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宋本)》~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八(179-262) (1)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第八(179-262) (1)
1. 陽明病有三 (179)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白話文:
有人問:疾病有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這三種,請問它們是什麼意思?
回答說:太陽陽明,指的就是脾臟受到約束導致的病症;正陽陽明,指的就是胃部積實的病症;少陽陽明,指的是發汗和利小便之後,胃中變得乾燥煩躁、大便難解的病症。
2. 陽明之為病 (180)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白話文:
陽明經的病症,主要是因為胃裡面的東西太過充實所導致的。
3. 何緣得陽明病 (181)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白話文:
請問:為什麼會得到陽明病呢?回答是:太陽病如果用發汗、瀉下、或利小便的方式治療,會導致身體的津液喪失,胃腸變得乾燥,於是就轉變成陽明病。這種情況會出現大便不通、腹內脹滿、大便乾硬難以排出的現象,這就叫做陽明病。
4. 陽明病外證 (182)
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白話文:
請問:陽明病的外在症狀是什麼?回答:身體發熱、自己會流汗、不會怕冷,反而會怕熱。
5. 病有得之一日 (183)
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汗出而惡熱也。
白話文:
請問:有種病,才得病一天,沒有發燒卻會怕冷,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雖然才得病一天,但怕冷的感覺會自己停止,接著就會流汗而且怕熱了。
6. 惡寒何故自罷 (184)
問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主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為陽明病也。
白話文:
請問:為什麼惡寒的症狀會自己停止呢? 回答:陽明經脈位於身體中間,屬性為土。所有病邪都會歸屬於此,不會再傳到其他經脈。所以一開始雖然有怕冷的症狀,但過兩天就會自己停止,這就是屬於陽明病的表現。
7. 轉屬陽明 (185)
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白話文:
原本是太陽病,剛開始生病的時候,就用了發汗的方法,但汗沒有完全發出來,因此病情就轉變成陽明病了。傷寒發熱、沒有汗、想吐吃不下東西,反而汗水不斷地冒出來,這也是轉變成陽明病的狀況。
8. 陽明脈大 (186)
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白話文:
傷寒病發作三天後,病人陽明經的脈象變得洪大。
9. 繫在太陰 (187)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繫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鞕者,為陽明病也。
白話文:
傷寒病,脈象呈現浮且緩慢,而且手腳可以自己溫暖,這就是病邪還停留在太陰經的表現。太陰經受到邪氣侵襲,身體應該會出現黃疸,如果小便能夠順暢排出,就不會發生黃疸;等到發病七八天後,如果出現大便乾硬的情形,就代表病情已經轉變為陽明經的病症了。
10. 傷寒轉繫陽明之徵 (188)
傷寒轉繫陽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白話文:
傷寒病症轉變為陽明經的表現,是病人會微微地、好像滲出水珠般地出汗。
11. 陽明中風 (189)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白話文:
陽明經脈中風,會出現口苦、喉嚨乾燥、腹部脹滿、輕微喘氣、發燒怕冷,脈象浮而且緊的狀況。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反而會造成腹部更加脹滿,小便困難。
12. 陽明中風、中寒 (190)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還能吃東西,就叫做中風;如果不能吃東西,就叫做中寒。
13. 陽明中寒 (191)
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白話文:
如果得到陽明病,又同時受到寒邪侵襲,會出現食慾不振、小便不順暢、手腳濕漉漉地出汗等症狀,這代表體內可能要產生腫塊(固瘕)了。這時一定會出現大便先硬後軟的狀況,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胃裡面太冷,導致食物和水無法好好地被消化吸收。
14. 濈然汗出而解 (192)
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穀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
白話文:
陽明病初期,會想吃東西,但是小便反而不順暢,大便卻正常,病人會感到全身關節疼痛,身體好像發熱一樣,突然間會發狂,接著大量出汗後就會好轉。這是因為體內的水分無法壓過食物消化產生的氣,與汗水一起排出。如果脈象是緊的,病情就會好轉。
