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宋本)》~ 平脈法第二 (1)

回本書目錄

平脈法第二 (1)

1. 平脈法第二

問曰:脈有三部,陰陽相乘;榮衛血氣,在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因息遊布,津液流通;隨時動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參差,或短或長;上下乖錯,或存或亡;病輒改易,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紀綱;願為具陳,令得分明。師曰:子之所問,道之根源。

脈有三部,尺寸及關;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浮虛,寒則牢堅;沉潛水畜,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知變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中必有奸;審察表裏,三焦別焉;知其所舍,消息診看;料度府藏,獨見若神。為子條記,傳與賢人。

師曰:呼吸者,脈之頭也。初持脈,來疾去遲,此出疾入遲,名曰內虛外實也。初持脈,來遲去疾,此出遲入疾,名曰內實外虛也。問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之,願聞其說。師曰:病家人請云,病人若發熱,身體疼,病人自臥。師到,診其脈,沉而遲者,知其差也。

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脈當浮大,今脈反沉遲,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內卒痛,病人自坐。師到,脈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裏有病者,脈當沉而細,今脈浮大,故知愈也。師曰:病家人來請云,病人發熱煩極。明日師到,病人向壁臥,此熱已去也。設令脈不和,處言已愈。

設令向壁臥,聞師到,不驚起而盼視,若三言三止,脈之嚥唾者,此詐病也。設令脈自和,處言汝病大重,當須服吐下藥,針灸數十百處乃愈。師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病也;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裏痛也;行遲者,表強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裏實護腹,如懷卵物者,心痛也。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

今月之內,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若脈微弱者,當喉中痛似傷,非喉痹也。病人云:實咽中痛。雖爾,今復欲下利。問曰:人病恐怖者,其脈何狀?師曰:脈形如循絲,纍纍然,其面白脫色也。問曰:人不飲,其脈何類?師曰:其脈自澀,唇口乾燥也。問曰:人愧者,其脈何類?師曰:脈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問曰:經說脈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謂也?師曰:脈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假令下利,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然尺中時一小見,脈再舉頭者,腎氣也。

白話文:

平脈法第二

問:脈有三部(寸、關、尺),陰陽相互影響;榮衛氣血,在人體內運行;呼吸出入,上下貫通;氣息運行佈散,津液得以流通;隨時隨地動作,都能反映在脈象上,例如春天脈象弦,秋天脈象浮,冬天脈象沉,夏天脈象洪;觀察脈色和脈象,大小強弱都不相同;同一時間,脈象變化無常;脈搏長短參差,或短或長;上下部位脈象錯亂,或存在或消失;疾病變化多端,脈象也隨之進退升降;如果診脈者心神迷亂,判斷就會失去準則;希望您能詳細說明,讓我能清楚明白。

答:你問的問題,是醫學的根本。

脈有三部:寸、關、尺;榮衛之氣運行,不會失去平衡;腎脈沉,心脈洪,肺脈浮,肝脈弦;這些都是正常的脈象,不會有絲毫偏差;脈象出入升降,週而復始;水脈在尺部停留兩刻,然後循環一周;再次回到寸口,虛實便能顯現;脈象變化相互影響,陰陽相互作用;風邪則脈象浮虛,寒邪則脈象牢堅;沉而潛伏的脈象,往往是水飲內停,脈象急弦;脈象搏動則為疼痛,脈象數則為發熱煩躁;如果脈象與症狀不相符,就要探究其原因;三部脈象不同,疾病的種類和程度也就不同;脈象過盛或不足,都需要注意;邪氣不會空無憑據地顯現,疾病必然有其內在原因;仔細審察脈象的表裡,以及三焦的狀況;了解疾病的所在部位,觀察脈象的盛衰;推斷臟腑的病變,如同神明一般精準。我將這些條理清晰地記錄下來,傳授給有志於醫術的人。

答:呼吸是脈象的根本。剛開始診脈時,脈來得快去得慢,這是脈出快入慢,叫做內虛外實。剛開始診脈時,脈來得慢去得快,這是脈出慢入快,叫做內實外虛。

問:上等的醫生望而知之,中等醫生詢問而知之,下等的醫生靠診脈而知之,希望您能解釋一下。

答:病人家屬來請醫生,說病人發熱、身體疼痛,病人自己躺著。醫生到了,診脈,脈沉而遲,就知道病人快好了。

為什麼知道呢?因為表證有病,脈應該浮大,現在脈反而沉遲,所以知道病快好了。假設病人家屬說,病人肚子突然劇痛,病人自己坐著。醫生到了,診脈,脈浮大,就知道病人快好了。為什麼知道呢?因為裡證有病,脈應該沉而細,現在脈浮大,所以知道病快好了。

答:病人家屬來請醫生,說病人發熱煩躁極了。第二天醫生到了,病人靠牆躺著,這是熱已經退了。假設脈象不和,卻說已經好了。

假設病人靠牆躺著,聽到醫生來了,也不驚起張望,說話斷斷續續,診脈時還吞口水,這是裝病。假設脈象已經和緩,卻說你的病很嚴重,必須服用吐瀉藥物,針灸幾十上百處才能痊癒。

診脈時,病人欠身,沒有病;診脈時病人呻吟,有病;說話遲緩,是風邪;搖頭說話,是裡證疼痛;走路緩慢,是表證強盛;坐著彎腰,是氣短;坐著一隻腳垂下,是腰痛;裡證實熱護住腹部,像懷著卵一樣,是心痛。

答:伏氣之病,要憑藉經驗判斷。

這個月內,可能會有伏氣,假設以前就有伏氣,就要診脈。如果脈象微弱,可能會喉嚨痛,像受傷一樣,但不是喉痹。病人說:確實咽喉痛。雖然如此,現在又要腹瀉。

問:人驚恐害怕,脈象是什麼樣子?

答:脈象像順著絲線走一樣,一條一條的,面色蒼白失色。

問:人不喝水,脈象是什麼樣子?

答:脈象澀滯,嘴唇乾燥。

問:人感到羞愧,脈象是什麼樣子?

答:脈象浮,面色時白時紅。

問:經書上說脈有三菽、六菽重,是什麼意思?

答:診脈時,用手指按壓,如果脈象像三菽(豆)那麼重,是肺氣;像六菽那麼重,是心氣;像九菽那麼重,是脾氣;像十二菽那麼重,是肝氣;按壓到骨頭,是腎氣。假設腹瀉,寸口、關上、尺中都摸不到脈,但尺中偶爾能摸到一點點脈,脈搏像抬頭一樣,是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