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宋本)》~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八(179-262) (4)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八(179-262) (4)
1. 大承氣湯 (220)
二陽并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大承氣湯 (220)
當太陽病與陽明病同時發生,而太陽病的症狀已經消退,只剩下陽明病的症狀時,如果出現以下情況:
- 定時發熱(潮熱)
- 手腳微微出汗
- 大便困難
- 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譫語)
此時使用瀉下法即可治癒,適合服用「大承氣湯」。
2. 梔子豉湯 (221)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白話文:
梔子豉湯 (221)
陽明病症狀:脈象浮而緊,咽喉乾燥,口苦,腹部脹滿且呼吸急促,發熱出汗,不怕冷反而怕熱,身體沈重。
- 若誤用發汗法,會導致煩躁、心神昏亂,甚至胡言亂語。
- 若誤用溫針治療,必定引發驚恐不安、煩躁失眠。
- 若誤用瀉下法,會使胃氣虛弱,外邪擾動胸膈,出現心中鬱悶不適,舌苔厚膩的情況——此時應以梔子豉湯治療。
3. 白虎加人參湯 (222)
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白虎加人參湯知母六兩石膏碎,一斤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人參三兩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白虎加人參湯 (222)
如果感到口渴想喝水,且口乾舌燥,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
組成與製法:
知母六兩、石膏(搗碎)一斤、炙甘草二兩、粳米六合、人參三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煮至米熟後,過濾藥渣,取藥湯溫熱服用,每次一升,一天三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