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下 (3)
卷之下 (3)
1. 四總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2. 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內庭穴,肚腹中妙訣;曲池與合谷,頭面病可徹;腰背痛相連,委中崑崙穴;胸項如有痛,後谿並列缺;環跳與陽陵,膝前兼腋脅;可補即留久,當瀉即疏泄;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白話文:
三里、內庭穴,是治療肚腹中病的妙穴;曲池和合谷穴,可以治療頭面部的疾病;腰背疼痛相連,用委中和崑崙穴;胸項如果有疼痛,用後谿和列缺穴;環跳和陽陵穴,可以治療膝前和腋脅的疼痛;可補的穴位就長時間留針,當瀉的穴位就疏泄;三百六十個穴位,是一千一百個金穴。
3. 治病十一證歌
攢竹絲竹主頭痛,偏正皆宜向此針,更去大都徐瀉動,風池又刺三分深。曲池合谷先針瀉,水與除疴病不侵。依此下針無不應,管教隨手便安寧。
白話文:
-
攢竹穴:
-
主治頭痛,無論是偏頭痛還是正頭痛,都可以針灸這個穴位。
-
扎針後,頭部的經絡會疏通,氣血也能順暢流動,頭痛就會減輕或消失。
-
注意不要扎針太深,以免傷及神經。
-
風池穴:
-
扎針深度為三分,可以治療頭痛和眩暈。
-
針灸風池穴可以疏風散寒,活血止痛。
-
曲池穴和合谷穴:
-
先針灸曲池穴和合谷穴,可以瀉火除濕,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
針灸這兩個穴位可以預防疾病的侵襲。
-
下針後,患者的症狀一般都會有所好轉。
-
針灸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緩解頭痛的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頭風頭痛與牙疼,合谷三間兩穴尋,更向大都針。眼痛太淵穴內用,行針牙痛三分針,呂細齒疼依前指上明,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細尋。
白話文:
-
頭痛:在合谷穴和三間穴取穴,再向大都穴針灸。
-
眼痛:在太淵穴內取穴,針灸治療牙痛時,取三分針。
-
牙痛:在呂細穴取穴,再推大都穴,左右交替,仔細尋找。
聽會兼之與聽宮,七分針瀉耳中聾,耳門又瀉三分許,更加七壯灸聽宮。大腸經內將針瀉,曲池合谷七分中,中醫者若能明此理,針下之時便見功。
白話文:
將聽會穴與聽宮穴合用,先針瀉聽會穴七分,再針瀉耳門穴三分,然後再在聽宮穴上灸七壯。在治療大腸經內熱時,針瀉曲池穴合谷穴七分,如果中醫師能明瞭此理,針下去之後,很快就會見效。
肩背並和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澤加一寸,更於三間次第行,各入七分於穴內,少風二府刺心經穴內,淺深依法用,當時㹱疾兩之經。
白話文:
-
肩膀和胳膊疼痛,刺曲池、合谷穴,刺入深度為七分,如果沒有痊癒,再刺尺澤穴,刺入深度加深一寸。
-
再在三間穴,分別刺入深度為七分。
-
少風、二府兩穴,刺入心經穴位,刺入深度與尺澤穴相同,按照規定的方法治療,立即可以緩和疾病,康復兩條經絡。
咽喉以下至於臍,胃脘之中百病危,心氣痛時胸結硬,傷寒嘔噦悶涎,隨列缺下針三分許,三分針瀉到風池,二足三間並三里,中衝返刺五分依。
白話文:
從咽喉以下到肚臍,胃部區域有很多危及生命的病症,當心氣疼痛時,胸部又會結成硬塊,傷寒嘔吐、噁心、流涎,沿著列缺穴向下針刺三分左右,三分針瀉到風池穴,雙腳的三陰交穴和足三里穴,中衝穴反刺五分。
