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下 (10)
卷之下 (10)
1. 周身折量法
夫取穴之法,必有分寸。予幸遇明師,口傳心受,逐部折量。謹按明堂銅人、千金資生、甲乙資經,參考釘定孔穴,集成歌括,名曰周身折量法也。使學者易於記誦,則孔穴瞭然在目。倘有未具,以俟後之君子,更加削正,庶斯道之不朽云。
白話文:
取穴的方法,必須要有一定的標準。我幸運地遇到一位賢明的老師,他親口教導、用心傳授,逐一講解身體各部位的折量方法。我謹慎地參考《明堂銅人》、《千金資生》、《甲乙經》等醫書,並將穴位仔細核對、確定,編成歌訣,命名為「周身折量法」。這樣能讓學習者容易記憶背誦,使穴位位置能清楚地映在腦海中。如果內容有不夠完善的地方,就等待後來的賢能之士,能夠加以增刪修正,希望這個醫學方法能夠流傳不朽。
2. 光論取同身寸法
千金云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為尺,八分為寸,仍取本人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節為一寸,又有取手大拇指第一節橫度為一寸,以意消詳巧拙在人,亦有長短不定者。今考之以男左女右大指與中指相屈如環,取中指中節橫紋上下相去長短為一寸,謂之同身寸法為準。
白話文:
《千金方》說量取尺寸的方法,是按照古代以八寸為一尺,八分為一寸的標準。並且以個人的左手(男性)或右手(女性)中指第一節的長度作為一寸。另外也有取手的大拇指第一節的橫向寬度作為一寸的說法,其中巧妙之處需要個人仔細斟酌。因為人的手指長度也有可能不同。現在我們考證,以男性左手或女性右手的大拇指和中指彎曲成環狀,取中指中間指節的橫向紋路上下之間的長度作為一寸,稱之為「同身寸法」,以此作為標準。
3. 頭部中行一十四穴
平眉三寸定髮際,大杼三寸亦如是,卻來折作尺二寸,發上五分神庭位,庭上五分名上星,星上一寸囟會真,前頂云囟一寸五,頂上寸半百會所,神聰百會四花求,各取一寸風癇主,後頂會後寸半,中強間項後過寸五,腦戶去間寸五分,戶後寸半定風府,下五分啞門中門,下五分發際終,更有明堂一穴,差諸經俱作上星穴,頭部中行折量法。
白話文:
眉毛往上三寸的地方對應到髮際線,大椎穴往上三寸的地方也一樣。從這兩個位置向內折,距離各是一尺二寸,髮際線往上五分的位置是神庭穴,神庭穴往上五分是上星穴,上星穴往上一寸是囟會穴。前頂穴在囟會穴往後一寸五分的地方,頂上穴在囟會穴往後一寸半的地方,也就是百會穴的位置。在百會穴前後左右各一寸的地方是四神聰穴,這是治療風癇的主要穴位。後頂穴在百會穴往後一寸半,強間穴在後頂穴往下一寸五分,腦戶穴在強間穴往下一寸五分,腦戶穴往下寸半是風府穴,風府穴往下五分是啞門穴,啞門穴往下五分則是髮際線的終點。另外還有一個明堂穴,它和其他經脈的穴位都一樣是上星穴。以上是頭部中線穴位的折量方法。
4. 頭部二行左右一十四穴
曲差俠庭寸半,量五處,仍俠上星旁處,後承光寸半,中寸半,通天絡卻在玉枕,橫紋於腦戶,尺寸仍准銅人數。天柱在頂後,髮際大筋邊外廉陷中,是眉沖二穴,兩眉頭直上,入髮際相求,銅人經中不曾載,明堂經載近曲差。
白話文:
曲差穴在俠庭穴旁邊約半寸的位置,量取五處穴時,要先找到上星穴的旁邊,再往外量取;承光穴則在後腦,距離後髮際一寸半的地方,中樞穴則在承光穴旁邊約半寸的地方;通天穴、絡卻穴在玉枕穴處,橫紋在腦戶穴的上方,這些穴位的尺寸都應參考銅人腧穴圖。天柱穴位於後腦勺頂部,後髮際大筋外側邊緣的凹陷處;眉沖穴則有兩個,在兩眉頭的正上方,進入髮際的地方尋找,銅人經絡中沒有記載,但明堂經有記載,說它靠近曲差穴。
5. 頭部三行左右一十二穴
