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1)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1)
1.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痊沉疴。
玉龍之歌世罕得,研精心手無差訛。
吾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
行針殊絕妙無比,但恐時人自差別。
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良醫。
傴者立伸患者起,從此名馳湖海知。
(曲池補,人中瀉;風池補,絕骨瀉)
白話文:
扁鵲傳授給我這首玉龍歌,只要用玉龍歌試著治療,就能治好久病沉疴。
這玉龍歌世上很少人能得到,要用心研究,手法精準才不會有差錯。
我現在要唱出這玉龍訣,玉龍訣總共記載了一百二十個穴位。
用針的手法非常獨特,效果絕妙無比,只擔心世人自己理解有偏差。
補瀉手法要分清楚,在指下施行,只要一針下去,就能顯現出良醫的功力。
駝背的人可以站直,病痛纏身的人也能起身,從此聲名遠播,四海皆知。
(曲池穴要用補法,人中穴要用瀉法;風池穴要用補法,絕骨穴要用瀉法)
2. 中風
中風不語最難醫,頂門髮際亦堪施。
百會穴中明補瀉,即時甦醒免災危。
頂門:即囟會穴。上星後一寸。禁不可刺,灸七壯,針瀉之。
百會:頂中央旋毛中,取眉間印堂至髮際折中是穴。針一分許。中風,先補後瀉,多補少瀉。灸七壯,無補。
白話文:
中風導致失語是最難治療的,可以考慮在頭頂髮際邊緣處下針。
在百會穴施針時,要明確使用補法或瀉法,如果運用得當,可以立即讓人甦醒,免除災禍危險。
頭頂髮際邊緣:即囟會穴,位置在上星穴後一寸。這裡禁止直接刺入,可以艾灸七壯,或者用針瀉法治療。
百會穴:位於頭頂中央的髮旋處,取穴方法是從兩眉之間的印堂穴到前髮際畫一條直線,取這條直線的中點。針刺的深度約一分。治療中風,要先補後瀉,以補法為主,瀉法為輔。可以艾灸七壯,但沒有補的效果。
3. 口眼喎斜
中風口眼致喎斜,須療地倉連頰車。
喎左瀉右依師語,喎右瀉左莫教差。
地倉:在口傍直縫帶路下,針一分。
頰車:在耳後墜下三分,沿皮向下透地倉一寸半,灸二七壯。
白話文:
中風導致口眼歪斜,需要治療地倉穴和頰車穴。
如果嘴歪向左邊,眼斜向右邊,就按照醫師說的方法治療;如果嘴歪向右邊,眼斜向左邊,治療方法不要搞錯。
地倉穴:在嘴角旁邊,沿著法令紋下方,針刺一分深。
頰車穴:在耳朵後方下垂三分的位置,沿著皮膚向下針刺,穿透至地倉穴一寸半深,灸十四壯(或灸七壯的兩次)。
4. 頭風
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剌不差。
子女驚風皆可治,印堂剌入艾來加。
神庭:在鼻直上入髮際五分。針三寸,先補後瀉,瀉多補少。
印堂:在兩眉間宛宛中。針一分,沿皮先透左攢竹,補瀉後轉歸原穴;退右攢竹,依上補瀉。可灸七壯。小兒驚風灸七壯,大哭者為效,不哭者難治。隨症急慢補瀉,急者慢補,慢者急補,通神之穴也。
白話文:
頭痛眩暈、想吐、眼睛昏花,針刺神庭穴就會有效。
小兒驚風也都可以治療,針刺印堂穴再配合艾灸效果更好。
神庭穴:在鼻子上方的髮際線往上約五分的位置。針刺約三寸深,先用補法再用瀉法,瀉的次數比補的多一些。