幹出難來刺腕骨,五分針瀉要君知,獸際經渠並通里,一分針瀉汗淋漓,足指三開久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汗至,如若通遍體,有人明此是醫師。
白話文:
當頭痛難以忍受時,就要刺腕骨,五分針灸,瀉出毒素最重要。
獸際、經渠穴與通裏穴並用,針刺一分,汗流浹背。
足趾有三個穴道,久刺三里穴,大拇趾各刺五分,宜出汗至全身。
如果能通達全身,這樣的醫生纔是真正的良醫。
四肢無力中邪風,眼澀難開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語,風池合谷用針通,兩手三間隨後瀉,三里兼之與太衝,各入五分於穴內,迎隨得法有神功。
白話文:
四肢無力是中了邪風,眼睛模糊難以睜開,各種病症都接踵而來,精神昏沉疲倦,言語不多。這時應該在風池和合谷穴用針刺通,隨後瀉兩手的三間穴,再配合三里穴和太衝穴,各刺入穴位五分深,如果迎隨得法,就有神奇的功效。
風池手足指諸間,右瘓偏風左曰癱,各刺五分隨後瀉,更灸七壯便身安,三里陰交行氣瀉,一寸三分量病看,每穴又加三七壯,自然瘓癱即時安。
白話文:
風池穴、手足間的各個穴位,如果右側偏癱就稱為風,左側偏癱就稱為癱,分別刺入五分,然後洩血,再灸七壯,身體就會舒服了。三里穴、陰交穴能運行氣血,瀉血的量要根據病情來決定,每個穴位再加三到七壯,自然偏癱就會立即康復。
瘧疾將針刺曲池,經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針刺於二穴,瘧病纏身方得離,未愈更加三間刺,五分深刺莫憂疑,又兼氣痛增寒熱間,使行針莫用遲。
白話文:
如果患有瘧疾,可以在曲池穴,經渠穴和合谷穴針刺,針刺深度五分,壓痛消失為宜,瘧疾症狀就會消除。如果瘧疾還沒有痊癒,可以再針刺三間穴,針刺深度五分,不要懷疑。瘧疾伴有氣痛、寒熱交替的症狀,必須趕快針灸,不要延誤。
腿膝腰疼痞氣攻,臗骨穴內七分窮,更針風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補瀉同,又去陰交瀉一寸,行間仍刺五分中,剛柔進退隨呼吸,去疾除疴捻指工。
白話文:
腿部膝蓋腰部疼痛,痞氣(血瘀)攻擊身體,在臗骨穴(膝眼穴)內七分深的位置用針刺。再針刺風市穴和足三里穴,深度都為一寸三分,可以起到補瀉的作用。此外,還需要刺瀉陰交穴,深度為一寸,然後在行間穴(小腿前外側)刺入五分深。針刺時剛柔並濟,進退隨呼吸,這樣才能祛除疾病,效果立竿見影。
肘膝疼時刺曲池,進針一寸是便宜,左病針右右針左,依此三分瀉氣哥,膝痛三分針犢鼻,三里陰交要七次,但能仔細尋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時。
白話文:
當肘部和膝蓋疼痛時,在曲池穴刺針,直刺一寸即可。如果左邊疼痛,就針灸右邊,反之亦然。依照這個原則,針灸三分以瀉除病氣,膝蓋疼痛時,在犢鼻穴針灸三分,三里穴和陰交穴針灸七次。只要你能仔細探尋其中的道理,就能在短時間內治癒疾病。
4. 論子午注之法
夫子午流注者,剛柔相配,陰陽相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時一刻乃一陽之生,至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經,有十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巳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
白話文:
人體的氣血運行就像天地之間的陰陽變化一樣,是相互制約、相互配合的。氣血在人體內不斷循環,流經不同的穴位,導致穴位的開合。
為什麼用子午來表示呢?因為子時一刻是陽氣開始生發的時候,午時一刻是陰氣開始生發的時候,所以就用子午來劃分時間。
