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一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上 (3)

1.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

大指之次指。謂食指也。手陽明大腸經也。凡經脈之道。陰脈行手足之裡。陽脈行手足之表。此經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商陽穴。受手太陰之交。行於陽之分也。由是循指之上廉。歷二間、三間。以出合谷兩骨之間。復上入陽谿兩筋之中。

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

自陽谿而上。循臂上廉之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循臑外前廉。歷肘髎、五里、臂臑。絡臑會。上肩至肩髃穴也。

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

肩端兩骨間為髃骨。肩胛上際會處為天柱骨。出髃骨前廉。循巨骨穴。上出柱骨之會上。會於大椎。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自大椎而下入缺盆。循足陽明經脈外。絡繞肺臟。復下膈。當天樞之分。會屬於大腸也。

其支別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縫中。

頭莖為頸。耳以下曲處為頰。口前小者為齒。其支別者。自缺盆上行於頸。循天鼎、扶突。上貫於頰。入下齒縫中。

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唇口上。鼻柱下。為人中。既入齒縫。復出夾兩口吻。相交於人中之分。左脈之右。右脈之左。上挾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終。以交於足陽明也。

是經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受手太陰之交。凡二十穴。左右共四十穴。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疾。刺深無過二分。其留無過一呼。過此者。則脫氣。

商陽(一名絕陽)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陽明大腸脈所出為井。金。銅人。灸三壯。針一分。留一呼。主胸中氣滿。喘咳支腫。熱病汗不出。耳鳴耳聾。寒熱痎瘧。口乾頤頷腫。齒痛。惡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壯。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立已。

二間(一名間谷),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溜為滎。水。大腸實瀉之。銅人。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主喉痹。頷䪼腫。肩背臑痛。振寒。鼻鼽衄血。多驚。齒痛。目黃。口乾口喎。急食不通。傷寒水結。東垣曰。氣在於臂足取之。先去血脈。後深取陽明、少陰之滎俞二間、三間。

三間(一名少谷),食指本節後內側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注為俞。木。銅人。針三分。留三呼。灸三壯。主喉痹。咽中如梗。下齒齲痛。嗜臥。胸腹滿。腸鳴洞泄。寒熱瘧。唇焦口乾。氣喘。目眥急痛。吐舌。戾頸。喜驚。多唾。急食不通。傷寒氣熱。身寒結水。

合谷(一名虎口),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過為原。虛實皆拔之。銅人。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主傷寒大渴。脈浮在表。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無汗。寒熱瘧。鼻衄不止。熱病汗不出。目視不明。生白翳。頭痛。下齒齲。耳聾。喉痹。面腫。唇吻不收。喑不能言。

口噤不開。偏風。風疹痂疥。偏正頭痛。腰脊內引痛。小兒單乳蛾。按合谷婦人妊娠。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詳見足太陰脾經三陰交下。

陽谿(一名中魁),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手陽明大腸脈所行為經。火。銅人。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主狂言喜笑見鬼。熱病煩心。目風赤爛有翳。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瘧疾。寒咳。嘔沫。喉痹。耳鳴耳聾。驚掣肘臂不舉。痂疥。

偏歷,腕中後三寸。手陽明絡脈。別走太陰。銅人。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明下。灸五壯。主肩膊肘腕痠疼。眯目䀮䀮。齒痛。鼻衄。寒熱瘧。癲疾多言。咽喉干。喉痹。耳鳴。風汗不出。利小便。實則齲聾。瀉之。虛則齒寒痹鬲。補之。

溫溜(一名逆注,一名池頭),腕後大士五寸。小士六寸。明堂。在腕後五寸六寸間。銅人。針三分。灸三壯。主腸鳴而痛。傷寒噦逆噫。鬲中氣閉。寒熱頭痛。喜笑狂言見鬼。吐涎沫。風逆四肢腫。吐舌口舌痛。喉痹。

下廉,輔骨下。去上廉一寸。輔銳肉分外。銅人。斜針五分。留二呼。灸三壯。主飧泄。勞瘵。小腹滿。小便黃。便血。狂言。偏風熱風。冷痹不遂。風濕痹。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痃癖。腹痛若刀刺不可忍。飧泄。腹脅痛滿。狂走。俠臍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唇乾涎出。乳癰。

