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一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上 (3)

1. 中指同身寸法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廷兩橫紋相去為一寸。取稻稈心量。或用薄竹量則易折。用蠟紙則黏手不便。用繩則有伸縮不準。用稻稈心則易得而有準。

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四垂如蓋。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諸臟之氣。為諸臟之華蓋。(為華蓋者。以其高於諸臟。難經丁德用注。以木之脈脂全者。方一寸為一兩。今按權衡度量。起於黃鐘。古之一兩。今之四錢強也。)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谷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其液涕。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於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素問〕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素問〕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肺氣通鼻。鼻和。則知香臭矣。〔難經〕

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時則夢見兵刃血戰。(秋三月)

肺色白。欲如鵝毛。不欲如鹽。〔素問〕

肺白象金。金得水而沉。肺得水而浮何也。肺者。非為純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釋其微陰。昏而就火。其意樂火。又行陽道多。故肺得水而浮也。肺熱而復沉者。辛當歸庚。物極則反也。肺氣絕。則皮毛焦。肺氣行於皮毛。氣弗榮。則皮毛焦。皮毛焦。

則津液去。津液去。則皮節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日篤。丁日死。〔俱難經〕

白話文:

[中指同身寸法]

男性取左手中指,女性取右手中指。中指第二節內側的兩條橫紋之間的距離,算作一寸。可以用稻草的內莖來量取,如果用薄竹片量容易折斷,用蠟紙量會黏手不方便,用繩子量則會有伸縮不準確的問題。用稻草內莖來量取最容易取得而且準確。

肺臟重三斤三兩,有六片葉子和兩個耳狀構造,總共八片。像蓋子一樣覆蓋著,垂下來附著在脊椎的第三節。肺內有二十四個孔洞,排列分布,運行各個臟腑的氣,是各臟腑的華蓋。(說它是華蓋,是因為它位置高於其他臟腑。《難經》丁德用注認為:一寸見方的木材,其脈脂完好的,重一兩。現在按照權衡度量來衡量,度量起於黃鐘,古代的一兩,相當於現在的四錢多一些。)

西方屬白色,與肺相通,開竅於鼻子,精氣藏於肺。所以肺的疾病會表現在背部。它的味道是辛辣,屬性為金,對應的家畜是馬,對應的穀物是稻米。對應四季,在天上是太白星。因此可以知道疾病表現在皮膚毛髮上。它的音為商,數為九,氣味是腥味,分泌的液體是鼻涕。

西方產生乾燥,乾燥生出金,金生出辛辣的味道,辛辣生出肺,肺生出皮膚毛髮,皮膚毛髮生出腎。肺主管鼻子。它在天上是乾燥,在地上是金,在身體是皮膚毛髮,在臟腑是肺,在顏色是白色,在聲音是商音,發出的聲音是哭聲,病變的表現是咳嗽,開竅於鼻子,味道是辛辣,情緒是憂愁。憂愁會傷害肺,喜悅可以剋制憂愁。熱會傷害皮膚毛髮,寒可以剋制熱。辛辣會傷害皮膚毛髮,苦味可以剋制辛辣。〔素問〕

膻中穴是臣使之官,喜樂的情緒從這裡產生。

肺是氣的根本,魄寄居的地方。它的光華表現在毛髮,充養在皮膚,屬於陽中之太陰。與秋天的氣息相通。〔素問〕

肺與皮膚相合,它的精華表現在毛髮,它的作用在於心。肺氣通於鼻子,鼻子通暢,就能分辨香臭的味道。〔難經〕

肺氣虛弱,就會使人夢見白色的東西,或夢見有人被砍殺血跡斑斑。在秋天時,會夢見刀劍兵器和戰鬥場面。(秋三月)

