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宋本)》~

回本書目錄

1. 中風 (2)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白話文:

太陽病,出現發燒、流汗、怕風,而且脈象緩慢的,就稱作中風。

2. 傷寒 (3)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白話文:

太陽病,可能已經發燒,也可能還沒發燒,但一定會怕冷、全身痠痛、想吐,而且把脈時,發現脈象陰陽兩脈都呈現緊繃的狀態,這種情況就稱為傷寒。

3. 傳 (4)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白話文:

傷寒病發病第一天,如果病邪侵犯的是太陽經,脈象如果平和沒有異狀,就表示病邪沒有繼續傳變。如果病人有想嘔吐的感覺,而且感到煩躁不安,脈搏跳動快速且急促,這就表示病邪已經開始傳變了。

4. 傳 (5)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白話文:

傷寒病發病兩三天,如果沒有出現陽明經或少陽經的症狀,就表示這個病沒有往這兩個方向傳變。

5. 溫病、風溫 (6)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白話文:

太陽病,如果發燒又口渴,但不怕冷,這就是溫病。如果已經發過汗,身體還發燙,這就叫做風溫。風溫這種病,脈象會呈現陰陽兩脈都浮在表面,會自己流汗,身體感覺沉重,容易想睡覺,打呼聲會很大,說話也比較困難。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小便會不順暢,眼睛會直直的看著,甚至會大小便失禁;如果用火療的方式治療,皮膚可能會稍微發黃,嚴重的話會像驚癇一樣,有時候會抽搐痙攣。如果用火燻療,病情加重一次還能撐一段時間,如果加重第二次就會加速死亡。

6. 病有發於陽,發於陰 (7)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白話文:

疾病的發生,有的是發熱又怕冷的,這種是病在陽;沒有發熱只是怕冷的,這種是病在陰。病在陽的,七天會好;病在陰的,六天會好。這是因為陽的數字是七,陰的數字是六的緣故。

7. 經盡自愈 (8)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白話文:

太陽病引起的頭痛,如果持續七天以上自己好轉,是因為這個病已經走完它該有的病程。如果想要避免病情再次發作,可以針灸足陽明經,讓病邪不繼續傳遞,就能痊癒。

8. 太陽病欲解時 (9)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白話文:

太陽病想要痊癒的時間,大約會在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之間。

9. 表解而不了了 (10)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白話文:

如果病人是得了風邪,病症在體表,用發汗等方法治療後,症狀似乎減輕了,但沒有完全痊癒,這種情況通常會在十二天內自行痊癒。

10. 真假熱寒 (11)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白話文:

病人身體發高燒,卻反而想要多穿衣服,這是因為熱在皮膚表面,而寒氣在骨髓深處;病人身體感到非常寒冷,卻反而不想要靠近衣服,這是因為寒氣在皮膚表面,而熱氣在骨髓深處。

11. 陽浮而陰弱 (12)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白話文:

這是太陽中風,表現為陽氣浮盛而陰液不足的狀態。陽氣浮盛的人,會自己感到發熱;陰液不足的人,就會出汗。會有輕微的怕冷,也怕風吹,身體一陣陣地發熱,鼻塞、有鼻音、想乾嘔,這種情況應該用桂枝湯來治療。

桂枝湯的組成:

桂枝三兩(去除外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烤過)、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剝開)。

將以上五味藥材,稍微搗碎其中三味,加入七升水,用小火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藥渣,調整到適合的溫度後服用一升。服藥後稍等片刻,喝一碗熱的稀粥,大約一升多,來幫助藥力發揮。服藥後蓋上被子保暖,讓身體微微出汗,這樣是最好的。但不可大汗淋漓,如果汗流太多,病就不會好。如果服用一劑藥後就出汗,病就好了,就可以停止服藥,不需要把剩下的藥都喝完。如果沒出汗,就按照之前的方法再服藥一次。如果還是沒出汗,之後服藥的時間可以稍微縮短,大約半天左右把三劑藥都喝完。

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以一天一夜都服用,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服完一劑藥,病情還沒有改善,可以再服藥。如果一直沒有出汗,可以服用到二、三劑。服藥期間,要禁止食用生冷、黏膩、油膩的食物,以及肉類、麵食、蔥蒜韭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還有酒、乳酪、腐敗發臭的食物等等。

12. 桂枝湯 (13)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白話文:

太陽病,出現頭痛、發燒,並且有汗流出來又怕風吹的症狀,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

13. 桂枝加葛根湯 (14)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麻黃三兩,去節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白話文:

太陽病,出現脖子和背部僵硬緊繃,而且反而有汗流出並怕風的症狀,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湯來治療。

桂枝加葛根湯的藥方:

葛根四兩、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生薑三兩(切片)、甘草二兩(炙烤過)、大棗十二枚(剝開)、麻黃三兩(去除節)。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水,先煮麻黃和葛根,煮到水減少兩升後,撈掉上面的泡沫,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時,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服藥後蓋被子稍微發汗,不需要喝粥,其他方面像是服藥後的調養和禁忌都跟桂枝湯的服用方法相同。

14. 下後氣上衝 (15)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

白話文:

太陽病,使用攻下藥之後,如果出現氣往上衝的狀況,可以給予桂枝湯,用藥方法和之前說的一樣;如果沒有氣往上衝的狀況,就不可以使用桂枝湯。

15. 壞病 (16)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白話文:

太陽病發病三天,如果已經用過發汗、催吐、攻下、或溫針等方法治療,但病都沒好,這就是壞病,不適合再用桂枝湯來治療了。這時要仔細觀察病人的脈象和症狀,了解是犯了哪種錯誤的治療方式,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來治療。桂枝湯本來是用來疏通肌肉、解除表證的,如果病人脈象浮緊、發燒、而且不出汗,就不可以使用桂枝湯。一定要記住這些,不要用錯藥。

16. 酒客病 (17)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白話文:

如果因為喝酒而生病的人,不可以服用桂枝湯,如果服用了就會想吐,因為喝酒的人不喜歡甜味。

17. 桂枝湯加厚朴、杏子 (18)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白話文:

對於有喘症的人,使用桂枝湯再加上厚朴、杏仁這兩味藥,效果會很好。

18. 服桂枝湯吐者 (19)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白話文:

凡是服用桂枝湯後發生嘔吐的人,之後必然會吐出膿血。

19. 桂枝加附子湯 (20)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桂枝加附子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玉函經》作“本方”。:桂枝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白話文:

太陽病,發汗後,汗液持續外漏不止,這個人會怕風,小便困難,四肢稍微感到緊繃,難以彎曲伸展,這種情況用桂枝加附子湯來治療。

桂枝加附子湯的藥方如下:

桂枝三兩(去除外皮),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烤過),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剝開),附子一枚(炮製過,去除外皮,切成八片)

將以上六味藥材,用水七升煮到剩三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原本《玉函經》記載此方為「本方」,也就是桂枝湯,現在加上附子。服藥後的照護方式和之前的桂枝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