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宋本)》~ 辨發汗吐下後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辨發汗吐下後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1. 方劑備列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證,前三陰三陽篇中,悉具載之。
此以下諸方,於隨卷本證下雖已有,緣止以加減言之,未甚明白,似於覽者檢閱未便,今復校勘,備列於後:
白話文:
這第十卷的第二十二篇章中,總共包含了四十八種症狀描述,這些內容在之前的三陰三陽各篇章裡都已經完整地記載了。
接下來的各個處方,在其相應篇章的原本症狀下雖然已經有所提及,但只是簡單地以加減藥物的方式說明,可能解釋得不是非常清楚,對於查閱者來說不是很方便。因此,現在重新進行核對整理,將它們詳細列出如下:
2. 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方
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方
葛根(四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桂枝(二兩,去皮) 麻黃(三兩,去節)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
白話文:
桂枝加葛根湯的配方如下:
葛根 40 克、芍藥 20 克、甘草 20 克、生薑 30 克(切片)、大棗 12 粒(剖開)、桂枝 20 克(去皮)、麻黃 30 克(去節)。
將上述七種藥材準備好,使用 2000 毫升的水,首先煮沸麻黃和葛根,待水分減至 1600 毫升時,去除表面浮沫,再加入其餘藥材,繼續煎煮直至剩下 600 毫升的藥液。過濾掉藥渣,每次溫熱服用 200 毫升,服用後需蓋被以輕微發汗為度,無需額外飲用稀粥,其餘服用方法遵循桂枝湯的原則。
3.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個,去皮尖,餘依前法。
白話文:
在桂枝湯的基礎配方中,增加厚朴二兩以及杏仁五十個,杏仁需要去除外皮和尖端,其它藥物及煎煮方法則遵循之前的規範進行。
4. 桂枝加附子湯方
桂枝加附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餘依前法。朮附湯方,附於此方內,去桂枝,加白朮四兩,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加附子湯的配方如下:在原本的桂枝湯基礎上,加入一塊炮製過(烘烤過)的附子,需要去除外皮並破成八片,其他藥物和煎煮方法按照之前的桂枝湯做法來準備。
另外有一個朮附湯的配方,是在這個桂枝加附子湯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去掉桂枝,再加入四兩的白朮,其餘部分依然遵循之前的煎煮方法來處理。
5. 桂枝去芍藥湯方
桂枝去芍藥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餘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湯的配方是這樣子的:在原本的桂枝湯基礎上,把芍藥去掉,其他藥物和煎煮方法都按照之前的桂枝湯做法來進行。
6.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餘依前法。
白話文: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的配方如下:取用桂枝湯原有的配方,去除芍藥這一味藥,再加入一枚炮製過的附子(需先去皮,並且破成八片),其餘的配料及煎煮方法則依照桂枝湯之前的規定進行。
7.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 芍藥 生薑(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去節)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個,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白話文:
桂枝麻黃各半湯的配方如下: 桂枝(使用量為一兩十六銖,需去除外皮), 芍藥, 生薑(切成片), 甘草(經過炮製), 麻黃(同樣是一兩的量,需去除節梗), 大棗(四枚,用手掰開), 杏仁(二十四粒,先用熱水浸泡,然後去掉皮、尖端以及有雙仁的)。
將上述七種藥材準備好後,加入五升的水,首先將麻黃煮沸一至兩次,以去除浮沫,接著放入其餘藥材,繼續熬煮直至剩下一升八合(約等於現代的600毫升)的液體。之後,濾掉藥渣,待藥液溫熱時,分次服用六合(約等於360毫升)。
8.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薑(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白話文:
桂枝二麻黃一湯的配方如下: 桂枝:一兩十七銖,需去除外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一兩十六銖,需去掉節部, 生薑:一兩六銖,切成片, 杏仁:十六粒,去皮去尖, 甘草:一兩二銖,經過炙烤處理, 大棗:五顆,捏破。
將上述七種藥材,加入五升水中,首先煮沸麻黃約一至兩分鐘,撇去表面浮沫,然後放入其餘藥材,繼續煎煮直至剩餘二升液體。接著,濾掉藥渣,所得藥湯分為兩份,每次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兩次。
9. 白虎加人參湯方
白虎加人參湯方 於白虎湯方內,加人參三兩,餘依白虎湯法。
白話文:
在原有的白虎湯方基礎上,加入人參三兩,其餘部分則遵循白虎湯的標準配方和製備方法。
1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 於桂枝湯方內,去桂枝,加茯苓、白朮各三兩,餘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則愈。 已上九方,病證並在第二卷內。
白話文: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的配方是這樣的:取用桂枝湯的原方,去掉桂枝,再加入茯苓和白朮各三兩,其餘藥物及煎煮方法依照桂枝湯之前的規定進行。當服用後小便變得順暢,就表示病情好轉或康復了。
以上這九個方子所對應的病症說明,都收錄在第二卷之中。
11. 葛根加半夏湯方
葛根加半夏湯方 於葛根湯方內,加入半夏半升,餘依葛根湯法。
白話文:
葛根加半夏湯的配方如下: 在原有的葛根湯基礎上,額外添加半夏半升。其他藥物及煎煮方法則遵循葛根湯的標準做法。
12.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方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方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餘依桂枝湯法服。
白話文:
在第二卷中的桂枝湯方基礎上,增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以及人參三兩,其他部分則按照桂枝湯的服用方法來調配和服用,此即為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的配方。
13. 梔子甘草豉湯方
梔子甘草豉湯方 於梔子豉湯方內,加入甘草二兩,餘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白話文:
梔子甘草豆豉湯的配方是: 在原本的梔子豆豉湯基礎上,添加二兩甘草,其他藥物及煎煮方法依照之前的指示進行。如果已經嘔吐了,就停止後續的服用。
14. 梔子生薑豉湯方
梔子生薑豉湯方 於梔子豉湯方內,加生薑五兩,餘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白話文:
梔子生薑豉湯的配方如下: 在原本的梔子豉湯方基礎上,加入五兩生薑,其他藥物和劑量依照之前的配方來準備。服用後如果已經嘔吐了,就停止接下來的服藥。
15. 柴胡加芒硝湯方
柴胡加芒硝湯方 於小柴胡湯方內,加芒硝六兩,餘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白話文:
柴胡加芒硝湯的配方是這樣的: 在原有的小柴胡湯基礎上,添加六兩的芒硝。其他藥物成分及煎煮方法則遵循小柴胡湯原本的規範。如果服用一次後症狀未見緩解,可以再服用一次。
16.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加桂湯方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桂二兩,共五兩,餘依前法。 已上六方,病證並在第三卷內。
白話文:
桂枝加桂湯的配方如下: 在第二卷中的桂枝湯基礎上,再多加入桂枝二兩,使得桂枝的總重量達到五兩,其它藥物成分及煎煮方法則按照之前的方式進行。
以上六個方劑的適用病狀與解釋,都詳細記載在第三卷之中。
17. 柴胡桂枝湯方
柴胡桂枝湯方 桂枝(去皮) 黃芩 人參(各一兩半) 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擘) 生薑(一兩半,切) 柴胡(四兩)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
白話文:
柴胡桂枝湯配方如下: 桂枝(去除外皮) 黃芩 人參(每一種一兩半) 甘草(一兩,用火炙烤過) 半夏(二合半)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掰開) 生薑(一兩半,切成片) 柴胡(四兩) 將上述九種藥材,加入七升水中,煎煮至剩下三升的液體,去掉藥渣,溫熱後服用。
18. 附子瀉心湯方
附子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白話文:
附子瀉心湯的配方如下:
大黃(重量:二兩) 黃連 黃芩(兩者重量各為一兩) 附子(使用一枚,先用火炮製,去掉外皮,打碎後,另外煮取出其汁液)