上廉,三里下一寸。其分獨抵陽明之會外。銅人。斜針五分。灸五壯。主小便難、黃赤。腸鳴。胸痛。偏風半身不遂。骨髓冷。手足不仁。喘息。大腸氣。腦風頭痛。

三里(一名手三里),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銳肉之端。銅人。灸三壯。針二分。主霍亂遺失。失音。齒痛。頰頷腫。瘰癧。手臂不仁。肘攣不伸。中風口噼。手足不隨。

曲池,肘外輔骨。屈肘兩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陽明大腸脈所入為合。土。素注。針五分。留七呼。銅人。針七分。得氣先瀉後補之。灸三壯。明堂。日灸七壯至二百壯。且停十餘日。更灸止二百。主繞踝風。手臂紅腫。肘中痛。偏風半身不遂。惡風邪氣。泣出。喜忘。

風癮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煩滿。臂膊疼痛。筋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伸難。風痹。肘細無力。傷寒餘熱不盡。皮膚乾燥。瘛瘲癲疾。舉體痛癢如蟲齧。皮脫作瘡。皮膚痂疥。婦人經脈不通。

肘髎,肘大骨外廉陷中。銅人。灸三壯。針三分。主風勞嗜臥。臂痛不舉。肩重腋急。肘臂麻木不仁。

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脈中央。銅人。灸十壯。素問。大禁針。主風勞驚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臥。四肢不得動。心下脹滿。上氣。身黃。時有微熱。瘰癧。

臂臑,肘上七寸䐃肉端。肩髃下一寸。兩筋兩骨罅陷宛宛中。平手取之。手陽明絡。手足太陽、陽維之會。銅人。灸三壯。針三分。明堂。宜灸不宜針。日灸七壯至二百壯。若針不得過三五分。主臂細無力。臂痛不得向頭。瘰癧。頸項拘急。

肩髃(一名中肩井,一名扁骨),膊骨頭肩端上。兩骨罅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有空。足少陽、陽蹺之會。銅人。灸七壯至二七壯。以瘥為度。若灸偏風。灸七七壯。不宜多。恐手臂細。若風病。筋骨無力。久不瘥。灸不畏細。刺即泄肩臂熱氣。明堂。針八分。留三呼。

瀉五吸。灸不及針。以平手取其穴。灸七壯增至二七。素注。針一寸。灸五壯。又云針六分。留六呼。主中風手足不隨。偏風風瘓風𤸷風病。半身不遂。熱風肩中熱。頭不可回顧。肩臂疼痛。臂無力。手不可向頭。攣急。風熱癮疹。顏色枯焦。勞氣泄精。傷寒熱不已。四肢熱。

諸癭氣。唐、魯州刺史厙狄欽風痹。不得挽弓。甄權使欽彀弓矢向堋立。針肩髃。針進即可射。

巨骨,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陷中。手陽明、陽蹺之會。銅人。灸五壯。針一寸半。明堂。灸三壯至七壯。素注。禁針。針則倒懸。一食頃乃得下針。針四分。瀉之勿補。針出始得正臥。明下。灸三壯。主驚癇。破心吐血。臂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

天鼎,頸缺盆上。直扶突後一寸。素注。針四分。銅人。灸三壯。針三分。明堂。灸七壯。主喉痹嗌腫。不得息。飲食不下。喉鳴。

扶突(一名水穴),氣舍上一寸五分。在頸當曲頰下一寸。人迎後一寸五分。仰而取之。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素注。針四分。主咳嗽多唾。上氣。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雞聲。暴喑氣哽。

禾髎(一名長頰),鼻孔下。俠水溝旁五分。銅人。針三分。灸三壯。主屍厥及口不可開。鼻瘡息肉。鼻塞不聞香臭。鼽衄。

迎香,禾髎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手陽明、足陽明之會。銅人。針三分。留三呼。不宜灸。主鼻塞不聞香臭。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風動葉葉。狀如蟲行。唇腫痛。喘息不利。鼻喎多涕。鼽衄有瘡。鼻有息肉。

胃重二斤一兩。大一尺五寸。長二尺六寸。徑五寸。紆曲屈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胃為黃腸。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原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

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人胃中常有留谷二斗。(古鬥非今之比。斤兩尺寸亦然。)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日行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穀盡矣。故平人不食。七日死也。

東垣曰。飲食勞倦。內傷脾胃。則胃脘之陽。不能升舉。並心肺之氣。陷入中焦。用補中益氣湯。又曰。胃中元氣盛。多食不傷。過時不飢。胃火盛。則多食易飢。能食而大便溏者。胃熱善消。脾病不化也。又曰。脾胃不和。九竅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