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訣乳海》~
1. 卷二
2. 心臟歌
心藏身之精。
內經決氣篇云。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即此謂也。戴氏亦知乎此。而復誤精字為有形之精。改為君字何哉。按陰陽應象大論。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
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金匱真言論曰。南方色赤。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臟。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谷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
其臭焦。小腸為弟兄。
小腸屬丙而剛。心屬丁而柔。剛在先而為兄。柔在後而為弟。二俱屬火。同氣連枝。故曰弟兄。戴起宗云。大言陰與陽。小言夫與婦。非也。何以言之夫丁與壬合。心之夫。膀胱是也。丙與辛合。小腸之婦。肺金是也。刊誤謂不可以言弟兄非也象離隨夏旺。屬火向南生。
張世賢曰。離之為卦。其中空虛。心臟屬火。亦猶是也。火旺於夏。所以隨夏而旺相也。經云。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故曰屬火。向南生也。刊誤改作明字。甚無謂也。
任物無纖巨。多謀最有靈。
張世賢曰。任物者。住親萬物也。纖。小也。巨。大也。人心之應物。隨其大小。無不任親也。朱子曰。人心之靈。莫不有之。所以多謀而有靈也。內行於血海。外應舌將榮。
陰陽應象大論云。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又云在竅為舌。五臟生成篇云。諸血者。皆屬於心。
七孔多聰慧。三毛上智英。
多聰慧者。心有七竅上智英者。心有三毛。其次則不全矣。
反時憂不解。順候脈洪驚。
張世賢曰。心屬火而旺夏。反得冬脈沉濡而滑。此乃腎邪干心。水來剋火。謂之賊邪。是可憂也。順候。診得夏脈也。驚者大而散也。其脈洪大而散。謂之順候。張世賢之言固是。但憂字與驚字。義俱未透。愚謂心屬火主夏。脈宜洪大而散陰陽應象大論云。在臟為心。在色為赤。
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今當夏月。反見沉細之脈。是為反四時。脈既反時。其人當憂愁不能自解之疾。洪大也。驚起。意言夏月診得其脈洪大。而驚起。則謂之順四時矣。戴起宗誤認為驚恐之驚。易作平字。非也不知驚之一字。王氏脈經。已曾有其名矣。如妊娠論中雲。
呼則為數。吸則不驚。又如雲。肝脈驚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己之類是也。戴氏可謂少所見。多所怪矣。大抵古人以一字命脈之名。在學者當會意於神情。毋凝滯於字句。只如張長沙曰。寸口衛氣勝。名曰高。榮氣勝。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衛氣弱。名曰惵。
榮氣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損。若執字義。則高章惵卑。是何義理。亦在學人會意於精神冥寞而已。豈亦將以字義之不切。而遽改之可乎。堪笑今世之人。不於指下求其神情。專於字上求其似是。其去道不亦遠乎。
