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聚英》~ 凡例

回本書目錄

凡例

1. 凡例

諸書於《素問》、《難經》多異少同。今取其同,議其異,故以「聚英」名。

此書以經絡髎穴類聚為一卷;各病取穴治法為二卷;諸論針艾法為三卷;各歌賦為四卷。間或發揮一二。

周身尺寸已詳於前集《素難節要》。今止繪圖各分寫於上,以便准量取穴。

經絡俱屬於五臟六腑。今繪其圖於經絡之前者,知外有是經,則內屬是臟腑也。

《明堂針灸》、《銅人》、《千金翼》諸書,拘頭面腹手足分列髎穴,殊無經絡起止次序。今以滑氏《十四經發揮》、《金蘭循經經絡繪圖》,每經自始至終,某穴主某病,以便考究。

《資生經》立諸病目,以各髎穴分屬,似難於閱。今以各經髎穴為主,以主某病分屬之,仿《神農本草》例:以穴名在前,藥性隨於後。

各經髎穴,或有原缺者仍舊。

《標幽》、《玉龍》、《肘後》諸歌賦,今醫家皆謂其易於記誦。然專事於此,則針灸亦狹矣。姑集於末卷,以備參閱。

奇經八脈、十二絡脈、八會脈、原募穴,雖備於本經絡,復表章於後,以便分別。

前人著取穴捷法治病,而不明言穴名者;今考明之。

取穴法有未明者,竊議一二。

針灸書惟《明堂》、《銅人》、《千金》、《濟生拔萃》、《竇氏流注》、《子午》盡好;其餘愈出愈下,不合《素問》、《難經》者多。各附以發揮。

東垣針法,深得《素問》之旨。人多忽之,各書亦不能載。今於《脾胃論》中表章於此。

《素》、《難》井滎俞經合主病。人多不明五行生剋,故不能行。今以諸經是動所生病補瀉生剋,細為制定,以便針刺。

各書有關於論針灸,備錄於卷末。

《濟生拔萃》於十二經井滎俞經合穴,萃集各書主治病證;其餘髎穴,則未之及。故今仿其例,亦據《銅人》、《千金》、《明堂》、《外臺》而補輯之。

經絡悉依《十四經發揮》流注交接次第;髎穴亦依之。比之《銅人》等書有繁雜空穴,皆不增入。

各空穴下分寸、針淺深、艾壯多少,俱備錄,以便四時取用。《明堂經》則曰「明堂」;《資生經》則曰「資生」;《千金翼》則曰「千金」;《明堂下經》則曰「明下」,或曰「下經」;《外臺秘要》則曰「外臺」。俱省文爾。

世俗喜歌賦,以其便於記誦也。今類聚各書歌賦,置之末卷。

白話文:

凡例

一、各家醫書對於《素問》、《難經》的觀點,多有差異,少有相同。現在我選擇它們的共同點,並討論它們的差異之處,因此將本書命名為《聚英》。

二、本書將經絡穴位歸類為第一卷;各種疾病的取穴治療方法歸類為第二卷;關於針灸方法的論述歸類為第三卷;各種歌訣則歸類為第四卷。其中偶爾會加入一些個人的發揮。

三、人體周身尺寸已在之前的《素難節要》中詳細說明,現在僅將各部位繪圖,並在圖上標示尺寸,以便準確取穴。

四、經絡都隸屬於五臟六腑,現在將經絡圖繪製在經絡之前,表示體外有此經脈,則體內對應的臟腑即為此經所屬。

五、《明堂針灸》、《銅人》、《千金翼》等書,將頭面、腹部、手足的穴位分開羅列,沒有按照經絡的起止順序排列。現在我參考滑氏的《十四經發揮》和《金蘭循經經絡繪圖》,將每條經脈從始到終,說明每個穴位所主治的疾病,方便讀者研究。

六、《資生經》按照各種疾病設立章目,將各穴位歸於其中,這樣查閱起來較為困難。現在我以各經脈的穴位為主,將主治某病的穴位歸於其下,仿照《神農本草》的例子,將穴位名稱放在前面,藥性放在後面。

七、各經脈的穴位,如果有原本就缺少的,則保持原樣。

八、《標幽》、《玉龍》、《肘後》等歌訣,現在的醫家都認為它們易於記誦,但如果專門研究這些,則針灸學的範圍就太狹窄了。姑且將這些歌訣收集在最後一卷,以供參考。

九、奇經八脈、十二絡脈、八會穴、原募穴,雖然在本經絡中已提到,但仍將它們在後面再次說明,以便區分。

十、前人著作中記載了取穴的捷徑方法來治療疾病,但沒有明確說明穴位名稱的,現在加以考證並明確指出。

十一、對於一些取穴方法不夠明確的地方,我會加以個人的討論。

十二、針灸書籍中,《明堂》、《銅人》、《千金》、《濟生拔萃》、《竇氏流注》、《子午》等書比較好,其餘的書籍則越來越差,有很多不符合《素問》、《難經》的地方,我會附上個人的發揮。

十三、東垣的針法,深刻領會了《素問》的宗旨,但很多人卻忽略了它,各類書籍也沒有記載。現在我在《脾胃論》中將其闡述。

十四、《素問》、《難經》中提到的井、滎、俞、經、合穴的主治病症,很多人不明白其中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所以不能加以運用。現在我將各經脈“是動病”中產生的病症,按照補瀉和相生相剋的原理,詳細制定,以便進行針刺。

十五、各類書籍中關於針灸的論述,都收錄在卷末。

十六、《濟生拔萃》收集了各書關於十二經的井、滎、俞、經、合穴主治病症的內容,但對於其他的穴位則沒有提及。現在我仿照它的例子,也根據《銅人》、《千金》、《明堂》、《外臺》等書,進行補輯。

十七、經絡全部按照《十四經發揮》的流注和交接順序排列,穴位也按照此順序排列。與《銅人》等書中繁雜的空穴相比,本書不增加這些空穴。

十八、每個穴位下都標明了取穴的尺寸,針刺的深淺,以及艾灸的壯數,以便根據四季變化選用。書中引用《明堂經》的內容時,會標明“明堂”;引用《資生經》的內容時,會標明“資生”;引用《千金翼》的內容時,會標明“千金”;引用《明堂下經》的內容時,會標明“明下”或“下經”;引用《外臺秘要》的內容時,會標明“外臺”,這些都是簡寫。

十九、世俗之人喜歡歌訣,因為它們便於記誦。現在我將各書的歌訣彙集起來,放在最後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