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5)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5)
1. 痔漏
痔漏之疾亦可針,裡急後重最難禁。
或癢或痛或下血,二白穴從掌後尋。
二白:在掌後橫紋上四寸,兩穴對並,一穴在筋中間,一穴在大筋外。有一法用草從項後轉至結喉骨尖,骨盡折了,將草折於兩,中對大指虎口縫,雙圈轉,兩頭點掌後臂上,草盡處是穴。灸二七壯,瀉之,禁灸。
白話文:
痔漏這種疾病也可以用針灸治療,其中最難處理的是裡急後重(想大便卻解不出來)的感覺。
痔漏可能會讓人感到搔癢、疼痛,或是肛門出血,可以尋找手掌背面的二白穴來治療。
二白穴:在手掌背面的橫紋向上四寸處,左右手各有一個,兩個穴位並排,其中一個在兩條筋的中間,另一個在大筋的外側。還有一種找穴位的方法是用一根草,從後頸部繞到喉結骨尖,將骨尖處的草折斷,然後將草的中心對準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虎口,將草的兩端繞著手腕轉一圈,草的末端在手掌背面的手臂上的位置就是二白穴。可以用艾灸灸十四壯,如果想要瀉熱就不要灸。
2. 瀉泄
脾泄為災若有餘,天樞妙穴刺無虞。
若兼五臟脾虛證,艾火多燒疾自除。
天樞:在臍兩旁各二寸。針一寸,灸五十壯,宜補。應脾俞穴。
白話文:
如果脾虛導致的腹瀉成了問題,像是災禍一般,可以放心針刺天樞穴來治療。
如果同時兼有五臟脾虛的症狀,多用艾草灸療,疾病自然就會消除。
天樞穴的位置在肚臍兩旁各兩寸的地方。針刺可以刺入一寸深,艾灸可以灸五十壯,適宜用補法。天樞穴的療效和脾俞穴的功效類似。
3. 傷寒
傷寒無汗瀉復溜,汗出多時合谷收。
六脈若兼沉細證,下針才補病痊瘳。
復溜:在足內踝上二寸。針一分,沿皮向骨下一寸半,灸二七壯。神效。
合谷:在手虎口陷中。寒補,熱瀉。
白話文:
傷寒沒有汗且腹瀉,可以針刺復溜穴;如果汗出太多,可以針刺合谷穴。
如果把脈發現六脈同時呈現沉細的脈象,使用補法針刺,病就會痊癒。
復溜穴:在腳內踝向上兩寸的位置。針刺一分深,沿著皮膚向骨頭下方刺入一寸半,可以灸十四壯。效果神奇。
合谷穴:在手部虎口凹陷處。寒症使用補法,熱症使用瀉法。
4. 傷寒過經
過經未解病沉沉,須向期門穴上針。
忽然氣喘攻心脅,三里瀉之須用心。
期門:在乳下四寸第三肋端。針一分,沿皮向外一寸五分。先補後瀉,灸二七壯。
白話文:
傷寒病症已經過了病程,但病情仍然沉重,這時候需要在期門穴上扎針。
如果突然出現氣喘,並且病邪攻入心胸脅肋部位,要用心針刺足三里穴來瀉熱。
期門穴的位置在乳頭下方四寸,第三根肋骨的末端。針刺時扎入一分深,沿著皮膚向外橫刺一寸五分。要先補後瀉,還可以艾灸十四壯。
5. 腳細筋疼
腳細拳攣痛怎行,金針有法治懸鐘。
風寒麻痹連筋痛,一刺能令病絕蹤。
懸鐘:在足外踝三寸。針三分。應環跳穴。
白話文:
腳踝細筋抽痛彎曲,難以行走,用金針治療,針刺懸鐘穴即可治癒。
如果是風寒導致的麻木或連帶筋骨疼痛,一針刺下去,就能讓病症消失。
懸鐘穴:位於腳踝外側突起(外踝)往上三寸的位置。針刺深度約三分。其療效與環跳穴的功效相應。
6. 牙痛
風牙蟲蛀夜無眠,呂細尋之痛可蠲。
先用瀉針然後補,方知法是至人傳。
呂細:在足內踝骨肉下陷中。針三分,大瀉盡方補,痛定出針,灸二七壯。
白話文:
因為風邪侵襲牙齒,或是蟲蛀牙齒,導致夜晚痛到無法入眠,可以尋找呂細這個穴位來治療,就能減輕疼痛。
先用瀉針的手法針刺,然後再用補針的手法,才知道這個方法是高人傳授的。
呂細穴的位置:在腳的內側腳踝骨頭下方凹陷的地方。針刺三分深,用瀉法將病邪瀉盡之後,再用補法,等到疼痛停止後拔出針,可以再用艾灸灸十四壯(二七壯)。
7. 心腹滿痛
(附:半身麻痹、手足不仁)
