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瑞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3)

回本書目錄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3)

1. 臂痛

兩胛疼痛氣攻胸,肩井二穴最有功。

此穴由來真氣聚,瀉多補少應針中。

肩井:在肩端上,缺盆盡處。直針寸半停針。此穴五臟真氣聚,不宜補,不宜久停針。氣虛人多暈亂,急瀉之三里。應支溝穴。

白話文:

兩邊肩胛骨疼痛,氣會往胸口衝,肩井這個穴道最有效。

這個穴道是真氣聚集的地方,所以針灸時應該多用瀉法,少用補法。

肩井穴的位置在肩膀頂端,鎖骨凹陷處的盡頭。針灸時,垂直下針一寸半即可停止,不宜久留針。這個穴道是五臟真氣匯聚之處,不適合補,也不適合久留針。氣虛的人容易頭暈,這時要趕緊在足三里穴瀉氣,並配合支溝穴。

2. 肩背痛

肩臂風連背亦痛,用針胛縫妙通靈。

五樞本治腰疼病,入穴分明疾頓輕。

五樞:在臂部肩端骨下直縫尖。針入二寸半,灸二七壯,看虛實補瀉。

白話文:

肩部、手臂受風邪侵襲,連帶背部也疼痛,用針刺肩胛骨縫隙,效果神奇靈驗。

五樞穴本來是治療腰痛的,如果取穴位置正確,病痛就會立刻減輕。

五樞穴的位置:在手臂肩端骨下方直縫尖端處。針刺深度約二寸半,艾灸十四壯(虛證宜補,實證宜瀉)。

3.

虛羸有穴是膏肓,此法從來要度量。

禁穴不針宜灼艾,灸之千壯亦無妨。

膏肓:在背骨四椎下,微約五椎上,微少四肋之間是穴,各三寸。用竹杖、兩手撐開,陷中是穴。

白話文:

身體虛弱消瘦,有個穴位叫做膏肓穴,使用這個方法要謹慎衡量。

這個穴位不適合針刺,比較適合用艾草燒灼,即使灸到一千壯也沒有妨礙。

膏肓穴的位置:在背部第四胸椎下方,大約在第五胸椎上方,稍微在第四根肋骨之間的邊緣,左右各距離身體中線三寸的地方。可以用竹杖或是兩手撐開背部,凹陷處就是這個穴位。

4. 虛弱夜起

老人虛弱小便多,夜起頻頻更若何。

針助命門真妙穴,艾加腎俞疾能和。

命門:在背骨十四椎下,與臍平。灸二七壯,禁針,針則愈甚,宜補不宜瀉。

腎俞:在命門兩旁各一寸半。灸法依前,針法依前。

白話文:

年老體弱,小便次數多,晚上頻繁起床該怎麼辦?

針灸命門穴這個穴位效果很好,再配合艾灸腎俞穴,病症就能夠調和。

命門穴的位置在背部第十四椎骨下方,與肚臍平行。艾灸這個穴位十四壯即可,禁止針刺,針刺的話會讓情況更嚴重,要用補法,不要用瀉法。

腎俞穴的位置在命門穴兩旁各一寸半。艾灸的方法和前面說的命門穴一樣,針刺的方法也和前面說的一樣。

5. 膽寒心驚鬼交白濁

膽寒先是怕心驚,白濁遺精苦莫禁。

夜夢鬼交心俞瀉,白環俞穴一般針。

心俞:在背五椎兩旁一寸半,沿皮向外一寸半。灸七壯,不可多,先補後瀉,亦不宜多補。

白環俞:在二十一椎兩旁一寸半。直針一寸半,灸五十壯。夜夢鬼交,婦人白濁,宜補多。

白話文:

因為膽子虛寒,所以會先感到害怕,接著心裡就會驚恐不安,精液像白色的濁液一樣流出,遺精的痛苦難以忍受。

晚上做夢夢到和鬼性交,這是因為心俞穴的氣血虛洩所致,可以針刺白環俞穴來治療。

心俞穴的位置在背部第五椎骨兩旁一寸半的地方,針刺時沿著皮膚向外刺入一寸半。可以艾灸七個艾柱,不能灸太多,要先補後瀉,也不適合過度補益。

白環俞穴的位置在第二十一椎骨兩旁一寸半的地方。針刺時直接刺入一寸半,可以艾灸五十個艾柱。晚上做夢夢到和鬼性交,以及婦女白帶像濁液一樣,都適合用補法。

6. 勞證

傳屍勞病最難醫,湧泉穴內莫憂疑。

痰多須向豐隆瀉,喘氣丹田亦可施。

湧泉:在腳底心,轉足三縫中,又以二指至足跟盡處折中是穴。直針三分。傷寒勞瘵,有血可療,無則危。先補後瀉。

丹田:在臍下三寸。針八分,補多瀉少,可灸百壯。豐隆見前。

白話文:

傳染性的癆病(肺結核)最難醫治,但在湧泉穴這個位置下針不用太過擔心。

如果痰很多,可以瀉豐隆穴,喘氣的話,也可以在丹田穴施針。

湧泉穴:在腳底中心,轉動腳掌時三條紋路交會的地方,也可以從第二根腳趾到腳跟盡頭,取中點就是此穴。針刺深度約三分。對於傷寒引起的癆病,如果有出血還可以治療,如果沒有出血就很危險。要先補後瀉。

丹田穴:在肚臍下方三寸的地方。針刺深度約八分,補的手法要多於瀉的手法,可以艾灸一百壯。豐隆穴的位置在前面已經提過。

7. 盜汗

滿身發熱病為虛,盜汗淋漓卻損軀。

穴在百勞椎骨上,金針下著疾根除。

百勞:在背第一椎骨穴上。針三分,灸二七壯,瀉之。應肺俞穴。

白話文:

全身發熱的病症,通常是因為身體虛弱;盜汗淋漓,卻會損耗身體。

治療盜汗的穴位在百勞穴,它位於頸椎第七椎(第一胸椎)上方的凹陷處,用金針扎下去,就可以把病根去除。

百勞穴: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的上緣凹陷處。針刺約三分深,灸十四壯(或二七壯),也可以用瀉法。這個穴位可以搭配肺俞穴一起治療。

8. 腎虛腰痛

腎虛腰痛最難當,起坐艱難步失常。

腎俞穴中針一下,多加艾火灸無妨。

腎俞:見前。

白話文:

腎虛引起的腰痛最讓人難受,起身坐下都困難,走路也變得不正常。

在腎俞穴扎針一下,多加艾草燃燒的溫灸也沒關係。

腎俞穴的位置:見前面描述。

9. 腰脊強痛

脊膂強痛瀉人中,挫閃腰疼亦可針。

委中亦是腰疼穴,任君取用兩相通。

人中:即水溝穴,在鼻下三分銜水突起處是穴。針三分,向上些,少瀉無補,法灸七壯。

委中:在膝後膕紋動脈中。針一寸,見血即愈。

白話文:

腰背僵硬疼痛,可以針刺人中穴來疏通氣血。因為挫傷或閃到腰引起的疼痛,也可以用針刺人中穴來治療。

委中穴也是治療腰痛的重要穴位,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使用,兩者都能達到治療腰痛的效果。

人中穴(也稱水溝穴),位於鼻子下方三分處,嘴唇上方突起的地方。針刺時,針入三分深,稍微向上傾斜,用瀉法,不需補法,可以艾灸七壯。

委中穴,位於膝蓋後方腿彎處的動脈搏動位置。針刺時,針入一寸,見到少量出血即可達到療效。

10. 手腕疼

腕中無力或麻𤸷,舉指痠疼握物難。

若針腕骨真奇妙,此穴尤宜仔細看。

腕骨:在手腕起骨前陷中,翻手得穴。針入三分,灸二七壯,瀉之。手麻木則補,可灸三七壯。

白話文:

手腕感到沒力氣或是麻木,手指舉起來會痠痛,握東西也很困難。

如果針刺手腕的腕骨穴,效果非常神奇,這個穴位尤其需要仔細辨認。

腕骨穴:在手腕突起的骨頭前方凹陷處,把手翻過來就能找到穴位。針刺入約零點三公分,可以艾灸十四壯,如果要瀉的話就這樣做。如果手麻木,就用補的手法,可以艾灸二十一壯。

11. 臂腕痛

手臂相連手腕疼,液門穴內下針明。

更有一穴名中渚,瀉多勿補疾如輕。

液門: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針入一分,沿皮向後透入陽池,瀉之。

中渚:在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後。針入一分,沿皮向後透腕骨,瀉之。

白話文:

手臂連接手腕的地方疼痛,在液門穴下針就能明確見效。

還有一個穴位叫做中渚,多用瀉法而不用補法,病痛就會減輕。

液門穴:在手部小指和無名指的指根關節後方。針刺入一分深,沿著皮膚向後方穿透到陽池穴,用瀉法。

中渚穴:在小指和無名指分叉的骨頭之間,指根關節後方。針刺入一分深,沿著皮膚向後方穿透到腕骨穴,用瀉法。

12. 虛煩

連月虛煩面赤妝,心中驚恐亦難當。

通里心原真妙穴,神針一刺便安康。

通里:在腕後側,起骨後一寸。直針半寸,瀉之,禁灸。

白話文:

連續好幾個月感到虛弱煩躁,臉色發紅像化了妝一樣,心中經常感到驚恐不安,實在難以承受。

有個穴道叫「通里」,是治療這種情況的真正奧妙之處,只要用神針刺一下,就能馬上恢復健康。

「通里」穴的位置在手腕後側,尺骨後方一寸的地方。針要直刺半寸,用瀉法,禁止用灸。

13. 腹中氣塊

腹中氣塊最為難,須把金針刺內關。

八法陰維為妙穴,肚中諸疾可平安。

內關:在手掌後橫紋二寸,兩筋間。直刺,透外關,先補後瀉。名陰維穴,禁灸。應照海穴。

白話文:

肚子裡有氣塊是最難處理的,必須用金針刺內關穴。

配合八法的陰維穴是個很棒的穴位,肚子裡的各種疾病都能平安解決。

內關穴:在手掌後方橫紋上兩寸,兩條筋的中間。針要直刺,可以穿透到外關穴,要先補後瀉。這個穴位又叫做陰維穴,禁止用艾灸。可以配合照海穴一起使用。

14. 腹痛

腹中疼痛最難當,宜刺太陵並外關。

若是腹痛兼閉結,支溝奇穴保平安。

外關:在腕後骨上二寸。直針透內關,先補後瀉,灸七壯。太陵見前。

支溝:在腕後三寸,對間使。針三分,透間使,灸七壯。間使見後瘧疾下。

白話文:

肚子痛起來最難受,應該針刺太陵穴和外關穴。

如果肚子痛還伴隨便秘,針刺支溝這個奇穴就能保平安。

外關穴:在手腕背部橫紋向上兩寸的地方。針刺時可以直刺穿透內關穴,先用補法再用瀉法,可以艾灸七壯。太陵穴的位置在前面有提到。

支溝穴:在手腕背部橫紋向上三寸的地方,與間使穴相對。針刺三分深,可以針刺穿透間使穴,可以艾灸七壯。間使穴的位置在後面瘧疾的內容中說明。

15. 吹乳

婦人催乳痛難熬,吐得風痰疾可調。

少澤穴中明補瀉,金針下了腫全消。

少澤:在手小指端外側,去爪甲如韭葉大。刺一分,沿皮向後三分。乳疽疾疼痛補,以吐為效。

白話文:

婦女催乳時若感到疼痛難以忍受,而且出現嘔吐風痰的情況,可以透過調理來改善。

在少澤穴這個穴位,正確地使用補瀉手法,配合金針刺入,就能夠消除腫脹。

少澤穴的位置在手小指指尖外側,距離指甲邊緣像韭菜葉一樣大小的地方。針刺深度約一分,然後沿著皮膚向後方刺入三分。如果是乳房腫痛的疾病,可以使用補法,以能使患者嘔吐為效果。

16. 白帶

婦人白帶亦難治,須用金針取次施。

下元虛憊補中極,灼艾尤加仔細推。

中極:在臍下四寸。直針二寸半,灸五十壯。婦人無子,宜刺灸,則有子,先瀉後補。血氣攻心,先補後瀉。

白話文:

婦女的白帶也很難治療,必須使用金針多次施針。

如果是下焦虛弱,則要補中極穴,並且要更加仔細地用艾草進行艾灸。

中極穴:在肚臍下方四寸的地方。針灸時,直刺二寸半深,艾灸五十壯。婦女沒有子女,適合針灸此穴,便可生育,要先瀉後補。如果是血氣上衝到心,要先補後瀉。

17. 脾疾反胃

脾家之疾有多般,反胃多因吐食餐。

黃疸亦須腕骨灸,金針中脘必痊安。

腕骨:在手腕側,起骨前陷中。針二分,看虛實補瀉,灸三七壯。

中脘:在臍上四寸。針二寸五分,灸五十壯,補多瀉少。

白話文:

脾臟的疾病有很多種類,反胃多半是因為吃了東西又吐出來。

黃疸病也可以用艾灸手腕的腕骨穴來治療,用金針針刺中脘穴必定可以痊癒。

腕骨穴:在手腕側面,突起骨頭前方凹陷的地方。針刺二分深,根據虛證或實證來決定補法或瀉法,艾灸三到七壯。

中脘穴:在肚臍上方四寸的位置。針刺二寸五分深,艾灸五十壯,多用補法,少用瀉法。

18. 腿風

環跳為能治腿風,居髎二穴亦相同。

更有委中出毒血,任君行步顯奇功。環跳:在髀樞研骨下一指,側臥,伸下足,屈上足方可。針三寸半,補少瀉少,可灸。

委中:見前。

居髎:在環跳上一寸,取法如前。

白話文:

環跳穴可以治療腿部風病,居髎這兩個穴位也有相同功效。

另外,在委中穴放出毒血,能讓您走路時顯現奇效。

環跳穴:在股骨大轉子下方一指處,側躺,伸直下面的腿,彎曲上面的腿才能找到穴位。針刺三寸半深,略微補一點,略微瀉一點,可以艾灸。

委中穴:位置在前面已經提到過。

居髎穴:在環跳穴上方一寸,取穴方法和環跳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