「流」是指氣血的運行,「注」是指氣血的停駐。人體有十條經絡,十二個臟腑。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巳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氣血在經絡中運行,停駐在不同的臟腑中。
余兩經者,乃三焦、包絡也。三焦乃陽氣之父,包絡乃陰血之母。此二經雖奇於壬癸,亦分派於十干。且每經之中,有井、榮、俞經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陰井木而陽井金,陰榮火而陽榮水,陰俞土而陽俞木,陰經金而陽經火,陰合水而陽合土矣。經中又有返本還原者,乃十二經出入之門戶也。
白話文:
三焦和包絡,是人體重要的兩條經絡。三焦是陽氣的發源地,包絡是陰血的發源地。三焦和包絡雖然是奇經八脈,但它們也分屬於十干。而且,每條經絡都有井、榮、俞、經合四個穴位,分別與金、水、木、火、土五行元素相配。
因此,陰井穴屬木,陽井穴屬金,陰榮穴屬火,陽榮穴屬水,陰俞穴屬土,陽俞穴屬木,陰經穴屬金,陽經穴屬火,陰合穴屬水,陽合穴屬土。
此外,經絡中還有返本還原的穴位,它是十二經脈出入的門戶。
陽經有原,遇俞穴並過之;陰經無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太衝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陰經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巳公孫,辛列缺,癸水泉,包絡內關也。故陽日氣先行而血後隨也。陰日血先行而氣後隨也。得時為之開,失時為之闔。陽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見者,氣納於三焦。
白話文:
陽經有原穴,遇俞穴並經過它;陰經沒有原穴,以俞穴代替它。這就是甲出丘墟,乙太衝的道理。另外根據《千金方》的說法,六陰經也有原穴。乙中都,丁通裏,巳公孫,辛列缺,癸水泉,包絡內關也是。所以陽日是氣先行,血隨後跟。陰日是血先行,氣隨後跟。得時就打開,失時就閉合。陽幹注於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見的,氣納於三焦。
陰乾注臟,乙、丁、己、辛、癸而重見者,血納包絡。如甲日甲戌時以開膽井,至戊寅時,正當胃俞,而又並過膽原重見甲申時,氣納三焦。榮穴屬水,甲屬木,是以水生木,謂甲合還元化木。又如乙酉時以開肝井,至己丑時,當脾之俞井,過肝原重見乙未時,血納包絡。榮穴屬火,乙屬木,是以木生火也。
白話文:
陰乾調治臟腑,乙、丁、己、辛、癸重複出現的時候,血液會注入包絡。比如甲日甲戌時開始打膽井穴,一直打到戊寅時,剛好是胃俞穴,又經過膽原重複出現甲申時,氣就會注入三焦。榮穴屬於水,甲屬於木,所以水生木,稱為甲合還元化木。又比如乙酉時開始打肝井穴,一直打到己丑時,剛好是脾之俞井穴,經過肝原重複出現乙未時,血就會注入包絡。榮穴屬於火,乙屬於木,所以木生火。
余皆依此,俱以子母相生,陰陽相濟也。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故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也。何以甲與己合?曰:中央戊己屬土,畏東方甲乙之木所克。戊方陽為兄,己屬陰為妹。戊兄遂將己妹嫁與木家於甲為妻。庶得陰陽和合而不相傷。
所以甲與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盡於此矣。
白話文:
