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瑞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4)

回本書目錄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4)

1. 膝腿無力

膝疼無力腿如癱,穴法由來風市間。

更兼陰市奇妙穴,縱步能行任往還。

風市:在膝外廉上七寸,垂手中指盡處是穴。針入半寸,多補少瀉,灸七壯。

陰市:在膝上正七寸,垂手中指點穴。針入半寸,先補後瀉,灸二七壯。

白話文:

膝蓋疼痛无力,腿像瘫痪一样,针灸方法来自风市穴。

更兼阴市穴神奇,可以自由行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风市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七寸处,垂下手掌,中指尖所指位置即是穴位。针灸时,针尖刺入半寸,一般补法为主,少用泻法,灸七壮。

**阴市穴:**位于膝盖正上方七寸处,垂下手掌,中指尖所指位置即是穴位。针灸时,针尖刺入半寸,先补后泻,灸二七壮。

2. 腿痛

髖骨能醫兩腿痛,膝頭紅腫一般同。

膝關膝眼皆須刺,針灸堪稱劫病功。

髖骨:在膝蓋上一寸,梁丘穴兩旁各五分。直針半寸,灸二七壯,隨病補瀉。

膝關:在膝蓋骨下,犢鼻穴旁。橫針透膝眼,灸二七壯,隨病補瀉。

膝眼:在膝下是穴,針三分,禁灸。

白話文:

治療腿痛,可以針灸髖骨和膝關穴位。髖骨位於膝蓋上方一寸,梁丘穴兩側各五分,直針半寸,艾灸二七壯,根據病情選擇補瀉手法。膝關位於膝蓋骨下方,犢鼻穴旁,橫針穿透膝眼,艾灸二七壯,根據病情選擇補瀉手法。膝眼位於膝蓋下方,針灸深度三分,禁止艾灸。

3. 膝風

紅腫名為鶴膝風,陽陵二穴便宜攻。

陰陵亦是神通穴,針到方知有俊功。

陽陵泉:在膝外輔骨下一指陷中。橫針透陰陵泉,針入二寸,看病補瀉。

陰陵泉:在膝內輔骨下空陷中。橫針透陽陵泉。又法:取曲膝之橫紋尖頭是穴。針二寸五分。

白話文:

患處紅腫,稱為鶴膝風,可針對陽陵泉、陰陵泉兩穴位進行治療。陽陵泉是治療此病的要穴,針灸到此穴位,就能收到顯著療效。陰陵泉也是治療此病的神奇穴位,針灸到位,效果更佳。陽陵泉位於膝蓋外側腓骨頭下方一橫指凹陷處,針灸時橫向穿透陰陵泉,針深兩寸,根據病情調整針灸方法。陰陵泉位於膝蓋內側脛骨頭下方凹陷處,針灸時橫向穿透陽陵泉,亦可取膝蓋彎曲時橫紋尖端為穴位,針深二寸五分。

4. 腳氣

寒濕腳氣痛難熬,先針三里及陰交。

更兼一穴為奇妙,絕骨才針腫便消。

三里:見前。

三陰交:在內踝上三寸,取中骨陷中。又云,在內踝上八寸。腳氣,三寸,瀉;婦人鬼胎,八寸,針三分。

絕骨:在足外踝上三寸。橫針二分半,灸二七壯。

白話文:

寒濕引起的腳氣疼痛難忍,先在足三里穴和三陰交穴針灸。此外,有一個神奇的穴位,叫做絕骨穴,針灸之後就能消腫。足三里穴的位置在前文已提及。三陰交穴位於內踝骨上方三寸處,在骨頭凹陷處取穴。也有說法是位於內踝骨上方八寸處。針灸三陰交穴,腳氣病患者取三寸深,瀉法;婦女有鬼胎者取八寸深,針三分深。絕骨穴位於足外踝骨上方三寸處,橫針二分半,灸二七壯。

5. 腳腫

腳跟紅腫草鞋風,宜向崑崙穴上攻。

再取太谿共申脈,此針三穴病相同。

崑崙:在足外踝後陷中。橫針透呂細穴,灸二七壯,瀉多補少。

太谿:在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

申脈:在足外踝骨節下,赤白肉際橫紋。刺半寸,瀉多補少,禁灸。

白話文:

