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宋本)》~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281~325) (1)

回本書目錄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281~325) (1)

1. 少陰之為病 (281)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白話文:

少陰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脈搏微弱細小,精神萎靡不振,總是想睡覺。

2. 少陰病形 (282)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白話文:

少陰病的症狀表現(282)

患上少陰病時,患者會想吐卻吐不出來,心中煩躁但精神萎靡、只想睡覺。若過了五六天後,出現腹瀉且口渴的情況,這屬於少陰病的範疇,因為體內虛弱,所以想喝水來緩解不適。

如果小便顏色呈現清白,則少陰病的典型症狀已完全顯現。小便之所以清白的緣故,是因為下焦(腎與膀胱)虛寒,無法正常調控水分代謝,因此使小便呈現白色。

3. 少陰病脈症 (283)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白話文:

病人脈象無論浮沈皆呈現緊繃,卻反常出現汗出症狀,此為陽氣外脫之徵兆,屬於少陰病症候。依病理機制應伴隨咽喉疼痛,並出現嘔吐與腹瀉症狀。

4. 強責少陰汗之見症 (284)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白話文:

強迫少陰發汗所出現的症狀 (284)

患者患有少陰病,出現咳嗽、腹瀉、胡言亂語的症狀,這是因為誤用火法強迫發汗所導致的。此時患者的小便必定會排出困難,原因在於過度強迫少陰經發汗,耗傷津液所致。

5. 不可發汗之禁 (285)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可發汗。

白話文:

少陰病症,脈象細沈且快,表示病邪在體內深處,此時不可使用發汗法治療。

6. 少陰病不可汗、下之禁 (286)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白話文:

少陰病不可汗、下之禁 (286)

少陰病患者,若脈搏微弱,不可使用發汗法治療,因為這會導致陽氣耗散,此時陽氣已經虛弱。如果尺脈(位於手腕內側近肘處的脈象)呈現虛弱且澀滯的狀態,則更不可使用瀉下法治療。

7. 少陰病自癒之徵 (287)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白話文:

少陰病自癒之徵 (287)

患者患有少陰病,脈象緊繃,到了第七、八天時,突然出現腹瀉,脈象驟然轉為微弱,但手腳卻反而變得溫暖,原本緊繃的脈象也逐漸緩解,這表示病情即將好轉。此時即使有煩躁、腹瀉的症狀,也必定會自行痊癒。

8. 少陰病可治之徵 (288)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手足溫者,可治。

白話文:

少陰病患者出現腹瀉,若腹瀉自行停止,雖然仍有怕冷、蜷縮身體躺臥的症狀,但手腳保持溫暖的,表示病情尚有轉機,可以治癒。

9. 少陰病可治之徵 (289)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白話文:

[少陰病可治之徵 (289)]

患有少陰病的人,如果出現怕冷、身體蜷縮,但偶爾會感到煩躁、想要掀開衣被的現象,表示病情還有好轉的可能。

10. 少陰中風 (290)

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白話文:

少陰中風證,若脈象表現為寸部微弱而尺部浮起,這是疾病將要痊癒的徵兆。

11. 少陰病欲解時 (291)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白話文:

少陰病將要緩解的時間段,是從子時到寅時之間。

12. 少陰病不死可灸之候 (292)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1),灸少陰七壯。【註】「至」一作「足」。

白話文:

少陰病不死可灸之候 (292)

13. 一身手足盡熱 (293)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白話文:

【全身及手足發熱】

少陰病發作八九天後,若出現全身及手足皆發熱的症狀,這是因為熱邪積聚在膀胱,此時很可能會出現便血的情況。

14. 下厥上竭 (294)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白話文:

下厥上竭 (294)

少陰病患者,如果只有四肢冰冷卻沒有出汗,此時若強行發汗治療,必定會引發出血。無法預測出血會從哪個部位發生,可能從口鼻,也可能從眼睛流出,這種情況稱為「下厥上竭」,屬於難以治療的病症。

15. 少陰病不治之證 (295)

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白話文:

少陰病,出現怕冷、身體蜷縮且腹瀉、手腳冰涼的症狀,是無法救治的。

16. 少陰病死證 (296)

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白話文:

主題:少陰病死證 (296)

內容:少陰病患者,出現嘔吐、腹瀉、躁動不安、四肢冰冷逆冷的症狀,屬於死證。

17. 少陰病死證 (297)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白話文:

少陰病死證 (297)

少陰病患者,腹瀉停止後卻出現頭暈,且時常感到頭部昏沈、意識模糊的,屬於死症。

18. 少陰病死證 (298)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白話文:

主題:少陰病死證 (298)

內容:少陰病患者,出現四肢冰冷、怕冷且身體蜷縮,脈搏微弱到幾乎摸不到,雖然沒有明顯的煩躁不安,但表現出無意識的躁動(如肢體亂動等),這種情況屬於危重症候,預後不良。

19. 少陰病死證 (299)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白話文:

少陰病,到了第六、七天時,如果出現呼吸淺表急促的症狀,是死亡的徵兆。

20. 少陰病死證 (300)

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白話文:

少陰病,脈象微弱細小而沈,只想躺臥,出汗但不感到煩躁,自己覺得想吐。到了第五、六天,出現腹瀉,又開始煩躁不安、無法入睡的,是死證。

21. 麻黃細辛附子湯 (301)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麻黃細辛附子湯方

麻黃二兩,去節,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麻黃細辛附子湯 (301)

當少陰病剛發作時,病人反而出現發熱症狀,且脈象沈細,此時應以麻黃細辛附子湯治療。

麻黃細辛附子湯配方

麻黃二兩(去除節段),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製後去皮,切為八片)。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一斗水,先煮麻黃,待水量減少二升後,撇去浮沫,再加入其餘藥材,繼續煎煮至剩三升藥液,濾去藥渣。每次溫服一升,每日服用三次。

22. 麻黃附子甘草湯 (302)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

麻黃附子甘草湯方

麻黃二兩,去節,甘草二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麻黃附子甘草湯 (302)

患有少陰病,得病兩三天時,可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微微發汗。因為這兩三天沒有其他明顯症狀,所以適合輕微發汗治療。

麻黃附子甘草湯配方

麻黃二兩(去除節段)、甘草二兩(炙烤過)、附子一枚(炮製後去皮,切成八片)。

以上三味藥材,用七升水,先煮沸麻黃一兩次,去除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三升藥液,濾去藥渣。每次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23. 黃連阿膠湯 (303)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黃連阿膠湯方

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一云三挺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黃連阿膠湯 (303)

患有少陰病,經過兩三天以上,出現心中煩躁、無法安睡的症狀,此時應服用黃連阿膠湯治療。

黃連阿膠湯配方

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雞蛋黃兩枚、阿膠三兩(另一說法為三條)。

以上五種藥材,加入六升水,先煮黃連、黃芩、芍藥三味,煮至剩兩升藥液,濾去藥渣,加入阿膠使其完全溶化。待藥液稍涼後,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每次溫服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24. 附子湯 (304)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附子湯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附子湯 (304)

患有少陰病,發病一兩天,口中感覺正常,但背部特別怕冷,此時應使用灸法治療,並以附子湯為主方。

附子湯配方
炮製過的附子兩枚(去皮,切成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八升水,煎煮至剩三升,過濾藥渣,每次溫服一升,每日服用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