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宋本)》~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八(179-262) (3)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八(179-262) (3)
1. 豬苓湯 (223)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湯方
豬苓去皮,茯苓,澤瀉,阿膠,滑石碎,各一兩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如果脈象浮在表面,而且發燒、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順暢的,就用豬苓湯來治療。
豬苓湯的配方是:
豬苓(去除外皮)、茯苓、澤瀉、阿膠、滑石(搗碎),各一兩。
右邊這五味藥,用水四升,先煮前四味藥,煮到剩下二升,把藥渣濾掉,再加入阿膠融化,溫熱服用七合,一天服用三次。
2. 不可與豬苓湯 (224)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病人出了很多汗又覺得口渴,就不可以給他服用豬苓湯。因為汗出太多會導致胃裡乾燥,而豬苓湯又會使小便更多,這樣會讓身體更缺水。
3. 四逆湯 (225)
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脈象呈現浮在表面但跳動緩慢,這是外表發熱但體內寒冷的徵象,如果還伴隨著腹瀉,大便如同沒有消化完全的米穀一樣,就應該使用四逆湯來治療。
4. 胃中虛冷之證 (226)
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白話文:
如果胃裡面因為虛弱而感到寒冷,導致吃不下東西,喝水的話就會想吐。
5. 能食之證 (227)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白話文:
脈象浮於表面,身體發熱,口乾舌燥,鼻子也乾燥,如果還能吃得下東西,就會流鼻血。
6. 梔子豉湯 (228)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用了瀉下法,體表還有發熱的症狀,手腳溫暖,沒有結胸的狀況,心中煩悶,雖然覺得餓卻吃不下東西,只有頭部出汗的話,適合用梔子豉湯來治療。
7. 小柴胡湯 (229)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出現間歇性發熱,大便稀軟,小便正常,胸脅部位脹滿不適的症狀,可以給予小柴胡湯治療。
8. 小柴胡湯 (230)
陽明病,脇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出現兩脇下硬脹飽滿,不大便,並且嘔吐,舌苔發白的症狀,可以給病人服用小柴胡湯。當藥力使上焦通暢,津液就能下行,胃氣因此調和,身體微微出汗後病症就會解除。
9. 小柴胡湯 (231)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
白話文:
陽明經受到風邪侵襲,脈象弦、浮、大而有短氣的感覺,腹部脹滿,脅肋下及心口疼痛,長時間按壓則氣機不通,鼻腔乾燥,無法出汗,喜歡躺臥,全身及眼睛都發黃,小便困難,有時出現潮熱,時常打嗝,耳前耳後腫脹,針刺後病情稍微減輕。外部症狀沒有解除,病程超過十天,脈象仍然浮,可以給予小柴胡湯治療。
10. 麻黃湯 (232)
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白話文:
如果脈象只是浮脈,沒有其他症狀,可以用麻黃湯治療。如果病人小便不通,腹部脹滿,再加上打嗝,就屬於不治之症。
11. 蜜煎導 (233)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鞕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蜜煎導方
食蜜七合
右一味。於銅器內,微火煎,當須凝如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鞕。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土瓜根方
已佚
豬膽汁方
又大豬膽一枚,瀉汁,和少許法醋,以灌穀道內。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
白話文:
蜜煎導 (233)
陽明病,如果出汗,再發汗的話,小便就會順暢,這是體內津液枯竭的現象,即使大便堅硬也不可用瀉下的方法,應當等到病人自己想大便時,用蜜煎導法來通便。或者用土瓜根及大豬膽汁,都可以用來通便。
蜜煎導的製作方法:
取七合蜂蜜,放在銅器內,用小火慢慢熬煎,要熬到像糖漿一樣濃稠,期間要不停攪拌,不要讓它燒焦,要熬到可以揉成丸狀的程度。趁熱用手搓揉成條狀,前頭尖細,像手指一樣粗,約兩寸長。趁熱趕快製作,冷了就會變硬。將蜜煎好的藥條塞入肛門內,用手緊緊抱住臀部,等到想大便時再取出藥條。
土瓜根的製作方法:
已失傳。
豬膽汁的製作方法:
取一個大的豬膽,倒出膽汁,加入少許醋,灌入肛門內。大約一頓飯的時間後,就會排出積存已久的糞便和體內不好的東西,效果非常好。
12. 桂枝湯 (234)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白話文:
陽明病,脈搏跳動緩慢,出汗多,稍微怕冷,表示病邪還在表層,沒有完全解除,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適合用桂枝湯。
13. 麻黃湯 (235)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脈象浮現,沒有出汗而且氣喘,發汗後就會痊癒,適合使用麻黃湯。
14. 茵陳蒿湯 (236)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白話文:
此段中醫古文描述的是黃疸病的診斷和治療。
翻譯如下:
如果病人發熱、出汗,這是體內的熱邪向外發散,就不會出現黃疸;如果病人只有頭部出汗,身體不出汗,汗出到脖子就停止了,並且小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水,這是體內有瘀熱,身體一定會發黃,可以用茵陳蒿湯來治療。
茵陳蒿湯的配方: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打碎),大黃二兩(去皮)。
茵陳蒿湯的煎煮服用方法:
以上三味藥,用一斗二升的水,先煮茵陳蒿,煮到剩下六升水時,再加入梔子和大黃,繼續煮到剩下三升水,過濾掉藥渣,分成三次服用。服藥後小便應該通暢,尿液像皂莢汁一樣,顏色深紅,過一夜後腹部脹滿感會減輕,黃疸也會隨著小便排出體外。
15. 抵當湯 (237)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白話文:
標題:抵當湯 (237)
如果病人表現為陽明病證,並且容易健忘,這通常是因為體內有積存的瘀血。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原本就有長期的瘀血,所以導致健忘。雖然大便乾硬,但卻很容易排出,而且顏色一定是黑色的,這種情況應該用抵當湯來治療。
16. 大承氣湯 (238)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使用下法治療後,病人心中煩躁不安,並且能夠確定胃中有乾硬的糞便,就可以用瀉下藥物來治療。如果病人腹部稍微有些脹滿,起初大便堅硬,後來必定會變成稀便,這種情況則不可以用瀉下藥物治療。如果可以確定胃中有乾硬的糞便,就應該使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17. 燥屎之徵 (239)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白話文:
病人五六天沒有排便,肚臍周圍疼痛,煩躁不安,而且這些症狀時好時壞,這是因為體內有乾燥的糞便,所以才導致無法排便。
18. 大承氣湯 (240)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白話文:
病人煩躁發熱,如果出汗後症狀就消退;或者像瘧疾一樣,在傍晚時發熱,這是屬於陽明病的症狀。如果脈象充實有力,就應該使用通便的方法治療;如果脈象浮而無力,就應該使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通便可以使用大承氣湯,發汗則適合使用桂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