臨泣二穴,當兩目直入髮際五分,屬目窗。泣後量一寸,正營一寸。足承靈,營後寸五分,去靈寸半,是腦空。風池,取少陽陽經督會已。當陽三穴,當瞳人直上入發一寸。銅人經不載,明堂載風眩鼻塞不可發也。
白話文:
頭部有三條線,左右共十二個穴位:
首先是臨泣穴,左右各一個,位置在兩眼直視上方,進入髮際五分的地方,這個穴位屬於目窗穴的範圍。從臨泣穴往後量一寸,是正營穴,再往後量一寸,是承靈穴。從承靈穴往後量一寸五分,再往後量一寸半,是腦空穴。風池穴,取穴位置在少陽經和陽維脈交會的地方。
接著是頭頂正中線的三個穴位,位置在瞳孔直視上方,進入髮際一寸的地方。銅人經(《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沒有記載這三個穴位,明堂(《明堂圖》)有記載,說明此處的穴位不能用針刺,因為可能會引起頭暈和鼻塞。
6. 側頭部左右二十六穴
腦空上廉為頷厭,腦空之中號懸顱釐,腦空下廉取耳上三寸,天衝居率谷,耳上一寸半曲鬢,耳上當曲隅角孫,耳廓當中取開口有空,治目齒竅陰,耳上動有空白,耳後入髮際一寸之中,審端的顱囟,耳後青絡脈瘈脈,耳本後邊中雞足青脈上相逢完骨,耳後四分際,耳尖後陷是醫風。
白話文:
頭部兩側共有二十六個穴道:
腦空穴的上方邊緣是頷厭穴,腦空穴的中間是懸顱穴,腦空穴的下方邊緣取在耳朵上方三寸處,天衝穴在率谷穴的位置,耳朵上方一寸半是曲鬢穴,耳朵上方靠近角落處是角孫穴,耳朵廓的中間開口處有空隙,這個位置可以治療眼睛和牙齒的問題,叫做竅陰穴。耳朵上方能感覺到脈動的地方有空白區域,耳朵後方進入頭髮邊緣一寸的地方,是確定顱囟穴的部位。耳朵後方的青色脈絡是瘈脈,耳朵根部的後方,青色脈絡像雞爪一樣分岔的地方相交會合,是完骨穴。耳朵後方四分處的邊界,耳朵尖的後方凹陷處是醫風穴。
7. 肩膀部左右二十六穴
肩膊之穴二十六:缺盆之上,肩井當天髎;盆上瑟骨際,巨骨肩端上兩行,肩之前廉為臑會;肩顒膊骨陷中,揣肩髎;臑上舉臂取髃後,肩貞當骨解脅腧;胛上大骨中,大骨之下名天宗;天宗之前秉風穴;肩中曲胛,曲垣中肩外俞;胛上廉折,肩中俞胛內相逢。
上有大杼,下尾骶分為二十有一柱:有來自有折量法,同身三寸而取腧七寸八分;分上七,上之七節即是柱;平肩大杼大骨下,第二陶道三身柱四柱無穴神道五靈臺第六柱下數至陽七柱八又缺筋縮九柱十又歇脊柱十一十二無十三柱下號懸樞十四命門穴十五陽關十六柱下睹十七至二十俱無廿一柱名腰俞;下去更有長強穴。請君逐一細尋,之間中七節長二分;大要十四與平臍一尺二寸一分四;後有密戶宜審思。
白話文:
肩膀部位的穴道共有二十六個:鎖骨上方的凹陷處是缺盆穴,肩井穴在天髎穴的位置;鎖骨上緣靠近胸骨的骨頭縫隙是巨骨穴,肩端上方有兩排穴道,肩膀前緣的臑會穴;肩胛骨凹陷處是揣肩髎穴;手臂舉起時,肩膀上可以找到的髃後穴,肩貞穴在骨頭關節處的脅腧穴附近;肩胛骨正中央是大骨中穴,大骨下方是天宗穴;天宗穴前方是秉風穴;肩膀彎曲處的肩中穴,彎曲處邊緣是曲垣穴,外側是肩外俞穴;肩胛骨上緣的肩中俞穴,與肩胛骨內緣相交匯。
脊椎骨上共有二十一處穴道,測量時有特定的方法,以同身寸三寸為單位,找出七寸八分的距離;從上面數七節,這七節就是脊椎骨;與肩部平齊的大杼穴,在大骨下方,第二節是陶道穴,第三節是身柱穴,第四節沒有穴位,第五節是神道穴,第六節是靈臺穴,從第六節往下數,第七節是至陽穴,第八節沒有,第九節是筋縮穴,第十節沒有,第十一節是脊柱穴,第十二、十三節都沒有,第十三節下方是懸樞穴,第十四節是命門穴,第十五節是陽關穴,第十六節下方沒有穴位,從第十七節到第二十節都沒有穴位,第二十一節是腰俞穴;往下還有長強穴。請各位仔細尋找,其中第七節長約二分;大約第十四節與肚臍平齊,距離肚臍一尺二寸一分四;背後還有密戶穴,需要仔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