按玉機真藏論云。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按人鏡經曰。心脈浮大而散。心合血脈。循血脈而行。持脈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粗者為大。又稍加力。脈道闊軟者。為散也。
液汗通皮潤。聲言爽氣清。
張世賢曰。腎主液。入心為汗。肺主聲。入心為言。水能剋火。汗通則腎水平。而皮潤火不受水賊矣。火能剋金。言爽則肺金平而氣清金。不受火侵矣。
伏梁秋得積如臂在臍縈。五十六難曰。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火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傳心。心當傳肺。肺秋適旺。旺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順視雞冠色。凶看瘀血凝。
五臟生成篇云。赤如雞冠者生。赤如衃血者死。言察病人之色赤如雞冠。謂赤而明潤。故曰生。察病人之色赤如衃血。謂赤而慘暗。故曰死。診時須審委。細察在叮嚀。
凡醫者。必須望聞問切。上文既已察其色。聞其聲。切其脈。至此復須審委細察以問之。庶可萬全。叔和之所以叮嚀戒告者。欲以儆後人也。下四藏仿此。
實夢憂驚怪。虛翻煙火明。
靈樞云。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厥氣客於心。則夢見丘山煙火。所謂心氣盛者。實之謂也。所謂厥氣客者。虛之謂也。張世賢曰。心臟有餘。則夢或憂或驚。或怪異之事。心臟不足。則夢煙火光明。化竭而見本矣。秤之十二兩。大小與常平。
四十二難曰。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白話文:
標題:[心臟歌]
內容翻譯如下:
心臟是身體的精華所在。 《內經決氣篇》說,兩神相搏,結合成形體,通常在生命之初就形成,就是指的心臟。戴氏對此也有認識,卻誤將“精”字理解爲有形的精,改稱爲“君”,這是爲何呢?根據《陰陽應象大論》,南方產生熱,熱產生火,火產生苦味,苦味產生心,心產生血液,血液滋養脾臟。心主管舌頭,在天體現爲熱,在地面爲火,在人體爲血脈,在五臟爲心,在顏色爲紅,在音樂爲徵,在聲音爲笑,在變動時表現爲憂,在竅孔爲舌,在味道爲苦,在意志爲喜。喜悅傷害心臟,恐懼勝過喜悅;熱傷害氣,寒勝過熱;苦傷害氣,鹹勝過苦。 《金匱真言論》說,南方的顏色是紅色,與心臟相通,開口於耳朵,精藏於心,所以疾病發生在五臟。它的味道是苦,它的種類是火,對應的動物是羊,對應的穀物是黍,它與四季中的夏季相應,天上的對應星象是熒惑星。因此知道疾病發生在脈絡。它的音樂是徵,數字是七,氣味是焦。 小腸是心臟的兄弟。 小腸屬丙,性質剛強;心屬丁,性質柔和。剛強者居前成爲哥哥,柔弱者居後成爲弟弟。二者都屬於火,同氣連枝,所以被稱爲兄弟。戴起宗說,大而言之是陰與陽,小而言之是夫與婦,這是不對的。爲什麼這麼說呢?丁與壬相合,心的配偶是膀胱。丙與辛相合,小腸的配偶是肺金。修改認爲不可以稱之爲兄弟,也是不對的。像離卦隨夏而旺,屬火向南生長。 張世賢說,離卦作爲卦象,其中是空虛的。心臟屬火,也是如此。火在夏天旺盛,所以隨夏天而旺盛。《內經》說,南方產生熱,熱產生火,火產生苦味,苦味產生心,所以說它屬火,向南生長。修改成“明”字,非常沒有意義。 擔負萬物,無論大小,都有極高的智慧和靈性。 