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十法》~ 外科十法 (2)
外科十法 (2)
1. 總論服藥法八
凡癰疽服藥,宜照顧脾胃為主,不得已而用清涼;但期中病,切勿過劑。大法初起時,設有挾風寒者,宜先用芎芷香蘇散一劑以散之。散後而腫未消,隨用銀花甘草以和解之。若腫勢焮痛,大便閉結,內熱極盛者,則用衛生湯加大黃以疏利之。若病勢雖盛而元氣漸虛者,則清藥中須兼托補之劑,透膿散主之。
白話文:
對待癰疽類的疾病,服用藥物時應以調理脾胃為主,不得已時才使用清涼性的藥物;處理急性期症狀時,千萬不能過量用藥。治療方法剛開始時,考慮到可能有風寒夾雜,應先服用芎芷香蘇散一劑來驅散風寒。散寒後腫脹還未消退,可隨後服用銀花甘草以緩和症狀。如果腫脹疼痛劇烈、大便不通、內熱很重,就使用衛生湯加入大黃以疏通大便、清熱瀉火。如果病情雖然嚴重,但元氣逐漸虛弱,清熱的藥物中就需要兼顧益氣補虛,透膿散就是首選。
若膿水已潰,必須托補元氣為主,參耆內托散主之。如或元氣虛寒,則補托藥中須用辛熱以佐之。脾虛者,理中湯、參苓白朮散。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胃經受寒,飲食停滯者,藿香正氣散。氣血兩虛者,十全大補湯加附子、鹿茸輩。間亦有虛而挾熱者,即於前方中去附子、薑、桂,加麥冬、銀花、丹皮等藥以收功。
白話文:
如果膿水已經流出,必須以補益元氣為主,用人參、黃耆內服以散發膿水。如果元氣虛寒,則在補益藥物中加入辛熱藥物以幫助補益。脾虛的人,可以用理中湯、參苓白朮散。氣虛下陷的人,可以用補中益氣湯。胃經受寒,飲食停滯的人,可以用藿香正氣散。氣血兩虛的人,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鹿茸等藥物。有時也有虛而挾熱的情況,此時在前方中去除附子、薑、桂,加入麥冬、銀花、丹皮等藥物以達到治療效果。
是又不可不知也。大抵有陽毒,有陰毒,有半陰半陽,宜細辨之。陽毒者,瘡勢紅腫,瘡頂尖聳,根腳不散,飲食如常,口渴便結,五心煩熱,脈洪數。陰毒者,瘡勢灰白,平塌頑麻,少痛,根腳走散,食少便溏,手足厥冷,口鼻氣冷,脈沉遲。半陰半陽者,瘡腫雖紅,不甚尖聳,飲食差減,大便不結,寒熱往來,微渴喜熱,脈虛軟。
白話文:
這也是不能不知的。總體來說有陽毒、陰毒、半陰半陽,應細細辨別。陽毒的症狀是:瘡勢紅腫,瘡頂尖聳,根腳不散,飲食如常,口渴便結,五心煩熱,脈搏洪數。陰毒的症狀是:瘡勢灰白,平塌頑麻,疼痛感少,根腳走散,食慾不振、大便稀溏,手足厥冷,口鼻氣息冰冷,脈搏沉遲。半陰半陽的症狀是:瘡腫雖然發紅,但尖聳不那麼明顯,飲食稍有減少,大便不結,寒熱交替,微渴喜熱,脈搏虛軟。
此三者必須細辨,俾用藥寒溫得宜,方為合法。治陽者,清涼解毒。治陰者,溫中回陽。半陰半陽之治,清不傷胃,溫不助邪,如斯而已矣。
白話文:
這三者必須詳細辨別,以便用藥寒或溫適宜,才能符合正確的方法。治療陽症,要清涼解毒。治療陰症,要溫中回陽。半陰半陽的治療,既能清而不傷胃,又能溫而不助邪,如此就夠了。
2. 詳論五善七惡救援法九
或問,癰疽五善七惡,何謂也。答曰:五善者,飲食知味,一也;便溺調勻,二也;膿潰腫消,膿水不臭,三也;神氣清爽,動息自寧,四也;脈息有神,不違時令,五也。七惡者,大渴發熱,泄瀉淋閉,一也;膿潰尤腫,膿稀臭穢,二也;目睛無神,語聲不亮,三也;食少不化,服藥作嘔,四也;恍惚嗜臥,氣短乏力,腰背沉重,五也;唇青鼻黑,面目浮腫,六也;脈息無神,或躁動不和,七也。古語云:五善得三則吉,七惡得四則凶。
白話文:
有人問,癰疽五善七惡是如何解釋的?