將上述四種藥材中的前三味(大黃、黃連、黃芩),切好後,用滾熱的開水(麻沸湯)二升浸泡它們,稍等片刻後,絞出藥渣,接著加入事先煮好的附子汁液,將藥液分做兩份,溫熱後分別服用。
19. 生薑瀉心湯方
生薑瀉心湯方 生薑(四兩,切) 甘草(三兩,炙) 人參(三兩) 乾薑(一兩)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生薑瀉心湯的配方如下: 材料:新鮮生薑(四兩,切成片)、甘草(三兩,經過炮製)、人參(三兩)、乾薑(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升,先清洗乾淨)、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製作方法:將上述八種材料一起放入鍋中,加入十公升的水進行熬煮,煮至剩餘六公升的液體時,將藥渣濾掉。接著,繼續加熱煎煮剩下的液體,直至其濃縮為三公升。完成後,每次溫熱服用一公升,每日分三次服用。
20.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四兩) 黃芩(三兩) 乾薑(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甘草瀉心湯的配方如下: 甘草(四兩)、黃芩(三兩)、乾薑(三兩)、半夏(半升,先清洗)、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掰開)。 將上述六種藥材,加入一斗的水中,煎煮至剩下六升的液體,之後濾掉藥渣,再將濾出的液體煎煮至三升。溫熱後,每次服用一升,每日分三次服用。
21.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 於黃芩湯方內,加半夏半升,生薑一兩半,餘依黃芩湯法服。 已上五方,病證並在第四卷內。
白話文:
在黃芩湯的配方基礎上,加入半夏半升以及生薔一兩半,其他藥物及服用方法則遵循黃芩湯的規定來進行。
以上提到的五個方劑及其對應的病症說明,都收錄在第四卷之中。
22. 桂枝加大黃湯方
桂枝加大黃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大黃(一兩)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桂枝加大黃湯的配方如下: 桂枝三兩(去除外皮) 大黃一兩 芍藥六兩 生薔三兩(切片) 甘草二兩(炒製) 大棗十二枚(捏破)
將上述六味藥材,加入七升水中煎煮,煮至剩下三升的液體,然後去掉藥渣。趁溫熱時分三次服用,每日共服一升。
23. 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加芍藥湯方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芍藥三兩,隨前共六兩,餘依桂枝湯法。
白話文:
在第二卷桂枝湯的方子中,添加芍藥三兩,這樣一來芍藥總共就有六兩,其他藥物及做法則依照桂枝湯的配方和方法進行。
24. 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
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 當歸(二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通草(二兩) 桂枝(三兩,去皮) 細辛(三兩) 生薑(半斤,切) 大棗(二十五枚,擘) 吳茱萸(二升)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已上三方,病證並在第六卷內。
白話文:
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的配方如下: 當歸 60 克 芍藥 90 克 甘草 60 克(炙烤過) 通草 60 克 桂枝 90 克(去除外皮) 細辛 90 克 生薑 250 克(切片) 大棗 25 枚(輕輕捏破) 吳茱萸 1200 克
將上述九種藥材,加入清水六升和清酒六升,一同煮沸,煮至剩下五升液體,之後濾掉藥渣,將藥湯溫熱後分為五次服用。另一種做法是用水和酒各四升來煮。
以上提到的三個方子,其對應的病症說明都收錄在第六卷之中。
25. 四逆加人參湯方
四逆加人參湯方 於四逆湯方內,加人參一兩,餘依四逆湯法服。
白話文:
四逆加人參湯的配方是這樣的:在原有的四逆湯基礎上,加入人參一兩。其餘的配料和煎煮方法則遵循四逆湯的標準做法。
26. 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於四逆湯方內,加入豬膽汁半合,餘依前法服;如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已上二方,病證並在第七卷內。
白話文:
四逆加豬膽汁湯的配方如下:在原有的四逆湯方基礎上,添加半合(約6毫升)的豬膽汁,其他藥物及服用方法依照四逆湯的前文指示進行。如果無法取得豬膽汁,可以用羊膽來替代。
上述兩個方劑及其適用的病癥說明,都收錄在第七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