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凡例
凡例
1. 凡例
一諸書於素問、難經多異少同。今取其同。議其異。故以聚英名。
一此書以經絡髎穴類聚為一卷。各病取穴治法為二卷。諸論針艾法為三卷。各歌賦為四卷。間或發揮一二。
一周身尺寸已詳於前集素難節要。今止繪圖各分寫於上。以便准量取穴。
一經絡俱屬於五臟六腑。今繪其圖於經絡之前者。知外有是經。則內屬是臟腑也。
白話文:
許多醫書中,對《素問》和《難經》的記載,多有差異,少有相同之處。現在我取其相同之處,討論其不同之處,因此以「聚英」為書名。
本書以經絡、穴位類別歸納為一卷,各病症的取穴治療方法為二卷,針灸方法的論述為三卷,各類歌賦為四卷。其中有些地方會略作發揮。
人體尺寸已在前集《素問難經節要》中詳述,現在只繪製圖像,並將各部位尺寸標註在上,以便精準量取穴位。
經絡都屬於五臟六腑。現在將經絡圖繪製於經絡篇章之前,目的是讓人知道,外在有這些經絡,就表示內在有與之相應的臟腑。
一明堂針灸、銅人、千金翼諸書。拘頭面腹手足分列髎穴。殊無經絡起止次序。今以滑氏十四經發揮、金蘭循經經絡繪圖。每經自始至終。某穴主某病。以便考究。
白話文:
古代的《一明堂針灸》、《銅人》、《千金翼》等醫書中,都詳細記載了頭面、腹部、手足各個部位的穴位。但是,這些穴位並沒有按照經絡的起止順序來排列。現在,根據滑氏十四經的理論,並參考金蘭循經經絡圖,將各個經絡從始至終完整地繪製出來。每個穴位都註明瞭主治的疾病,方便臨牀查閱研究。
一資生經立諸病目。以各髎穴分屬。似難於閱。今以各經髎穴為主。以主某病分屬之。仿神農本草例。以穴名在前。藥性隨於後。
白話文:
過去的中醫書籍中,根據「一資生經」記載的各種疾病,各自對應不同的髎穴。但這樣分類不容易閱讀。現在,我們以各經絡的髎穴為中心,根據髎穴主治的疾病進行分類。就像《神農本草經》那樣,先列出穴名,後說明其藥性。
一各經髎穴。或有原缺者仍舊。
一標幽、玉龍、肘後諸歌賦。今醫家皆謂其易於記誦。然專事於此。則針灸亦狹矣。姑集於末卷。以備參閱。
一奇經八脈、十二絡脈、八會脈、原募穴。雖備於本經絡。復表章於後。以便分別。
一前人著取穴捷法治病。而不明言穴名者。今考明之。
一取穴法有未明者。竊議一二。
白話文:
經髎穴,有些原本可能缺失,但還是要保留。幽、玉龍、肘後等諸歌賦,現在的醫生都覺得容易記誦,但如果只專注於這些,針灸就會顯得狹隘了。所以就放在卷末,方便大家參考。奇經八脈、十二絡脈、八會脈、原募穴,雖然在經絡中都有記載,但還是另外列出來,方便區分。以前的人寫的取穴捷法治病,卻沒有明確說明穴名,現在就考證清楚了。有些取穴方法還不太清楚,我私下提出一些看法。
一針灸書惟明堂、銅人、千金、濟生拔萃、竇氏流注、子午盡好。其餘愈出愈下。不合素問、難經者多。各附以發揮。
一東垣針法。深得素問之旨。人多忽之。各書亦不能載。今於脾胃論中表章於此。
白話文:
在所有針灸書籍中,只有《明堂》、《銅人》、《千金》、《濟生拔萃》、《竇氏流注》、《子午流注》這幾本比較好。其他後出的書質量越來越差。很多不合《素問》、《難經》的理論。每本都附有發揮和註解。
一素、難井滎俞經合主病。人多不明五行生剋。故不能行。今以諸經是動所生病補瀉生克。細為制定。以便針刺。
一各書有關於論針灸。備錄於卷末。
白話文:
一素、難井榮俞等經脈相會之穴位,主治相應的疾病。許多人對五行生剋關係不理解,所以無法正確運用針灸。現在根據各經絡的五行屬性和相生相剋關係,詳細制定針灸手法,方便針刺治療。
一濟生拔萃於十二經井滎俞經合穴。萃集各書主治病證。其餘髎穴。則未之及。故今仿其例。亦據銅人、千金、明堂、外臺而補輯之。
白話文:
一位拯救生命的醫者從十二經的井穴、滎穴、俞穴、經合穴中,精選各書的主治病症。其他的髎穴,以前都沒有提及。因此,現在我仿照他的例子,也根據銅人、千金、明堂、外臺等典籍,進行補充整理。
一經絡悉依十四經發揮流注交接次第。髎穴亦依之。比之銅人等書有繁雜空穴。皆不增入。一各空穴下分寸。針淺深。艾壯多少。俱備錄。以便四時取用。明堂經則曰明堂。資生經則曰資生。千金翼則曰千金。明堂下經則曰明下。或曰下經。外臺秘要則曰外臺。俱省文爾。一世俗喜歌賦。以其便於記誦也。今類聚各書歌賦。置之末卷。
白話文:
一、經絡系統全部按照十四條經脈的循行、交會和相接的順序記載,髎穴也遵循此規則。與《銅人》等書籍相比,這裡沒有繁雜的空穴,也沒有將這些空穴的部位、針刺深度、艾灸壯數等內容全部記錄。這樣做主要是為了方便人們隨時查閱使用。如果某個穴位在《明堂經》中稱為「明堂」,在《資生經》中稱為「資生」,在《千金翼》中稱為「千金」,在《明堂下經》中稱為「明下」或「下經」,在《外臺祕要》中稱為「外臺」,那麼這裡都簡稱該書名。
二、世俗的人都喜歡用歌賦的形式來記憶內容。現在將收集的這些歌賦放在書的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