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論(宋本)》~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382~391) (3)

回本書目錄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382~391) (3)

1. 下利證別生死 (362)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2. 下利圊膿血之證 (363)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圊膿血。

3. 下利禁忌 (364)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4. 下利脈象預後 (365)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5. 戴陽 (366)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6. 下利脈症預後 (367)

下利,脈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差,必圊膿血,以有熱故也。

7. 下利證別生死 (368)

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8. 下利死證 (369)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

9. 通脈四逆湯 (370)

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甘草二兩,炙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10. 白頭翁湯 (371)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白頭翁湯方

白頭翁二兩,黃檗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11. 四逆湯 (372)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12. 白頭翁湯 (373)

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13. 小承氣湯 (374)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14. 梔子豉湯 (375)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15. 嘔家自癒之機 (376)

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16. 四逆湯 (377)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17. 吳茱萸湯 (378)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18. 小柴胡湯 (379)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19. 胃中寒冷 (380)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20. 噦而腹滿之治 (381)

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