中都原穴是肝陰,專治身麻痹在心。
手足不仁心腹滿,小腸疼痛便須針。
中都:在足內踝上七寸。針一寸半,沿皮向上一寸,灸七壯。
白話文:
(附帶說明:半身麻痹、手腳失去知覺)
中都穴是肝經的原穴,主要治療身體麻痹且影響到心臟的症狀。
手腳失去知覺、胸腹脹滿,小腸疼痛,這些情況都需要針灸中都穴。
中都穴的位置:在腳內踝上方七寸處。針刺深度為一寸半,沿著皮膚向上刺入一寸,可以艾灸七壯。
8. 頭胸痛
(嘔吐、眩暈)
金門申脈治頭胸,重痛虛寒候不同。
嘔吐更兼眩暈苦,停針呼吸在其中。
金門:在足外踝跗骨下陷中。針三分,透申脈,瀉實補虛,灸二七壯。
申脈:在足外踝骨下赤白肉際橫紋。刺入半寸,瀉多,補少,禁灸。
白話文:
頭部和胸部疼痛,伴隨嘔吐、眩暈:
治療頭部和胸部疼痛,可以取用金門穴和申脈穴,但要根據疼痛是偏重還是偏虛寒來區分治療。
如果同時出現嘔吐和眩暈等症狀,可以先暫停針刺,讓病人調整呼吸。
金門穴的位置在腳踝外側突起(外踝)下方,跗骨之間的凹陷處。針刺深度約三分(古代長度單位),可以將針刺穿透至申脈穴。針刺時,對於實證要用瀉法,虛證要用補法。可以用艾灸,灸十四次(二七壯)。
申脈穴的位置在腳踝外側突起下方,紅肉與白肉交界處的橫紋上。針刺深度約半寸。針刺時,瀉法要多用,補法要少用,禁止艾灸。
9. 小腸疝氣連腹痛
水泉穴乃腎之原,臍腹連陰痛可蠲。
更刺大敦方是法,下針速瀉即安然。
水泉:在足內踝跗骨橫量一寸,直下一寸。針五分,瀉之,灸七壯。
白話文:
小腸疝氣連腹痛
水泉穴是腎經的原穴,對於肚臍、腹部連到陰部的疼痛有緩解的效果。
如果再針刺大敦穴,效果會更好,下針後快速瀉法,疼痛就能立刻減輕。
水泉穴的位置:在足部內踝骨前緣,橫向量一寸,再直下量一寸的地方。針刺深度約五分,使用瀉法,可以艾灸七壯。
10. 脾胃虛弱
咽酸口苦脾虛弱,飲食停寒夜不消。
更把公孫脾俞刺,自然脾胃得和調。
公孫:在足內側本節後一寸陷中。蜷兩腳底相對。針一寸三分。
脾俞:在背脊十一椎兩旁一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白話文:
因為脾胃虛弱,所以會覺得喉嚨反酸、嘴巴發苦,吃進去的東西因為脾胃虛弱而停滯在腸胃,晚上難以消化。
這個時候,可以針灸腳上的公孫穴和背後的脾俞穴,這樣自然就能夠讓脾胃恢復正常、協調運作。
公孫穴的位置在腳內側,大拇指腳趾根部關節後一寸的凹陷處。可以將兩腳底相對,彎曲腳掌來找穴位。針灸時,針入一寸三分深。
脾俞穴的位置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方左右兩側一寸半的地方。針灸時,針入三分深,可以灸三壯。
11. 臂細筋寒骨痛
臂細無力轉動難,筋寒骨痛夜無眠。
曲澤一針依補瀉,更將通里保平安。
曲澤:在肘橫紋筋里,與尺澤穴對,筋外尺澤穴,筋內曲澤穴,陷中。針三分,痛,瀉,禁灸。
白話文:
手臂細弱無力,難以轉動,筋脈受寒,骨頭疼痛,夜晚難以入眠。
在曲澤穴扎針,根據情況採用補法或瀉法,再配合針刺通里穴,就能確保平安。
曲澤穴的位置在手肘橫紋的筋脈裡,與尺澤穴相對應,尺澤穴在筋的外側,曲澤穴在筋的內側,在凹陷處。針刺三分深,如果疼痛,則用瀉法,禁止艾灸。
12. 穴法歌
穴法淺深隨指中,砭焫尤加顯妙功。
勸君若治諸般病,何不專心記《玉龍》。
聖人授此《玉龍歌》,瀉補分明切莫差。
祖師定穴通神妙,說與良醫慎重加。
白話文:
穴位的深淺要依照手指按壓的感覺來判斷,使用砭石或艾灸等療法更能顯現其神奇功效。
我勸您如果想治療各種疾病,何不專心記住《玉龍歌》的內容呢?
聖人傳授這本《玉龍歌》,裡面詳細說明了針灸的瀉法與補法,絕對不要弄錯。
祖師所訂定的穴位非常靈驗,我將這些告訴優秀的醫師,希望你們能慎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