我依據這些論述,都用子母相生,陰陽相濟的理論。陽日中沒有陰的時間,陰日中沒有陽的時間,所以,甲與己相合,乙與庚相合,丙與辛相合,丁與壬相合,戊與癸相合。為什麼甲與己相合?回答說:中央戊己屬土,畏懼東方甲乙之木所克。戊方陽為兄,己屬陰為妹。戊兄就將自己的己妹嫁與木家的甲,為甲之妻。這樣就能夠使陰陽和合,而不互相傷害。
5. 五虎建元日時歌
甲己之日丙寅起,乙庚之辰戊寅頭,丙辛便從庚寅起,丁壬壬寅順行求,戊癸甲寅定時侯,六十首法肋醫流。
白話文:
在甲己的日子從丙寅開始,乙庚的日子從戊寅開始,丙辛的日子則從庚寅開始,丁壬的日子從壬寅開始,戊癸的日子定在甲寅,這六十種方法是中醫流傳下來的規則。
6. 十二經納天干歌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
白話文:
-
甲:膽
-
乙:肝
-
丙:小腸
-
丁:心
-
戊:胃
-
己:脾臟
-
庚:大腸
-
辛:肺
-
壬:膀胱
-
癸:腎臟
-
三焦:也是屬於壬
-
包絡:也是歸於癸
7. 十二經納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腎心包、戌亥子三、膽醜肝通。
白話文:
肺屬寅時大卯、胃屬辰時宮脾、巳時心午小腸、未時中焦申胱、酉時腎心包絡、戌亥子時三焦、膽屬醜時肝通。
8. 十二經之原歌
甲出丘墟,乙太衝,丙居腕骨是原中,丁出神門原內過,戊胃氣可通,巳出太白,庚合谷,辛原本出太淵同,壬歸京骨曲池穴,癸出太谿大陵中
白話文:
甲從丘墟穴出來,乙從太衝穴出來,丙位於腕骨原穴,丁從神門穴出來,經過原穴內側,戊可以通達胃氣,己從太白穴出來,庚從合谷穴出來,辛原本從太淵穴出來,與太淵穴相同,壬回到京骨曲池穴,癸從太谿穴出來,位於大陵穴之中。
9. 子午流注十二經井榮俞原經合歌
手大指內太陰肺少商為井榮際太淵之穴號俞原,行入經渠尺澤類監指陽明曰大腸商陽二間三間詳合谷陽谿依穴取曲池為合正相當。中指厥陰心包絡中衝掌中勞宮索大陵為俞本是原間使從容求曲澤。無名指外是三焦關衝尋至液門頭俞原中渚陽池取經合支溝天井求。手小指內少陰心少衝少府井縈尋神門俞穴為原穴靈道仍須少海真。
白話文:
大拇指內側的手太陰肺少商穴,是肺經的井穴,與榮穴太淵穴相互為表裡,是肺經的原穴,沿著肺經流經經渠穴、尺澤穴、類監穴。食指陽明大腸經,商陽穴、二間穴、三間穴與合谷穴、陽谿穴相應,依次取穴至曲池穴為合穴,正好與肺經相合。中指厥陰心包絡經,中衝穴、掌中勞宮穴,索取大陵穴為俞穴,本為原穴,間使穴舒緩取穴,尋求曲澤穴。無名指外側是三焦經,關衝穴、尋至液門穴為頭俞穴,原穴為中渚穴、陽池穴,取經合穴支溝穴、天井穴。小拇指內側是手少陰心經,少衝穴、少府穴為井穴,環繞尋至神門穴為俞穴,原穴為靈道穴,仍須配合少海穴。
手小指外屬小腸少澤流於前谷內後谿腕骨之俞原陽谷為經合少海。足大指內太陰脾井縈隱白大都推太白俞原商丘穴陰陵泉合要須知。足大指端厥陰肝大都為井榮行間太衝為俞原都是經在中封合曲泉。足第二指陽明胃厲兌內庭須要會陷谷衝陽經解谿三里膝下三寸是足掌心中少陰腎湧泉然谷天然定太谿腎俞不為原復溜陰谷能醫病。足第四指少陽經竅陰為井俠谿榮衛原臨泣丘墟穴陽輔陽陵泉認真。
足小指外屬膀胱至陰通谷井榮當束府次尋京骨穴崑崙經合委中央。
白話文:
手小指外側與小腸相連,少澤流經前谷內後谿,腕骨穴是俞穴,原穴是陽谷,交會穴是少海。足大指內側與太陰脾相連,井穴是太白,榮穴是隱白,原穴是大都,商丘穴是俞穴,交會穴是陰陵泉,須要詳細瞭解。足大指端與厥陰肝相連,大都是井穴,榮穴是行間,俞穴是太衝,都是經穴,交會穴在中封穴,曲泉穴。足第二指與陽明胃相連,厲兌是井穴,內庭是榮穴,陷谷是俞穴,衝陽是經穴,解谿是合穴,三里在膝下三寸,就是足掌心中。少陰腎與湧泉穴相連,然谷是交會穴,太谿是俞穴,腎俞不是源穴,復溜是陰谷穴,可以治療疾病。足第四指與少陽膽相連,竅陰是井穴,俠谿是榮穴,衛原是俞穴,臨泣是經穴,丘墟穴是合穴,陽輔是陽陵泉穴,一定要認真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