15. 欲解時 (193)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白話文:
陽明病,想要病情好轉的時間,會從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之間。
16. 胃中虛冷不可攻 (194)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白話文:
陽明病(指一種發熱的疾病),如果病人沒辦法吃東西,用清熱的藥物去治療反而會引起噁心、想吐。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病人的胃裡面是虛弱而且寒冷的。因為病人本來體質就虛弱,如果用清熱的藥物去治療,一定會導致噁心、想吐。
17. 穀癉 (195)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白話文:
陽明病,脈象呈現遲緩,吃東西難以感到飽足,即使稍微吃飽就會感到心煩,頭暈目眩,而且一定會小便困難。這是即將形成穀癉的徵兆,即使服用瀉藥,腹脹的感覺仍然和之前一樣沒有改變。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脈象遲緩的緣故。
18. 久虛無汗 (196)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白話文:
陽明病,照理來說應該會出很多汗,反而沒有汗,而且身體感覺像有蟲在皮膚裡爬一樣,這是因為身體虛弱很久的緣故。
19. 陽明病反無汗 (197)
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白話文:
陽明病,反而沒有汗且小便順暢,如果兩三天後出現嘔吐和咳嗽,而且手腳冰冷,那必定會頭痛。如果沒有咳嗽、嘔吐、手腳不冰冷的狀況,就不會頭痛。
20. 咽痛 (198)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白話文:
如果得了陽明病,出現頭暈,而且不覺得怕冷,所以還能吃東西,但會咳嗽,這個人的喉嚨一定會痛;如果沒有咳嗽,喉嚨就不會痛。
21. 發黃 (199)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沒有出汗,小便不順暢,心中煩躁不安,身體就一定會發黃。
22. 被火發黃 (200)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因為使用火療而導致額頭稍微出汗,而且小便不順暢的,必定會發生黃疸。
23. 陽明病潮熱、盜汗之脈證 (201)
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把脈摸起來是浮而且緊的,那一定會出現像潮水一樣,發熱時間固定的情況;如果把脈摸起來只是浮的,那一定會有盜汗的現象。
24. 衄 (202)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此必衄。
白話文:
陽明病,口乾舌燥,只想漱口卻不想吞下去,這必定會流鼻血。
25. 陽明病問小便 (203)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鞕。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白話文:
陽明病原本就會自己出汗,醫生又再用更強的發汗方式治療,病情已經好轉了,但還是稍微有些煩躁不安的感覺,這一定是因爲大便乾燥堅硬的緣故。因為汗液流失,體內津液不足,導致胃部乾燥,所以才會造成大便堅硬。這時應該詢問病人每天小便的次數。如果原本每天小便三、四次,今天卻只上兩次,就可以知道大便很快就會排出來了。現在因為小便次數減少,表示津液正回到胃中,所以可以知道不久之後一定會排大便。
26. 嘔不可攻 (204)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白話文:
傷寒病,如果嘔吐頻繁,即使出現了陽明經的症狀,也不可以用攻下的藥物來治療。
27. 心下鞕滿不可攻 (205)
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出現心下(胃脘部)覺得脹滿、按壓有硬塊的狀況,不能使用攻下的方法來治療。如果用了攻下,腹瀉就會不止,這樣會導致死亡;如果腹瀉能夠停止,病就會好轉。
28. 面合色赤,不可攻之 (206)
陽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白話文:
陽明病,臉色發紅,不可以攻下(使用瀉藥),如果用瀉藥,必定會發燒、臉色變黃,而且小便會不順暢。
29. 調胃承氣湯 (207)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方甘草二兩,炙芒硝半斤大黃四兩,清酒洗右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溫頓服之,以調胃氣。
白話文:
陽明病,如果沒有嘔吐、也沒有腹瀉,卻感到心煩,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調胃承氣湯的藥方是:甘草二兩(炙烤過)、芒硝半斤、大黃四兩。將大黃和甘草用清酒洗過後,切成小塊。然後加入三升水,煎煮大黃和甘草到剩下一升時,濾掉藥渣;再加入芒硝,用微火煮滾一兩次即可。將藥湯溫熱後一次喝完,用來調和腸胃的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