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銀海精微》~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小眥赤脈傳睛

小眥赤脈傳睛者,心之虛也,與大眥不同,治法分二症治之。五臟之主,六腑之宗,且屬南方,候陽象德之君。火生土,火乃土之母,脾土實則心火虛矣。治先瀉其脾土之實,後補其心之虛。多因夜近燈火,勞傷心經,致使心虛氣弱,血運不行,積在小眥之間,故引此二者,以為後之學者識。然此症宜吃藥,不必挑剪。

白話文:

小眥(眼角內側)有紅色的脈絡蔓延到瞳孔,這是心虛的表現,與大眥(眼角外側)不同。治療方法要將這兩個症狀分開治療。

五臟之中,心為君主,六腑之中,心為宗主,而且屬南方,代表陽性。火生土,火是土的母親。脾土實了,心火就會虛。治療時,先瀉脾土的實,再補心的虛。

多因夜間接近燈火,損傷心經,導致心虛氣弱,血液運行不暢,積聚在小眥之間,所以提到這兩個症狀,供後人學習識別。這種症狀應該吃藥治療,不必挑剪。

白話文:

  • **桔梗:**化痰止咳,促進肺部排膿。
  • **黃芩:**清熱解毒,涼血降火。
  • **大黃:**通便瀉下,清熱解毒。
  • **芒硝:**苦寒瀉下,清熱解毒,潤腸通便。
  • **梔子:**清熱瀉火,涼血。
  • **車前子:**清熱利尿,促進排尿。

黃芩,荊芥甘草赤芍藥,菊花川芎當歸木通白芷

白話文: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荊芥: 具有散風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

甘草: 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激的功效。

赤芍藥: 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結的功效。

菊花: 具有清熱解毒、平肝降壓的功效。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木通: 具有利尿通淋、消腫散結的功效。

白芷: 具有溫陽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上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用水煎,食後服。

駐景丸,治心腎俱虛,血氣不足,下元衰憊,服。

楮實(微炒),枸杞子五味子人參(各一兩),熟地(酒浸,焙乾,二兩),乳香(一兩,制過)肉蓯蓉(酒浸,焙乾,四兩),川椒(去目炒乾,一兩),菟絲子(淘淨去沙土,酒浸三宿,蒸過焙乾,四兩),一方加當歸

白話文:

楮實(略炒)、枸杞子、五味子、人參(各 100 克)、熟地(用酒浸泡,焙乾,200 克)、乳香(100 克,已處理)、肉蓯蓉(用酒浸泡,焙乾,400 克)、川椒(去籽炒乾,100 克)、菟絲子(洗淨去土,用酒浸泡 3 天,蒸後焙乾,400 克)

*注:另一種配方中添加了當歸。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補勞人參丸,治心神恍惚。

人參,白茯苓白附子續斷遠志,菊花,甘草

白話文:

人參 白茯苓 白附子 續斷 遠志 菊花 甘草

上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食後桔梗湯下,日三次。

補虛人參丸

茯苓,人參,續斷,遠志(各一兩),白附子(三錢),甘草,白殭蠶(各五錢)

白話文:

茯苓、人參、續斷、遠志(各 60 克),白附子(18 克),甘草、白殭蠶(各 30 克)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桔梗湯送下。

2. 胬肉攀睛

胬肉攀睛者,與大眥赤脈之症同。然此症者,脾胃熱毒,脾受肝邪,多是七情鬱結之人。或夜思尋,家筵無歇,或飲酒樂欲,致使三焦壅熱;或肥壯之人,血滯於大眥。胬肉發端之時多癢,因乎擦摩,胬肉漸漸生侵黑睛。日積月累者為實,乍發乍痛者為虛。治法:實者小鉤為鉤,鉤起剪斷些寬,三五日剪痕收滿,方可點陰二陽四藥,吹點,余翳漸清,避風忌口,齋戒可也。若乍發不宜鉤剪,宜服藥,點以淡丹藥可也。

