包,絡太陽小腸,少陽三焦,陽明大腸,足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大腸膀胱,少陽膽,陽明胃也。絡有十五肺絡列缺,心絡通里,心包絡內關,小腸絡支正,三焦絡外關,大腸絡偏歷,脾絡公孫,腎絡大鐘,肝絡蠡溝,膀胱絡飛揚,膽絡光明,胃絡豐隆,陰蹺絡照海,陽蹺絡申脈,脾之大絡大包督脈,絡長強任脈,絡屏翳也。陰陽者天之陰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手足皆以赤白肉分之。言臟腑之陰陽,則五臟為陰,六腑為陽。是以春夏之病在陽,秋冬之病在陰,皆視其所在,典施針石也。

白話文:

標由賦

現在人們治病,哪裡能離開醫治的功勞?而治療疾病最妙的方法莫過於針灸。所以經書上說:「拘泥於鬼神的人,不可以和他談論;過分厭惡針灸的人,也不可以和他談論。」精巧的技藝,正是在於此。

要觀察歲時與天道相符。

人體有十二經脈,三百六十個穴位,與一年十二個月、三百六十天相應。歲時指的是春暖、夏熱、秋涼、冬寒,這是四季的正氣。如果春天應該溫暖卻反而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而涼爽,秋天應該涼爽卻反而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溫暖,那麼就會出現:冬天受寒,春天必然得溫病;春天受風,夏天必然腹瀉;夏天受暑,秋天必然得瘧疾;秋天受濕,則會上逆而咳嗽。岐伯說:「凡是施針,都必須等待日月星辰與四季的正氣相合,氣機穩定之後才能施針。」

所以,天氣溫暖、陽光明媚時,人的血液就會流暢,衛氣就會浮動,因此血液容易排出,氣血容易運行。天氣寒冷、陰暗時,人的血液就會凝滯,衛氣就會下沉。月球剛開始生長時,氣血開始精純,衛氣開始運行;月球圓滿時,氣血充盈,肌肉豐滿;月球虧空時,肌肉就會消瘦,經絡虛弱,衛氣衰退,形體單獨存在。因此要根據天時來調節氣血。天氣寒冷時不要施針,天氣溫暖時不要使氣血凝滯;月球初生時不要瀉血,月球圓滿時不要補益;月球虧空時不要治療,這就是說要順應天時來進行治療。

如果在月球初生時瀉血,就是臟腑虛弱;月球圓滿時補益,氣血上溢,經絡中有瘀血停留,叫做虛實夾雜;月球虧空時治療,就是經絡紊亂,陰陽錯亂,真邪難辨,氣血沉滯停留,外虛內亂,邪氣就會產生。又說,天有五行運轉,即金、水、木、火、土;地有六氣,即風、寒、暑、濕、燥。學習針灸的人必須觀察這些。

要確定形氣於心中。

經書上說:凡是用針灸的人,必須首先判斷病人的體形是肥胖還是瘦弱,以此來調節其氣的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須先調理其血脈,然後再進行調理,不論病情輕重,調理期間都要細緻觀察形氣,做到心中有數。形體強壯,脈搏細弱,氣不足以維持呼吸的,很危險;形體瘦弱,脈搏有力,胸中氣盛的,會死亡;形體與氣息相協調的,就能活下去;形氣不調的,就會生病;形氣不相協調的,就會死亡。所以,面色、脈搏不順暢的,就不能施針,要謹慎,要謹慎!

春夏體瘦則針刺淺,秋冬體肥則針刺深。

經書上說:疾病有深有淺,針刺也有深有淺,都要根據病情來進行治療,不要超過限度,超過限度就會內傷,不到位就會外壅。外壅則邪氣會順著壅塞之處侵入,針刺的深淺不當就會成為大禍,內傷五臟,以後就會生大病。所以說,春天的病在皮膚的毛髮和腠理,夏天的病在皮膚,因此春夏季節人的陽氣輕浮,肌肉瘦弱,四氣還沒有盛,應該針刺淺一些;秋天的病在肌肉和經脈,冬天的病在筋骨,秋冬季節陽氣收藏,肌肉肥厚,氣血充盈,應該針刺深一些。

又說:春天刺十二經脈的井穴,夏天刺十二經脈的榮穴,季夏刺十二經脈的俞穴,秋天刺十二經脈的經穴,冬天刺十二經脈的絡穴,配合五行(木、火、土、金、水),遵循子午流注的原理。

如果不精通經絡陰陽,就必須遵守針刺禁忌。

經脈有十二經脈: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絡脈有十五絡:肺絡列缺穴、心絡通里穴、心包絡內關穴、小腸絡支正穴、三焦絡外關穴、大腸絡偏歷穴、脾絡公孫穴、腎絡大鐘穴、肝絡蠡溝穴、膀胱絡飛揚穴、膽絡光明穴、胃絡豐隆穴、陰蹺絡照海穴、陽蹺絡申脈穴、脾之大絡大包穴、督脈絡長強穴、任脈絡屏翳穴。陰陽是天的陰陽,從平旦到中午是天的陽氣,是陽中之陽;從中午到黃昏是天的陽氣,是陽中之陰;從黃昏到雞鳴是天的陰氣,是陰中之陰;從雞鳴到平旦是天的陰氣,是陰中之陽。人體也應此而變化。論及人體的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論及身體的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手足則根據皮膚的顏色來區分。論及臟腑的陰陽,則五臟為陰,六腑為陽。所以,春夏的病在陽,秋冬的病在陰,都要根據病情所在,恰當地使用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