張世賢說,“任物”指的是居住在萬物之中。纖,是小的意思;巨,是大的意思。人心對萬物的反應,不論大小,都能承擔並親近。朱子說,人心的靈性,無所不在。因此,它能夠多謀而有靈性。內在運行於血海,外在響應於舌的健康。 陰陽應象大論說,心產生血液,血液滋養脾臟。心主管舌頭。又說,在竅孔爲舌。《五臟生成篇》說,各種血液,都歸於心。 七孔的人更加聰明智慧,三毛的人則是上等的智者。 更聰明智慧的人,心有七個孔;上等智者,心有三根毛。其他則不完全如此。 違背季節,憂慮難以消解;順應時節,脈象洪大令人驚異。 張世賢說,心屬火,旺盛在夏天。如果得到冬天的脈象,沉細而滑,這是腎邪侵犯心臟,水來克火,稱爲賊邪,這是值得憂慮的。順應時節,是指診斷得到夏天的脈象。驚,是大而散的意思。脈象洪大而散,稱爲順應時節。張世賢的說法固然正確,但是“憂”字和“驚”字的意義尚未完全闡明。我認爲,心屬火,主夏天,脈象應該洪大而散。《陰陽應象大論》說,在五臟爲心,在顏色爲紅,在音樂爲徵,在聲音爲笑,在變動時表現爲憂。現在在夏天,反而出現沉細的脈象,這是違背四時。脈象既然違背時節,這個人就會有憂愁無法自我解脫的疾病。洪大,是脈象的特點;驚起,意味着在夏天診斷到脈象洪大,就是順應四時了。戴起宗錯誤地將其理解爲驚恐的“驚”,改爲“平”字,這是不對的。他不知道“驚”這個字,在王氏的脈經中已經出現過名字了。例如,在妊娠論中說,呼則爲數,吸則不驚;又比如,肝脈驚暴,有所驚駭,脈不至,如果聲音啞而不治療,會自行恢復等。戴氏可以說是少見多怪。總的來說,古人用一個字命名脈象,學者應當領會其內在含義,不要拘泥於字句。就像張長沙說的,寸口衛氣勝,名爲高;榮氣勝,名爲章;高章相搏,名爲綱;衛氣弱,名爲惵;榮氣弱,名爲卑;惵卑相搏,名爲損。如果只從字義出發,那麼高章惵卑有什麼意義呢?這也在於學者領會精神的深處。豈能因爲字義不夠貼切,就匆忙修改呢?可笑的是,當今之人,不從指尖尋求其精神狀態,只在字面上尋求相似之處。他們離道豈不是越來越遠了嗎? 按照《玉機真藏論》所說,心脈堅硬而搏動,如同循着薏苡子,累贅的樣子,顏色紅黑無光澤,毛髮折斷則死亡。 根據《人鏡經》所述,心脈浮大而散,心與血液相結合,沿着血脈運行。持脈的指法,如同六豆之重。按至血脈而獲得的脈象爲浮;稍稍用力,脈道粗者爲大;再稍微用力,脈道寬闊柔軟者爲散。 液體(汗)通過皮膚滋潤,聲音言談清爽,氣息清新。 張世賢說,腎臟主液體,進入心臟成爲汗液。肺主聲音,進入心臟成爲言語。水能剋制火,汗液通暢,則腎水平穩,皮膚滋潤,火不會受到水的侵害。火能剋制金,言語清爽,則肺金平衡,氣息清新,金不會受到火的侵襲。 伏梁在秋天積累,形狀如手臂環繞臍部。 《五十六難》說,心臟的積聚稱爲伏梁,從臍上開始,如手臂般環繞上升至心下,長期不愈,使人感到煩躁。在秋天的庚辛日獲得,爲什麼這麼說呢?腎臟傳給心臟,心臟應當傳給肺臟,而肺臟在秋季恰好旺盛,旺盛者不受邪氣侵擾,心臟想返回腎臟,腎臟不肯接受,於是留在體內結爲積聚,因此知道伏梁在秋天的庚辛日獲得。 順視雞冠顏色,兇看瘀血凝固。 《五臟生成篇》說,顏色如雞冠者生存,顏色如淤血者死亡。觀察病人的臉色,如果紅潤明亮,則稱爲生存;如果紅潤暗淡,則稱爲死亡。診斷時必須審慎,仔細觀察,細心詢問。 凡是醫生,必須進行望聞問切。上文已經觀察了病人的臉色,聽到了聲音,摸到了脈搏,到這裏又必須仔細審查,詳細詢問,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叔和之所以反覆叮囑,是想要警示後來的人。以下四髒可以仿照此法。 實證夢到憂慮、驚嚇和怪異的事情;虛證夢見煙火明亮。 《靈樞》說,心氣旺盛則夢到美好的笑容和恐懼。邪氣侵入心臟,則夢到丘陵和煙火。所謂心氣旺盛,指的是實證;所謂邪氣侵入,指的是虛證。張世賢說,心臟有餘,則夢到憂慮、驚嚇或怪異的事情;心臟不足,則夢到煙火明亮,這是由於耗盡而見到本質。秤重爲十二兩,大小與常人相同。 《四十二難》說,心臟重十二兩,其中有七個孔和三根毛,儲存精汁三合,主管藏神。
