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外科十法》~

回本書目錄

1. 外科十法

2. 內消法一

內消者,腫毒初起,隨用藥消散也。凡病癰疽、發背、對口、疔毒,其初起憎寒壯熱,有似傷寒,而痛偏一處,飲食如常者,蓄積有膿也。當初起時,膿尚未成,不過氣血乖違,逆於肉理耳。外敷以遠志膏,或貼普救萬全膏。內服銀花甘草湯,即時消散。若系疔瘡,急宜刺破。

或艾灸腫處,塗上蟾蜍餅,貼以萬全膏,內服菊花甘草湯,隨即平伏。菊花連根帶葉,皆治疔瘡之聖藥也。其中亦有挾風寒而發者,宜先用芎芷香蘇散以散之,隨服菊花、銀花等藥,即可內消。須及早下手,不可遲滯。

白話文:

所謂的「內消法」,指的是腫毒剛開始發生時,就用藥讓它消散的方法。凡是癰疽、發背、對口瘡、疔瘡等疾病,剛開始發作時,會感到怕冷發熱,症狀像感冒,但疼痛只集中在一個地方,而且飲食正常,這表示體內已經有膿液積聚了。當腫毒剛開始出現時,膿液還沒形成,只是因為氣血不順,阻塞在肌肉紋理中。這時可以用遠志膏外敷,或是貼上普救萬全膏。內服銀花甘草湯,腫毒很快就會消散。如果是疔瘡,就要趕快刺破。

或者用艾草灸腫脹的地方,塗上蟾蜍餅,貼上萬全膏,內服菊花甘草湯,腫痛就會很快平復。菊花連根帶葉,都是治療疔瘡的特效藥。其中也有因為夾雜風寒而發病的,應該先用芎芷香蘇散來散風寒,再服用菊花、銀花等藥,就可以達到內消的效果。一定要及早開始治療,不可以拖延。

3. 艾灸法二

隔蒜灸法,勝用刀針。書云,不痛灸至痛,痛灸不痛時。凡治癰疽疔腫流注及一切無名腫毒,以大蒜切片,安瘡頂上,用陳艾炷安蒜上,香點灸之。其艾炷大小,看瘡毒大小為取裁。若癰疽之大者,以蒜搗餅,敷上灸之。不痛者灸至痛而止,痛者灸至不痛而止。若內已有膿,即將烏金膏塗灸處,外用普救萬全膏貼之。

爛開大口,卸卻瘀膿,易收功也。若口不收,或腐肉不脫,洗用防風湯,敷以海浮散,外貼萬全膏,腐自去,新自生,計日可愈,真神藥也。

白話文:

用大蒜隔著皮膚施行的艾灸方法,效果勝過使用刀或針。古書上說:「不痛的地方要灸到痛,痛的地方要灸到不痛。」凡是治療癰、疽、疔、腫、流注以及一切不明原因的腫毒,可以用大蒜切成薄片,放在瘡的頂部,然後將陳年艾絨搓成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艾炷進行艾灸。艾炷的大小要根據瘡毒的大小來決定。如果癰疽比較大,可以將大蒜搗成泥餅,敷在患處再進行艾灸。不痛的地方灸到感覺疼痛就停止,疼痛的地方灸到不痛就停止。如果內部已經化膿,就將烏金膏塗在艾灸的部位,外層再貼上普救萬全膏。

等到膿瘡潰爛開口,排出瘀積的膿液,就容易收效。如果瘡口沒有癒合,或者腐爛的肉沒有脫落,可以用防風湯清洗患處,敷上海浮散,外層再貼上萬全膏,腐肉自然會脫落,新的肌肉也會長出來,按時間計算就可以痊癒,真是神奇的藥方。

4. 神火照法三

凡腫在頭面以上者,不宜艾灸,恐引火氣上攻,宜用火照法,神乎其神。法用火照散,安紙捻中,以麻油浸點。每用火三枝,離毒半寸許照之。自外而內,俾氣透入。皮色紫滯者,立轉紅活。若瘡熱平塌者,立轉高聳。仍須不時照之,則毒氣頃解,轉陰為陽,以收全功。且此法不止施於頭上,即如發背等毒,亦宜用之。

其頭面患毒,亦有用艾灸而愈者。因其毒純陰,平塌頑麻,非艾灸無功。但艾炷宜小,如黍粒樣式。二法乃瘡疽門之寶筏,宜互用參考,以神其用。

白話文:

凡是腫在頭部和臉部以上的,不適合用艾草灸,因為怕把火氣往上引,反而加重病情,應該用火照法,效果非常神奇。

火照法是將火照散裝在紙捻中,用麻油浸濕點燃。每次用三根紙捻,距離患處約半寸的地方照射。從外向內照射,讓熱氣滲透進去。如果皮膚顏色呈現紫色瘀滯,會立刻轉為紅潤活絡。如果瘡是熱性且平塌的,會立刻轉為高聳。需要不時地照射,那麼毒氣很快就會消解,由陰轉陽,這樣才能完全發揮功效。而且這個方法不只適用於頭部,像是背部的疔瘡等毒瘡,也適合用這個方法。

頭面部的毒瘡,也有人用艾灸治好的。因為他們的毒瘡是純陰性的,呈現平塌、頑固麻木的狀態,不用艾灸就無法見效。但是艾炷要小,像黍米那樣的大小。這兩種方法都是瘡瘍科的珍貴寶筏,應該互相參考運用,才能發揮神奇的功效。

5. 刀針砭石法四

凡毒有脹痛緊急,膿已成熟,無暇待灼艾火照者,即宜用刀法開之。但刀法,須在的確膿熟之時,又須要深淺合度。以左手按腫處,先看膿之成否。如按下軟而不痛,腫隨手起者,膿已成也。按下硬而痛,或凹陷不起者,膿未成也。已成膿者可刺,未成膿者宜姑待之。若脾氣虛弱者,宜托補之。

又須看其膿之深淺,以手指按下,軟肉深者,其膿必深;軟肉淺者,其膿亦淺。若膿淺刀深,恐傷好肉。膿深刀淺,恐膿不出而肉敗,最宜斟酌。更有伏骨之疽,膿腐於肉,皮色不變者,宜以刀刺入深處,放出瘀膿。或灸開大口放出之。不得姑息因循,俾毒氣越爛越深也。其小刀須利刃,勿令病者見,恐驚彼耳。

砭法施於頭面及耳前後。因其漫腫無頭,急用此法以瀉其毒。取上細瓷鋒,用竹箸夾住緊扎,放鋒出半分,對患處,另以箸敲之,遍刺腫處,俾紫血多出為善。刺畢,以精肉切片貼,再用雞子清調乳香末潤之。此地不宜成膿,頭肉中空,耳前後更多曲折,提膿拔毒,恆多未便,故砭法斷宜早施。

白話文:

凡是毒瘡有腫脹疼痛且情況緊急,膿已經成熟,沒有時間等待用艾草灸或用火照射時,就應該用刀法切開。但是刀法,必須在確定膿已經成熟的時候使用,而且也要掌握切開的深淺程度。用左手按住腫脹的地方,先看看膿是否已經形成。如果按下去軟軟的不痛,腫脹的地方會隨著手抬起而復原,那就是膿已經形成了。如果按下去硬而痛,或者凹陷下去無法恢復,那就是膿還沒有形成。已經形成膿的可以刺破,沒有形成膿的應該暫時等待。如果病人脾氣虛弱,應該用藥物來扶助和補養。

還要看膿的深淺程度,用手指按壓,軟肉比較深的,膿也一定比較深;軟肉比較淺的,膿也比較淺。如果膿很淺卻切得很深,恐怕會傷到好的肌肉。如果膿很深卻切得很淺,恐怕膿排不出來,反而使肌肉腐爛,最需要仔細衡量。還有膿長在骨頭附近的毒瘡,膿已經腐爛在肌肉中,但是皮膚顏色沒有改變,應該用刀刺入深處,放出瘀積的膿。或者用艾灸燒開大口放出膿。絕對不能姑息拖延,讓毒氣越爛越深。用的小刀必須鋒利,不要讓病人看到,恐怕會嚇到他們。

砭石療法使用在頭部、臉部和耳朵前後。因為這些地方腫脹漫開而沒有膿頭,要趕緊用這種方法來瀉去毒素。取用細小的瓷片尖端,用竹筷夾緊固定,露出尖端一點點,對準患處,用另一根筷子敲擊瓷片,在腫脹的地方到處敲刺,讓紫黑色的血流出越多越好。刺完之後,用精瘦肉切片貼上,再用雞蛋白調和乳香粉末塗抹濕潤。這些地方不適合讓它化膿,因為頭部肌肉中空,耳朵前後的彎曲更多,要將膿提出或拔除毒素,經常有很多不方便,所以砭石療法應該儘早使用。