印堂穴:在兩眉毛中間凹陷處。針刺約一分深,針尖沿著皮膚先往左邊的攢竹穴方向透刺,進行補瀉後再回到原來的印堂穴;接著再往右邊的攢竹穴方向透刺,也是進行補瀉。可以艾灸七個艾炷。小兒驚風時灸七個艾炷,如果小孩大哭,就表示有效,不哭就比較難治療。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來決定補瀉,病情急的要用慢補,病情慢的要用急補,這個穴位是能通神的穴位。
5. 偏正頭風
頭風偏正最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
更要沿皮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
絲竹:在眉後入髮際陷中,沿皮向後透。
率谷:在耳尖上一寸。針三分,灸七壯。開口剌,痛則瀉,眩暈則補。
白話文:
偏頭痛和正頭痛是最難治療的,可以使用絲竹穴和金針來治療。
更重要的是,要沿著皮膚將針穿過絲竹穴,並透到率谷穴,這種一針扎兩個穴位的方法世間少有。
絲竹穴:在眉毛後方進入髮際的凹陷處,沿著皮膚向後方透刺。
率谷穴:在耳朵尖上方一寸的位置。針刺三分深,可以灸七個艾柱。針刺時要讓病人張開嘴巴,如果感到疼痛就用瀉法,如果出現眩暈就用補法。
6. 頭風痰飲
宜瀉風池穴。
偏正頭風有兩般,風池穴內瀉因痰。
若還此病非痰飲,合谷之中仔細看。
風池:在耳後顳顬骨筋下入髮際,橫針一寸半入風府。先補後瀉,可灸七壯、二七壯。
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縫中,脈應手。直剌入一寸半,看虛實補瀉。
白話文:
頭痛如風吹引起的痰飲問題,適合針刺瀉風池穴。
偏頭痛或正頭痛有兩種情況,如果是因為痰引起的,就針刺風池穴來瀉。
如果這種頭痛不是因為痰飲,就要仔細檢查合谷穴。
風池穴的位置在耳後顳骨的肌肉下方,進入髮際,橫針刺入一寸半,可入風府穴。針刺時,先補後瀉,可以艾灸七壯或十四壯。
合谷穴,又名虎口,在手部大拇指和食指交接的骨頭縫中,脈搏在手底下跳動的地方。針刺時,直刺入一寸半,要看患者的虛實狀況來決定補瀉手法。
7. 頭項強痛
項強兼頭四顧難,牙疼並作不能寬。
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即時安。
承漿:在唇下宛宛中。直針三分,可灸七壯,瀉之。
風府:在項後入髮際一寸,兩筋間,言語則起,不言語則陷下處是穴。針三分,不可深,深則令人啞噤。
白話文:
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同時頭部難以轉動,牙痛也一併發作,讓人難以忍受。
先針對承漿穴進行補瀉調整,再針刺風府穴就能立即緩解。
承漿穴:位於下嘴唇下方凹陷的地方。用直刺的方式針刺三分深,可以艾灸七個艾柱,用瀉法。
風府穴:位於後頸部,進入髮際一寸的地方,兩條筋之間,說話時會隆起,不說話時會凹陷的地方就是穴位。針刺三分深,不可刺太深,太深會導致人失語或口噤。
8. 牙疼
(附:嘔吐)
牙疼陣陣痛相煎,針灸還須覓二間。
翻嘔不禁兼吐食,中魁奇穴試看看。
二間:在手大指次指骨縫中。針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灸七壯,看虛實補瀉。
中魁:在中指第二節尖。灸二七壯,瀉之。禁針。
白話文:
牙齒一陣陣的疼痛,如同煎熬一般,這種情況需要尋找手上的二間穴來針灸。
如果牙疼還伴隨著噁心想吐,甚至把吃下去的東西都吐出來,可以試試看針灸中魁這個奇穴。