3. 心脈見於三部歌
三部俱數心家熱。舌上生瘡唇破裂。狂言滿目見鬼神。飲水百杯終不歇。數則為熱。三部俱數。則心火熾盛。而成燎原之勢矣。舌者心之外應。唇者脾之外應。火炎則土燥。故舌上生瘡。而唇為之破裂矣。心藏神。心熱盛則神昏。而滿目見鬼神也。火盛則水衰。乃欲飲水以自救。故飲百杯而終不歇也。
白話文:
心脈在三部脈象都呈現快速跳動,代表心臟火熱。舌頭長瘡、嘴唇破裂。胡言亂語、眼花繚亂,看到鬼神。喝一百杯水仍然無法解渴。脈象跳動快代表體內有熱。三部脈象都快速跳動,代表心火非常旺盛,已經形成難以控制的火勢。舌頭是心臟外在的反應,嘴唇是脾胃外在的反應。火氣旺盛會導致脾胃乾燥,所以舌頭長瘡,嘴唇也跟著破裂。心臟掌管精神,心火太旺盛會導致精神昏亂,因此眼花繚亂,看到鬼神。火氣旺盛會導致體內水分不足,所以想喝水來自我救濟,才會喝了一百杯水還是無法解渴。
4. 心脈歌
心脈芤,陽氣作聲。或時血痢吐交橫。
芤為陽火,火之發也有聲。芤主失血,心脈見芤,則火逼血而錯經妄行。
故吐血之時,哮哮有聲也。或傳於府,而作血痢之證。
溢關骨痛心煩躁,更兼頭面赤騂騂。
溢上出魚際也,關下入關中也。煩出於肺,躁出於腎。診得左寸上出於魚,而下入於關,則為心火熾盛,而成燎原之勢。上出於魚,則炎上而灼肺,下入於關,則風火交加。炎上灼肺,故面赤而煩;風火交加,則水涸而躁矣。
按醫說云,王叔和脈訣論曰:溢關骨痛心煩躁。通真子解云:心脈盛而溢,關則筋緊而骨束,是以骨痛。師曰:筋緊有筋攣之疾,豈得骨痛?所以心脈盛而骨痛者,心屬火,骨屬腎水,心脈溢關,則水不勝火,煎熬得骨痛,非筋緊也。
大實由來面赤風,燥痛面色與心同。
心屬火,在色為赤,心脈而見實,則為心經實火。心之華在面,肺合皮毛。
火盛則傷金,故皮膚燥痛而面色赤也。
微寒虛惕心寒熱。
心不足則人驚惕。心脈見微,則為心火不足,然少陰為標寒本熱,故虛惕而有寒熱交作之證矣。
急則腸中痛不通。
心脈急為心邪干於小腸也。急為風熱傳於小腸,故不通而作痛矣。經云:心脈急,名曰心疝,少腹當有形。又舉痛論云:熱氣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按大奇篇云:心脈搏滑急為心疝。帝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為牝藏,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實大相堅並有滑,舌強心驚語話難。
大,心脈也。滑,相火脈也。君火以寧,則相火以位。今心脈實大而滑,則君相二火交煽於上,舌乃心之苗,故舌強心驚,而語言謇澀矣。
單滑心熱別無病。
滑為水中之火,相火脈也。今見於心部,別無兼見之證,則為君臣道合,不過為之心熱而已。
澀無心力不多言。
心主血脈,又主言語。上文云:心脈平則聲言爽氣清矣。澀為血少,心部而見澀脈,則為心血不足,而懶於言語。
沉緊心中逆冷痛。
沉緊為太陽寒水,心部面見沉緊,則為寒水之氣,厥逆於上而心中冷痛矣。所謂心中者,胃之上也。
弦時心急又心懸。
心主血脈,弦為寒,為收引,心脈弦,則經脈收引而急矣。經云:心脈弦,心下有水氣愊愊,故曰又心懸。
白話文:
心脈歌