白話文:

眼瞼上的肉贅長到接近眼角,和眼角出現紅色脈絡的症狀相似。但這個症狀是因為脾胃有熱毒,脾臟受到肝氣的影響,大多數是情感鬱結的人才會得。可能是因為晚上思慮過多、飲酒作樂過度,導致三焦部位氣血鬱結發熱;也可能是肥胖的人,氣血瘀滯在大眥部位。眼瞼肉贅一開始生出時通常會發癢,因為會不停地摩擦,所以肉贅會逐漸長到覆蓋到眼角。日積月累的肉贅稱為實證,剛剛發作疼痛的稱為虛證。治療方法:實證用小型的鉤子將肉贅勾起,剪斷過寬的部分,三五天後剪痕消失後,再用陰二陽四種藥物點眼吹鼻,其他眼膜上的斑點也會逐漸消失。但要注意避風、忌口,最好齋戒一段時間。如果是虛證,不宜勾剪,應該服用藥物,並點用淡丹藥。

三焦心火俱炎,亦能生此疾,治之須鉤割後,宜服瀉脾除熱飲

瀉脾除熱飲

黃耆防風茺蔚子桔梗大黃黃芩黃連車前子芒硝(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防風、茺蔚子、桔梗、大黃、黃芩、黃連、車前子、芒硝(各60克)

每服六錢,水煎服。

此症脾胃積熱,相火胃火旺也。若經久翳厚施實烏睛者,宜鉤剪,剪訖,次日用退翳捲雲散調津液點之,日一次,三黃湯加寒劑。常點用對交丹加清涼散。若筋腫厚大者,宜剪,剪畢頭處用火烙之,使其再不復生,愈後仍用三黃丸收功,鎮其上炎之火。

白話文:

這病症是脾胃積聚熱氣,導致相火和胃火旺盛。如果經年累月,翳膜增厚且覆蓋眼球,應該用鉤刀剪除。剪除後,第二天用退翳捲雲散調和津液點眼,每天一次,並且服用三黃湯加入寒性藥物。經常點用對交丹加入清涼散。如果眼白組織腫脹較大,應該用剪刀剪除,剪完後用火烙傷傷口,防止再次復發。痊癒後繼續服用三黃丸,以穩定上火。

三黃湯,治脾胃積熱,致生此症,宜服。加芍藥、宣連。

黃連,黃芩,大黃(各一兩)

若熱甚者,脈紅盛者,加黃柏石膏、山梔子之類,水煎,食後溫服。

白話文:

如果發熱嚴重,脈搏又紅又盛,可以加入黃柏、石膏、山梔子等藥材,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

黃連,黃柏(各四兩),黃芩,人參(各三兩),桔梗(三兩半),半夏(二兩),梔子仁(二兩)

白話文:

黃連、黃柏(各 120 克),黃芩、人參(各 90 克),桔梗(105 克),半夏(60 克),梔子仁(60 克)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下。

3. 雞冠蜆肉

雞冠蜆肉者,心之熱酒之毒也。脾胃壅滯,肝臟積熱,肉翳漸漸而長,侵至黑睛,發來高大,形似雞冠蜆肉壅蔽大眥,皆因相火胃火鬱結,致生紅肉,磣澀淚出。治法:初發之時,用小鋒針破,使惡血流出,以輸其肉,二三日又可針一次。又法可鼻孔內,剪竹葉卷作一小筒,彈進放血,或小鋒針亦可,右眼右孔,左眼左孔,服三黃加朴硝丸如彈子大,夜臥噙化,以沃上焦火。

白話文:

雞冠蜆肉(一種眼部疾病),是心臟火熱和酒毒引起的。脾胃不暢,肝臟積熱,導致肉瘤逐漸生長,侵犯到黑眼珠,發作時肉瘤又高又大,形狀像雞冠或蜆肉,遮住大眥(眼睛外角)。這都是因為心火和胃火鬱積,導致生出紅色的肉瘤,磨澀導致流淚。