腳後跟紅腫疼痛,可能是因為穿草鞋造成的風寒入侵,可以用針灸治療。針灸崑崙穴,可以直刺穿透呂細穴,並灸二到七壯,多瀉少補。也可以針刺太谿穴和申脈穴,這三穴位治療此病的效果都很好。

崑崙穴位於腳外踝後面的凹陷處。太谿穴位於內踝後方,跟骨上方的動脈凹陷處。申脈穴位於腳外踝骨節下方,赤白肉交界處的橫紋上。刺入申脈穴半寸深,多瀉少補,不可灸。

6. 腳背痛

丘墟亦治腳跗疼,更刺行間疾便輕。

再取解谿商丘穴,中間補瀉要分明。

丘墟:在足外踝前三分。麻木補之,如腳背紅腫,出血甚妙。

行間:在足大趾次趾虎口兩岐骨間。針半寸,灸二七壯,疼痛瀉之,癢麻補之。

解谿:在足腕上大筋外宛宛中。針半寸,灸七壯,如頭重、頭風,先補後瀉,此即草鞋帶穴也。

商丘:在足內踝下,微前三寸。斜針三分,後透崑崙。

白話文:

丘墟穴可以治療腳背疼痛,而刺行間穴則能有效緩解腳趾疼痛。

另外,解谿和商丘穴也是治療足部疾病的重要穴位。解谿穴位於足腕上大筋外側的凹陷處,針灸此穴可以治療頭重、頭痛等症狀;商丘穴位於足內踝下方,針灸此穴可以治療足部腫痛等症狀。

使用針灸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穴位和針刺手法,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

7. 腳疾

腳步難移疾轉加,太衝一穴保無它。

中封三里皆奇妙,兩穴針而並不差。

太衝:在行間上二寸。直針半寸,禁灸。

三里:見前。

中封:在足腕上,筋內宛宛中。針半寸,灸二七壯。

白話文:

走路困難病情加重時,太衝穴可以保平安。

中封穴和三里穴都非常神奇,這兩個穴位針灸效果都很好。

太衝位於腳趾縫上方兩寸處,直針刺入半寸,不宜艾灸。

三里穴見前面說明。

中封穴位於腳踝上方,肌肉內凹陷處,針刺半寸,艾灸十四壯。

8. 瘧疾

瘧疾脾寒最可憐,有寒有熱兩相煎。

須將間使金針瀉,瀉熱補寒方可痊。

間使:在掌後橫紋直上三寸,兩筋間。直透支溝,灸二七壯,熱多瀉,寒多則補,針入半寸。

白話文:

瘧疾脾寒非常令人同情,既有寒又有熱互相煎熬。

必須用金針治療間使穴,排出熱氣補充寒氣才能痊癒。

間使穴位於手掌後方橫紋向上三寸,兩筋之間。直透支溝穴,施灸十四次,熱多時用瀉法,寒多時用補法,針刺深度為半寸。

9. 時疫瘧疾

時疫瘧疾最難禁,穴法由來用得明。

後谿一穴如尋得,艾火多加疾便輕。

後谿:在手小指本節後,握拳橫紋尖。針半寸,灸七壯,同間使補瀉法。

白話文:

時下的瘟疫和瘧疾非常難以控制,但是使用穴位治療的方法已經被證明非常有效。

找到後谿這個穴位,多加艾火,疾病就會減輕。

後谿這個穴位位於手掌小拇指根部後方,當握拳時,在橫紋的尖端處。可以針刺半寸,或者艾灸七次,與間使穴一同使用,採用補瀉法。

10. 瘰癧

瘰癧由來隱疹同,療之還要擇醫工。

肘間有穴名天井,一用金針便有功。

天井:在肘尖骨上陷中。取法用手叉腰方可下針,內少海穴,外小海穴。針三分,瀉之。

白話文:

瘰癧的來源與隱疹相同,治療時還需選擇好醫生。

肘部有一個穴位叫做天井,使用金針治療便能見效。

天井穴位於肘尖骨上的凹陷處。取穴的方法是把手叉在腰上才能下針,內側是少海穴,外側是小海穴。針刺深度為三分,採用瀉法。

11. 痔瘻

九般痔疾最傷人,穴在承山妙如神。

縱饒大痛呻吟者,一刺長強絕病根。

承山:在僕參上八寸,腿肚下分肉間。

長強:在二十一椎下,尾閭大骨當中是穴。針一寸,大痛方是穴。灸二七壯,瀉之。又治胡孫癆。

白話文:

九種痔瘡非常傷人,承山穴的療效神奇。

即使痛得大聲呻吟的人,只要針刺長強穴就能斷絕病根。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側,從腳踝向上約八寸,肌肉分開的地方。

長強穴在脊椎第二十一節下方,尾骨正中央。針刺一寸深,感到劇痛才是正確的穴位。艾灸十四次,用以洩出病氣。此穴還可以治療肺結核。

12. 大便閉塞

大便閉塞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

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醫士有神功。

照海:足內踝下白肉際。針四分,瀉之。

支溝:見前。

白話文:

大便不通暢,可以針灸足部的照海穴來解決。

再配合針刺支溝穴來促進腸胃蠕動,這樣就能看出醫生的高超技術。

照海穴位於腳內側踝骨下方的白色肉際處,針刺深度為四分,採用瀉法。

支溝穴的位置見前述。

13. 身痛

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宜細詳。

有筋有骨須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

不定穴:又名天應穴,但疼痛便針,針則臥,針出血無妨,可少灸。

白話文:

全身非常疼痛,應該仔細研究不定穴。

有筋有骨的地方需要淺刺,使用艾灸時要掌握好度。

不定穴,又稱為天應穴,感到疼痛就可以針灸,針灸後可以躺下休息,針灸出一點血也無妨,可以稍微進行艾灸。

14. 驚癇

五癇之症不尋常,鳩尾之中仔細詳。

若非明師真老手,臨時尤恐致深傷。

白話文:

五種癇症不尋常,需要在鳩尾部位仔細檢查。

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名師,臨床上仍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

鳩尾:在胸前鳩尾骨下五分。針二寸半,不宜多灸,灸多令人健忘,灸一七壯。非老師高手不可下針,至囑至囑。

白話文:

鳩尾:在胸前鳩尾骨下五分處。針灸深度二寸半,不宜多灸,灸太多會讓人健忘,灸一至七壯。如果不是醫術高明的醫生,不要下針,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15. 水腫

病稱水腫實難調,腹脹膨脝不可消。

先灸水分通水道,後針三里及陰交。

水分:在臍上五分。灸五十壯。單腹脹宜瀉,氣滿腹疼先補後瀉。

三里:見前。

三陰交:見前。與絕骨相對,灸一七壯,治法同水分。

白話文:

病症稱為水腫確實很難調理,腹部脹大無法消除。

首先用灸法治療水分穴以疏通水道,接著針刺三里穴和三陰交穴。

水分穴位於肚臍上方五分處,灸五十次。若僅腹部脹大則宜採用瀉法,若是氣滿腹痛則先補後瀉。

三里穴的位置參見前面的說明。

三陰交穴的位置也參見前面的說明,它與絕骨穴相對,灸七次,治療方法與水分穴相同。

16. 疝氣

(三首)

由來七疝病多端,偏墜相兼不等閒。

不問豎痃並木腎,大敦一瀉即時安。

大敦: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大及三毛中。針三分,沿皮向後三分,有瀉有補。此穴亦治足寒濕腳氣。

豎痃疝氣發來頻,氣上攻心大損人。

先向閣門施瀉法,大敦復刺可通神。

閣門:在玉莖毛際兩旁各三寸。針一寸半,瀉之,灸五十壯。

衝心腎疝最難為,須用神針病自治。

若得關元並帶脈,功成處處顯良醫。

關元:在臍下三寸。針二寸,灸隨年壯。即丹田也。補,不瀉。

白話文:

疝氣病症種類繁多,症狀各異,不可輕忽。不論是豎痃還是木腎,只要針刺大敦穴,便能瀉氣止痛,立即見效。大敦穴位於足大趾端,距指甲邊緣約一韭葉寬,针刺三份,沿皮向后三份,可瀉可補。此穴亦可治疗足寒湿脚气。

豎痃引起的疝氣,發作頻繁,氣上攻心,严重損害身體。可先針刺閣門穴瀉氣,再刺大敦穴,效果更佳。閣門穴位於玉莖毛际两旁各三寸,针刺一寸半,泻之,灸五十壯。

衝心腎疝是最難治癒的疝氣,需要用高超的針灸技巧才能治好。若能針刺關元穴和帶脈穴,就能徹底治癒,醫術高超便能顯露無疑。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針刺二寸,灸灸壯數随年龄而定。即丹田,補而不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