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宋本)》~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第九 (263-272) (1)

回本書目錄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第九 (263-272) (1)

1. 少陽之為病 (263)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白話文:

少陽病的症狀是口苦、咽喉乾燥、頭暈目眩。

2. 少陽中風 (264)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白話文:

少陽經受到風邪侵襲,會出現兩耳聽不清楚聲音、眼睛發紅、胸中滿悶且煩躁不安等症狀,此時不可使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誤用吐法或瀉法,會導致心悸和驚恐不安。

3. 少陽傷寒 (265)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

白話文:

患了傷寒病,脈象弦細,頭痛,發熱,屬於少陽病。少陽病不可以發汗,發汗會使病人說胡話,這是病邪影響到胃,如果胃的功能恢復正常,病就好了;如果胃的功能沒有恢復,病人就會心煩並且心悸。

4. 小柴胡湯 (266)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白話文:

原本是太陽病但還沒痊癒,轉變為少陽病,兩側肋骨下發硬脹滿,乾嘔且吃不下飯,忽冷忽熱,還沒有使用催吐及瀉下等療法,脈象沉緊,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5. 壞病 (267)

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白話文:

如果已經使用過催吐、瀉下、發汗、溫針等療法,病人仍然出現胡言亂語,就表示原本的柴胡湯證已經消失,這屬於病情複雜的壞病。必須仔細診斷病人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再依據正確的方法來治療。

6. 三陽合病 (268)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白話文:

三種陽性病症同時出現,脈象浮而大,病位在上焦的關脈,病人只想睡覺,眼睛一閉上就會出汗。

7. 陽去入陰 (269)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白話文:

得了傷寒六、七天後,沒有出現高燒,但病人卻心煩意亂、坐立不安,這是因為陽邪離開體表,進入到體內。

8. 三陰不受邪之徵 (270)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白話文:

傷寒病發病三天後,三陽經的病邪就已經散盡,照理說應該輪到三陰經受邪。如果病人反而能吃東西且不嘔吐,這就表示三陰經沒有受到病邪的侵襲。

9. 脈小欲已 (271)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白話文:

傷寒病發作三天後,如果是少陽經的脈象變小,代表疾病快要痊癒了。

10. 少陽病欲解時 (272)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白話文:

少陽病即將痊癒的時間,大約是在凌晨三點到早上七點之間。

11.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第十 (27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