健康的肺的顏色是白色,應該像鵝毛一樣,不應該像鹽一樣白。〔素問〕

肺的白色象徵金,金遇到水就會沉下去,而肺遇到水反而會浮起來,這是為什麼呢?肺並非純粹的金屬。辛辣的屬性是商,是丙的柔性。從大的方面來說是陰和陽,從小方面來說是丈夫和妻子。釋放其微弱的陰,昏暗而趨向火,它的意願是親近火。又因為它循行陽道較多,所以肺遇到水會浮起來。肺熱而又沉下去,是因為辛味回歸到庚的屬性,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向反方向轉化。肺氣衰竭,皮膚毛髮就會焦枯。肺氣運行於皮膚毛髮,如果氣不充養,皮膚毛髮就會焦枯。

皮膚毛髮焦枯,津液就會流失。津液流失,皮膚紋理就會損傷。皮膚紋理損傷,皮膚就會乾枯,毛髮就會折斷。毛髮折斷,就意味著毛髮先死亡。丙日病情嚴重,丁日就會死亡。〔俱難經〕

2.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

起、發也。絡、繞也。還、復也。循、巡也。又依也。沿也。屬、會也。中焦者。在胃中脘。當臍上四寸之分。大腸注見本經。胃口。胃上下口也。胃上口。在臍上五寸上脘穴。下口。在臍上二寸下脘穴之分也。膈、隔也。凡人心下有隔膜。與脊脅周圍相著。所以遮隔濁氣。

不使上熏心肺也。手太陰起中焦。受足厥陰之交也。由是循任脈之外。足少陰經脈之裡。以次下行。當臍上一寸水分穴之分。繞絡大腸。手太陰、陽明相為表裡也。乃復行本經之外。上循胃口。迤邐上膈。而屬會於肺。榮氣有所歸於本臟也。

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

肺系。謂喉嚨也。喉以候氣。下接於肺。肩下脅上際曰腋。膊下對腋處為臑。肩肘之間也。臑盡處為肘。肘、臂節也。自肺臟循肺系出而橫行。循胸部第四行之中府、雲門。以出腋下。下循臑內。歷天府、俠白。行手少陰心主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澤穴也。蓋手少陰循臑臂出手小指之端。手心主循臑臂出中指之端。手太陰則行乎二經之前也。

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句)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肘以下為臂。廉、隅也。邊也。手掌後高骨傍動脈為關。關前動脈為寸口。曰魚、曰魚際云者。謂掌骨之前。大指本節之後。其肥肉隆起處。統謂之魚。魚際則其間之穴名也。既下肘中。乃循臂內。上骨之下廉。歷孔最、列缺。入寸口之經渠、太淵以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至少商穴而終也。端、杪也。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臂骨盡處為腕。脈之大隧為經。交經者為絡。本經終於出大指之端矣。此則從腕後列缺穴。達次指內廉。出其端。交於手陽明也。

是經多氣少血。平旦寅時氣血注此。受足厥陰之交。凡十一穴。左右共二十二穴。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疾。刺深無過二分。其留無過一呼。過此者。則脫氣。

中府(一名膺俞)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去中行六寸。肺之募。(募、猶結募也。言經氣聚此。)足太陰脾脈之會。銅人。針三分。留五呼。灸五壯。(埤雅云。壯者以壯人為法也。)主腹脹。四肢腫。食不下。喘氣胸滿。肩背痛。嘔啘。咳逆上氣。肺系急。

肺寒熱。胸悚悚。膽熱嘔逆。咳唾濁涕。風汗出。皮痛面腫。少氣不得臥。傷寒。胸中熱。飛屍遁疰。癭瘤。

雲門,巨骨下。俠氣戶傍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去胸中行任脈兩旁相去各六寸。素注。針七分。銅人。針三分。不宜深。深則使氣逆。灸五壯。主傷寒四肢熱不已。咳逆短氣。氣上衝心。胸脅徹背痛。喉痹。肩背痛。臂不得舉。癭氣。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的經脈,起始於中焦(胃脘部,肚臍上四寸處),向下連接大腸,然後返回循行於胃的上下口,向上到達膈肌,最終歸屬於肺臟。

