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續刻靈素序

回本書目錄

續刻靈素序

1. 續刻靈素序

昔者,黃帝同岐伯、少俞等六臣,互相討論,開醫學之源,傳靈樞、素問,即內經也。靈樞所論者,營衛血氣之道路、經脈臟腑之貫通、天地四時之變化、音律風野之區分,先立九針,以備病所由治也。素問所論者,陰陽寒暑之推遷、飲食居處之得失、五運生制之勝復、六氣時序之逆順,察其脈色,以明病所由生也。

然考其治病,針灸最詳。自仲景聖著傷寒方論,針灸亦有不可闕者,如刺風池、風府、期門,灸少陰、厥陰之類。嗣後名家踵起,方書益盛,而針灸亦兼及焉。今醫獨事方藥,視針灸為小技而忽諸,則靈素書雖存,而知刺法者鮮矣。(學川)不揣孤陋,較靈素、甲乙經穴之異同,參傷寒雜病方書之辨論,編為針灸逢源六卷。所集靈素,特揭經脈刺法諸篇,以補醫林傳誦所闕。其臟象脈要、疾病諸論無針灸者,置之弗錄,蓋欲以別集合而讀之也。第學者檢鈔不便,茲復採錄靈素四十餘篇,並載集中大要,與汪認庵類纂略同,而注稍詳。今並授諸剞劂,略述原委,千卷端重,望世之高明誨余不逮云爾。

道光壬午春閏三月,李學川三源氏題於棣華草堂。

白話文:

從前,黃帝和岐伯、少俞等六位大臣一起討論,開創了醫學的源頭,留下了《靈樞》和《素問》這兩部著作,也就是《內經》。《靈樞》主要講述營衛氣血的運行途徑、經脈臟腑的相互聯繫、天地四時的變化規律、音律和風向的區別,首先確立了九種針法,以此來準備治療疾病的方法。《素問》主要講述陰陽寒暑的變化、飲食起居的適宜與否、五運生剋制化的變化、六氣時序的順逆,觀察脈象和氣色,以此來了解疾病產生的原因。

然而考察其治療疾病的方法,針灸是最為詳盡的。自從張仲景聖人撰寫《傷寒論》之後,針灸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針刺風池、風府、期門等穴位,艾灸少陰、厥陰等經脈。之後,許多名醫相繼出現,藥方著作越來越多,而針灸也被廣泛應用。現在的醫生只專注於藥方,把針灸看作是小技巧而忽略它,這樣一來,《靈樞》和《素問》雖然還存在,但了解針刺方法的人卻很少了。(李學川)我不自量力,比較了《靈樞》、《素問》和《甲乙經》中穴位的差異,參考了《傷寒論》等醫書的辨證論述,編寫成《針灸逢源》六卷。其中收集的《靈樞》、《素問》內容,特別選出講述經脈刺法相關的篇章,以彌補醫學界傳播中缺失的部分。關於臟腑、脈象要點、疾病等沒有涉及到針灸的論述,就不收錄,這是為了區分不同的內容而方便讀者閱讀。但是學者們查閱摘抄不太方便,現在重新選錄《靈樞》、《素問》四十多篇,並摘錄書中的要點,與汪認庵類編的內容大致相同,但是註釋更加詳細。現在一併交付刊刻,簡述一下原委,這部書內容豐富,期望世上的高明之士能指教我的不足之處。

道光壬午年閏三月,李學川三源氏在棣華草堂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