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十法》~ 外科症治方藥 (1)
外科症治方藥 (1)
1. 發背
(對心發,腎俞發,搭肩,手發,足發)
生於背,名曰發背。肺經火毒也。生於背下,與心相對,名曰對心發。心經火毒也。生於腰,名曰腎俞發。腎經相火之毒。若生於肩脊,名曰搭肩。右為肺火,左為肝火也。生於手背,名曰手發。生於足背,名曰足發。脾經濕熱之毒也。有如蓮子形者,頭多突起。有如蜂窠形者,孔多內陷。
白話文:
生長在背部的稱為發背,是肺經火毒造成的。生長在背部下方,與心臟相對的地方,稱為對心發,是心經火毒造成的。生長在腰部的稱為腎俞發,是腎經相火之毒造成的。如果生長在肩背部,稱為搭肩,右邊是肺火,左邊是肝火造成的。生長在手背的稱為手發。生長在腳背的稱為足發,是脾經濕熱之毒造成的。發背的形狀有像蓮子一樣的,頭部多突出。有像蜂窩一樣的,孔穴多凹陷。
外結螺靨,此二種,須防毒陷。大率此症皆由膏粱厚味,或六淫外客,七情內郁所致。積聚不散,以致榮氣不從,逆於肉理耳。初覺腫痛,即宜用藥消散之。散而不去,則用艾灸提膿等法。癰疽之症,始為熱中,末為寒中,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外結螺靨,這兩種瘡癤,必須防範毒氣與膿陷。此類病症大多由膏粱厚味、或六淫外邪、或七情內鬱引起的。積聚不散,以致氣血不運行,逆亂於肌肉組織之中罷了。一開始感覺腫痛,就應該用藥物來消散。消散不去,就用艾條灸、提膿等方法。癰疽的病症,起初是熱毒內熱,最後是寒邪內陷,不可不加察覺。
2. 遠志膏
凡一切癰疽腫毒初起之時,隨用遠志肉二三兩,去心,清酒煮爛,搗為泥,敷患處,用油紙隔布扎定。越一宿,其毒立消,屢試屢驗,其效如神。
白話文:
在所有癰疽腫毒的症狀剛發生時,立即使用遠志藥材的果實,重量為二到三兩,去除果核,加入清酒煮熟後搗碎成泥狀,敷在患部,再用油紙隔著布包紮固定。在隔夜後,毒素就立刻消散了,多次試驗多次證實,其功效有如神助。
3. 銀花甘草湯
治腫毒初起時,皆可立消。內服此藥,外敷遠志膏,一切惡毒無不消散。但宜早服為妙。倘瘡已成膿,無從消散也,必須外潰。
白話文:
治療腫毒剛開始時,可以立即消除。內服這藥,外敷遠志膏,所有的惡毒都能消散。但最好儘早服用。如果瘡已經形成膿,就無法再消散,必須外部排膿。
金銀花(二兩),甘草(二錢)
水煎,清酒沖服。若毒在下焦,加牛膝(二錢)
白話文:
金銀花(六十克),甘草(六克)
用水煎煮,用清酒沖服。如果毒素在下焦,加入牛膝(六克)。
4. 陳艾丸
每歲端午日,蓄蘄艾一二斤,愈久愈良。用時取葉為炷,或加麝香、木香、雄黃末,搓成團,安蒜上灸之,名陳艾丸。
白話文:
每年端午節時,儲存一兩斤的艾葉,越久越好。用時取艾葉為炷,可以添加麝香、木香、雄黃末,搓成團狀,放在蒜頭上灸之,叫做陳艾丸。
5. 蟾酥餅
治疔毒腦疽、乳癰、附骨疽,臀癰。一切患症,或不痛而大痛,或麻木,用此敷貼瘡頭。
白話文:
治療毒腦疽、乳癰、附骨疽,臀癰等一切病症,不管是不痛卻劇痛,或是麻木的,都可用此藥敷在患處。
蟾蜍(一錢,酒化),輕粉(五分),乳香,沒藥,雄黃,巴豆(各二錢),麝香(三分),硃砂(一錢),朝腦(一錢)
白話文:
-
蟾蜍(一錢,用酒化開):1錢,用酒浸泡化開
-
輕粉(五分):0.5錢
-
乳香、沒藥、雄黃、巴豆(各二錢):各2錢
-
麝香(三分):0.3錢
-
硃砂(一錢):1錢
-
朝腦(一錢):1錢
以上各為細末,於五月五日午時,在淨室中用蟾蜍酒和藥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口涎調塗,貼疔瘡上以膏蓋之。
白話文:
以上列舉的這些方法都很細微,在五月五日中午,在乾淨的房間裡用蟾蜍酒和藥丸像綠豆那麼大,每次用一粒藥丸。用唾液調和塗抹,貼在疔瘡上,用膏藥蓋住。
6. 菊花甘草湯
治疔之仙藥也。
白菊花(四兩),甘草(四兩)
水煎頓服,渣隨即再煎。重者不過二劑即消,至穩至效,一切消疔之劑皆不及此。
白話文:
這是治療疔瘡的神仙藥方。
使用白菊花(四兩)和甘草(四兩)。
用水煎煮後立即服用,藥渣隨即再次煎煮。重症者服用不超過兩劑即可痊癒,非常安全有效,所有治療疔瘡的藥方都比不上這個。
7. 芎芷香蘇散
凡毒多有挾風寒而發者,宜先用此散之。如毒不消,隨服銀花甘草等藥。
白話文:
大多數毒素發作時會夾雜著風寒,應該先使用散風寒的藥物。如果毒素沒有消除,接著可以服用金銀花、甘草等藥物。
川芎,白芷,紫蘇,赤芍,陳皮,甘草(各一錢),荊芥,香附,秦艽(各一錢五分),連須蔥白(二寸)
白話文:
-
川芎:1錢
-
白芷:1錢
-
紫蘇:1錢
-
赤芍:1錢
-
陳皮:1錢
-
甘草:1錢
-
荊芥:1錢5分
-
香附:1錢5分
-
秦艽:1錢5分
-
連須蔥白:2寸
水煎服。若兼傷食加山楂、麥芽、葡子。若內熱極盛加連翹、蒡子。
白話文:
水煎服。如果同時有消化不良,可以加山楂、麥芽、葡萄籽。如果體內熱氣很盛,可以加連翹、牛蒡子。
8. 烏金膏
去腐肉不傷新肉最為平善。巴豆去殼,新瓦上炒黑,研細聽用。多寡看瘡勢酌量。
白話文:
去除腐肉而不傷及新肉是最平和善的方法。巴豆去殼,在新的瓦片上炒至發黑,研磨成細末, حسب用。用量的多少取決於瘡勢,酌情決定。
9. 防風湯
防風,白芷,甘草,赤芍,川芎,歸尾(各二錢),雄豬蹄(一節)
白話文:
防風、白芷、甘草、赤芍、川芎、歸尾(各2錢),雄豬蹄(1節)
加連須蔥白五根,用三大碗水煎。以絹片蘸水洗之,拭乾,然後上藥。其深曲處以羊筆洗之。
白話文:
將五根蔥白、加連須一起用三大碗水煎。用絹片沾水洗淨,擦拭乾,然後塗上藥物。藥物難以到達的地方,使用羊毛筆塗抹。
10. 海浮散
敷此,腐肉自化,新肉自生。此外科回生保命之靈丹也。
乳香,沒藥(等分)
白話文:
敷上這種藥,腐爛的肉會自動化解,新的肉會自動生長。這是外科用來救活人命的靈丹。
乳香,沒藥(各取等量)
上二味,安箬皮上炙乾,為極細末,敷患處,再貼膏藥。此散毒淨則收口,毒不淨則提膿外出。其神妙難以言喻。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將安箬皮放在箬葉上烘乾,磨成極細的粉末,敷在患處,再貼上膏藥。這樣的做法可以淨化毒素,使傷口癒合。如果沒有淨化毒素,傷口會化膿流出。它的神奇效用難以用言語形容。
11. 火照散
硃砂,血竭,沒藥,明雄黃(各三錢),麝香(五分)
白話文:
硃砂、血竭、沒藥、明雄黃(各三錢),麝香(五分)。
上五味為細末,用綿紙條長尺許,每條裹藥三分,真麻油浸點,自外而內周圍照之。瘡毒隨藥氣解散,自不內侵臟腑。初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瘡勢漸平,又漸減之。薰罷隨上烏金膏,貼以萬全膏。若腫勢漫延,周圍用芙蓉膏敷之。如再薰,須洗去末藥。其貼膏藥處,藥油可不必洗。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研成細末,用長約一尺的棉紙條,每條包覆三分藥材,沾上真正的麻油,由外側開始點燃。瘡毒會隨著藥氣散開,自然不會侵入臟腑。一開始使用三條紙條,逐漸增加到五條或七條。瘡勢逐漸平復,再慢慢減少紙條數量。薰完後,塗抹烏金膏,再貼上萬全膏。如果腫脹的情形擴散,周圍塗抹芙蓉膏。如果要再次薰藥,必須先將末藥洗去。塗抹膏藥的地方,藥油不必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