「起」是起始的意思;「絡」是纏繞的意思;「還」是返回的意思;「循」是沿著的意思;「屬」是歸屬於的意思。中焦位於胃的中脘穴,大約在肚臍上方四寸的地方。大腸的經氣匯注於本經。胃口指的是胃的上下兩個開口,上口在肚臍上五寸的章門穴附近,下口在肚臍上二寸的下脘穴附近。膈肌是位於心臟下方,與脊椎和肋骨相連的膜狀組織,它能阻隔濁氣,防止濁氣上熏心肺。

手太陰經脈起始於中焦,與足厥陰經脈交會,然後沿著任脈的外側,足少陰經脈的內側向下運行,經過肚臍上約一寸的水分穴附近,再繞行連接大腸。手太陰經與手陽明經互為表裡。接著,經脈再次循行於本經之外,向上經過胃的上下口,沿著膈肌向上,最終歸屬於肺臟,使肺臟的精氣得到滋養。

從肺部和喉嚨(肺系)橫向穿出腋下,向下循行於上臂內側,經過心臟經脈(手少陰心經)的前方,到達肘窩。

肺系指的是喉嚨,喉嚨是呼吸氣息的通道,向下與肺臟相連。腋窩位於肩胛骨下方和肋骨上緣之間。臑指的是上臂,從肩到肘之間。肘窩是肘部關節。經脈從肺臟循行到肺系,再橫向行經胸部,經過中府、雲門穴,從腋下穿出,沿著上臂內側向下運行,經過天府、俠白穴,經過手少陰心經前方,到達肘窩的尺澤穴。手少陰心經循行於上臂內側,到達小指末端;手厥陰心包經循行於上臂內側,到達中指末端;而手太陰肺經則行於這兩條經脈之前。

沿著上臂內側,上骨下緣,到達寸口脈(手腕內側橈動脈)上方的魚際穴,再循行於魚際,到達大拇指末端。

肘部以下為上臂。廉指的是邊緣。手掌後高骨旁的動脈為關脈;關脈之前的動脈為寸口脈。魚際指的是大拇指根部掌骨前的隆起肥厚處。經脈到達肘窩後,沿著上臂內側,上骨下緣,經過孔最、列缺穴,到達寸口脈的經渠、太淵穴以及魚際穴,再循行於魚際,到達大拇指末端,最終止於少商穴。

分支從手腕後方,直行至食指內側邊緣,到達食指末端。

手腕是臂骨末端。經脈是大通道,分支是聯繫其他經脈的。本經終止於大拇指末端,而分支從手腕後方的列缺穴出發,到達食指內側邊緣,到達食指末端,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交會。

這條經脈氣多血少,寅時(凌晨3-5點)氣血充盈於此。它與足厥陰肝經相交會,共有十一穴位,左右共二十二穴。手部陰陽經脈,受氣較近,氣血運行較快,針刺深度不超過二分,留針時間不超過一次呼吸。超過此限度,容易導致氣血虛脫。

中府穴(又名膺俞穴)位於雲門穴下約一寸,乳頭上方第三肋間隙中,動脈搏動處,距前正中線六寸,為肺的募穴(經氣聚集之處),也是足太陰脾經的交會穴。古籍記載: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五次呼吸,灸五壯。主治腹脹、四肢腫、食慾不振、呼吸困難、胸悶、肩背痛、嘔吐、咳嗽、氣喘、喉嚨痛等。

主治肺寒熱、胸部發涼、膽熱嘔逆、咳嗽痰多、出汗、皮膚疼痛、面部腫脹、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傷寒、胸部發熱、頸部腫塊等。

雲門穴位於鎖骨下,氣戶穴旁開二寸凹陷處,動脈搏動處,舉起手臂取穴。距胸部正中線左右各六寸。古籍記載:針刺深度七分(或三分),不宜過深,過深容易導致氣逆,灸五壯。主治傷寒、四肢發熱、咳嗽氣喘、氣逆、胸脅背痛、喉嚨腫痛、肩背痛、手臂抬不起來、頸部腫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