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宋本)》~
1. 此第十卷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證,前《三陰三陽篇》中,悉具載之。
白話文:
這第十卷,第二十二篇,總共記錄了四十八種病症,這些病症在之前的《三陰三陽篇》中,都已經詳細記載過了。
2. 下利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腹瀉,把脈時寸、關、尺三處的脈象都平和,但按壓心口下方卻感覺硬的,要趕快用瀉下的方法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腹瀉,如果脈象呈現遲緩且滑動的感覺,代表體內有積滯。腹瀉的情況還沒有要停止的跡象,應該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3. 人病有宿食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問:病人有積存的食物未消化,要如何分辨呢?
醫生說:把脈時,寸口的脈象浮在表面而且脈形寬大,但按下去反而感覺脈象不順暢、阻滯,尺部的脈象也稍微感覺不順暢、阻滯,這樣就知道有積存的食物未消化。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適合用大承氣湯。
4. 下利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當宜下之,與大承氣湯。
白話文:
腹瀉,而且沒有食慾,是因為體內有積存的食物(宿食)的緣故,應該要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給予大承氣湯。
5. 下利差後
下利差後,至其年月日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腹瀉症狀稍微好轉之後,到了某年某月某日又再次復發,這是因為病邪沒有完全清除的緣故,應該要使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6. 下利
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腹瀉,脈象反而是滑利的,這表示體內有東西要排除,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就會好轉,適合用大承氣湯。
7. 病腹中滿痛者
病腹中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肚子脹滿疼痛的病症,這是屬於實證,應該要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8. 傷寒後
傷寒後,脈沉沉者,內實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湯。
白話文:
傷寒病癒後,如果把脈時感覺脈搏沉在裡面,這是體內有實邪的表現,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解除,適合使用大柴胡湯。
9. 脈雙弦而遲者
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硬;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脈象兩邊都呈現弦脈且跳動緩慢的,通常是心下(胃脘部)會有硬結;脈象呈現大脈且緊繃的,是陽證中夾雜陰證的表現,可以考慮使用瀉下法治療,適合使用大承氣湯。
10. 此已下諸方
此已下諸方,於隨卷本證下雖已有,緣止以加減言之,未甚明白,似於覽者檢閱未便,今復校勘,備列于後。
白話文:
以下這些方劑,雖然在隨卷的原本證狀下已經有了,但因為只是用加減的方式說明,不是很清楚明白,可能讓讀者查閱時不太方便,現在重新校對整理,詳細列在下面。
11. 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方
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方:葛根四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桂枝二兩,去皮;麻黃三兩,去節。
白話文:
桂枝加葛根湯的組方如下:葛根四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剝開;桂枝二兩,去掉外皮;麻黃三兩,去掉節。
12. 右七味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
白話文:
右方這七種藥材,用水一斗(約十公升)來煎煮,先煮麻黃、葛根,煮到水量減少兩升時,撈去上面的浮沫,再放入剩下的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三升時,濾去藥渣,取藥液溫服一升。服藥後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不必喝粥,其他注意事項和桂枝湯的服法相同。
13.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於桂枝湯方內,加厚朴二兩,否仁五十箇,去皮尖,餘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這個藥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厚朴二兩,以及去除皮尖的杏仁五十個,其餘的煎煮方法都跟桂枝湯一樣。
14. 桂枝加附子湯方
桂枝加附子湯方:於桂枝湯方內,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餘依前法。朮附湯方,附於此方內,去桂枝,加白朮四兩,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加附子湯的配方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一枚附子,將附子炮製過後,去除外皮,切成八片,其他藥材的處理方式和桂枝湯相同。另外,朮附湯的配方附在這裡,它是在桂枝加附子湯的基礎上,去除桂枝,加入四兩白朮,其他藥材的處理方式和之前一樣。
15. 桂枝去芍藥湯方
桂枝去芍藥湯方: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餘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湯的藥方是:在桂枝湯的藥方裡面,把芍藥去除,其他藥材和煎煮方式都和桂枝湯一樣。
16.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餘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的組成: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去除芍藥,加入一枚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切成八片),其他藥材的處理方法和桂枝湯相同。
17.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生薑,切;甘草,炙;麻黃,各一兩,去節;大棗四枚,擘;杏仁二十四箇,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白話文:
桂枝麻黃各半湯的配方:桂枝一兩十六銖(約等於現在的15克),去掉外皮;芍藥一兩(約等於現在的15克);生薑一兩(約等於現在的15克),切片;炙甘草一兩(約等於現在的15克);麻黃一兩(約等於現在的15克),去掉莖節;大棗四枚,剝開;杏仁二十四個,用熱水浸泡後,去掉外皮和尖端,並且去除分為兩半的杏仁。
18. 右七味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白話文:
右邊這七種藥材,用水五升(約1000毫升),先煮麻黃,水滾一兩次後,把水面上浮沫撈掉,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一升八合(約360毫升)的藥液,濾掉藥渣,溫熱服用六合(約120毫升)。
19.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麻黃十六銖,去節;生薑一兩六銖,切;杏仁十六箇,去皮尖;甘草一兩二銖,炙;大棗五枚,擘。
白話文:
桂枝二麻黃一湯的藥方:桂枝約26克,去掉外皮;白芍約25克;麻黃約24克,去掉莖節;生薑約25克,切片;杏仁16個,去掉外皮和尖端;炙甘草約18克;大棗5顆,掰開。
20. 右七味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
白話文:
右方這七味藥,用水五升,先煮麻黃一兩次沸騰後,撈掉水面上的泡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二升的藥液,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