6. 圍藥法五

書云,用膏貼頂上,敷藥四邊圍。凡腫毒之大者,將以成膿,用烏金膏貼瘡頭上,然後用萬全膏貼之,四旁用芙蓉膏敷之。貼膏處取其出膿,敷藥處取其消散。並能箍住根腳,不令展開。其作三層敷圍法。第一層用烏金膏貼瘡頭。若漫腫無頭,以濕紙貼上,先干處是瘡頭也。

第二層萬全膏貼之。第三層芙蓉膏圍之。然予嘗用萬全膏遍覆腫處,連根腳一齊箍住,其中消處自消,潰處自潰,竟收全功。可見膏藥之妙矣。

白話文:

書上說,用藥膏貼在頭頂上,然後在四周圍敷上藥。凡是比較大的腫毒,快要化膿時,先用烏金膏貼在瘡頭上,然後用萬全膏貼在它上面,四週再用芙蓉膏敷上。貼膏藥的地方是為了讓膿出來,敷藥的地方是為了消腫散去。這樣也能夠束住腫毒的根部,不讓它擴散開來。這是一種分三層敷藥的方法。第一層用烏金膏貼在瘡頭上。如果腫脹一片沒有明顯的瘡頭,就用濕紙貼上去,先乾的地方就是瘡頭了。

第二層用萬全膏貼在上面。第三層用芙蓉膏圍在四周。然而,我曾經試過用萬全膏直接覆蓋整個腫脹的地方,連同根部一起包住,這樣腫消的地方自然會消,該潰爛的地方也會自然潰爛,最後達到完全痊癒的效果。可見膏藥的功效十分神奇啊。

7. 開口除膿法六

凡治癰疽,口小膿多則膿不出,或出而不盡,或薄膿可出,硬膿難出,以致瘀不去而新不生,延綿難愈。法當爛開大口,俾瘀膿盡出為善。其爛藥,烏金散最佳。祛瘀肉不傷新肉,且不甚焮痛,為至妙也。若有膿管,以棉紙捻裹藥納入,頻換數條,即化去耳。亦有頑硬之極,非烏金散所能去者,則用化腐紫霞膏搽之。然終不若烏金散為至穩。

白話文:

治療癰疽時,如果傷口小但膿很多,膿液就無法順利排出,或是排出不完全,有時稀薄的膿液可以排出,但濃稠的膿液就很難排出,導致瘀血無法清除,新肉也長不出來,使得病程拖延難以痊癒。這時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將傷口擴大,讓瘀積的膿液完全排出。而腐蝕傷口使其擴大的藥,以烏金散效果最好。它能去除壞死的組織,卻不傷害新生的肌肉,而且不會太過灼熱疼痛,效果非常理想。如果傷口有膿管,可以將棉紙捲成細條,沾上藥粉塞入膿管,並頻繁更換數次,膿管就能被化解掉。但也有極度頑固的傷口,是烏金散也無法去除的,這時就要使用化腐紫霞膏來塗抹。不過,總的來說,還是烏金散的效果最穩妥。

8. 收口法七

凡治癰疽最難收口者,由瘀肉夾雜,瘀膿不盡所致。庸工不識,妄用補澀之劑,勉強收口,恐他日內毒復發,更甚於日前。惟予所用海浮散堪稱至寶。以此敷上,瘀肉自脫,不必用刀。新肉自生,又不藏毒,萬舉萬當也。大法先用防風湯洗之,再上末藥。洗時須避風為主。書云頻將湯洗,切忌風吹是已。更有體虛不能收口者,須內服補藥以助之。

白話文:

治療癰疽最難收口的狀況,通常是由於傷口內夾雜著壞死的瘀肉,以及瘀積的膿液沒有完全清除乾淨所導致。醫術不精的醫生不了解這個原因,隨意使用具有收斂作用的藥物,勉強讓傷口癒合,這樣可能會導致日後毒素再次爆發,而且情況會比之前更加嚴重。只有我所使用的海浮散才能稱得上是珍貴的寶物。將海浮散敷在傷口上,壞死的瘀肉自然會脫落,不需要動刀。新的肌肉組織會自然生長出來,而且不會藏留毒素,使用後效果非常好。治療的方法是先用防風湯清洗傷口,然後再敷上藥粉。清洗傷口時,務必要避免吹到風。正如醫書上說的,要經常用藥湯清洗傷口,但切記不要讓風吹到傷口。另外,如果患者體質虛弱,導致傷口無法收口,則必須服用補氣血的藥物來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