二間穴的位置:在手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骨頭縫隙中。針刺時,針入一分深度,然後沿著皮膚向後方斜刺三分深度。艾灸的話,可以灸七壯,並依照身體虛實狀況來決定補瀉手法。
中魁穴的位置:在中指第二節指尖的位置。艾灸時,可以灸十四壯(二七壯),屬於瀉法,這個穴位禁止針刺。
9. 乳蛾
乳蛾之症更希奇,急用金針病可醫。
若使遲延難整治,少商出血始相宜。
少商:在大指甲邊內側端,去爪甲如韭葉。針入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瀉之,三稜針出血。應合谷。
白話文:
乳蛾這種病症非常特別,如果發病時立即用金針治療,就能夠治好。
如果拖延太久才處理,就會變得難以治療,這時可以用少商穴放血來治療。
少商穴的位置:在大拇指指甲內側邊緣,距離指甲大約像韭菜葉寬度的地方。針刺入一分深度,然後沿著皮膚向後刺入三分,用瀉法治療,或是用三稜針放血。可以配合合谷穴一起使用。
10. 鼻淵
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後補疾可痊。
若更頭風並眼痛,上星一穴刺無偏。
上星:在髮際一寸半,取穴以手掌後橫紋按鼻尖,中指頭盡處是穴。直針三分,灸七壯。鼻淵則補,不聞香臭則瀉。應太淵穴,見後痰嗽歌。
白話文:
鼻淵指的是鼻腔流出清澈鼻涕的病症,治療原則是先用瀉法排除邪氣,再用補法扶助正氣,這樣病就可以痊癒。
如果還伴隨頭痛和眼睛痛,可以針刺上星穴,效果很好。
上星穴的位置在髮際上方一寸半的地方,取穴的方法是將手掌後橫紋按住鼻尖,中指指尖所到的地方就是穴位。針刺時,直刺三分深度,可以灸七壯。治療鼻淵時要用補法,如果聞不到氣味就要用瀉法。這個穴位和太淵穴有關聯,詳情可參考後面的痰嗽歌。
11. 不聞香臭
不聞香臭從何治,須向迎香穴內攻。
先補後瀉分明記,金針未出氣先通。
迎香:在鼻孔旁五分縫中,直針一分,沿皮向後上三分,瀉多補少。禁灸。
白話文:
聞不到香味或臭味要如何治療?必須要針對鼻翼兩旁的迎香穴來下功夫。
治療時要先補後瀉,這個順序要清楚記住,在針刺之前,要先讓氣血暢通。
迎香穴的位置在鼻孔旁邊五分的縫隙中,針要直刺一分深,然後沿著皮膚向後上方斜刺三分,瀉的手法要多,補的手法要少,這個穴位禁止用艾灸。
12. 眉目間痛
眉目疼痛不能當,攢竹沿皮刺不妨。
若是目疼亦同治,剌入頭維疾自康。
攢竹:在眉尖陷中。針二分,沿皮向魚腰,瀉多補少。禁灸。
頭維:在額角髮際,沿皮向下透至懸釐,是穴在額角。疼痛瀉,眩暈補。灸二七壯愈。
白話文:
眉毛和眼睛之間疼痛不能輕忽,在攢竹穴沿著皮膚淺刺會有幫助。
如果眼睛也痛,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治療,針刺入頭維穴,疾病自然會好轉。
攢竹穴:位於眉毛內側端凹陷處。針刺二分深,沿著皮膚向魚腰穴方向刺入,瀉法多、補法少。禁止用灸。
頭維穴:位於額頭兩側髮際處,沿著皮膚向下刺穿至懸釐穴,此穴在額頭邊角。疼痛時用瀉法,頭暈時用補法。用艾灸灸十四壯(兩次七壯),病就會痊癒。
13. 心痛
九般心痛及脾痛,上脘穴中宜用針。
脾敗還將中脘瀉,兩針成敗免災侵。
上脘:在臍上五寸。直刺三寸半,看虛實補瀉。
中脘:在臍上四寸。法用草從鳩尾下至臍,折中是穴。直刺二寸五分,灸五十壯止。補多瀉少。
白話文:
心痛和脾痛這兩種疼痛,都可以在上脘穴扎針治療。
如果因為脾虛而導致的疼痛,則要瀉中脘穴來治療。只要在這兩個穴位用針正確,就能夠避免疾病的侵擾。
上脘穴的位置在肚臍上方五寸的地方。扎針時可以垂直刺入約三寸半的深度,並根據病人的虛實情況來決定補瀉手法。
中脘穴的位置在肚臍上方四寸的地方。取穴的方法可以用草從鳩尾穴向下延伸到肚臍,取中間點就是中脘穴。扎針時可以垂直刺入約二寸五分的深度,並可以用艾灸五十壯來加強療效。這個穴位適合多補少瀉。
14. 三焦
三焦邪氣壅上焦,舌乾口苦不和調。
針刺關衝出毒血,口生津液氣俱消。
關衝:在手小指次指內側端,如韭葉大。針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瀉。禁灸。(小指次指者,無名指也。)
白話文:
三焦的邪氣如果積聚在上焦,會導致舌頭乾燥、口中發苦、身體不適。
這個時候,可以針刺關衝穴放出毒血,這樣就能讓口中產生津液,氣息也跟著順暢平靜下來。
關衝穴的位置在手部無名指內側指甲根部,約韭菜葉子大小。針刺時,進針一分深,再沿著皮膚向後方刺三分深,使用瀉法。這個穴位禁止使用艾灸。 (這裡說的「小指次指」指的是無名指。)
15. 上焦熱
(附:心虛膽寒)
少衝穴在手少陰,其穴功多必可針。
心虛膽寒還補瀉,上焦熱湧手中尋。
少衝:在手小指內側端,去爪甲如韭葉大。直刺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看虛實補瀉。禁灸。
通里:在腕後起骨上一寸。直針一分,宜瀉不宜補,愈補愈發。禁灸。
白話文:
(附:心虛膽寒)
少衝穴位於手少陰心經,這個穴位的功效很多,一定可以用針灸來治療。
心虛膽寒的情況,也要透過針刺來補或瀉,上焦有熱往上湧的情況,可以從手上尋找穴位治療。
少衝穴:在手小指內側末端,距離指甲邊緣像韭菜葉子那麼大的地方。針直刺一分深,然後沿著皮膚向後刺三分深,根據虛證或實證來決定使用補法或瀉法。禁止使用艾灸。
通里穴:在手腕後方的隆起骨頭上方一寸的地方。針直刺一分深,適合用瀉法,不適合用補法,越用補法反而會更嚴重。禁止使用艾灸。
16. 癡呆
癡呆一症少精神,不識尊卑最苦人。
神門獨治癡呆病,轉手骨開得穴真。
神門:在手掌後,高骨陷中。針入三分,灸七壯。應後谿穴。
白話文:
癡呆這種病症會使人精神萎靡,連長幼尊卑都不懂,實在是很令人痛苦。
治療癡呆,有個穴道叫「神門穴」,只要正確找到穴位,轉動手腕讓骨頭稍微張開,就能精準取穴。
神門穴位於手掌後方,腕部高骨的凹陷處。針刺入三分深,可以艾灸七壯。這個穴位可以與後谿穴互相搭配使用。
17. 赤目
眼睛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
但刺睛明魚尾穴,太陽出血病全消。
睛明:在目內眥淚孔中。針入一分半,略針向鼻,瀉。禁灸。
魚尾:即瞳子髎,在目上眉外尖。針一分,沿皮向內透魚腰,瀉。禁灸。太陽,在額紫脈上。可出血。
白話文:
眼睛紅腫疼痛難以忍受,怕光見到太陽就更加不舒服,心裡感到焦慮煩躁。
只要針刺睛明穴和魚尾穴,再加上太陽穴出血,這個病就會完全消除。
睛明穴:在眼睛內側眼角的淚孔中。針刺入一分半深,針尖稍微朝向鼻子方向,用瀉法。禁止用艾灸。
魚尾穴:就是瞳子髎穴,在眼睛外側眉毛尾端。針刺入一分深,沿著皮膚向內穿刺到魚腰穴,用瀉法。禁止用艾灸。太陽穴:在額頭上的紫脈處。可以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