心脈摸起來空虛無力(芤脈),代表體內陽氣在活動發出聲響。有時會出現血便或吐血等症狀,交錯發生。
這種空虛的脈象屬於陽火,火發作的時候會產生聲音。空虛脈象主要表示失血,心脈出現空虛,表示火氣逼迫血液不循常規運行。
所以吐血的時候,聲音會很大。這種情況有時會傳導到腸胃,引起血痢的症狀。
心脈如果超出正常範圍,會有骨頭疼痛,內心煩躁不安,還會伴隨頭臉發紅的現象。
「溢上出魚際」指的是脈象在寸口位置超過魚際穴,「關下入關中」指的是脈象在關部位置下陷。煩躁是肺的功能失常,躁動不安是腎的功能失常。如果在左手寸脈上摸到脈象超出魚際,又下陷到關部,代表心火過於旺盛,有如燎原大火般蔓延。脈象超出魚際,表示火氣上炎灼傷肺部;脈象下陷到關部,表示風火交加。火氣上炎灼傷肺部,所以臉色發紅,內心煩躁;風火交加,則會導致體內水分不足而躁動不安。
有醫書說,王叔和的脈訣提到:「心脈外溢,骨頭疼痛,內心煩躁。」通真子的解釋是:「心脈旺盛而溢出,關部脈象則是筋脈緊繃,骨骼受到束縛,所以會感到骨頭疼痛。」有醫生提出疑問:「筋脈緊繃應該是筋脈攣縮的疾病,怎麼會導致骨痛呢?」所以心脈旺盛導致骨痛的原因是:心屬火,骨屬腎水,心脈外溢,則腎水無法制約心火,被心火煎熬導致骨痛,並非筋脈緊繃所致。
心脈旺盛呈現實脈,臉色發紅,也是因為體內有風邪,乾燥疼痛,臉色與心火的顏色一樣都是紅色。
心屬火,在顏色上表現為紅色。心脈呈現實脈,代表心經有實火。臉部是心氣的表徵,肺主皮毛。
火氣旺盛則會損傷肺金,所以皮膚會乾燥疼痛,臉色也會發紅。
心氣虛弱的時候,會感到寒冷,身體會顫抖不安,還會有時發冷有時發熱的現象。
心氣不足會使人容易驚恐不安。心脈呈現微弱,代表心火不足,但由於少陰經的特性是外寒內熱,所以會出現虛弱驚恐,並有寒熱交替的症狀。
心脈呈現急促,則會導致腸道疼痛,而且排泄不暢。
心脈急促代表心邪干擾到小腸。急促脈象表示風熱傳到小腸,導致排泄不暢而產生疼痛。醫書說:「心脈急促,稱為心疝,少腹會有腫塊。」《舉痛論》中提到:「熱氣停留在小腸,會導致腸道疼痛,熱邪導致口渴,大便堅硬無法排出,所以疼痛且排泄不通。」
《大奇篇》中說:「心脈跳動快速且流暢,稱為心疝。」皇帝問:「摸到心脈呈現急促,這是什麼病?病狀如何?」岐伯回答說:「病名為心疝,少腹會有腫塊。」皇帝問:「為什麼這樣說?」岐伯說:「心為陰臟,小腸是心的附屬,所以說少腹會有腫塊。」
心脈呈現實脈、大脈、堅硬且流暢,會出現舌頭僵硬,心悸恐慌,說話困難。
「大」指的是心脈。「滑」指的是相火的脈象。君火平和,相火才會安分守己。現在心脈呈現實大且流暢,代表君火和相火同時在體內燃燒,舌頭是心臟的表徵,所以會出現舌頭僵硬,心悸恐慌,說話困難的情況。
心脈單獨呈現流暢,表示身體僅有輕微熱感,沒有其他疾病。
流暢的脈象代表體內有火,屬於相火。現在在心脈部位摸到流暢的脈象,沒有其他兼見的症狀,表示君火與相火調和,僅僅會感到身體發熱而已。
心脈呈現澀脈,表示心氣虛弱,不喜歡說話。
心主血脈,也主管言語。前面說過,心脈平和則聲音清晰響亮。澀脈代表血虛,在心脈部位摸到澀脈,表示心血不足,所以不喜歡說話。
心脈呈現沉脈且緊繃,代表體內寒氣逆流,導致胸腹部冰冷疼痛。
沉緊脈象屬於太陽經寒水的特性,在心脈部位摸到沉緊脈,代表寒水之氣逆流向上,導致胸腹部冰冷疼痛。這裡說的「心中」,指的是胃的上部。
心脈呈現弦脈,代表心氣急促,而且有懸空感。
心主血脈,弦脈代表寒氣,也代表收縮。心脈呈現弦脈,表示經脈收縮而急促。醫書說:「心脈呈現弦脈,心下會有水氣積聚,所以會有心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