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宋本)》~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281~325) (2)

回本書目錄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281~325) (2)

1. 附子湯 (305)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白話文:

附子湯 (305)

患有少陰病的人,如果出現身體疼痛、手腳冰冷、關節疼痛,且脈象沈細的症狀,應以附子湯治療。

2. 桃花湯 (306)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桃花湯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乾薑一兩,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餘勿服。

白話文:

桃花湯 (306)

症狀:
少陰病患者,出現腹瀉並排出膿血的情況,可用桃花湯治療。

桃花湯配方:

  • 赤石脂:一斤(一半整塊使用,一半研磨成細粉)
  • 乾薑:一兩
  • 粳米:一升

製法與服法:
將上述三味藥材加入七升水,煮至米熟透後,過濾藥渣。取藥液溫熱服用,每次七合(約140毫升),並加入方寸匕(約1克)的赤石脂粉末,每日服用三次。若服用一次後症狀痊癒,則無需繼續服用剩餘藥劑。

3. 桃花湯 (307)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白話文:

桃花湯 (307)

症狀:少陰病發病後兩三天到四五天,出現腹部疼痛、排尿不暢、持續腹瀉且糞便中帶有膿血的情況,此時適用桃花湯治療。

4. 少陰病可刺之候 (308)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白話文:

少陰病可刺之候 (308)

當少陰病患者出現腹瀉、大便帶有膿血的情況時,可以採用針刺療法進行治療。

5. 吳茱萸湯 (309)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白話文:

吳茱萸湯 (309)

患有少陰病的人,出現嘔吐、腹瀉、手腳冰冷,且煩躁不安到難以忍受的程度,此時應以吳茱萸湯治療。

6. 豬膚湯 (310)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

豬膚湯方

豬膚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白話文:

豬膚湯 (310)

症狀:少陰病,腹瀉,喉嚨痛,胸悶,心煩,可用豬膚湯治療。

豬膚湯配方
豬皮一斤

做法
將豬皮加入一斗水,煮至剩五升,過濾掉渣滓。加入一升白蜜、五合白粉(米粉),熬煮至香味散發,混合均勻。溫熱後分六次服用。

7. 甘草湯 (311)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湯方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溫分再服。

白話文:

甘草湯 (311)

患有少陰病,兩三天後出現咽喉疼痛的症狀,可以服用甘草湯;如果沒有好轉,則改用桔梗湯。

甘草湯配方
甘草二兩

將以上一味藥材,加入三升水,煮至剩下一升半,濾去藥渣,溫熱後每次服用七合,一天服用兩次。

桔梗湯配方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加入三升水,煮至剩下一升,濾去藥渣,溫熱後分兩次服用。

8. 苦酒湯 (312)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苦酒湯方

半夏洗,破如棗核,十四枚,雞子一枚,去黃,內上苦酒,著雞子殼中

右二味,內半夏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

白話文:

苦酒湯 (312)

症狀:
少陰病患者,咽喉受傷、生瘡,無法說話或發不出聲音,可用苦酒湯治療。

藥方組成與製法:

  1. 半夏(洗淨後切碎如棗核大小,十四枚)。
  2. 雞蛋一顆(去除蛋黃,將蛋清與苦酒混合,倒入蛋殼中)。

做法:
將半夏放入混有苦酒的蛋殼內,再將蛋殼架在刀環上,置於火上加熱,煮沸三次。過濾藥渣後,少量多次含在口中緩緩吞服。若未痊癒,可再製作三劑服用。

9. 半夏散及湯 (313)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半夏散及湯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當散服。

白話文:

半夏散及湯 (313)

症狀:
少陰病,咽喉疼痛,可用半夏散及湯治療。

組成與製法:
半夏(洗淨)、桂枝(去皮)、甘草(炙烤)
以上三種藥材,取等量,分別搗碎過篩後混合均勻。

服用方法:

  1. 散劑服法:用米湯調和藥粉,每次服用約一平匙(方寸匕),每日三次。
  2. 湯劑服法:若不適合直接服用散劑,則取水一升,煮沸後加入兩平匙藥粉,再煮沸三次,離火稍放涼,緩緩少量含咽。

注意:
半夏具有毒性,不宜長期或過量服用散劑。

10. 白通湯 (314)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白通湯方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白話文:

白通湯 (314)

症狀:
少陰病,出現腹瀉的症狀,可用白通湯治療。

藥方組成:
蔥白四根、乾薑一兩、生附子一枚(去皮,切成八片)。

煎煮與服用方法: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三升水,煮至剩下一升藥液,過濾掉藥渣,分兩次溫熱服用。

11. 白通湯 (315)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白話文:

白通湯 (315)

患有少陰病,出現腹瀉且脈搏微弱的人,可用白通湯治療。如果腹瀉不止,手腳冰冷、脈搏消失,並伴有乾嘔和煩躁的症狀,則應使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服用此藥後,若脈搏突然恢復強勁,預後不良;若脈搏逐漸恢復,則有生機。

白通加豬膽汁湯配方

蔥白四根、乾薑一兩、生附子一枚(去皮,切成八片)、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將前五味藥材加入三升水中,煮至剩一升,濾去藥渣,再加入豬膽汁和人尿,攪拌均勻,分兩次溫服。若無豬膽汁,也可省略不用。

12. 真武湯 (316)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真武湯方(附加減法)

茯苓,芍藥,生薑切,各三兩,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若欬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為半斤。

白話文:

真武湯 (316)

患有少陰病,經過兩三天仍未痊癒,到了四五天時,出現腹痛、小便不暢、四肢沈重疼痛,且自行腹瀉的症狀,這是體內有水濕之氣的表現。若患者還伴隨咳嗽、小便通利、腹瀉或嘔吐等症狀,可用真武湯治療。

真武湯配方(含加減法)

茯苓、芍藥、生薑(切片)各三兩,白朮二兩,附子一顆(炮製,去皮,切成八片)。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八升水,煮至剩三升,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七合,每日三次。

  • 若有咳嗽,加入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
  • 若小便通暢,去除茯苓。
  • 若有腹瀉,去除芍藥,加入乾薑二兩。
  • 若有嘔吐,去除附子,增加生薑用量至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