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瑞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2)

回本書目錄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2)

1. 目病隱澀

忽然眼痛血貫睛,隱澀羞明最可憎。

若是太陽出毒血,不須針刺自和平。

太陽:在額紫脈上,出血,三稜針刺之。應睛明穴。

白話文:

突然眼睛疼痛,血絲貫穿眼球,感到隱隱作痛,對光敏感非常不舒適。

如果是太陽穴位置出血,則不需要針刺治療,症狀會自行緩解。

太陽穴位於額頭上的紫色血管處,若需放血,可用三稜針刺破放血,對應的是睛明穴。

2. 目熱

心血炎上兩眼紅,好將蘆葉搐鼻中。

若還血出真為美,目內清涼顯妙功。

內迎香:在鼻孔內,用蘆葉或箸葉作卷,搐之,血出為好。應合谷穴。

白話文:

心火上升導致兩眼紅腫,可以用蘆葉捲起來塞入鼻孔。

如果能引出血來就表示有效,眼睛會感到清涼,顯示此法的神奇效果。

內迎香穴位於鼻孔內,使用蘆葉或筷子葉捲起插入,出血為佳。應配合合谷穴使用。

3. 目爛

風眩爛眼可憐人,淚出汪汪實苦辛。

大小骨空真妙穴,灸之七壯病除根。

大骨空:在手大拇指第二節尖上。灸七壯。

小骨空:在手小指第二節尖上。灸七壯,禁針。

白話文:

風濕引起的眼睛紅腫非常令人同情,淚水不斷地流,真是痛苦萬分。

大骨空和小骨空是兩個非常神奇的穴位,用艾灸治療七次,可以根治這種病症。

大骨空穴位位於大拇指第二節的尖端,艾灸七次。

小骨空穴位位於小指第二節的尖端,艾灸七次,禁止使用針刺。

4. 目昏

肝家血少目昏花,肝俞之中補更佳。

三里瀉來肝血益,雙瞳朗朗淨無瑕。

肝俞:在背九椎兩旁各一寸半。灸七壯,針入二分。

三里:在膝下三寸,貼骨外廉。針三分,瀉之。

白話文:

肝臟血量不足會導致視力模糊,針灸肝俞穴可以有更好的補充效果。

三里穴放血能增益肝臟血液,使雙眼明亮清澈無瑕。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九胸椎兩側各一寸半處,可用灸法施灸七次,或針刺二分深。

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靠近腿骨外側,針刺三分深,採用瀉法。

5. 耳聾

(附:紅腫生瘡)

耳聾氣閉不聞音,痛癢蟬吟總莫禁。

紅腫生瘡須用瀉,只從聽會用金針。

聽會:在耳珠前陷中,口開方可下針。橫下針刺半寸,灸二七壯。應合谷、足三里。

白話文:

耳朵聽不到聲音,感覺像是被封住了,各種疼痛、癢感、嗡嗡聲都無法忍受。

如果出現紅腫長瘡的情況,需要用瀉法治療,可以通過在聽會穴使用金針來進行。

聽會穴位於耳珠前方的凹陷處,張開嘴巴時才能下針,水平方向刺入約半寸,可以用艾灸做十四次。此穴位與合谷穴、足三里穴相配合使用。

6. 聾癘

(二症)

若人患耳即成聾,下手先須覓翳風。

項上倘然生癘子,金針瀉動號良工。

翳風:在耳後陷中,開口得穴。針入半寸,瀉之,灸七壯。

白話文:

如果有人耳朵突然聽不見,首先應該找翳風穴治療。

如果脖子上長了腫塊,用金針放血治療,稱為高明的醫生。

翳風穴位於耳後凹陷處,張口即可找到。針刺深度為半寸,進行放血,再灸七次。

7. 喑瘂

啞門一穴兩筋間,專治失音言語難。

此穴莫深惟是淺,刺深反使病難安。

啞門:在項後入髮際五分,直針三分,莫深,深則令人啞。瀉之,不補,灸七壯。

白話文:

啞門穴位於兩個筋肉之間,專門治療聲音嘶啞和說話困難。

這個穴位只能淺刺,不能太深,刺得太深反而會讓病情加重。

啞門穴位於後頸部,向上進入發際五分處,針刺深度為三分,不可太深,太深會導致人聲啞。治療時只用瀉法,不用補法,可以施灸七次。

8. 痰嗽喘急

咳嗽喘急及寒痰,須從列缺用針看。

太淵亦瀉肺家疾,此穴仍宜灸更安。

列缺:在大指直上,叉手中指盡處是穴。針入三分,橫針向臂,瀉之。

太淵:在掌後陷中三分。瀉之。

白話文:

咳嗽喘急以及寒痰,需要在列缺穴使用針灸來治療。

太淵穴也能治療肺部疾病,這個穴位適合灸治,效果更好。

列缺穴:位於拇指向上,交叉中指盡頭的地方。針刺深度為三分,針尖斜向手臂方向,採用瀉法。

太淵穴:位於手掌後方凹陷處,距離約三分。採用瀉法。

9. 咳嗽腰痛

(附:黃疸)

忽然咳嗽腰膂痛,身柱由來穴更真。

至陽亦醫黃疸病,先瀉後補妙通神。

身柱:在背第三椎骨節。針三分,灸七壯,瀉之。

至陽:在背第七椎骨節尖。針三分,灸七壯,看虛實補瀉。

白話文:

(附:黃疸)

忽然開始咳嗽並且腰部感到疼痛,身柱這個穴位對於此症狀非常有效。

至陽穴也能治療黃疸疾病,先用瀉法再用補法,效果非常神奇。

身柱:位於背部第三椎骨的位置。針刺深度為三分,灸治七次,使用瀉法。

至陽:位於背部第七椎骨的頂端。針刺深度為三分,灸治七次,根據病情虛實來決定補瀉。

10. 傷風

傷風不解咳頻頻,久不醫之勞病終。

咳嗽須針肺俞穴,痰多必用刺豐隆。

肺俞: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壯。

豐隆:在足腕解谿上八寸。直針二分半,看虛實補瀉,灸二七壯。

白話文:

感冒如果不治好,會經常咳嗽,長時間不治療最終會變成慢性病。

咳嗽的時候需要針灸肺俞穴,如果痰多一定要針刺豐隆穴。

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的凹陷處。可以灸三次。

豐隆穴在腳踝上方八寸的位置。針刺深度為二分半,根據虛實情況進行補瀉,可以灸十四次。

11. 咳嗽鼻流清涕

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

噴嚏須針風門穴,咳嗽還當艾火深。

風門: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中。

白話文:

肌膚毛孔不密實,常常咳嗽,鼻子流清水樣的鼻涕,精神渙散。

打噴嚏的時候應該針刺風門穴,咳嗽時則應該用艾灸治療。

風門穴位於第二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的凹陷處。

12.

哮喘一症最難當,夜間無睡氣惶惶。

天突尋得真穴在,膻中一灸便安康。

天突:在結喉陷中。針可斜下半寸,灸七壯,瀉之。

膻中:在兩乳中間。可瀉,灸七壯,禁針。

白話文:

哮喘這種病症非常難受,晚上無法入睡,呼吸急促心慌。

找到天突穴就能得到真實的效果,羶中穴灸治一次就能恢復健康。

天突穴位於喉結下方的凹陷處。可以斜向下刺入半寸,灸七次,用以洩法。

羶中穴位於兩乳之間。可以用洩法,灸七次,但禁止針刺。

13. 氣喘

氣喘吁吁不得眠,何當日夜苦相煎。

若取璇璣真個妙,更針氣海保安然。

璇璣:在天突下一寸。直針入三分,瀉之,灸七壯。

氣海:在臍下一寸五分宛宛中。刺入三分,灸七壯,看病補瀉。

白話文:

氣喘得厲害,連覺都睡不成,這種痛苦不分晝夜地折磨著人。

如果能夠使用璇璣穴,那真是非常巧妙,再配合針刺氣海穴,就能讓病情平穩安全。

璇璣穴位於天突穴下方一寸處,垂直針刺進入三分深,採用瀉法,並施灸七次。

氣海穴則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的凹陷處,針刺進入三分深,施灸七次,根據病情決定是補還是瀉。

14. 哮喘痰嗽

哮喘咳嗽痰飲多,才下金針疾便和。

俞府乳根一般刺,氣喘風痰漸漸磨。

俞府:在巨骨下,璇璣旁二寸陷中。針三分,灸三壯,看虛實補瀉。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針一分。灸五壯至七壯,看病補瀉。