(我)回答說:五善是,飲食有滋味,一是;大小便通暢,二是;膿液排出後腫脹消退,膿水沒有異味,三是;精神爽朗,動靜自如,四是;脈象有神,不違背時令,五是。
七惡是,口乾咽渴,發燒,腹瀉,小便不利,一是;膿液排出後腫脹加劇,膿液稀薄且有異味,二是;眼睛沒有神采,聲音低沉,三是;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服藥後嘔吐,四是;昏昏沉沉,嗜睡,氣短乏力,腰背沉重,五是;嘴脣發青,鼻子發黑,臉浮腫,六是;脈象無力,或脈搏躁動,不協調,七是。
古語說:五善得了三個,就吉利;七惡得了四個,就兇險。
余謂七惡之凶,不待四矣。然而急救之方,正不容以不講。大抵熱渴淋閉,喘急內熱,皆真陰受傷,宜六味湯加麥冬、五味。如不應,用八珍湯加麥冬、五味。更不應,用十全大補湯,兼服六味地黃丸。此乃補陰生陽之說也。若氣短倦怠,昏憒乏力,飲食不化,乃陽虛之候,宜用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我認為七情過激的危害,不須要四種才能明白。然而緊急救護的方法,實在不能不研究。大抵熱渴小便不通閉塞,氣喘急促內熱,都是真正的陰液受到傷害,宜用六味湯加入麥冬、五味子。如果沒有效果,就用八珍湯加入麥冬、五味子。再沒有效果,就用十全大補湯,同時服用六味地黃丸。這是根據補陰生陽的道理。如果氣短疲乏,昏沉神志不清,沒有力氣,飲食不消化,這是陽氣虛弱的症候,應當用補中益氣湯。
若臥睡不寧,宜用歸脾湯。若飲食減少,面目浮腫,宜用香砂六君子湯。若兼脾胃虛寒,更用理中湯。腎氣虛寒須用桂附八味丸,兼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此溫補回陽之法。若癰疽潰後,膿血去多,變為角弓反張,手足搐搦,肢體振搖而發痙者,並用參耆歸術並附子等藥以救之。如不應,用十全大補湯,間有可生者。
當此時勢,性命急如懸縷,司命者宜叮嚀反復,熟思而審處之。
白話文:
-
睡臥不安寧者,宜用歸脾湯。
-
飲食減少,面目浮腫者,宜用香砂六君子湯。
-
兼有脾胃虛寒者,再用理中湯。
-
腎氣虛寒須用桂附八味丸,兼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此法為溫補回陽之法。
-
若癰疽潰爛後,膿血流失過多,變成角弓反張,手足抽搐,肢體振動,發生痙攣者,合用參、耆、歸、術、附子等藥物來搶救。
-
若不奏效,用十全大補湯,間或有可生還者。
3. 將息法十
凡病中設有挾風寒者,即宜斷去葷腥油膩,微服散藥。俟外邪祛盡,另用滋味調補。大抵將息癰腫,不可缺少滋味,以血肉能生血肉也。然又不宜過多,使肉氣勝穀氣。更忌生冷滯氣之物,恐反傷脾胃耳。並宜避風邪,戒嗔怒,寡思慮,少言語,兢兢保養為貴。至於病後將息,毒大者,三年內宜遠帷幕。
白話文:
- 凡是有風寒夾雜的疾病,治療時應停止吃葷腥油膩的食物,改為服用清淡的藥物。等外邪祛除盡了,再用滋補的藥物調理。
- 總括來說,要讓癰腫痊癒,不能缺少滋補的藥物,因為血肉才能生血肉。但是,滋補的藥物也不宜過多,以免肉氣勝過穀氣。
- 更要注意避免生冷和滯氣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
- 同時,也要避免風邪、忌諱發怒、少思慮、少說話,認真的保養身體很重要。
- 至於病後調理,毒性大的疾病,在三年內應遠離帷幕。
白話文:
總之,治療癰腫不能只靠清熱解毒,還需要滋補藥物來幫助傷口癒合。但滋補也不能過度,以免導致身體氣血失衡。飲食上要避免生冷和容易造成腹脹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功能。同時也要注意保暖,避免情緒波動,保持心情舒暢,少思慮、少說話,認真調養身體。對於毒性大的疾病,病癒後三年內要格外注意,避免接觸過於潮濕的環境。
毒小者,期年內宜遠帷幕。犯之則成虛損,或成偏枯,或陰減天年,不可不慎也。其他戒怒慎風,亦須常作有病時想。
白話文:
小毒,一年之內宜避開帶簾帳的居室。如有觸犯,則形成虛弱損傷,或成偏癱,或減少陰壽,不得不謹慎啊。除此之外,戒怒慎風,也必須經常想想有病的時候。
以上十法,乃治癰疽發背之大綱。大者可為,小者可知已。餘生平善治外證,其心法全在於此。約而能賅,確而可守也。至於周身上下所患之病名,備載於後,以資參考。
白話文:
以上十種方法,是治療癰疽發背的大綱。大的可以作為治療方針,小的也可以知道如何治療。我一生擅長治療外科疾病,我的方法的全都在這裡。內容簡明扼要,而且可以遵循。至於全身所患的各種疾病名稱,列舉在後面,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