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宋本)》~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第七(128-178) (2)

回本書目錄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第七(128-178) (2)

1. 太陽與少陽并病 (142)

太陽與少陽并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鞕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脈弦,五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白話文: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作,會出現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或者感到頭暈目眩,有時像胸部結硬一樣,心下部位痞塞、硬結。這種情況應該針刺大椎穴下的第一個間隙、肺俞穴和肝俞穴。切記不可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如果發汗就會出現胡言亂語、脈象呈現弦象。如果胡言亂語持續五天都無法停止,就應該針刺期門穴。

2. 熱入血室 (143)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白話文:

婦人中風後,出現發燒、怕冷,剛好月經來潮,病程大約七八天,熱退了但脈搏變得遲緩,身體也涼了,可是胸部和脅肋下方卻感到脹滿,像結胸一樣,還說胡話,這是熱邪侵入血室的緣故。應該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針刺的方法。

3. 熱入血室 (144)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白話文:

婦女中風後,過了七、八天又持續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而且發作時間有規律,正好又遇到月經剛停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是熱邪侵入血室。熱邪會使血液凝結,所以才會像瘧疾一樣,發作時間有規律。這種情況,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4. 熱入血室 (145)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白話文:

婦女得了傷寒,發燒,正好遇到月經來潮。白天神智清楚,到了晚上就開始說胡話,好像看到鬼一樣。這是熱邪侵入血室的緣故,不要去攻伐胃氣和上焦的部位,病自己會好。

5. 柴胡桂枝湯 (146)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柴胡桂枝湯方

桂枝一兩半,去皮,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藥一兩半,大棗六枚,擘,生薑一兩半,切,柴胡四兩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某版下有「本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法,今用人參,作半劑。」

白話文:

在罹患傷寒後的第六或第七天,出現發燒、稍微怕冷、四肢關節痠痛煩躁、輕微想吐、以及胸口下方感覺脹滿不舒服,同時體表症狀還沒完全消失的情況,就使用柴胡桂枝湯來治療。

柴胡桂枝湯的組成是:桂枝一兩半(去除外皮),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烤過),半夏二合半(洗過),芍藥一兩半,大棗六枚(切開),生薑一兩半(切片),柴胡四兩。

以上九味藥材,加入七升水煮成三升,過濾掉藥渣後,溫服一升。某版本在下方註記:「原本記載是人參湯,做法像桂枝湯,再加入半夏、柴胡、黃芩;之後又如同柴胡湯的做法,現在使用人參,劑量減半。」

6. 柴胡桂枝乾薑湯 (147)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柴胡桂枝乾薑湯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白話文:

傷寒病發病五六天,已經發過汗又用瀉下藥治療,導致胸部和肋部脹滿且稍微有硬結,小便不順暢,口渴但不噁心,只有頭部出汗,忽冷忽熱,心中煩躁,這是病還沒有痊癒的現象,應該用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治療。

柴胡桂枝乾薑湯的藥方組成: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除外皮),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用火熬製過),炙甘草二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二升的水煮,煮到剩下六升時,去除藥渣,再將藥液煎煮至三升,溫熱服用,每次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第一次服用後可能會感到稍微煩躁,再次服用後,出汗病就會好轉。

7. 陽微結 (148)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裏也。脈沉,亦在裏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裏,此為半在裏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白話文:

傷寒病發五六天,出現頭部出汗、稍微怕冷、手腳冰冷、胃部脹滿、不想吃東西、大便乾硬、脈象細微的情況,這是屬於陽氣虛弱而導致的阻滯,一定有表證,同時也有裡證的表現。如果脈象沉下去,也是反映病邪在裡。汗出,是陽氣虛弱的表現。如果純粹是陰寒結聚,就不會再有表證,所有症狀都會轉入裡,這屬於半在裡半在外的情況。脈象雖然沉而緊,但不能診斷為少陰病。原因是因為,陰寒病不應該有汗,而現在出現頭部出汗的狀況,因此可以判斷不是少陰病。可以先服用小柴胡湯,如果症狀沒有完全解除,等排便後病就會痊癒。

8. 大陷胸湯 半夏瀉心湯 (149)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半升,洗,黃芩,乾薑,人參,甘草炙,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傷寒病發病五六天,出現嘔吐和發燒,這是柴胡湯證的症狀都出現了,但卻用了其他藥物來攻下(排便),如果柴胡證的症狀仍然存在,就應該再給予柴胡湯。即使之前已經用藥攻下,也不算是誤治,反而會感到身體發熱震顫,接著發熱出汗而病癒。如果心下感到脹滿而且堅硬疼痛,這就是結胸,應該用大陷胸湯來治療。如果只是脹滿而不疼痛,這就是痞,不適合再用柴胡湯,應該用半夏瀉心湯來治療。

半夏瀉心湯的組成:

半夏(洗過)半升、黃芩三兩、乾薑三兩、人參三兩、炙甘草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掰開)

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煮沸,取六升藥液,去除藥渣,再次煎煮取三升藥液,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9. 太陽、少陽并病下之 (150)

太陽少陽并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

白話文: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作,卻反而用攻下的方法治療,結果形成了結胸的病症,心下部位感到硬痛,腹瀉不止,連水都喝不下去,病人內心感到煩躁。

10. 氣痞 (151)

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裡,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白話文:

脈象是浮在表面又繃緊的,如果這時反而用瀉下的藥物,緊的脈象反而會跑到身體裡面去,就會造成痞。如果按壓時感覺柔軟,那只是氣痞罷了。

11. 十棗湯 (152)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鞕滿,引脇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十棗湯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

右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後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白話文:

太陽中風(指外感病初期,病邪侵犯太陽經),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如果表證(指外感病在體表的症狀)已經解除,才可以考慮用攻下的方法治療。如果病人出現微微出汗、發作有規律,頭痛,心下(胃脘部)痞悶、脹硬,牽引到脅肋下疼痛,乾嘔,呼吸短促,出汗但不怕冷,這是表證雖然解除了,但裡證(指內臟的病變)還沒調和好,可以用十棗湯來治療。

十棗湯的藥方:

芫花(熬製過)、甘遂、大戟

以上三種藥材,等量分開搗成粉末。用水一升半,先煮肥大的紅棗十枚,煮到剩八合,去掉棗渣,放入藥末。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一錢匕(古代量詞,約等於現在的1-2克),體質虛弱的人服用半錢。溫服,在早上空腹時服用。如果服藥後症狀沒有解除,第二天可以再服,劑量增加半錢。如果順利地腹瀉後,就用米粥來調養身體。