白話文:

哮喘咳嗽痰多,針灸俞府和乳根穴位可以缓解症状,俞府穴位于巨骨下方、璇玑旁两寸陷中,针刺三分,艾灸三壮,根据患者体质决定补泻手法;乳根穴位于乳头下方一寸六分陷中,仰卧取穴,针刺一分,艾灸五到七壮,根据病情决定补泻手法。

15. 口氣

口氣由來最可憎,只因用意苦勞神。

太陵穴共人中瀉,心臟清涼口氣清。

太陵:在掌後橫紋中。針三分,瀉之。

人中:在鼻下三分陷中。針三分,直針向上。

白話文:

口氣的問題最討人厭,主要是因為心思過於勞累所致。

太陵穴和人中穴可以一起使用來治療口氣,這樣可以讓心臟冷靜下來,口氣也隨之變得清新。

太陵穴位於手掌後方的橫紋處,針刺深度為三分,採用瀉法。

人中穴位於鼻子下方三分之一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也是三分,針要垂直向上刺入。

16. 氣滿

小腹脹滿氣攻心,內庭二穴刺須真。

兩足有水臨泣瀉,無水之時不用針。

內庭:在足兩趾歧骨間。直刺三分,可瀉補,灸二七壯。

白話文:

小腹脹滿,氣往上衝到心口,應該針刺內庭穴,要確實刺對位置。

如果雙腳有浮腫的情況,可以針刺臨泣穴來排水;但如果沒有浮腫,就不要針刺。

內庭穴位於腳趾頭分叉的骨縫之間。針刺深度約三分,可以進行瀉法或補法,艾灸則可以做十四次。

臨泣:在俠谿上三趾四趾間。針三分,禁灸。可以出一身之水,瀉用香油抹孔穴則針孔不開。

白話文:

臨泣穴:位於足背上,在第二、三趾之間。針刺深度為三分,禁止灸療法。可以瀉出全身的水份,如果用香油塗抹針孔,則針孔不會閉合。

17.

(附:心悶、手生瘡)

勞宮穴在掌中心,滿手生瘡不可禁。

心悶之疾大陵瀉,氣攻胸腹一般針。

勞宮:在掌心,屈無名指,盡處是穴。針三分,灸七壯。太陵見前。

白話文:

勞宮穴位於手掌中心,如果手掌上長滿了瘡,則這個穴位的症狀無法抑制。

對於心悶的疾病,可以通過大陵穴來進行瀉法治療,而對於氣攻胸腹的症狀,通常也是使用針灸的方法來治療。

勞宮穴的位置是在掌心,當無名指彎曲時,其末端就是該穴位所在。針刺深度為三分,艾灸則為七壯。大陵穴的詳細位置參見前面的說明。

18. 肩腫痛

肩端紅腫痛難當,寒濕相搏氣血狂。

肩髃穴中針一遍,頓然神效保安康。

肩髃:在肩端上,舉手陷中。針二寸半。若手臂紅腫疼痛,瀉之;寒濕麻木,補之。

白話文:

肩膀末端出現紅腫疼痛難以忍受,是因為寒濕之邪相互作用,導致氣血運行紊亂。

在肩髃穴施針一次,立刻就能感受到神奇的效果,恢復健康。

肩髃穴位於肩膀末端,當手臂抬起時會形成一個凹陷處。施針深度為兩寸半。如果手臂有紅腫疼痛的情況,應該採用瀉法;如果是寒濕引起的麻木,則應該採用補法。

19. 肘攣筋痛

(二首)

兩手拘攣筋骨痛,舉動艱難疾可增。

若是曲池針瀉動,更醫尺澤便堪行。

曲池:在肘後外輔。

尺澤:在肘中大筋外陷中。用手如弓,方可下針。先補後瀉,針半寸,禁灸。

筋急不和難舉動,穴法從來尺澤真。

若遇頭面諸般疾,一針合谷妙通神。

尺澤、合谷:見前文。

白話文:

雙手僵硬、筋骨疼痛,舉手抬足都困難,病情還會加重。如果在曲池穴針灸瀉血,再在尺澤穴針灸,就能恢復行動。

筋脈緊繃,手腳難以活動,尺澤穴的針灸療法非常有效。如果遇到頭面部的各種疾病,在合谷穴針灸也能起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