治療方法:

  • 初期發作時,用小針頭刺破肉瘤,讓惡血流出,將肉瘤去掉,兩三天後可以再刺一次。
  • 另一種方法是將剪碎的竹葉捲成小管子,塞入鼻孔放血,也可以用小針頭刺破鼻孔放血。右眼用右鼻孔放血,左眼用左鼻孔放血。
  • 服用三黃加朴硝丸(一種中藥丸),如彈子般大小,睡前含化,以瀉掉上焦的火熱。

正謂揚湯止沸,莫如去薪息火,肉翳者可烙三五度,其效甚速,烙可用軟皮剪孔,濕按眼眶,烙則不傷四弦眥肉,有虛有實,虛切不可用剪,剪則流血汪汪,變為利害。或壅如桃李之狀,難治。

白話文:

俗話說,去沸騰的水只有把柴火拿掉,比喻解決問題要從根源入手。肉翳(眼皮上類似雞眼的東西)可以烙三到五次,效果很明顯。烙時可以用軟皮剪個孔,濕敷在眼框上,這樣烙就不會傷到四弦眥肉(眼皮外緣的一圈肌肉)。如果肉翳有虛有實,虛的千萬不能用剪子,剪了會大量流血,變成很嚴重的情況。還有可能像桃李一樣腫起來,就更難治了。

問曰:眼內生虛肉,形似雞冠蜆肉者何也?脾胃受風熱,火旺脾土燥熱也。治法:年少者只宜瀉脾胃本臟,若脾胃衰不受寒涼者,宜瀉子瀉母之法,瀉本臟用三黃湯加寒涼劑,瀉子用瀉肺湯,瀉母用八正散瀉心湯主之,點用清涼散加涼藥,仍服三黃丸收功。若積久大者亦宜剪,剪後宜烙,新發小者,宜挑不用烙,宜用退翳捲雲散點之,一二次。

白話文:

**提問:**眼睛裡長出鬆軟的肉,形狀像雞冠或蜆肉,這是什麼原因?

答覆: 脾胃受了風熱,火氣旺盛,脾胃燥熱所致。

治療方法:

  • 年輕者只適宜瀉脾胃本臟。
  • 如果脾胃虛弱,受不住寒涼藥物,則宜採用瀉子瀉母法。
  • 瀉本臟用三黃湯加上寒涼藥劑。
  • 瀉子用瀉肺湯。
  • 瀉母用八正散、瀉心湯。
  • 點藥用清涼散加上寒涼藥,輔助服用三黃丸。
  • 如果積存時間久、體積大,也需要剪除。剪除後應烙傷口。
  • 新長出的較小的肉,應挑除,不必烙傷口,可以用退翳捲雲散點藥,一至二次即可。

三黃丸,八正散,二方前症條下。

瀉肺湯,治肺經得脾熱,白仁變生雞冠蜆肉,宜服。

桑白皮(一兩,去皮),地骨皮(一兩,去骨),甘草(七錢),黃芩(一兩),桔梗(一兩)

白話文:

桑白皮(6克,剝去外皮),知母(6克,剝去中間硬核),甘草(4克),黃芩(6克),桔梗(6克)

上為末。每服三四錢,水煎食後服。

瀉心湯,治心熱傷脾土,燥熱宜服。

大黃,黃芩,桔梗,知母黑參馬兜鈴防風

白話文:

大黃: 一種瀉火清熱的中藥材,味苦,性寒。

黃芩: 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材,味苦,性寒。

桔梗: 一種宣肺化痰的中藥材,味苦,性溫。

知母: 一種滋陰清熱的中藥材,味甘,性寒。

黑參: 一種補氣養血的中藥材,味甘,性溫。

馬兜鈴: 一種利尿通淋的中藥材,味辛,性寒。

防風: 一種解表散寒的中藥材,味辛,性溫。

上等分。水煎食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